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川木香煨制前后的挥发油成分.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生品与煨制品中的挥发油,采用GC-MS分析鉴定.结果 川木香煨制前后挥发油成分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生品中,色谱分离出49个峰,质谱确定了38个组分的化学成分,占挥发油相对含量的90.08%;在煨制品中,色谱分离出46个峰,质谱确定了34个组分的化学成分.占挥发油相对含量的88.23%.煨制前后有43种相同的化学成分,9种不同的化学成分,各组分的含量关系发生了变化.结论 川木香煨制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有较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蕲艾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指纹图谱,为蕲艾挥发油的鉴定和内在质量提供评价依据。方法:采集15批次蕲艾样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批次的蕲艾挥发油,并以进样口温度为230℃,载气为氮气,载气流速为0.8 mL·min-1,程序升温对15批蕲艾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建立指纹图谱,并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标定了p-伞花烃、桉油精、萜品烯、侧柏酮、樟脑、冰片、1-石竹烯、氧化石竹烯等23个特征性指标成分作为共有特征峰建立蕲艾GC-MS指纹图谱。15蕲艾挥发油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共有峰相对峰面积的RSD差别均较小,相似度大于0.90。结论:本方法建立的蕲艾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确定了代表蕲艾挥发性成分的23个特征色谱峰,为完善蕲艾挥发油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体系奠定了基础,为整体上客观评价蕲艾质量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郑茜  韩柳  林美妤  冷蕾  李平亚 《医药导报》2013,32(6):786-788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清胃止痛微丸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清胃止痛微丸的挥发油成分,用GC-MS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以毛细管柱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分离得31个化学组分峰,并确定出其中28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数的90.78%。相对含量超过5%的成分有13β-甲基-13-乙烯基-7-烯-3-酮-罗汉松烷(相对含量14.785%)、9,12-亚油酸乙酯(相对含量7.293%)、棕榈酸乙酯(相对含量6.255%)、油酸乙酯(相对含量5.869%)、二十八烷(相对含量5.236%)和三十烷(相对含量5.155%)。结论清胃止痛微丸中挥发油成分主要包含13β-甲基-13-乙烯基-7-烯-3-酮-罗汉松烷、9,12-亚油酸乙酯、棕榈酸乙酯等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升麻及其炮制品挥发性成分的异同点。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升麻及其炮制品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升麻生品挥发性成分中分离出43个峰,鉴定出31个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3.70%,含量最高的是y-柠檬烯,占总挥发性成分的36.28%;从其炮制品中分离出36个峰,鉴定出28种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7.11%,含量最高的是3-蒈烯,占总挥发性成分的42.14%。结论:升麻生品和炮制品挥发性成分总离子流图的峰形较相似,但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含量大不相同。本研究可为升麻药材研发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益智药材化学成分及质量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益智药材化学成分及质量分析研究进展。方法:根据文献资料,综述近30年国内外学者关于益智中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析指标和方法,以及不同产地、不同药用部位及炮制前后的成分变化等方面的研究状况。结果:益智中化学成分以萜类为主,其挥发油成分的含量研究报道较多,其他成分的含量研究报道较少,且不够完善。益智中圆柚酮、香橙烯的含量测定可考虑成为其质量控制方法。结论:益智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还有待于深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采自河北承德地区的野荆芥(Elsholtzia stauntonii Benth)花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GC-MS技术和NIST质谱库对野荆芥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从该植物挥发油中分离出40个成分,鉴定了以4-异丙基-苯甲醇(48.32%),2-甲基-5-戊酮(3)基-呋喃(22.87%),2-甲基-5-异戊酮基-呋喃(6.40%),β-石竹烯(3.00%),2-乙基-5-异丁酮基-呋喃(3.56%),氧化-β-石竹烯(3.46%)等为主的36个成分。结论 这些成分为首次从该植物花挥发油中所发现。  相似文献   

7.
益智仁盐炙前后挥发油成分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中药益智仁盐炙前后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益智仁和盐益智仁的挥发油,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结果通过鉴定,益智仁挥发油中有68种化合物,盐益智仁挥发油中有49种化合物,两者共有的化合物有33种。结论益智仁盐炙前后挥发油的组成和组分的相对含量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为益智仁炮制后药性改变和不同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苍术炮制前后指纹图谱及主要成分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栋  陈悦梅  吴晓磊  骆微  蔡维娜 《中国药师》2020,(12):2398-2402
摘要:目的:建立苍术及其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所含的6个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HPLC,Waters XTERR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8%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0 nm(检测苍术酮、β-桉叶醇、苍术苷A和白术内酯Ⅲ)、270 nm(检测苍术素和苍术素醇),流速为0.8 ml·min-1,建立生苍术和麸炒苍术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对苍术炮制前后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并对苍术素、苍术素醇、苍术酮、β-桉叶醇、白术内酯Ⅲ、苍术苷A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苍术及其炮制品的指纹图谱,以苍术素为参照峰,生苍术标定了21个共有峰,麸炒苍术标定了20个共有峰,与各自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55。苍术素、苍术素醇、苍术酮、β-桉叶醇、白术内酯Ⅲ、苍术苷A在炮制前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157 3,0.663 6,1.026 2,1.001 4,0.242 7,0.238 5 mg·g-1;经炮制后,上述6种成分中的苍术酮消失,苍术素、苍术素醇、β-桉叶醇、白术内酯Ⅲ、苍术苷A在麸炒苍术中的含量分别为2.701 9,0.539 2,0.800 8,0.313 5,0.321 4 mg·g-1。结论:苍术的HPLC指纹图谱在炮制前后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对比共有峰的保留时间和色谱图,指认出部分成分;并发现20号峰为苍术的特有峰,因此峰20可用于区别生苍术和麸炒苍术; 6个有效成分含量在炮制前后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样品中苍术素、苍术素醇、苍术酮、β-桉叶醇含量排序为苍术>麸炒苍术,样品中白术内酯Ⅲ和苍术苷A含量排序则为麸炒苍术>苍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鉴定干姜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对干姜中的挥发油成分,水蒸气蒸馏法用于提取,GC-MS用于分离和鉴定,峰面积归一化法用于百分含量测定.结果:根据实验结果显示,在干姜挥发油中共鉴定出了5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的57%,其中的主要成分为α-古芸烯、β-柏木烯、罗汉柏烯、β-芹子烯、(1R)-(+)-反式-异柠檬烯、α-愈创木烯、正辛醛、正辛酸、α-水芹烯,分别占其挥发油总量的25.50%、12.40%、10.94%、6.57%、3.04%、2.03%、1.24%、1.19%、1.18%.结论:本实验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干姜中所含挥发油成分,使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GC-MS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测效果好,简要归类并讨论主要成分中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为开发利用干姜及其制剂及其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河北产野生北苍术和栽培北苍术药材化学成分的异同。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北苍术野生及栽培品药材的挥发油,GC-MS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UPLC技术对样品中苍术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SPSS26.0软件对所测定的6份野生及栽培北苍术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北苍术野生品和栽培品的挥发油总含量均在2%左右;3个不同产地栽培品样品挥发油共鉴定出39种成分,其中共有成分34种,相对含量总和在总挥发油中占比90%以上,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为β-桉叶醇、苍术素和苍术酮。3个野生样品挥发油共鉴定出39种成分,其中共有成分20种,挥发油主成分β-桉叶醇和苍术素在各样品中含量差异较大。栽培品中苍术酮含量明显高于野生样品,栽培品中均含有一定量的香樟烯,该成分在野生品中未检测到。UPLC检测6份样品中指标性成分苍术素含量均能达到药典“不得少于0.30%”的标准。结论:河北产栽培北苍术指标性成分苍术素含量均能达到药典标准,栽培品总挥发油含量与野生品差别不明显,且挥发油的化学组成较稳定,野生样品之间挥发油含量和组成差异较大,可利用苍术酮和香樟烯来区分北苍术野生品和栽培品。  相似文献   

11.
艳山姜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艳山姜挥发油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艳山姜挥发油,用气相-质谱联用(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鉴定了33个组分,并确定了其相对含量.结论:本研究为开发利用艳山姜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广东托里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离检定,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确定了广东托里桉叶挥发油中30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α-松油醇(35.77%),其次是苯甲醛(5.48%)等。占色谱峰总流出面积的80.68%。结论首次确定了广东托里桉叶挥发油的30个化合物,为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黄凌  朱毅  邝少轶 《中国药房》2011,(47):4430-4433
目的:研究益智仁挥发油对帕金森(PD)模型小鼠黑质致密部尼氏小体、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的影响和神经元凋亡的对抗作用。方法:实验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模型(等容生理盐水,ig生理盐水第6天起同时复制模型,连续7d,每天1次)、司来吉兰(10mg·kg-1,ig司来吉兰第4天起同时复制模型,连续7d,每天1次)和益智仁挥发油高、中、低剂量(2.5、0.833、0.278mL·kg-1,ig益智仁挥发油第6天起同时复制模型,连续7d,每天1次)组。i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复制C57BL小鼠PD模型。采用尼氏染色法观察尼氏小体表达;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益智仁挥发油对TH表达的影响;TUNEL染色法检测黑质神经元凋亡。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黑质神经元的尼氏小体、TH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神经元凋亡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益智仁挥发油高、中剂量组小鼠黑质神经元内尼氏小体显著增多;益知仁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TH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而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结论:益智仁挥发油能对抗PD模型小鼠黑质神经元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益智多糖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益智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水提醇沉法提取粗多糖,Sevage法除蛋白,H2O2脱色,流水透析和冷冻干燥制备多糖。PMP(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HPLC测定其单糖组成。以益智精致多糖测得多糖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苯酚-硫酸法测定益智中多糖的含量。结果 益智多糖由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甘露糖和阿拉伯糖五种单糖组成。益智多糖含量为12.91%,RSD=4.72%(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RSD为4.57%(n=5)。结论 该法简便,快捷,可用于益智多糖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柠檬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广东产柠檬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东产柠檬桉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首次确定了广东产柠檬桉叶挥发油中33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是薄荷醇(34.33%)、新薄荷醇(16.11%)、右旋香茅醇(13.93%)、香茅醛(12.42%)、孟二醇(5.16%)等.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所鉴定成分占总馏出峰面积的96.07%.结论 确定了广东产柠檬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文献报道具有相似性,但仍存在差别,结果提示下一步有必要对柠檬桉叶挥发油成分新的药理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为综合利用柠檬桉叶挥发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罗伞鲜品根、茎、叶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摘12 h内的大罗伞,用挥发油测定器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采用NIST标准谱库结合保留指数解谱法对各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从大罗伞根、茎、叶的挥发油中确定出7、12、5个成分,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91.7%、83.6%、85.4%;其中,棕榈酸为大罗伞根、茎、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66.0%、60.4%、71.8%。结论: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鉴别大罗伞鲜品根、茎、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可为大罗伞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GC-MS法分析肿节风茎和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荣平  王宾豪  励娜  张小梅 《中国药房》2008,19(30):2368-2370
目的:分析肿节风茎和叶中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肿节风的茎和叶进行提取,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分离鉴定;用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从肿节风茎挥发油中鉴定出29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总挥发油的75.88%;从肿节风叶挥发油中鉴定出64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总挥发油的87.98%。结论:肿节风茎和叶中挥发油成分的最大区别在于低分子量化学成分的含量不同,茎挥发油中几乎不含此类成分。本研究所获数据可为肿节风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杨丽娟  李干鹏  羊晓东  李良 《中国药房》2008,19(15):1153-1154
目的:分析金平木姜子果实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金平木姜子果实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分离鉴定出24种化合物,包括β-柠檬醛(28·32%)、α-柠檬醛(22·28%)、柠檬烯(12·15%)、橙花醇(4·98%)、1,8-桉叶素(4·67%)、甲基庚烯酮(4·35%)等。结论: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金平木姜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陈永顺  吴珍  杜士明  董永成 《中国药师》2011,14(12):1740-1741
目的:观察草豆蔻挥发油对小鼠急性毒性反应,评价其安全性大小。方法:给小鼠灌服和腹腔注射不同剂量浓度的草豆蔻挥发油,观察小鼠的活动和毒性反应,记录小鼠的死亡数,并用Bliss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草豆蔻挥发油对小鼠经口服及腹腔注射的急性毒性症状主要有:行动迟缓、异步态、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连续性抽搐。小鼠口服给药的LD50为237.8 g·kg-1·d-195%可信限为277.9~203.4 g·kg-1·d-1,腹腔给药的LD50为157.9 g·kg-1·d-1,95%可信限为176.9~140.9 g·kg-1·d-1。结论:草豆蔻挥发油毒性较低,为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