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西客家人围生儿出生缺陷状况,为围生儿出生缺陷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广西客家人集结居住地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月报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客家人围生儿出生缺陷率为6.02‰(318/52 812),其中,博白县为5.44‰(186/34 187),陆川县为7.09‰(132/18 625),围生儿出生缺陷儿的主要诊断前3位排序依次为:唇裂合并腭裂42例(13.21%)、胎儿水肿综合症36例(11.32%)、唇裂26例(8.17%).结论:广西客家人围生儿出生缺陷较低,加强围生保健是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提高人口出生素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海口市2006~201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的情况,分析海口市出生缺陷的高危及高发因素,探索其影响因素,以减少海口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方法以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口市2006~2013年在监测医院内出生的1 411例有出生缺陷的围产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海口市2006~2013年围产儿118 199例,出生缺陷儿1 411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19.37/万;出生缺陷种类顺位前6位是: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裂合并腭裂、先天性脑积水、马蹄内翻足、肢体短缩;孕母年龄25岁或35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各年龄组,乡村发生率高于城镇,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海口市出生缺陷监测情况,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农村,主要进行婚前医学检查、优生咨询、加强孕期保健,全面实施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减少缺陷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3.
孙月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2751-2752
目的:了解河南省巩义市出生缺陷儿发生率,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和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人群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2009-2010年居住在巩义地区的产妇所分娩的胎婴儿进行监测。结果:2年共监测围产儿18 286例,出生缺陷儿143例,出生缺陷儿发生率为7.82‰,前5位分别为多指(趾)、唇裂合并腭裂、脊柱裂、唇裂、先天性心脏病。结论:普及优生知识,加强婚前、孕前、孕早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降低出生缺陷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常德市两家医院住院分娩新生儿的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今后防治工作及制定干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网要求,于2001年1~至2005年12月对孕满28周至产后7d的围生儿进行监测。结果:5年监测住院分娩围生儿8929例,共发现出生缺陷儿105例,年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117.59/万。性别出生缺陷发生率男婴为9.63‰,女婴为13.73‰。结论:加强产前咨询与围生期保健,尽早发现异常,采取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市2001年至2011年出生缺陷发生的基本动态,研究和探讨引起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我市今后出生缺陷监测、预防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我院11年间共监测围产儿8151例,收集142例出生缺陷儿的出生缺陷流行病学调研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结果 11年间我市出生缺陷发生率17.4‰.出生缺陷顺位前6位的是先天性脑积水、唇腭裂、马蹄足内翻、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唇裂.城镇、乡村出生缺陷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8‰vs32.6‰,P <0.05);年龄≥35岁产妇出生缺陷率显著高于<35岁产妇(43.7‰vs15.7‰);男性出生缺陷率显著高于女性(19.0‰vs15.5‰).结论 加强优生优育的宣传教育,围婚期增补叶酸,科学用药,选择最佳受孕期,孕早期避免不良因素影响,并加强出生缺陷的监测与预防干预,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6.
济南市出生缺陷现状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济南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 ,探讨降低出生缺陷的干预措施。方法 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 ,在济南市 11所医院中监测出生缺陷 ,设专人对住院分娩的围生儿逐一筛查。结果 在 34 35 3例围生儿中出生缺陷率为 9 5 8‰ ,主要先天畸形前五位依次为 :神经管缺陷、唇裂合并腭裂、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多指 (趾 )。城镇与农村出生缺陷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围生儿死亡率在农村与城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出生缺陷儿死亡率在城镇与农村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不同母龄的围生儿出生缺陷率 ,在≥ 35岁与 <35岁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降低出生缺陷率首先应采取出生缺陷的第一级预防 ,将第二级预防做为第一级预防的补充 ,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达到减少出生缺陷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县围生儿出生缺陷基本情况,为政府制定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在岐山县医院、岐山县妇幼保健院2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d的围生儿进行监测。结果4年共监测围生儿5269例,其中出生缺陷58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01%。。共监测到14种出生缺陷,其中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唇裂合并腭裂、脊柱裂、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无脑儿、多指(趾)。结论加强领导,完善管理,提高三级预防能力,提高孕28周前诊断技术水平,发现缺陷及早终止妊娠,可以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马秀莲  蒙健堂  黄玲  罗谦 《广西医学》2012,34(8):1085-1086
目的 了解广西隆安县出生缺陷情况,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2010年广西隆安县围产儿出生缺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出生缺陷儿共185例,3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0.56‰、12.54‰、11.65‰,3年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缺陷类型前5位是多指(趾)、胎儿水肿综合征、唇裂并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唇裂;各年龄组孕妇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高婚检率、规范产前检查对减少出生缺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绍兴地区1998~2007年新生儿出生缺陷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燕  张佩红  陈啸洪  王卓英 《安徽医学》2010,31(9):1126-1127
目的了解绍兴地区10年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展趋势,分析新生儿出生缺陷相关因素,寻找干预方法。方法查阅绍兴市妇幼保健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围生儿数据季报表"及"出生缺陷儿报告卡",对相关数据进行分类、登记、收集、分析。结果 10年共监测围生儿数46919例,围生儿出生缺陷651例,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13.87‰,出生缺陷的前几位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多指趾畸形、唇裂、腭裂、唇裂合并腭裂。与户籍、文化程度、孕期疾病及有害因素相关。结论出生缺陷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相关,也有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是多因素协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和影响因素,探索预防控制措施,减少本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淄博市出生缺陷监测资料。结果 2011年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84‰,产妇年龄〈20岁和〉35岁出生缺陷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需重点防范;出生缺陷发生无性别和城乡差异;前五种围产儿出生缺陷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裂合并腭裂、先天性脑积水、尿道下裂,占总出生缺陷发生的44.6%。结论针对出生缺陷重点探索致畸因素,要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孕前保健工作;不断提高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水平;逐步建立出生缺陷儿跟踪治疗网络;加强对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的数据质量控制工作,以逐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存活出生缺陷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2006年珠海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及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翀  戚小兵 《医学与社会》2007,20(10):16-17,35
目的了解珠海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现状,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降低出生缺陷和残疾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根据珠海市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全市35家医疗机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X2=15.64,P<0.001),城市高于农村(X2=6.39,P=0.01),年龄<20岁的孕妇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人群,妇女最佳受孕年龄是20∽25岁。珠海市发生率最高的前5种疾病排序依次是:骨关节畸形、先心病、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唇腭裂、外耳畸形。结论珠海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孕前期及孕妇早期口服小剂量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提高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加强孕期保健,提高环保意识,这些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兰溪市2000-2010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浙江省兰溪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基本情况及动态变化,探索影响该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主要原因和预防策略。方法:对2000-2010年兰溪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缺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458例围产儿中发生出生缺陷216例,总出生缺陷发生率28.86‰;出生缺陷儿死亡率3.62‰。出生缺陷前五位的是唇腭裂、神经管发育畸形、无脑儿、先天性心脏病、脐疝;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孕产妇年龄成正比,36岁以上孕妇是发生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农村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高于城市。结论:加强育龄孕妇产前筛查、农村育龄妇女孕期护理和相关知识的普及,降低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异常生育史与遗传性家族史、孕期危险因素暴露的多重对应关系,为进一步完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和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3至2015年西安市各级开设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的孕28周至生后7 d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并收集相关资料。结果 共监测围产儿1 236 937例,其中出生缺陷患儿10 619例,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0.86%(0.70%~1.15%)。多重对应分析显示生育出生缺陷患儿(既往生育1个或2个出生缺陷患儿)与自然流产史、遗传性家族史、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有关,既往生育≥3个出生缺陷患儿与遗传性家族史接近相同区域且距离更近,关系更密切。有自然流产史产妇(257/10 619)再次生育出生缺陷患儿类型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神经管缺陷、先天性脑积水、唇裂合并腭裂、单纯唇裂;生育过出生缺陷患儿的产妇(135/10 619)再次生育出生缺陷患儿类型依次为唇裂合并腭裂、无脑畸形、脑积水、神经管缺陷、唇裂、马蹄内翻足。结论 异常生育史与孕期危险因素暴露和遗传性家族史均相关,既往生育≥3个出生缺陷患儿与遗传性家族史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东莞市出生缺陷的发展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定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2014年东莞市住院分娩的1 395 155例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并进行分析。结果  ①11年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18.54‰,总体呈上升趋势。②出生缺陷的发生具有以下特征:a高龄孕母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 <0.01);b双胎或多胎妊娠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单胎妊娠(P <0.01);c东莞市户籍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非东莞市户籍(P <0.01);d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P <0.01),不同片区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出生缺陷类型前5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总唇腭裂、神经管畸形、马蹄内翻足。④民营医院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公立医院(P <0.01)。结论  东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出生缺陷类型前3位与全国相同;出生缺陷发生率在孕母年龄、户籍、怀孕胎数、围产儿性别、出生地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加大民营医院出生缺陷监测质控水平。东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吉林省0~5岁儿童出生缺陷状况和分布特征,探讨出生缺陷干预对策。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吉林省东、中、西部区域共抽取15个县(市、区)的共90个乡(镇、街道)作为调查点,对各调查点于2008年10月1日0时-2013年9月30日24时出生的儿童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共收集吉林省0~5岁儿童样本48720例,剔除不合格样本291例,有效样本48429例。使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出生缺陷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儿童出生缺陷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调查有效样本共48429例,发现出生缺陷患儿共517例,吉林省0~5岁儿童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0.68‰。男童出生缺陷发生率(11.52‰)高于女童(9.56‰)(χ2=83.768,P<0.01)。农村儿童出生缺陷发生率(11.87‰)高于城镇(9.64‰)(χ2=5.651,P=0.017)。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的前五位疾病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先天性脑积水、唇裂并发腭裂和脊柱裂。结论:吉林省0~5岁儿童出生缺陷发生率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出生缺陷发生率性别和城乡分布差异明显,先天性心脏病已成为吉林省首位高发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02-2010年围产儿出生缺陷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02-2010年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分娩信息及出生缺陷的监测资料为基础,对缺陷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年间出生缺陷率为15.88%,2007年后缺陷率明显增高;缺陷儿死亡占围产儿死亡的24.88%;前五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并指、总唇腭裂、胎儿水肿综合征、神经管畸形,共占畸形总数的52.55%;出生缺陷发生与户籍、性别、季节、胎数及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孕次、产次有关.结论 出生缺陷防控形势严峻,应深入开展主要缺陷的病因学研究,以提供有效的防控措施;而广泛的健康教育,婚前、孕前优生优育指导,规范化孕产期保健及新生儿体检都是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南宁市2006~2007年出生缺陷患儿的发生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宁市六县六城区2006、2007年出生的围产儿出生缺陷1212例和1467例,进行对比和数据分析。结果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分别是13.95‰、15.73‰。缺陷中,以心血管系统畸形、颜面部畸形(以唇、腭裂为多)、四肢手足畸形为多,分别居第一、第二、第三位。结论做好婚前健康体检、孕前孕早期优生监测指导以及围产保健卡的建立与提高出生缺陷筛查技术是降低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96年~2005年郑州地区围产儿出生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郑州市围产儿出生质量变化趋势,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1996~2005年连续10年对郑州市辖区内乡级及乡级以上接产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监测内容为活产儿、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等情况。结果:10年间共住院分娩围产儿496203例,活产儿493327例,死胎2329例,死产547例,早期新生儿死亡2168例,出生缺陷3914例。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1996年的12.88‰下降至2005年的7.46‰,出生缺陷发生率呈基本稳定态势;死胎在围产儿死亡中所占比例逐年增高。结论: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应提高孕期保健水平,加强宫内监护,降低围产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杨丽萍  汪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11-12,14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内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完善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对红塔区医疗保健机构2007-2011年出生的17155例围产儿出生缺陷资料进行比对。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56‰,有逐年上升趋势,农村大于城市;男婴高于女婴,检出率分别为11.46‰和7.55‰;高发出生缺陷依次为耳廓畸形、多/并指(趾)、总唇裂、马蹄内翻足、复合畸形;年龄≥35岁是产妇高发年龄段。结论提倡婚前检查,加强孕期保健、优生优育宣传指导,普及产前筛查,高风险人群产前诊断,最大限度减少异常胎儿的出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20.
监测围产儿7712例,发现先天畸形儿67例,占8.68‰。同期围产儿死亡148例,围产儿死亡率19.19‰。125例作尸检,尸检率84.46%。148例死亡围产儿中先天畸形29例,占195.94‰,在围产儿死因中占第2位。7564例活产儿中发现畸形38例,占5.02‰。畸形以神经系统畸形、心脏缺陷,呼吸器官发育畸形等为多见,平均每例含2.09畸形次。指出加强孕期自身防护、加强产前监护、染色体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及血清α-FP测定,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