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行针灸治疗对膝关节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分为2组,第1组术后用非甾体类消炎药镇痛,第2组术后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加针刺内麻点穴位镇痛。评价术后膝关节疼痛程度和屈曲锻炼的进度。结果:术后第24、48、72 h,两组患者卧床时疼痛程度相似。术后首次屈曲到30°时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相似。术后首次屈曲到60°、90°时第2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第1组。术后屈曲达到90°所需要的时间,第2组明显短于第1组。结论:针刺内麻点穴位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具有较理想的镇痛作用,能够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全膝置换中进行正确的髌骨截骨是减少置换后髌骨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实验利用正常国人髌骨解剖标志点,探讨其在国人髌骨置换髌骨截骨中的意义.方法:实验于2006-06/2007-01在上海长征医院关节外科完成.①实验材料:成人尸体50膝(由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提供).②实验过程:采用标准的膝关节正中皮肤切口入路打开关节腔,外翻髌骨,测量髌骨厚度,暴露髌腱外缘髌骨止点及股四头肌内、外缘的髌骨止点,美兰标记,由同一位医师利用摆锯截骨.③评估:测量截骨前髌骨厚度及截骨后残存髌骨厚度.结果:髌骨截骨前平均厚度为(23.39±1.19)mm,残存髌骨的平均厚度为(13.83±1.04)mm,大于12 mm的要求(文献报道的国人髌骨截骨术后残余厚度应大于12 mm,P<0.05).结论:利用髌腱外缘及股四头肌内、外缘作为截骨的解剖标志点进行国人的髌骨截骨,残余髌骨厚度满足髌骨假体置换的要求,是适合国人解剖特点的髌骨截骨标志点.  相似文献   
3.
l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08年1月~2012年8月,在门诊采用玻璃酸钠(sodi-um hualuronate,SH)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135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97例;双侧膝关节19例,共154个膝关节.左膝63个,右膝91个;年龄46~72岁,平均62岁.病程0.5 ~6年,平均3.1年,按X线分期:Ⅰ期20个膝,Ⅱ期55个膝,Ⅲ期67个膝,Ⅳ期12个膝.本组研究对象均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膝OA诊断标准纳入.  相似文献   
4.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旋转对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以经上髁轴和股骨后髁轴外旋3°置放股骨假体外侧支持带的松解率.方法 1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股骨上髁轴确定股骨假体的旋转对线(股骨上髁组),另一组参照股骨后髁连线外旋3°确定股骨假体旋转对线(股骨向髁组).假体安装完毕后以"无拇指"技术评价髌骨轨迹,决定是否需要做外侧支持带松解.结果 股骨上髁轴组外侧支持带松解率为6.3%,股骨后髁轴组外侧支持带松解率为15.8%(P<0.05). 结论 TKA中股骨假体旋转对线对于髌股轨迹的优劣有着显著影响,股骨上髁轴作为旋转对线的参照可以显著改善髌股轨迹,降低外侧支持带松解率.  相似文献   
5.
儿童移位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刘忠堂  温宏  张宇  池永龙  徐华梓 《中国骨伤》2002,15(10):608-609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骨折.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牵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移位骨折的治疗问题很多,包括神经、血管损伤,获得和维持复位困难,以及肘关节僵硬或肘内翻畸形.本文就1990年1月至1996年9月93例移位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不同方法治疗的结果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6.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男24例,女8例;行关节置换时的年龄为57~81,平均71岁;从骨折到行关节置换的时间为5~70个月,平均40个月。骨折内固定方式包括:滑动髋螺钉15例,髓内钉10例,钢板5例,多枚螺钉2例。失败原因: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8例,骨折不愈合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例,创伤性关节炎8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28例(全部为生物型髋臼),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例。骨水泥型股骨柄12例,非骨水泥型股骨柄20例。标准股骨假体25例,长柄股骨假体7例。结果术后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6年,平均5年。28例患者术前H arris评分平均37分(32~45分),末次随访时平均88分(84~95分);优6例,良14例,可7例,差1例。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正常,髋臼平均外展角为44°(42°~48°),髋臼假体无松动。根据Harris标准评价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固定,1例为A级,9例为C级。根据Engh等标准评价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的固定,18例均评价为骨长入。3例髋关节术后6个月复查时发现异位骨化,BrookerⅡ级2例,Ⅲ级1例。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是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后的一种有效挽救选择。  相似文献   
7.
宋伟毅  刘忠堂  王兵  彭文标  梅杰  张峦  孙向华 《广东医学》2012,33(10):1431-1433
目的 探讨微创钢板固定技术在治疗伴有桡神经麻痹的肱骨干中远段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治6例伴有桡神经麻痹的肱骨中远段骨折患者,于骨折部位前外侧做小切口,探查桡神经后,经前外侧远近小切口植入窄型动力加压钢板,骨折复位,螺钉固定,记录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桡神经功能恢复时间、肘关节功能活动度.采用Mayo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5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1例患者因摔倒出现血肿导致感染.获随访8~22个月,平均(16±2.1)个月;骨折2~3个月愈合,平均(2.7±0.21)个月;桡神经功能恢复时间1~5个月,平均(2.3±0.56)个月;肘关节活动度120~130°,平均(128.3±1.61)°;根据ASES评分标准,肩关节功能为优;Mayo评分标准肘关节功能为优.结论 采用微创钢板固定技术治疗伴有桡神经麻痹的肱骨中远段骨折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异体脱钙骨基质复合bBMP修复兔桡骨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异体脱钙骨基质复合BMP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64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桡骨15m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A组植入异体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与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 Bone Morphogentic Protein,bBMP)复合材料,B组植入异体DBIM,C组植入异体骨粒,D组为空白对照组。术后4、8、12、16w,进行放射学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新生骨面积。结果:异体DBM与bBMP复合材料组骨生成、新骨面积和骨连接情况明显优于异体DBM组、异体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异体DBM复合BMP材料通过骨诱导和骨传导两种方式修复骨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具有高效成骨活性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9.
酒精和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酒精和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成熟的中国白兔60只,体重2.5±0.5kg,雌雄不限,随机分成两组。A组30只为酒精组,B组30只为激素组。分别于实验前和实验后2、4、6、8周测血脂、前列腺素E2和血栓烷素B2。并于第4、8、10周分批处死,取肝脏和股骨头作常规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两组血脂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从实验第4周开始两组前列腺素E2较处理前明显增高(P<0.01);而实验第4周和第8周前列腺素E2的含量A组较B组明显增高(P<0.01)。两组动物都出现股骨头骨细胞坏死,同时有大量骨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及坏死。电镜下两实验组可见股骨头部骨细胞内出现异常增多的脂滴,核变性深染,细胞器消失。但A组动物骨细胞坏死程度比B组动物严重,表现为损伤作用强烈,经过急剧,呈急性坏死表现。而B组动物骨细胞坏死呈慢性进行性坏死表现。结论激素所致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是多种因素引起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导致骨坏死;而酗酒使血中游离脂肪酸升高,前列腺素增多,易发生血管炎而栓塞,以致骨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评价大块游离自体骨植骨治疗长骨囊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对28例长骨囊性病变病人,进行病灶切除并大块游离自体髂骨或(和)游离腓骨植骨修复骨缺损。结果:其中19例经过1-5年的随访,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所有病人均获得骨愈合,局部复发率为11%(2/19),没有出现移植骨骨折,浅表感染率为5%(1/19),84%(16/19)病人术后关节功能良好。结论:本术式具有适应证广,治愈率高,愈合迅速,操作简便等优点。为长骨囊性病变切除术中的骨缺损修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