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在临床表现、认知功能、脑CT/MRI及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的不同表现及特点。方法从临床表现、脑CT/MRI、神经心理测验、脑SPECT扫描对27例AD、26例VD及25例健康对照进行研究。结果(1)AD的精神症状频率显著高于VD。(2)脑CT/MRI上VD以皮质下双侧多发病灶为主;AD以脑萎缩为著;两者差异显著。(3)AD及VD的认知功能显著降低。(4)VD的脑血流低灌注/缺损灶分布广泛;皮层的病灶以不对称性分布为主。而AD的病灶位于皮层,呈对称分布为主。(5)AD与血管性痴呆神经心理测验结果与脑血流灌注的改变相关。结论临床表现、神经心理测验、脑CT/MRI及SPECT扫描对诊断及鉴别诊断AD与VD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神经心理、影像学对比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目的 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1zheimer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YD)在临床表现、认知功能、脑CT/MRI及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的不同表现及特点。方法 从临床表现、脑CT/MRI、神经心理测验、脑SPECT扫描对27例AD、26例VD及25例健康对照进行研究。结果(1)AD的精神症状频率显高于VD。(2)脑CT/MRI上VD以皮质下双侧多发病灶为主;AD以脑萎缩为;两差异显。(3)AD及VD的认如功能显降低。(4)VD的脑血流低灌注/缺损计分布广泛;皮层的病灶以不对称性分布为主。而AD的病灶位于皮层.呈对称分布为主。(5)AD与血管性痴呆神经心理测验结果与脑血流灌注的改变相关。结论 临床表现、神经心理测验、脑CT/MRI及SPECT匆描对诊断及鉴别诊断AD与VD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在鉴别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5例(AD组)及阿尔兹海默病患者65例(VD组)进行研究。两组患者均进行MRI扫描诊断,并对其海马体积、海马高度、颞角宽度、外侧裂宽度、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进行测量,对比两组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结果:AD组海马体积、颞角宽度、外侧裂宽度、三脑室宽度、额角指数及尾状核指数均明显高于VD组,海马高度明显低于VD组(P0.05)。在VD组患者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在0分及1分比例明显高于AD组,而3分、4分比例则低于AD组(P0.05),两组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在2分比例相当(P0.05)。AD组患者MRI图像中未见有明显的梗死病灶,而VD组大脑前动脉受累16例,中动脉受累10例,后动脉受累5例,分水岭区2例,病变以单侧为主46例(70.77%),起病急。病变位于左侧31例,右侧15例。小血管病变者最明显的变现是表层下多腔梗灶及广泛脑白质病变。结论:血管性痴呆及阿尔兹海默病MRI特点具较大差异,MRI可用于两种疾病的辅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SPECT显像半定量法来进行Alzheimer’s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AD组25例,VD组21例,正常对照组15例,通过Tc-99m-ECD脑显像SPECT显像,运用大脑皮质与小脑ROIs区比值来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AD病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双侧额叶、双侧后颞顶部,大脑皮质/小脑比值存在高度显著差异(P<0.05),其它二叶无明显差异。而VD病人的放射性比呈非对称性、局灶性放射性降低。结论SPECT半定量分析结果提示双侧额叶及后颞顶部的血流灌注降低是诊断AD的主要特征。结合SPECT和CT、MRI,有助于痴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和脑电图特征。方法观察39 例AD患者、56例VD患者的头颅MRI和脑电图资料。MRI比较大脑萎缩、海马萎缩、脑白质疏松症的比例;脑电图比较轻度异常和中重度异常的比例,进行功率谱分析。结果与VD患者相比,AD患者大脑萎缩、海马萎缩的发生率较高,脑白质疏松症发生率较低。AD患者脑电图中重度异常的较多,(θ+δ)/(α+β)比值增高(P<0.05)。结论单纯大脑萎缩而缺乏脑白质疏松症和缺血灶的痴呆患者应高度怀疑AD,脑电图出现中重度异常则进一步支持AD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脑核磁共振(MRI)诊断血管性痴呆(VD)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53例VD患者作为VD组,另选取55例AD患者作为AD组。2组患者均接受脑MRI检查,比较2组患者颞角深度、海马体积与各脑叶体积(额叶、顶叶、颞叶、枕叶)的差异、LA严重度,分析2组的脑MRI影像结果。结果脑MRI对VD患者海马体积检测结果显著高于AD组(P 0. 05),颞角深度显著低于AD组(P 0. 05)。脑MRI检测VD组颞叶与额叶体积显著低于AD组(P 0. 05)。脑MRI检测VD组LA评分为3分与4分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D组(P 0. 05),0分与1分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D组(P 0. 05)。脑MRI显示,AD组患者脑内未见梗死病灶,VD组患者大血管病变累及区域为大脑前动脉12例,大脑中动脉10例,大脑后动脉6例,顶枕叶分水岭3例;小血管病变累及区域为基底节梗死17例,丘脑梗死5例。结论脑MRI对VD与AD具有显著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Alzheimer 病和血管性痴呆事件相关电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Alzheimer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年龄匹配的AD患者30例,VD患者16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41例进行P300检查。结果与正常老年人比较,AD和VD患者N1、N2、P3潜伏期均明显延长,AD和VD组比较,AD患者P3潜伏期显著延长,而P3波幅显著降低。判别分析表明,P3潜伏期鉴别AD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75%,总准确率为72.5%(P=0.002)。结论由于病理基础不同,AD和VD患者P300也存在差异,此差异在痴呆的辅助鉴别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l,VD)患者的CT影像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病协会的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有关VD的诊断标准的患者45例和非痴呆患者33例完成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测试及头颅CT检查,对两组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VD患者CT表现多累及皮质(额叶、颞叶),以及半卵圆中心、基底核,丘脑多发性病灶,左侧和/或双侧病灶,大容积,大多伴有脑萎缩表现。结论头颅CT检查有助于VD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认知功能损害及临床特点的差异,为早期诊断老年期痴呆提供依据。方法:对35例VD患者与34例AD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测查及临床特点作对比研究。结果:①MMSE总分VD组(17.4±6.0)高于AD组(14.3±5.3)(t=3.908,P=0.001),6项因子分VD组高于AD组(t=3.614~3.614,P<0.05~0.01),VD以记忆力和计算力减退为主。②VD组高血压史、脑卒中史、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n/%:27/77,32/93,31/90)明显高于AD组(n/%:10/29,0,0)(χ2=9.583,13.568,112.759,P<0.05)。③VD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呈波动特点多见,AD多呈缓慢起病、进行性发展。结论:结合VD与AD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及不同的临床特点有助于VD与AD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患者血管因素的差异。方法:选取1993/2002年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诊断老年期痴呆的患者,对相关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以及各种可能影响脑灌注的血管性疾病的伴发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调查AD,VD以及混合性痴呆(mixeddementia,MD)中,各种血管性因素的伴发率,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结果显示仅高血压、脑卒中的伴发率在VD患者中显著高于AD,高血压为83%与40%,脑卒中为94%与37%;在控制了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婚姻及生存情况后,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均证实,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01)。而低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起搏器心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脂血症以及贫血病史的伴发率,在各组痴呆患者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和脑卒中史可能更提示VD或MD的诊断;而其他各种血管性因素在AD,VD以及MD之间无差异,与3者均相关;伴随着AD发生发展过程的血管性因素,可能参与了AD的病理过程,对各种血管性因素的干预,可能对各种老年期痴呆的防治和预后改善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