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通过局部注射豚鼠全脊髓匀浆和完全弗氏佐剂制成的抗原乳剂诱导EAE模型,应用双抗夹心ELISA、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实验大鼠血清IFN-γ和TNF-α的表达,并观察两种细胞因子的改变与EAE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诱导EAE后,伴随着大鼠EAE症状的出现和进行性加重,其血清中IFN-γ和TNF-α表达较正常组分别升高了173.86%和166%。结论 IFN-γ和TNF-α在EAE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这两种细胞因子在EAE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为探索新的有效治疗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的手段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内酯醇对EAE小鼠脊髓IL-10、IFN—γ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ri)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模型临床症状和脊髓组织IL-10、IFN—γ的影响。方法:C57BL/6黑色小鼠随机分为EAE组、Tri治疗组及佐剂组,采用MOG35~55免疫动物建立EAE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射Tri治疗,观察和评定小鼠临床症状,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脊髓中IL-10、IFN-γ的表达,并行相关图像分析。结果:EAE组与Tri治疗组发病时间、发病率等均有显著差异;与佐剂组比较,EAE组IFN-γ表达明显增高(P〈0.01),IL-10表达降低(P〈0.05);与EAE组比较,%治疗组IFN-γ表达降低(P〈0.01),IL-10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Tri可明显改善EAE小鼠临床症状,其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Th1及其分泌的IFN-γ,促进Th2及IL-10的分泌。调整Th1/Th2以治疗EAE。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伐他汀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采用Lewis大鼠建立EAE模型,口服给药,观察临床症状,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ELISA法测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结果阿伐他汀能显著改善EAE临床症状(P<0.05),同时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P<0.01),显著降低大鼠血清IFN-γ水平(P<0.05)。结论阿伐他汀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抑制髓鞘破坏,有效缓解EAE。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血清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新鲜豚鼠全脊髓匀浆+完全福氏佐剂免疫Wistar大鼠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选用黄芪注射液干预治疗,观察其对大鼠发病率、神经功能评分和病理学改变的影响,并检测血清IFN-γ的水平。结果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大鼠发病率明显降低,炎性病灶明显减少,血清中IFN-γ表达减少。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改善EAE大鼠的临床症状,减轻脊髓内炎症反应,其作用可能与减少血清IFN—γ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转导的骨髓间充质细胞(MSC)导向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基因靶向性治疗C57小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对动物病情和和炎症的影响。方法用成功构建的Ad-CNTF-IRES-GFP载体,体外观察Ad-CNTF-IRES-GFP转染MSC(MSC-CNTF)对MSC表达CNTF的影响,再用MOG35-55建立C57BL/6小鼠的EAE模型,将MSC-CNTF移植治疗EAE小鼠,观察EAE动物病情评分;ELISA法观察外周血的促炎症因子TNF-α、IFN-γ,IL-12p35和抗炎症因子IL-10的水平,HE染色观察脑和脊髓炎症细胞浸润,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观察病变部位CD3(+)T细胞、炎性细胞因子TNF-α、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1)MSC-CNTF在MOI等于100的情况下,分泌的CNTF较DIL染色的MSC(MSC-DIL)、或Ad-eGFP转染的MSC(MSC-GFP)增高20倍(P〈0.01)。(2)MSC-CNTF治疗的EAE小鼠病情显著减轻。不仅平均发病时间缩短,发病率下降,病情减轻,而且病情严重程度也明显减轻。(2)MSC-CNTF治疗明显减低EAE小鼠外周血TNF-α和IFN-γ水平,明显升高外周血IL-10水平。(3)MSC-CNTF治疗EAE小鼠可明显降低病变部位的炎症细胞数量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水平,而对IFN-γ表达几乎影响不大。结论MSC-CNTF移植治疗的EAE动物病情明显减轻,其机制是:减低外周血TNF-α和IFN-γ水平,降低病变部位CD3(+)细胞数量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6.
青藤碱治疗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盐酸青藤碱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治疗作用。方法:对EAE大鼠动物模型给予3种不同剂量的青藤碱,并以甲氨蝶呤作为对照,观察青藤碱对EAE动物模型发病程度、脑和脊髓的病灶数目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IL-10的影响。结果:青藤碱减轻EAE动物发病程度、减少脑和脊髓的病灶数目,降低血清TNF—α、IFN-γ水平,但对血清IL—10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青藤碱具有治疗EAE动物模型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IFN-γ为主的免疫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对EAE鼠血清白介素12(IL-12)和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及其与髓鞘碱性蛋白(MBP)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将试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EAE诱导+生理盐水,共10只;研究组在EAE诱导的第1~7天,每日腹腔内注射剂量为1 mg/kg的他克莫司,共12只,其中急性发作期8只,缓解期4只。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IL-12、IFN-γ及周围血和脑脊液(CSF)MBP的水平,并动态观察应用他克莫司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MBP、IL-12、IFN-γ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清和脑脊液中的M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两组脑脊液中的MBP水平均显著高于血清中MBP水平(P〈0.05)。研究组大鼠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血清及脑脊液中MBP、IL-12、IFN-γ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大鼠急性发作期MBP、IL-12、IFN-γ水平血清及脑脊液中均分别显著高于多发性硬化(MS)缓解期(P〈0.01)。且大鼠脑脊液MBP和血清MBP水平呈正相关(r=0.562,P〈0.01)12只大鼠予以他克莫司腹腔注射后,治疗后的第3天及治疗后第7天血清和脑脊液MBP、IL-12、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脑脊液MBP水平较血清MBP水平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通过检测血清IL-12和IFN-γ及周围血和脑脊液MBP的水平,并动态观察应用他克莫司治疗前及治疗后MBP、IL-12、IFN-γ的变化情况,一方面对判断MS预后、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另一方面可能为预防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复发提供一种有效的新药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火把花根片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Wistar大鼠的治疗作用及IL-2和IFN-γmRNA的影响。方法:模型组采用豚鼠髓鞘蛋白匀浆和福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急性EAE;治疗组在模型组基础上予以火把花根片(300 mg.kg-1,BID)治疗,观察症状并评分;HE染色和Loyez氏髓鞘染色,观察病理和髓鞘改变;RT-PCR法测定脑组织的IL-2和IFN-γ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未出现EAE症状,脑组织IL-2和IFN-γ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345±0.032、0.353±0.023,与模型组比较P<0.01;脑和脊髓小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髓鞘结构完整。结论:火把花根片对EAE有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抑制了脑组织IL-2和IFR-γ的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阿托伐他汀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Wistar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EAE模型,给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处理,观察大鼠发病程度、病理改变及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可减轻大鼠发病程度,减少炎性病灶数,降低血清IFN-γ水平升高幅度,使血清IL-4水平在发病初期即升高,高剂量阿托伐他汀作用更显著.结论 阿托伐他汀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干预大鼠EAE发病,并呈剂量相关性,其机制可能与改变Th1/Th2类细胞因子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减轻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MOG35-55多肽诱发60只EAE小鼠模型,做去卵巢术。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30),治疗组予SERM(雷洛昔芬)治疗。比较2组EAE小鼠的临床症状评分。取脑和脊髓组织,行H-E染色、luxol fast blue(LFB)-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及ELISA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量,分析脱髓鞘情况。结果 治疗组EAE小鼠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症状减轻(P<0.01)、发病率降低(P<0.05);H-E染色显示治疗组炎细胞浸润减少(P<0.05);LFB-H-E染色结果和MBP表达量显示治疗组脱髓鞘减轻(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及ELISA结果示治疗组脑和脊髓组织中MMP-9、TNF-α、IFN-γ表达降低而IL-4增加(P<0.05,P<0.01)。结论 SERM可能通过降低MMP-9、TNF-α、IFN-γ表达,增加IL-4表达,从而减轻EAE小鼠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祛喘汤对哮喘患者实验组TNF-α、IFN-γ和PEF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评价新组方祛喘汤对哮喘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理论依据以明确祛喘汤能否达到治疗哮喘之目的,能否作为临床推广应用。方法:严格按照哮喘诊断标准,选择研究对象100名并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100名病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祛喘汤,对照组采用常规疗。各应用一疗程并观察疗效。用药前后分别抽取100名研究对象的静脉血5ml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TNF-α和IFN-γ,并用微型峰流速仪测定PEF。设计调查问卷询问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疗效采用临床观察,用Excel软件将收集的资料和实验室结果建立数据文件。各组间定性指标比较用X^2检验,定量指标比较用t检验,两组疗效比较用X^2检验。两种疗法治疗前后对TNF-α、IFN-γ、PEF影响的比较用重复测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各种统计分析采用SAS6.12软件完成。结果:研究发现祛喘汤能改善患者的症状.说明祛喘汤治疗哮喘患者有效。两种疗法在治疗一个疗程后均能引起TNF-α、IFN-γ、PEF的变化。两种疗法对各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有影响。实验组治疗后引起三种指标的变化程度更大。祛喘汤治疗后TNF-α出现不同程度下降,IFN-γ上升,PEF明显升高,哮喘症状缓解,推测祛喘汤可能通过减轻气道炎症反应,阻断TNF-α、增加IFN-γ等细胞因子释放作用机制起作用。TNF-α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产生,对白细胞有趋化作用,可诱导血小板活化因子及IL-1、IL-8的释放,促进炎症细胞粘附和浸润,引起组织损伤,这可诱导气道上皮、肺泡巨噬细胞等对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增强。本研究结果表明TNF-α可能在哮喘气道炎症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其浓度与哮喘病情有关,口服祛喘汤后血清TNF-α下降,病情转,说明祛喘汤可抑制其合成和释放。IFN-γ主要来源于TH1细胞是抑制哮喘发病的因子,抑制TH2细胞,IFN-γ抑制IgE生成。本研究发现口服祛喘汤后患者血清IFN-γ明显上升,可能与本组方中某些敏感成分能刺激IFN-γ的生成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TNF-α下降、IFN-γ合成增加、PEF明显增加,症状进一步缓解。结论:研究发现祛喘汤治疗哮喘患者有效。祛喘汤治疗哮喘患者有效的作用机制可能与TNF-α下降、IFN-γ增高、PEF明显增高等机制有关。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本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6-姜酚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可能性及有效性。方法应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oligodendrogliaglycoprotein,MOG)免疫C57BL/6小鼠,诱发慢性复发-缓解型EAE模型,观察6-姜酚对EAE小鼠模型的淋巴细胞浸润及TNF-α、IFN-γ、IL-1和IL-6等细胞因子分泌的作用,通过神经功能评分及病理分析等探索6-姜酚治疗EAE的有效性。结果 6-姜酚可抑制MOG诱导的免疫应答反应,通过改变TNF-α、IL-6等细胞因子的分泌,显著改善EAE小鼠神经功能评分,使发病时间延迟(P<0.05)。结论6-姜酚可有效缓解EAE,为6-姜酚用于临床多发性硬化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晓红  余柯  李作孝 《中国医疗前沿》2012,(21):11+23-11,23
目的探讨神经肽Y(NPY)对EAE豚鼠发病及对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探索NPY对EAE发病影响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3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E对照组、NPY干预组。观察三组豚鼠血清IL-4、IFN-γ的含量,Th1/Th2比值,以及发病情况。结果 EAE豚鼠发病后血清IL-4含量降低,血清IFN-γ含量升高,Th1/Th2比值升高,Th1/Th2细胞失衡;而NPY干预组高峰期血清IL-4含量明显增高(P〈0.001),血清IFN-γ含量明显降低(P〈0.001),Th1/Th2比值降低(P〈0.001),一定程度地纠正Th1/Th2细胞失衡。结论侧脑室注射NPY对EAE能起到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平衡,促进IL-4分泌,抑制IFN-γ的产生而发挥。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在Grave's病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Grave's病未治疗组、临床缓解组各40例,健康体检者39例,用酶联免疫试验法测定血清中IL-6、TNF-α和IFN-γ的水平,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的FT3、FT4和TSH的水平。结果Grave's病未治疗组患者血清中TNF-α、IFN-γ和IL-6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缓解组患者血清中TNF-a、IFN-γ的水平与未治疗组的相比降低均不明显(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缓解组患者血清中IL-6的水平与未治疗组的相比明显降低(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Grave's病患者血清TNF-α、IFN-γ和IL-6发生变化,这些因子可能共同参与Grave's病的发病过程,但是TNF-α、IFN-γ和IL-6的水平不能很好地反映Grave's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综合疗法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机制,并检测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皮肤科诊治的白癜风病例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联合紫外线光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方剂加减治疗,治疗2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估。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白癜风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VASI)总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情况,并检测患者外周血清TNF-α、IFN-γ、IL-17的水平以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0%,对照组68.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癜风面积及VAS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IFN-γ、IL-17水平均显著降低,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西药联合紫外线光疗、中药治疗白癜风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促进症状体征的改善,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可以通过血清中TNF-α、IFN-γ、IL-17水平的变化预测白癜风病情程度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在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 SS)患者唇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唇腺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唇腺组织中IFN-γ及IL-4的表达,以HE染色的方法来检测唇腺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分析SS患者中唇腺组织中IFN-γ及IL-4的表达与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的关系.结果:SS患者唇腺组织中IFN-γ及IL-4的表达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以精确概率法分析未发现IFN-γ及IL-4的表达与唇腺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相关.结论:SS患者唇腺组织中IFN-γ及IL-4的表达未见异常,并与唇腺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情况不相关,可能在SS唇腺组织的破坏及SS发病过程中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18(IL-18)、白介素-6(IL-6)和干扰素-γ( IFN-γ)浓度的变化,了解IL-18、IL-6、IFN-γ与HIE的关系。方法收集98例HIE患儿(轻度40例,中度32例,重度26例)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42名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IL-18、IL-6和IFN-γ浓度,并对HIE患儿治疗前IL-18与IL-6、IFN-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轻度、中度、重度HIE患儿治疗前血清IL-18、IL-6和IFN-γ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HIE病情分度越重,血清IL-18、IL-6和IFN-γ浓度增加越明显(P〈0.05);HIE患儿治疗前IL-18与IL-6、IFN-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HIE患儿治疗后血清IL-18、IL-6和IFN-γ浓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IL-18、IL-6、IFN-γ可能参与HIE发病过程,血清IL-18、IL-8、IFN-γ水平可作为HIE病情判断及疗效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猪软骨细胞同种异体移植的免疫排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猪软骨细胞同种异体移植的免疫排斥机制。方法分离制备猪软骨细胞和淋巴细胞,采用同种异体软骨细胞—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反应和IFN-γ诱导比较分析,经^3H—TdR法观察淋巴细胞刺激指数,FACS测定软骨细胞表面猪白细胞抗原(SLA)分子表达变化;不同时间收集混合反应中淋巴细胞,分别应用PCR和ELISA技术分析其表达的IFN-γ、IL-4 mRNA和蛋白含量。结果成功制备了猪的软骨细胞和淋巴细胞,软骨细胞表达SLAⅠ类分子,而不表达SLAⅡ类分子;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对淋巴细胞有轻微刺激扩增作用,经IFN-γ诱导具有明显增强作用。混合培养,18h后上清中可检测到IFN-γ蛋白,而IL-4表达无变化。结论软骨细胞SLAI类分子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产生IFN-γ,进一步诱导软骨细胞SLAⅡ类分子表达,从而增强淋巴细胞对软骨细胞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实验性变应性脑脊髓炎(EAE)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用髓鞘碱性蛋白(MBP)加福氏完全佐剂免疫诱导BALB/c小鼠,观察和比较动物的神经系统症状和病理变化,ELISA方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 实验小鼠出现EAE的临床症状,光镜下见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呈袖套样改变;EAE组的IFN-γ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实验所构建的EAE模型稳定、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肽Y(NPY)对EAE豚鼠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探索NPY对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发病作用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3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E对照组、NPY干预组。观察三个组豚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Th1/Th2比值,以及EAE对照组、NPY干预组的发病情况。结果:NPY干预组高峰期血清IL-4含量明显增高,血清IFN-γ含量降低,Th1/Th2比值降低(P均<0.001)。结论:侧脑室注射NPY对EAE能起到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平衡,促进IL-4分泌,抑制IFN-γ的产生而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