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掌握河南省居民急性胃肠炎的流行病学负担,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周口市、郑州市、濮阳市作为监测点,2014年4月 - 2015年3月开展为期12个月的社区人群入户调查,询问调查对象过去4周的急性肠胃炎发病情况。结果 获得有效调查问卷共5 433份,河南省急性胃肠炎加权月患病率为1.23%,年发病率为0.13次/人年;就诊率为70.64%;住院率、病原检测率为零;85.33%的患者服用抗生素;66.74%的患者自诉曾食用过受污染食物。结论 河南省居民急性胃肠炎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就医过程中存在病原检测率过低和抗生素不规范使用的问题;为获取高质量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应进一步建立健全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北京市食源性胃肠炎的疾病负担,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6个监测地区内9885人,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了解其过去4周急性胃肠炎的发病、就诊情况以及因急性胃肠炎产生的各类费用,计算急性胃肠炎的疾病负担;根据文献报道的急性胃肠炎的食源性比例,推算食源性胃肠炎疾病负担。结果 急性胃肠炎的年发病率为0.15次/人年(95%CI 0.13~0.16),估算调查期间北京市食源性胃肠炎发病人数为911 975人次。每年约有290 190人次就诊,9120人住院。北京市食源性胃肠炎的总经济负担为1.47亿元,约占全市年生产总值的0.07‰;其中直接费用1.07亿元(医疗费用0.94亿元,非医疗费用0.12亿元),间接费用0.40亿元。结论 北京市人群食源性胃肠炎的疾病负担不容忽视,应进一步完善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体系,更准确地评估食源性疾病对社会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急性胃肠炎的流行现状,探讨社区居民急性胃肠炎的经济负担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石景山区9个街道全部纳入调查,每个街道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共抽取20个居委会,在每个抽中的居委会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84个调查户,于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选取调查户中将要过生日的个体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全年实际调查1 542人,急性胃肠炎月患病率为1.10%,年发病率为0.14次/人年。30~39岁人群患病率最高,达3.80%,其次为70~79岁组,为2.51%,不同年龄段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2,P<0.05)。76.47%的居民自认为急性胃肠炎与进食污染食物有关,居民罹患急性胃肠炎后就诊率为35.29%。结论 30~39岁和70~79岁两组人群是急性胃肠炎的高风险人群,应针对可能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以降低人群急性胃肠炎的发病率。此外,石景山区社区居民罹患急性胃肠炎后就诊率低,因此单靠医院肠道门诊对腹泻患者进行监测不足以反映实际发病情况,应完善相关监测和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苏州市姑苏区食源性急性胃肠炎发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索降低发病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社区人群监测的方法,按照《2012年苏州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与病因食品溯源平台建设方案》进行监测.对随机抽取的3个社区人群采用入户问卷方式,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开展为期12个月的调查,询问调查对象过去4周内食源性急性胃肠炎发病情况和就医情况.结果 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 890份,男女性别比为0.84:1,居民年腹泻发病率为1.38%,发病时间集中在2~12月份(仅1月份未发现腹泻病例),但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11月份,占发病总数的88.46%.主要发病人群为离退休人员,占患者总数的46.15%;65.38%的患者回忆有可疑动物性食品(禽肉、猪肉和水产品等)饮食史;65.38%的居民患食源性急性胃肠炎后不去就诊.结论 姑苏区食源性急性胃肠炎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低于2011年全省食源性急性胃肠炎患病率4.70%的全省平均水平,可能与该区居民的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探讨潍坊市奎文区食源性疾病发生特征,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5—2021年,选取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的潍坊市奎文区食源性疾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6.0软件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21 年,潍坊市奎文区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主动监测报告 14 042 例食源性疾病病 例,18~40岁为主要发病人群,可疑进食场所、可疑暴露食品、食品加工或包装方式分别以家庭、水果类及其制品和散装为 主;从925份食源性疾病标本中共检出病原体140份,检出率为15.14%,以沙门氏菌和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阳性标本年龄 分布以 0~6 岁人群为主,病原检出主要集中在家庭、水果类及其制品、散装食品,急性胃肠炎病例检出最多。结论: 2015—2021年,潍坊市奎文区食源性疾病以急性胃肠炎为主,主要发生在家庭场所,水果类及其制品、散装食品较易引起致 病菌污染,沙门氏菌和诺如病毒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2018年急性胃肠炎的发病情况及其疾病负担,为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的制订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1—12月黑龙江省社区人群调查、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和相关文献数据构建疾病负担金字塔模型估计黑龙江省急性胃肠炎的病例数,并采用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对急性胃肠炎导致的疾病健康负担进行分析。结果 黑龙江省2018年急性胃肠炎估计病例数共计133 814(95%CI=105 635~169 334)例,月患病率为3.54%(95%CI=3.28%~3.80%),发病率为0.47次/人年;黑龙江省因急性胃肠炎所导致的DALYs共计11 320.40(95%CI=9 239.09~13 947.73)人年,即0.30(95%CI=0.25~0.37)人年/千人,其中以<5岁和≥60岁年龄组人群急性胃肠炎疾病负担最重,分别为0.53(95%CI=0.21~0.42)人年/千人和0.68(95%CI=0.49~0.96)人年/千人。结论 黑龙江省急性胃肠炎的发病率较高,<5岁和≥60岁人群是急性胃肠炎发病的重点人群,应对其重点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四川省食源性急性胃肠炎发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索降低发病率的有效措施,为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区人群调查的方法,在四川省抽取4个地区人群采用入户问卷方式,从2013-01/12开展为期12个月的调查,询问调查对象过去4周内食源性急性胃肠炎发病情况和就医情况。结果调查获得有效问卷7 200份,调查对象腹泻发病率为1.15%,发病时间集中在6~11月,主要发病人群为儿童,少数民族的发病率(9.23%)高于汉族(1.08%)。结论四川省食源性急性胃肠炎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熟市急性胃肠炎的流行特征和社会经济负担。方法连续5年每月开展社区人群横断面调查,分析急性胃肠炎的发病情况、影响因素和疾病负担。结果 5年共调查6 000人,急性胃肠炎月患病率为0.631%,相当于0.082 5次/人年,调查日4周内确诊急性胃肠炎38例,其中:食源性占比为55.3%,就诊率为31.6%,抗生素使用率为69.2%,每年急性胃肠炎造成经济损失约为2 169万元。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第3季度,高发人群为0~4岁的低年龄段人群。结论常熟市急性胃肠炎疾病负担值得关注,且食源性比例较高。应不断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更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城区急性胃肠炎发病现状及其就医情况。方法采用入户问卷方式,自2010年7月开始至2011年6月开展为期12个月的社区人群调查工作,询问调查对象过去4周的急性胃肠炎发病及就医情况。结果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3600份,男女性别比为1.01:1;居民年腹泻发生率为7.97%,发病时间集中在6~10月份;主要发病人群为离退休人员;40.00%的居民回忆有可疑水产品饮食史;85.71%的居民发生急性胃肠炎后不去就诊。结论现有监测数据不足以反映急性胃肠炎实际患病现状,完善相关监测及调查工作将显得极其重要与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苏州市社区人群食源性疾病的主动监测,探讨其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实施科学、有效的人群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入户调查入选对象食源性疾病发生情况。结果共有效调查9 275人,其中过去4周内,发生腹泻或呕吐病例173例,食源性疾病月均发病率为1.9%;发病人群中有61.0%的病例认为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可能与食用受污染的食品有关;54.3%的病人去医院就诊,其中12.8%的病人进行了粪检;6.4%的病例因病误工和误课。结论苏州市食源性疾病发病处于较低水平,但在特定人群和季节的发病情况仍不容乐观,应采取主动监测等有效针对措施,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急性胃肠炎患病情况、流行特征、治疗及就诊情况。方法 2012-04/2013-03,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昌平区抽取50个居/村委会共1 800户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结果昌平区急性胃肠炎加权月患病率为1.70%,其中4~9月居民月患病率为2.44%,高于其他月份月患病率0.56%;66.67%的病例发病与食物有关;急性胃肠炎病例就诊率为14.81%。结论北京市昌平区急性胃肠炎发病与季节有关,发病原因以食物源型为主,应加强社区居民主动监测并扩大监测范围,获取更加真实、客观的监测数据,制定干预措施并加以评估。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了解苏州市食源性疾病医院监测点病例监测流程和各环节对监测结果的影响,探讨医院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工作模式和流程。方法 苏州市内25 家食源性疾病医院监测点进行问卷调查、医生访谈、现场观察,分析急性胃肠炎病例监测流程对监测病例率和阳性率的影响。结果 符合监测定义的病例主要有急性胃肠炎、肠道感染、腹泻3种诊断。25家医院中64.0%具有粪便培养检验能力。接诊急性胃肠炎病例的医疗部门主要有肠道门诊、(消化)内科门诊、儿科门诊、急诊4个部门。4个部门的医生平均每人每天接诊病例数为44人。临床医生认为腹泻可能由食源性引起的比例为35.0%。医院内部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有病例筛选和样本筛选2种模式。工作流程可分为病例信息采集、标本采集、送样检验3个环节。2013年度急性胃肠炎病例采集率为6.7%。阳性率为15.1%。一级医院、护士和检验的病例信息采集率高,定专人负责、检验人员采样、专人送样样本采集率高;肠道门诊、内科急诊和护士采样的样本存放在专用管中的以及专人送样的阳性率高。结论 符合定义病例的实际人数较上报人数多,大医院的急性胃肠炎就诊病例平均数远多于小医院,临床医生负担重。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模式和监测流程应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而定。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调动医院参与监测的人员积极性。疾控机构也应整合各条线的监测任务,应用信息化手段有利于提高监测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成都市学生及家庭成员急性胃肠炎的患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建立和完善食源性疾病预测预警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学校为切入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于2016 - 2017年分4个季节对成都市17万余名学生及家庭成员,以自填问卷的形式了解调查对象4周内急性胃肠炎的发病情况、就诊情况等。结果 成都市学生及家庭成员急性胃肠炎月患病率为4.46%,年患病率为0.53次/人年。学龄期儿童青少年(7.61%)患病率高于学龄前期(5.17%),老年期(3.34%)高于成年期(2.88%),郊区(4.94%)高于城区(4.02%),夏季(6.52%)高于其他季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人群中,有53.31%的人接受治疗;在急性胃肠炎的治疗中,家庭成员(13.06%)抗生素使用频率高于学生(10.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都市学生及家庭成员急性胃肠炎负担较重,建议开展进一步研究来准确评估成都市急性胃肠炎的负担及其食源性比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胃肠炎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其有效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每月下旬入户面对面访谈,采用国家制定的问卷收集相关信息。结果共调查1861人,急性胃肠炎年发病率为0.0123次/人年,男、女发病率分别为12.70‰、12.02‰,城镇居民发病率(7.56‰)明显低于农村居民(17.11‰)(χ~2=3.478,P=0.062),第二、三季度为发病高峰,占全年的91.30%,怀疑是食源性疾病的占86.95%,38.39%的人认为动物性受污染所引起的。结论濮阳市急性胃肠炎发病率偏低,但仍对居民造成了相应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应从季节、食物等方面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湖北省社区人群急性胃肠炎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湖北省社区人群急性胃肠炎患病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2012年1-12月每月入户进行面访,内容包括调查对象过去28 d急性胃肠炎的发生情况、临床表现、可疑饮食史等。 结果 共完成3 891份调查问卷,人群急性胃肠炎月患病率为4.06%(95%CI: 3.44%~4.68%),加权月患病率为4.87%(95%CI: 4.19%~5.55%)。自述食源性病例比例为56.96%,主要可疑食品种类为肉类(40.00%)和果蔬类(21.11%),可疑食品来自家庭的比例(61.11%)最高,其次是街头摊点(13.33%)。5岁以下幼儿、家庭常住人口数在3人以上的、家庭成员中有未成年人的、有外出史的人群急性胃肠炎患病率明显较高。 结论 湖北省社区人群急性胃肠炎患病情况比较严重,应尽快建立和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有针对性的降低社区人群急性胃肠炎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家庭环境中食物加工者不适当食品处理行为与食源性疾病的相关性,为家庭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以安徽省部分地区年龄≥18岁的1440个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调查问卷收集居民过去4周内食源性急性胃肠炎疾病患病数据与日常食品处理行为数据。结果 在调查的1440人中,自报过去4周内患食源性急性胃肠炎者有153人(10.65%)。与食源性疾病有关的不适当的行为有:牛奶在食用前经常未被彻底加热煮沸(OR=3.734,P<0.001);储存在冰箱里的剩余食物再次食用前经常未被彻底加热煮沸(OR=4.645,P<0.001);四季豆未彻底(高温长时间)烹调煮熟(OR=3.046,P<0.001);冷冻在冰箱里的肉类及家禽类食品在烹调前经常未被充分解冻(OR=4.202,P<0.001);剩余饭菜经常未被储存在冰箱(OR=2.779,P<0.001);生熟肉经常共用一个容器(OR=3.324,P<0.001)。结论 家庭环境中食物加工者不适当食品处理行为与食源性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开封市鼓楼区食源性疾病的发病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9年鼓楼区7个食源性监测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的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 结果 2019年共监测病例1 374例,男性603例,女性771例;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和20~30岁组;职业以家务和待业最多;发病季节6—8月为最多,达652例,占47.45%;症状以腹泻(73.29%)、发热(19.07%)为主。暴露的可疑食品以粮食类及其制品为最多,324例,占20.05%;其次为水果类及其制品302例,占18.69%。共取样检测198例,检出致病病原体61株,病原检出率为30.81%,主要为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5.15%。 结论 6—8月是鼓楼区食源性疾病的发病高峰期,可疑食品主要为粮食类及其制品和水果类及其制品,致病菌以沙门氏菌为主。应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的构建,根据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把被动监测逐步发展成主动监测。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提高医疗机构的监测水平,有效地控制和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所谓哨点医院是指为加强流行病或传染性疾病控制和预防而设置的具备一定监测能力的医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源性疾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对潍坊市2014-2018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全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8年潍坊市哨点医院上报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症状和体征、初步诊断、暴露信息等,建立数据库并描述病例的分布特征,分析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相关因素。结果潍坊市哨点医院共197家,2014-2018年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患者48 179例。发病人数最多的年龄组为45~岁7 979例(16.56%),其次为25~岁年龄组7 817例(16.22%),发病人数最少的为85~岁年龄组640例(1.33%)。发病人数最多的职业为农民25 117例(52.13%),其次为学生4 905例(10.18%)和工人3 839例(7.97%)。报告病例数最多的临床症状为腹泻35 434例(23.24%),其次分别为腹痛33 391例(21.94%)、恶心26 989例(17.73%)和呕吐20 778例(13.65%)。可疑暴露食品中,比例最大的为水果类及其制品14 876例(30.88%);可疑进食场所,以家庭为主共42 146例(87.47%);发病时间以7~9月份最多24 154例(50.13%)。结论潍坊市哨点医院上报食源性疾病农民较多,腹泻为主要症状,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应加强对重点人群和季节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市儿童专科医院医务人员食源性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 ,从医务人员中随机抽取450人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对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449,医务人员食源性疾病总知晓率为47.49%,全部知晓率为2.23%。不同年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和科室人员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响食源性疾病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因素为工作年限和科室。结论北京市儿童专科医院医务人员食源性疾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加强食源性疾病临床特征培训,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习效果,在培训内容上注意不同科室和工作年限的区别,以提高其食源性疾病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昆明市居民食用加工不当菜豆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及入院治疗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针对性监测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2015—2020年昆明市所有由食用加工不当菜豆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20年昆明市共报告因食用加工不当菜豆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病例2 076例,报告病例呈逐年递增趋势,发病病例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发病人群年龄分布在21~50岁。食用不同种类加工不当菜豆引起食源性疾病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食用加工不当东北油豆的人群罹患率最高(54.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用不同种类加工不当菜豆、不同场所就餐、不同地区患者住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食用加工不当四季豆的人群住院率最高(3.59%)。食用加工不当四季豆、集体食堂用餐以及城区地区是病例住院的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食用加工不当菜豆引起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和住院治疗影响因素,开展针对性精准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