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分型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 defecation disorders,FD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符合FDD诊断标准的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生物反馈组30例、中医辨证组30例、综合治疗组30例。生物反馈组患者接受盆底生物反馈治疗,中医辨证组患者在中医辨证分型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综合治疗组患者在口服中药的基础上联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便质积分、肛管直肠压力、直肠感觉值、盆底Glazer评估及球囊逼出试验情况并作前后对比,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综合治疗组在肛门坠胀、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方式、便质的改善程度上优于生物反馈组(P<0.05),在肛门坠胀、便感的改善程度上优于中医辨证组(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直肠排便压改善程度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静息压低于中医辨证组(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初始感觉阈值、疼痛阈值改善程度均优于生物反馈组和中医辨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阈值改善程度优于中医辨证组(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快速收缩值、耐久收缩值改善程度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收缩值改善程度优于中医辨证组(P<0.05)。3组治疗后球囊逼出试验转阴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综合治疗组转阴率为最高。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结合生物反馈治疗FDD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中医辨证治疗或者生物反馈治疗。  相似文献   

2.
邬怡怡  史久煜  李小平  JiandeDZChen 《浙江医学》2018,40(12):1343-1346,1350
目的比较自适应式生物反馈与固定式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疗效。方法纳入OOC患者120例,按患者来院就诊次序分成两组,其中奇数序列患者编入自适应式生物反馈组,偶数序列患者编入固定式生物反馈组,每组各60例。因失访及中途退出32例,最终88例OOC患者进入研究,其中自适应式生物反馈组48例,固定式生物反馈组40例。完成8周的生物反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肛直肠功能(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阈、肛管静息压、模拟排便时直肠肛管压力梯度、矛盾性收缩和模拟排便时肛管松弛)、便秘临床症状积分、临床总有效率和总满意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肛直肠功能和便秘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自适应式生物反馈组患者较固定式生物反馈组患者模拟排便时直肠肛管压力梯度增加,矛盾性收缩减少,便秘临床症状积分减少,临床总有效率和总满意率上升(均P<0.05)。治疗后同组患者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阈、矛盾性收缩和便秘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模拟排便时直肠肛管压力梯度和肛管松弛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适应式生物反馈治疗OOC疗效优于固定式生物反馈。  相似文献   

3.
戴志毅  易文全 《西部医学》2012,24(7):1282-1283,1285
目的探讨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肛门压力变化及生物反馈治疗对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18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组)被纳入本研究,采用维迪胃肠肠动力检测和生物反馈仪行直肠肛门测压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并记录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60倒无排便异常患者(对照组)作为正常对照,接受直肠肛门测压。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剞反射域值均明显增高(P〈0.05)。②治疗后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显效45例,有效96例,总有效率约78.3%。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值降低(P〈0.05)。结论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直肠肛门压力异常,生物反馈治疗可通过改善直肠肛门压力异常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模式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慢性特发性便秘(C IC)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多模式生物反馈疗法,对90例C IC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包括盆底肌放松训练、肛门直肠协调性训练,直肠敏感性反馈训练。观察治疗前后C IC病人临床症状、肛门直肠压力、直肠敏感性、心理测试的变化。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5);肛管静息压、肛门括约肌最大缩榨压较治疗前明显增高,模拟排便动作时肛门括约肌的剩余压明显降低(P〈0.05;P〈0.001;P〈0.001);直肠的初始感觉阈值、排便感阈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治疗后抑郁、焦虑分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改变肛门直肠动力学参数及心理异常,恢复排便的生理功能,是治疗特发性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成娟 《中外医疗》2010,29(31):85-86
目的评估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对45例出口梗阻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训练,应用症状积分量化和肛管直肠测压测定肛门直肠动力及感知的变化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生物反馈训练治疗45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22%,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肛管直肠测压显示患者治疗后的肛门静息压、直肠感知阈值、排便阈值、最大耐受量均有明显下降,大部分患者的矛盾运动得到纠正(P〈0.05)。结论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是有效的,具有无痛苦、非创伤、无药物不良反应、价格低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采用生物反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患儿37例,观察治疗前后肛门直肠测压值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肛管静息压、最大缩窄压、直肠感知阈值、排便紧迫感阈值、最大耐受量及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总有效率为81.08%.结论 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肛门直肠动力状态及临床症状,是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及混合型便秘的肛管动力学特点及其生物反馈治疗的意义。方法55例患者生物反馈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进行排便情况、肛管测压、24h GITT以及直肠和盆底肌电描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数由治疗前的(0.8±0.3)次/周增加到(4.1±1.1)次/周;24h GITT由治疗前的平均19.4%增至62.1%;功能性出口梗阻及混合型便秘患者经治疗后盆底肌与腹前斜肌的矛盾运动消失;便秘组直肠感知阈值、最大耐受量、肛管直肠抑制反射阈值有所下降。结论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及混合型便秘均存在肛管直肠动力异常,并有盆底肌与腹前斜肌的矛盾运动,治疗后肛管直肠动力异常改善,盆底肌与腹前斜肌的矛盾运动消失,每周排便次数增加,便秘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盆底障碍性便秘患者临床便秘症状积分和肛门直肠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盆底障碍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5周,记录和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盆底障碍性便秘临床表现积分、肛门直肠压力及排便感觉.结果 60例患者生物反馈治疗总有效率为81.7%.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的排便次数、排便费力/排便困难、大便性状、排便时直肠/肛门阻塞感、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项目的积分降低(P<0.05);患者治疗后的直肠肛管压力差、肛管松弛率升高(P<0.05),力排时肛管残余压降低(P<0.05).结论 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盆底障碍性便秘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排便时肛门肌肉和直肠肌肉的协调性,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杨继闽  邱胜民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138-139,141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治疗中的体会。方法对46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功能性便秘的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肛管直肠测压检查。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直肠感知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肛管直肠抑制反射阈值增高(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患者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符合罗马Ⅲ标准的73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行肛门直肠测压对患者进行分型,对(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患者行生物反馈治疗及治疗后行肛门直肠测压、临床评估和随访。最后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3例患者行肛门直肠测压,其中24例患者为非(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49例患者为(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两组间直肠静息压比较10.33±7.69、14.82±9.75 mmHg,有显著差异(P〈0.05)。24例(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患者治疗后直肠静息压10.12±6.7 mmHg较治疗前15.23±7.21 mmHg显著降低(P〈0.05),其中20例患者矛盾运动完全消失,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总有效率达91.67%,伴随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总有效率达91.67%。结论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3.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芹黄素对大鼠缺血视网膜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30只Long-Evans大鼠用动脉结扎法造成视网膜缺血模型,其中治疗组20只腹腔注射芹黄素,对照组10只注射溶媒二甲基亚酚。用视觉电生理仪检查视网膜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芹黄素治疗组视网膜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芹黄素能促进大鼠缺血视网膜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人体寄生虫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显著,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的赞同和欢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和评价头孢他啶(泰得欣)应用于普通胸外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对比试验,观察2005年8-10月96例普胸手术预防和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泰得欣在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中总有效率9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结论 泰得欣临床效果满意,使用安全,值得在普胸手术中选用。  相似文献   

18.
罗岩 《当代医学》2010,16(11):247-248
患者女,19岁,体检发现全身多处固执破坏4个月。影像学检查:平片及CT平扫检查:双侧髂骨、耻骨、股骨颈及股骨上段均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影,略呈膨胀性,边界清楚,部分可见硬化边。双侧肱骨上段、肩胛骨近关节盂处骨质及股骨下段、右胫骨近端、左腓骨中上段可见多个囊性骨及右侧锁骨亦可见多发局限性低密度减低区、略呈膨胀性(图1、5)。MRI平扫:脊柱可见多个囊状长T1长T2信号,部分略呈膨胀性。(图2~4)  相似文献   

19.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20.
1986年1月至1991年6月经内窥镜检查发现胃癌107例,其中100例经内窥镜活检病理证实,阳性率93.5%,7例阴性者均经手术证实。本文分析了胃癌的内镜特征(中、晚期胃癌、一点癌)和病理特点,并就临床意义进行分析、讨论。认为在胃角、胃窦部的溃疡、糜烂、结节状及粘膜粗糙不平应仔细观察并进行活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