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和脑电图特征。方法观察39 例AD患者、56例VD患者的头颅MRI和脑电图资料。MRI比较大脑萎缩、海马萎缩、脑白质疏松症的比例;脑电图比较轻度异常和中重度异常的比例,进行功率谱分析。结果与VD患者相比,AD患者大脑萎缩、海马萎缩的发生率较高,脑白质疏松症发生率较低。AD患者脑电图中重度异常的较多,(θ+δ)/(α+β)比值增高(P<0.05)。结论单纯大脑萎缩而缺乏脑白质疏松症和缺血灶的痴呆患者应高度怀疑AD,脑电图出现中重度异常则进一步支持AD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脑核磁共振(MRI)诊断血管性痴呆(VD)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53例VD患者作为VD组,另选取55例AD患者作为AD组。2组患者均接受脑MRI检查,比较2组患者颞角深度、海马体积与各脑叶体积(额叶、顶叶、颞叶、枕叶)的差异、LA严重度,分析2组的脑MRI影像结果。结果脑MRI对VD患者海马体积检测结果显著高于AD组(P 0. 05),颞角深度显著低于AD组(P 0. 05)。脑MRI检测VD组颞叶与额叶体积显著低于AD组(P 0. 05)。脑MRI检测VD组LA评分为3分与4分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D组(P 0. 05),0分与1分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D组(P 0. 05)。脑MRI显示,AD组患者脑内未见梗死病灶,VD组患者大血管病变累及区域为大脑前动脉12例,大脑中动脉10例,大脑后动脉6例,顶枕叶分水岭3例;小血管病变累及区域为基底节梗死17例,丘脑梗死5例。结论脑MRI对VD与AD具有显著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0.3T核磁共振(MRI)对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AD患者、38例VD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分析。结果:AD患者表现为海马萎缩;血管性痴呆可分为多发性脑梗塞痴呆(multipleinfarctdementia,MID)和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inswanger'sdementia,BD)两种类型,主要表现为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基底节及脑室旁白质对称或不对称的片状脑白质变性。结论:MRI对痴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脑白质信号在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aD)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于本院神经内科治疗的VaD患者35例及AD患者60例,均给予核磁共振成像(MRI)脑白质信号检测,采用AccuBrainTM分析系统进行脑白质高信号定量分析,计算脑白质高信号体积,采用Fazekas视觉评分量表对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比较两组脑白质高信号体积及脑白质高信号评分。结果:血管性痴呆组患者深部脑白质高信号评分2-3分占比较阿尔茨海默病组高(P<0.05),血管性痴呆组脑白质高信号绝对体积、脑白质高信号相对体积较阿尔茨海默病组高(P<0.05),两组脑室旁脑白质高信号评分2-3分、总脑白质高信号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AD及Vad患者MRI脑白质信号体积及严重程度评分具有显著差异,鉴别诊断价值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阿尔兹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脑电图及甲状腺功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27例,将其设置为AD组,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VD)患者17例,将其设置为VD组,选取同期认知功能正常人群37例作为参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脑电图检查和甲状腺功能检测,对比分析三组患者脑电图异常率和甲状腺功能。结果:在脑电图异常率对比中,AD组患者脑电图异常率为92.59%,VD组患者脑电图异常率为82.35%,参照组患者脑电图异常率为48.65%,AD组与VD组患者相比于参照组来说,经统计学对比分析,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甲状腺功能检测中,AD组和VD组患者在FT3、TT3甲状腺功能指标中,均明显优于高于参照组,经统计学对比分析,P0.05,对比差异显著,但FT4、TT4、TSH等甲状腺功能指标三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尔兹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经脑电图及甲状腺功能检测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诊断结果,有利于患者尽早治疗,早日恢复健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SPECT显像半定量法来进行Alzheimer’s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AD组25例,VD组21例,正常对照组15例,通过Tc-99m-ECD脑显像SPECT显像,运用大脑皮质与小脑ROIs区比值来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AD病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双侧额叶、双侧后颞顶部,大脑皮质/小脑比值存在高度显著差异(P<0.05),其它二叶无明显差异。而VD病人的放射性比呈非对称性、局灶性放射性降低。结论SPECT半定量分析结果提示双侧额叶及后颞顶部的血流灌注降低是诊断AD的主要特征。结合SPECT和CT、MRI,有助于痴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混合痴采(MD)和血管性痴呆(VD)二者的鉴别能力。【方法】MD患者与VD患者各6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分析比较其神经心理及影像学的不同表现及特点。【结果】轻度痴呆患者长谷川氏痴呆评定量表检查中,远记忆、近记忆计算力、识记评分中,MI)组显著低于VD组(P〈O.01);轻度痴呆患者BEHAVE—AD评定量表痴呆的心理和行为症状严重程度比较中,MD组行为紊乱及情感障碍明显较VD组严重(P〈0.01);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对比,MD组的外侧裂、脑沟较VD组明显增宽,脑叶的局灶性病灶出现率显著高于VD组,3、4级脑白质疏松出现率显著低于VD组。【结论]MD及VD病人的神经心理及影像学改变各有其特点,据此有助于两种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多种因素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2002-12/2003-09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病区共收治137例经头颅CT确诊为脑卒中的住院患者,共筛查出40例VD(29.2%)。对VD患者与非VD患者进行了各方面因素的比较。结果:不同性格在VD的发生中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其中,内向固执型性格与发生VD有相关性。VD发病与脑卒中类型无相关性,而与发病次数呈正相关。大面积及多发性的梗死对VD发病的影响均有显著性意义。额、颞、顶、枕、丘脑等部位的梗死(或出血)与VD发病有相关性,尤其是额、颞、丘脑意义最大。脑白质疏松(1eukoaraiosis,LA)在VD患者与脑卒中非VD患者中的发病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VD中伴LA率明显高于非VD患者。结论:VD的发病率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内向固执型性格、发病次数≥2次、大面积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额颞顶枕丘脑(尤其是额、颞、丘脑)部位的梗死以及脑白质疏松等因素与VD的发病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针治疗对CI所致VaD患者颅脑MRI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92例CI所致VaD患者随机分成头针治疗、西药治疗两组进行治疗,以西药治疗组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颅脑MRI片下外侧裂宽度、第三脑室宽度、平均脑沟宽度、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侧脑室体积指数等六个指标的变化。结果:头针及西药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脑MRI各指标变化不明显,前后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对比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针与西药治疗脑梗死所致痴呆疗效相当,但不能改善患者颅脑形态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多种因素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2002-12/2003-09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病区共收治137例经头颅CT确诊为脑卒中的住院患者,共筛查出40例VD(29.2%)。对VD患者与非VD患者进行了各方面因素的比较。结果:不同性格在VD的发生中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其中,内向固执型性格与发生VD有相关性。VD发病与脑卒中类型无相关性,而与发病次数呈正相关。大面积及多发性的梗死对VD发病的影响均有显著性意义。额、颞、顶、枕、丘脑等部位的梗死(或出血)与VD发病有相关性,尤其是额、颞、丘脑意义最大。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在VD患者与脑卒中非VD患者中的发病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VD中伴LA率明显高于非VD患者。结论:VD的发病率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内向固执型性格、发病次数≥2次、大面积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额颞顶枕丘脑(尤其是额、颞、丘脑)部位的梗死以及脑白质疏松等因素与VD的发病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白质疏松的 MRI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 MRI白质疏松 (leukoaraiosis, LA)与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disease, AD)患者、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a, VD)患者的关系,促进对 AD和 VD患者临床特点的认识. 方法 AD, VD组各 20例为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收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简易智能量表( MMSE)标准,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痴呆的原因以及混合性痴呆,对照组 20例为正常老年人.应用 GE Signa 1.5 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对 3组进行颅脑扫描,通过体视学知识对颅腔体积、 LA体积进行测量,同时对 LA程度进行记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各组颅腔体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897); AD, VD组 LA体积分别为( 5.75± 7.61),( 10.00± 8.12) cm3,均高于对照组( 1.30± 2.47) cm3,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F=8.735, P=0.000). LA记分 AD, VD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01); VD组的 LA体积、 LA记分显著高于 AD组( P=0.047). 结论 AD, VD患者的 LA体积、严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VD患者的 LA体积、严重程度显著大于 AD组患者,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白质疏松的MRI定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何国军  陈俊抛  温志波  杨波  文春燕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6066-6067,i002
目的:探讨颅脑MRI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的关系,促进对AD和VD患者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AD,VD组各20例为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收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简易智能量表(MMSE)标准,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痴呆的原因以及混合性痴呆,对照组20例为正常老年人。应用GE Signa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对3组进行颅脑扫描,通过体视学知识对颅腔体积、LA体积进行测量,同时对LA程度进行记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组颅腔体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97);AD,VD组LA体积分别为(5.75&;#177;7.61),(10.00&;#177;8.12)cm^3,均高于对照组(1.30&;#177;2.47)cm^3.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8.735,P=0.000)。LA记分AD,VD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VD组的LA体积、LA记分显著高于AD组(P=0.047)。结论:AD,VD患者的LA体积、严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VD患者的LA体积、严重程度显著大于AD组患者,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s)MRI半定量测量方法,以期为其影像学诊断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选择VD和中风后无痴呆(stroke without de—mentia,SWD)患者各30例。使用Toshiba 1.5TVisart、Signa1.5TMR扫描仪进行头颅MRI扫描,测量WMLs程度。[结果] VD组WMLs的发生率与SWD组无差异,而其中度和重度WMLs的构成比高于SWD组。[结论] 不能以WMLs的出现提示有认知功能下降,然而中、重度WMLs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血管性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点,探讨其意义。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血管性痴呆组(VaD组)及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非痴呆组(VCIND组),对3组患者分别进行血管性危险因素调查和颅脑MRI检查。结果:在VCI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所占比例最大(76.7%),其次是高血脂(68.3%),吸烟和酗酒分别为60.0%和55.0%,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占46.7%。高血脂、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在VaD和VCIND中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吸烟和酗酒在2组中也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白质疏松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VaD组、VCIND组和对照组,3组间脑白质疏松积分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VCI的血管危险因素中,其中高血压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高血脂、吸烟、酗酒和高血压合并高血脂。VCIND患者如果有高血脂或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则更容易发展为VaD。3组患者白质疏松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VaD组VCIND组对照组。脑白质病变是引起VCI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的动态CT观察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首次发病的卒中患者167例,分别在首次发病,每次复发及5年时进行动态头颅CT扫描及智能测定,按5年时是否痴呆分为血管性痴呆组(VD组,95例)及无痴呆血管病组(对照组,72例),将二组资料进行对比。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年时VD发生率为31.73%,2年50.17%,5年56.89%,VD组发作次数多,病灶体积增大,病灶数目增多,病变部位由单侧→双侧,左侧病变增大,皮层下病变增大多见,脑萎缩相关指标提示皮质下萎缩明显,但白质疏松面积改变二组差别无显著性。结论 血管性痴呆多发于卒中首次发病后1-2年内,VD发生率与发作次数,病灶体积,病灶数目增加及病变部位改变(如单侧→双侧,左侧病变扩大,丘脑或角回病变等)最相关,其次为皮层下脑萎缩的快速发展,而白质疏松改变与VD关系较小,首次卒中后2年内积极有效防治有助于减少V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认知功能损害及临床特点的差异,为早期诊断老年期痴呆提供依据。方法:对35例VD患者与34例AD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测查及临床特点作对比研究。结果:①MMSE总分VD组(17.4±6.0)高于AD组(14.3±5.3)(t=3.908,P=0.001),6项因子分VD组高于AD组(t=3.614~3.614,P<0.05~0.01),VD以记忆力和计算力减退为主。②VD组高血压史、脑卒中史、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n/%:27/77,32/93,31/90)明显高于AD组(n/%:10/29,0,0)(χ2=9.583,13.568,112.759,P<0.05)。③VD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呈波动特点多见,AD多呈缓慢起病、进行性发展。结论:结合VD与AD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及不同的临床特点有助于VD与AD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一种脑血管原发或继发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痴呆.VD的患病率在我国居痴呆病因的首位[1].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经临床拟诊为VD患者的MRI资料,并与24例中风后非痴呆(SWD)患者脑部MRI图像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急性期血浆淀粉样β蛋白水平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淀粉样β蛋白(amyloid beta protein,Aβ)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老年斑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它在脑内的沉积被认为是AD发病机制的关键步骤,动物试验提示Aβ也参与了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发病过程.但在临床试验中Aβ含量变化是否与VD的发病有关还不清楚.目的测定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和VD患者血浆Aβ的含量,探讨其在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核医学科.对象2001-09/2002-1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急性期患者92例(脑卒中组),脑出血28例,脑梗死64例;病灶在右侧大脑半球的30例,在左侧大脑半球的29例,另33例左右半球均有病灶或病灶在脑干、小脑;病情轻者71例,病情较重者9例,病情重者12例.同期门诊或住院血管性痴呆患者62例(血管性痴呆组).正常对照组来自重庆市主城区健康志愿者45例.方法采用平衡饱和竞争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VD患者血浆中Aβ的浓度,比较各组有无显著性差异,分析不同病因、病变部位、病情严重程度对Aβ的含量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者血浆中Aβ的含量.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不同病因、病变部位、病情严重程度的各组患者Aβ的含量.结果脑卒中患者血浆中Aβ含量为(1.65±0.15)μg/L,血管性痴呆组为(1.04±0.13)μg/L,正常对照组为(4.12±0.11)μg/L,脑卒中组血浆中Aβ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血管性痴呆组明显低于脑卒中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血浆中Aβ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病变部位患者Aβ的含量无明显差异,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Aβ在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在临床表现、认知功能、脑CT/MRI及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的不同表现及特点。方法从临床表现、脑CT/MRI、神经心理测验、脑SPECT扫描对27例AD、26例VD及25例健康对照进行研究。结果(1)AD的精神症状频率显著高于VD。(2)脑CT/MRI上VD以皮质下双侧多发病灶为主;AD以脑萎缩为著;两者差异显著。(3)AD及VD的认知功能显著降低。(4)VD的脑血流低灌注/缺损灶分布广泛;皮层的病灶以不对称性分布为主。而AD的病灶位于皮层,呈对称分布为主。(5)AD与血管性痴呆神经心理测验结果与脑血流灌注的改变相关。结论临床表现、神经心理测验、脑CT/MRI及SPECT扫描对诊断及鉴别诊断AD与VD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性痴呆(AD)是一组智能、认知能力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本研究应用威格卵磷脂片治疗AD82例观察其疗效。1对象与方法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3版修正版(DSM-Ⅲ-R)痴呆诊断与分级标准者,均经CT或MRI排除脑卒中或证实为多发性脑梗死或/和脑白质变性,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和修改的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测查,根据教育程度,中学和中学以上文化组<24分,小学组<20分,文盲组<16分。对血管性痴呆(VD)的鉴别诊断用修改的Hachinsk缺血量表,4分以下为AD,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