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日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受体(VEGFR-3)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微淋巴管形成,淋巴转移,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对125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行VEGF-C,VEGFR-3,CD31检测,进行淋巴管密度计数,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并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中VEGF-C,VEGFR-3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均P〈0.01)。VEGF-C,VEGFR-3的表达水平与淋巴转移呈正相关(均P〈0.05)。VEGF-C与VEGFR-3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P=0.009),远处转移(P=0.006),临床分期(P〈0.1301),VEGF-C表达(P〈0.1301),VEGFR-3表达(P〈0.001)呈正相关。淋巴管密度与MYD呈正相关(P〈0.01)。VEGF-C,VEGFR-3阳性表达与生存时间,2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01)。结论VEGF-C促使胃癌内淋巴管形成,促进胃癌淋巴结转移;VEGF-C,VEGFR-3表达增高,淋巴管密度增加是促使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原因;VEGF-C促进微血管的形成,VEGF—C的表达有推测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胸苷磷酸化酶(T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血管内皮生长受体-3(VEGFR-3)的表达及与淋巴管密度,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7例乳腺癌及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TP、VEGF—D、VEGFR-3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TP、VEGF—D、VEGFR-3的阳性表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或P〈0.01);无淋巴结转移病例TP、VEGF—D、VEGFR-3表达阳性率及淋巴管计数均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组(P〈0.05或P〈0.01),组织学分级I级病例中TP、VEGF—D、VEGFR-3表达阳性率及淋巴管计数均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Ⅱ级或Ⅲ级病例(P〈0.05)。结论TP、VEGF—D、VEGFR-3均为反映乳腺癌进展、生物学行为、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标记物,乳腺癌组织中TP、VEGF—D、VEGFR-3表达升高与乳腺癌的转移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30例并提取患者喉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的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VEGF-C和VEGFR-3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C与VEGFR-3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 P<0.01);VEGF-C与VEGFR-3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0.05);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等无关( P>0.05);VEGF-C和VEGFR-3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r=0.899,P<0.01);淋巴管密度( LVD)随VEGF-C和VEGFR-3表达增强而升高( F=9.833,P<0.01)。结论:VEGF-C、VEGFR-3在喉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肿瘤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VEGF—C和VEGFR-3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探讨其对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情况,计算其阳性表达率。结果:VEGF—C、VEGFR-3的表达水平均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而VEGF—C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癌的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结论:VEGF—C可能通过与VEGFR-3的结合刺激了淋巴管的增生、扩张,使癌组织中LMVD增高,并通过提高淋巴管的渗透性,从而对癌的淋巴道转移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VEGF—C与血VWGFR-3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检测50例直肠癌患者的直肠远端切缘组织中的VEGF—C、VEGFR-3蛋白表达,并取50例正常直肠组织作对照。结果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中VEGF—C、VEGFR-3的表达要远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VEGF—C、VEGFR-3的表达与性别、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P〈0.05),且VEGF—C、VEGFR-3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VEGF—C、VEGFR-3在直肠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二者的表达可能与直肠癌淋巴转移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6.
胃癌组织中VEGF-C及其受体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VEGF-C、VEGFR-3的表达与胃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胃癌组织及15例正常胃组织中VEGF—C及其受体VEGFR-3的表达。结果54例胃癌组织中,VEGF—C染色阳性者35例,阳性率为64.8%,而正常胃组织中VEGF—C的表达率仅为13.3%(2/15)。VEGF—C、VEGFR-3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呈明显正相关(P〈0.05)。VEGF—c的表达在高一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R-3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且VEGF—C和VEGFK-3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r=0.699)。结论VEGF—C与VEGFR-3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到协同促进的作用。通过阻断VEGF—C与VEGFR-3的结合途径有望降低胃癌的淋巴转移率,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urvivin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urvivin和VEGF在胃癌组织、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Survivin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2.0%(31/50)、70。3%(35/50),分别高于在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12.0%(6/50)、18.0%(9/50)1,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TNM分期有关,而与组织类型以及淋巴结转移无关。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关系密切(P〈0.05)。Survivin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Survivin、VEGF在胃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且Survivin与VEGF在胃癌中表达具有相关性.说明Survivin可能通过抑制胃癌中细胞凋亡及调节肿瘤血管的发生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血小板生成因子4(FLT-4)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ESCC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19例)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50例)中VEGF—C与FLT-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ESCC组织中2者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ESCC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82.0%(41/50)、47.4%(9/19)、26.0%(13/5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T-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72.0%(36/50)、36.8%(7/19)、18.0%(9/5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FLT-4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SCC组织中2者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36,P=0.000)。结论:VEGF—C和FLT-4与ES—CC的发生、浸润及转移有关,联合检测2者可望成为ESCC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内分泌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对胃癌侵袭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频  狄建忠  郭明高  汪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2):3381-3383,3387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EG—VEGF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该院普外科胃癌根治术病例106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及IMS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EG—VEGF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EG-VEGF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EG—VEGF的表达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和癌旁组织中无统计学差异。胃癌组织中EG—VEGF抗原表达的标志指数(1abeling index,LI)较正常胃组织和癌旁组织明显升高,P〈0.01。EG—VEGF表达指数与胃癌病灶大小、临床分期相关,P〈0.05;EG—VEGF表达指数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状态、远处转移情况、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1。结论EG—VEGF的表达指数在正常胃组织、胃癌癌旁组织中呈递增趋势,胃癌组织中EG—VEGF表达最高。胃癌组织中EG-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状态、远处转移状况和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腺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浸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表达、淋巴管生成的相关性,以及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3例肺腺癌和10例肺良性病变中CD68、VEGF-C和VEGFR-3表达,并计数TAM、VEGF-C阳性指数和VEGFR-3阳性淋巴管密度(LVD)。结果:①肺腺癌和肺良性病变中均可见CD68阳性巨噬细胞,但前者计数明显高于后者(P〈0.01);肺腺癌VEGF-C阳性率和阳性指数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P〈0.01,P〈0.01);肺腺癌和肺良性病变VEGFR-3阳性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前者VEGFR-3阳性LVD明显高于后者(P〈0.01)。②肺腺癌TAM计数与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P〈0.05),VEGF-C阳性指数也与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P〈0.05),VEGFR-3阳性LVD只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③肺腺癌TAM计数和VEGF-C阳性指数、VEGFR-3阳性LVD之间均呈正相关(r=0.338,P〈0.05;r=0.410,P〈0.01);VEGF-C阳性指数和VEG-FR-3阳性LVD之间也呈正相关(r=0.653,P〈0.01)。结论:TAM能够促进肺腺癌VEGF-C表达和淋巴管生成,可能进而促进了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57kip2、LIMK-1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以及在胃癌浸润转移及肿瘤微淋巴管和微血营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和其对应癌旁组织(距癌灶缘>5 cm)中p57kip2、LIMK-1的表达水平,及检测微淋巴管和微血营密度.结果:p57k...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整合素β3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18例胃癌组织中整合素β3mRNA、VEGF和CD34的表达。结果非肿瘤胃黏膜中整合素β3mRNA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胃癌组(P〈0.01);具有浸润性生长、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肝脏、腹膜转移的T3~T4期胃癌组织中整合素β3mRNA、VEGF阳性表达例数和微血管密度值(MVD)值均显著高于膨胀性生长和无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肝脏及腹膜转移的T1~T1期胃癌组织(均P〈0.01):整合素β3mRNA、VEGF表达和MVD值之间均呈正相关性(均P〈0.01);整合素β3mRNA、VEGF呈阳性表达和MVD值≥54.9个/mm^2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均低于整合素β3mRNA、VEGF呈阴性表达和MVD值〈54.9个/mm^2者(均P〈0.05或0.01)。结论整合素β3和VEGF可促进胃癌血管生成,并参与肿瘤侵袭转移过程,检测整合素β3和VEGF的表达可作为评价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P)和D2-40标记阳性的淋巴管密度(LVD)在胃腺癌中表达的关系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胃腺癌、28例癌旁不典型增生和63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TP和D2-40的表达情况.结果 TP在正常胃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及胃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3.5%,39.3%,4.8%,...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宫颈鳞癌组织淋巴管分布、密度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以D2-40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P-V二步法检测63例宫颈浸润鳞癌组织内、癌旁及11例正常宫颈组织内的淋巴管密度(LVD),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宫颈浸润鳞癌组织内(7.21±2.30)及癌旁(9.71±2.07)LVD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1.55±1.0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0)。癌旁LVD明显高于癌组织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Z=-5.778;P=0.000)。②癌组织内LVD与病理分级及淋巴转移有关(均P〈0.05);癌旁LVD与病理分级、间质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有关(均P〈0.05)。结论:宫颈浸润鳞癌内的淋巴管分布存在一定规律性,新生淋巴管形成对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转移起重要作用,且癌旁淋巴管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分布、密度、形态特征及其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49例原发性胃腺癌淋巴管情况,并分析其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及和癌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人胃癌癌旁区淋巴管密度高于肿瘤区,肿瘤癌旁区域中淋巴管密度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龄、性别上无差异性.结论 (1)胃癌组织中淋巴管的分布及形态存在异质性,淋巴管主要分布于肿瘤边缘区,肿瘤边缘区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其淋巴管的数量的增加和形态的变化可能与胃癌的侵袭及转移相关;(2)胃癌癌旁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检测可作为评估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的一项辅助指标,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及确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XCR4和VEGF—C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对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XCR4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其中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为25%,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为73.68%,差异非常显著(P〈0.01);无腹膜转移组表达率为(52.5%),显著低于腹膜转移组(100%)。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而且,CXCR4阳性表达与VEGF—C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K=0.597,P〈0.01)。胃癌CXCR4和VEGF—C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CXCR4和VEGF—C有望成为胃癌分子诊断和病期评估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7.
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MAPLC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勇明  崔健  丁丽君  王建江  阮华娟  方亚平 《浙江医学》2013,(23):2047-2049,207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与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APLC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9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Beclin1及MAPLC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多种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胃癌组织中Beclin1和MAPLC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7%和44.1%,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32%,癌组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Beclin1和MAPLC3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胃癌组织中Beclin1和MAPLC3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25,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Beclin1和MAPLC3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两者的低表达可能共同促进胃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喉部病变组织微淋巴管和微血管的密度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喉鳞状细胞癌40例及喉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成人喉乳头状瘤患者各20例病变标本,分别进行微淋巴管及微血管染色.结果 喉鳞状细胞癌、喉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喉乳头状瘤组织中LVD及MVD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分化癌组织LVD和MVD显著高于中、低分化癌组织,TNMⅢ~Ⅳ期癌组织LVD和MVD显著高于Ⅰ~Ⅱ期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LVD和M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0.01),声门上型癌组织MVD显著高于声门型癌组织(P<0.05).LVD、MVD及TNM分期是影响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喉癌的发展和转移与微淋巴管及微血管的密度有关,两者都是喉癌预后的负性因子,定量测定可作为喉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53、VEGF、EGFR与HER-2在胃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行胃癌第二站淋巴结清扫(D2)根治术后5-Fu为主辅助化疗的Ⅰ-Ⅳ期局部进展期胃癌共147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53、EGFR、HER-2、VEGF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 P53、EGFR、HER-2、VEGF在胃癌中高表达率分别为41%、17.7%、17.0%、55.9%;EGFR与P53过表达率呈正相关(r=0.306,P〈0.05),VEGF与HER-2过表达率呈负相关(r=-0.2,P〈0.05)。EGFR、HER-2、VEGF表达与性别、年龄、部位、组织学分级、分期、是否存在癌栓、肿瘤大小等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P53仅与组织学分级相关。单因素分析示P53低、高表达者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47个月、24个月,中位总生存66个月、30个月(P〈0.05);多因素分析P53、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为胃癌术后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联合检测胃癌中P53、EGFR、HER-2、VEGF的表达,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筛选辅助化疗优势人群,为分子靶向治疗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20.
杨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88-89,96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蛋白和VEGF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胃癌组织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对6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检测P16蛋白和VEGF蛋白。结果P16蛋白的总阳性率为63.33%(38/60,P〈0.05),P1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癌组织的浸润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及伴不伴有神经浸润有关。VEGF的总阳性率为61.67%(37/60,P〈0.05),VEGF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及浸润程度没有相关性,与淋巴结有无转移和伴不伴有神经浸润有关。结论P16蛋白和VEGF蛋白与胃癌组织的发生、发展、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胃癌患者术后预后、评估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