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长春长生公司疫苗事件发生期间的网络舆情进行监测,并对舆情应对、风险沟通情况进行梳理与分析,为今后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处置提供参考。方法以全网信息为研究范围,使用新浪舆情通系统对2018年7月7日—2018年9月10日期间的相关舆情信息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长生疫苗事件大致经历了酝酿期(7月15日—7月19日)、爆发期(7月20日—7月27日)、震荡期(7月28日—8月20日)、恢复期(8月21日—9月10日)4个阶段,呈现发展迅速、恢复缓慢的特点,其中爆发期的舆情信息数量达到最高峰。舆情信息来源主要包括微博类(88.02%)、微信类(3.77%)、客户端类(2.60%)、网站类(2.28%)、新闻类(1.42%)等,其中微博、微信在本次全部舆情信息中占比最高。网络舆情进展过程中,行政机关及时向公众披露信息,公布事件处置进展;专业机构积极开展补种续种工作,针对热点问题进行科学解答。结论政府部门在处理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已日趋成熟,能够及时疏导舆情、化解矛盾、促进事件平稳解决。公共卫生专业技术机构应当以网络为宣传主阵地,与自媒体、新闻网站、客户端等开展深度合作,继续做好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重构公众对疫苗产品的信任,巩固公众对免疫规划工作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下载2014—2018年上海市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 结果 2014—2018年上海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65起,无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事件类型和发病人数均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共99起传染病事件,发病1 596人;手足口病和水痘是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多的病种;每年7月、9月和11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高峰;浦东新区、金山区和青浦区是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多的区;传染病类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占全部传染病事件的73.74%。 结论 上海市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应重点关注托幼机构和小学, 加强监测和免疫接种管理。要进一步做好高温中暑和急性职业中毒防控健康教育工作,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嘉定区2004—201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提供建议。【方法】收集嘉定区2004—2018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8年嘉定区共报告46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件以一般事件(27件,58.70%),传染病类事件(23件,50%)为主,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结论】2004—201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传染病类事件,学校是事件发生的重点场所。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杭州环境污染事故、食物和职业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 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4—2018年杭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结果 2004—2018年杭州市共报告环境污染事故、食物和职业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1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7.32%;发病、死亡、波及人数分别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8.22%、75.00%、12.85%,其罹患率、病死率、死亡率分别为7.45%、1.64%、0.12%。 结论 应通过零级预防、健康教育、改善卫生设施、及早报告,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事故、食物和职业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2018年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和2016年山东疫苗事件的网络舆情变化发展情况,为相关部门应对类似舆情事件提供参考。方法以百度新闻和百度指数为工具,获取2018年7月15日—8月15日关于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和2016年3月18日—4月18日关于山东疫苗事件的新闻报道和百度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此两起疫苗事件网络舆情的百度指数发展趋势相似,媒体指数高峰常常和搜索指数高峰重叠或相继出现,但都出现在事件处置关键节点时,长春长生疫苗事件搜索指数最高峰峰值远远高于山东疫苗事件,但高峰持续时间较短。结论当今自媒体发达,信息传播速度快,公众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疫苗事件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更广泛的影响,有关部门应建立网络舆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并且注重官方网站和自媒体平台的日常建设,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2014 - 2018年青海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质量,分析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网络报告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并运用Excel和SPSS软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2014 - 2018年青海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 - 2018年青海省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0起,其中传染病类事件占88.9%;突发中毒类事件占6.7%;事件发现的时效性、确认时效性、网络直报时效性和控制时效性的中位数分别为1.2h、4.8h、2.8h和32.2 d;不同类别事件在其发现、网络直报、控制的时间间隔方面均有差异。95.6%的事件控制过程完整,结案报告项目完整率为58.9%,事件原因判定率为100%。结论 青海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报告质量与总体要求仍有差距,须加强卫生应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报告要求,加强培训、指导和宣传,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南方都市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报道的特征,为公共卫生工作者与媒体沟通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传播学案例分析等定性分析方法,参照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由2名专业人员分别搜索和同一性比对2008-2012年刊发的《南方都市报》,确定和分类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报道,并建立EPiData数据库;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以篇次数作为分析指标,比较不同年份各类事件的数量变化。各类相关报道的特征包括报道时间、消息来源、事件发生地点、新闻文体和篇幅、是否配发社论等,运用SPSS 18.0软件分析相关特征。结果 2008--2012年《南方都市报》报道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998篇次。其中以传染病疫情(35.3%)和食品安全(34.1%)最多,疫苗或药物安全(8.9%)、环境污染事件(8.0%)次之,职业病和职业中毒、生化恐怖及其他公众健康事件较少。2008年和2009年报道篇次数较多,与三聚氰胺污染事件和甲型HINl流感大流行相关;而2010-2012年各年份报道篇次数相近。事件发生地除广东省(34.3%)fib,还包括国内其他地区(50.9%)和港澳台地区(9.5%),但国外(5.2%)信息较少。大篇幅报道占17.6%,配发社论等形式的深度报道占11.5%;与传染病疫情和食品安全事件报道多来源于官方发布不同,职业病和职业中毒、疫苗或药物安全、环境污染事件的报道主要来源于记者主动采访,并多见以大篇幅形式报道。近5年来《南方都市报》持续关注的题材为手足口病、流感、奶粉安全、艾滋病和铅污染。结论 《南方都市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报道包括了卫生部规定的所有10大类相关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应汲取传播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整个过程中均应该主动发布信息,并与大众媒体采取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发生在学校内,造成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1-2].为了解甘肃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并为制订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对2010-2012年甘肃省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媒体监测信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2013年媒体监测中所关注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与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数据进行比较,探索网络媒体监测在突发事件发现中的作用.方法 对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媒体监测信息中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注的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媒体信息共752条,涉及31个省份;其中53.46%为突发事件原始信息,22.07%为突发事件进展信息;41.62%与传染病相关,24.73%与食物中毒有关.27.53%的信息来源于政府或专业机构网站,72.47%来源于新闻媒体报道.事件类别中,41.79%为食物中毒,18.66%为传染病事件.事件发生场所中,22.39%为学校,18.16%为其他集体单位,16.92%为家庭.媒体监测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28.86%在突发系统中进行了报告.首例病例发病日期-媒体报道日期间隔中位数为2.5 d,首例病例发病日期-突发系统报告日期间隔中位数为2.0 d,19.83%的事件媒体报道日期早于突发系统报告日期.结论 网络媒体监测已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的重要方式,是传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赵科伕  胡明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500-3502
目的了解合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依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系统的信息,对合肥市2006~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合肥市共报告突发公共事件51起,职业中毒是主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总体的45.10%,也是病例死亡的重要原因,且职业中毒事件的构成在逐年增加;其次为传染病类,占总起数的37.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3~7月,城市地区的事件主要是职业中毒,而农村地区主要为传染病疫情;发病人群以工人和学生为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性在逐年增加。结论针对高发季节和高危人群,尤其是职业中毒事件要做好突发疫情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以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青岛市2006—2018年报告的学校、幼儿园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其科学防控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提供合理充分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6—2018 年青岛市各类学校、幼儿园发生的传染性疾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8年青岛市共报告学校、幼儿园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54起,报告病例2 283例,死亡1例。排在前五位的传染病事件信息分别为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感冒。2009年因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导致报告起数最多,每年3—7月和11—次年1月为报告的高峰月(142起,92.21%)。所有县市区均有事件报告,市北、市南和崂山区报告较多。结论 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是引起青岛市学校及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小年龄组孩童开展并落实健康教育宣传干预;早发现、诊断、隔离有利于控制突发事件扩散范围和减少危害。  相似文献   

12.
王学会 《职业与健康》2011,27(14):1666-1667
目的了解武鸣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流行病学特征,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武鸣县2005—2010年所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武鸣县2005—2010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28起,发病1 511例,死亡2例,以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为主,分别占64.29%和17.86%。事件发生以农村居多,时间主要集中在3—6月;以学生为主的事件居多,共17起,均发生在学校。结论根据武鸣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应加强对学校、幼托机构、农村、建筑工地的卫生监督和健康教育工作,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珠海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点及趋势,为有效应对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8年珠海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8年珠海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8起,发病5 266例,无死亡病例。报告事件89.80%为传染病类,以呼吸道和肠道类为主。报告事件10.20%为食源性疾病,以微生物性为主。传染病类事件,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5月和12月—次年1月。发生场所主要为小学(50.00%)和托幼机构(21.43%)。托幼机构、中小学和职业学院/大学报告起数居首位的病种分别是手足口病(61.90%)、流行性感冒(31.58%/30.61%)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66.67%)。98起事件介入处置时间中位数是7.90 d,持续时间中位数为9.97 d。结论 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关键,疫情持续时间随介入时间长短而受影响,应加强学校疫情早期识别并及时报告,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1—2019年连云港市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制定水痘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1—2019年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1—2019年全市累计报告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5起,平均罹患率1.10%。其中2017—2019年报告31起,占88.57%。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呈双峰分布,每年3—6月、10—12月相对高发,累计占比97.14%。城区、非城区罹患率分别为1.06%和1.30%(χ2=6.17,P<0.05)。82.86%的水痘疫情发生在小学,其中6~11岁人群高发,占比74.84%。2011—2019年水痘疫苗估算平均接种率为38.39%,52.26%(81/155)的水痘病例有水痘疫苗免疫史。 结论 连云港市水痘暴发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小学高发,建议将水痘疫苗纳入免疫规划范畴,对水痘暴发疫情的重点人群尽早开展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档案信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在政府信息公开和公共事业单位信息公开中应有的支持作用。信息公开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疾病控制机构档案室应努力开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建设与利用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龙岩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3-2017年龙岩市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用Exce2007、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7年龙岩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0起,发病860例,死亡4例(均为手足口病),罹患率为2.06%,病死率为0.47%。事件级别主要为未分级事件,占90.00%(63/70),事件类型以传染病类事件为主,占94.29%(66/70),排在前3位的是水痘(19起)、流行性感冒(16起)、手足口病(15起)。5月、11月份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时期,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尤其是农村的小学和幼儿园。结论龙岩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类事件为主,做好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加强高峰期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是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株洲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株洲市2005—2018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株洲市2005—2018年共报告117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事件以一般级别(占79.49%)和未分级事件(占20.51%)为主,无重大和特别重大事件报告;事件类型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共111起(92.26%),事件类别以呼吸道传染病事件为主(78 起,占66.67%),其次是肠道传染病事件(30 起,占25.64%);2017年和201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大幅上升,两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8起,占49.57%,每年事件的发生高峰为4-6月(48起,占41.03%)和11-12月(40起,占34.19%);报告事件数最多是茶陵县,25起(21.40%),高发学校为小学(69起,占58.97%)。结论:学校尤其是小学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重点场所,传染病疫情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教育和卫生健康部门应加大对学校卫生的投入,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学校需加强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和免疫规划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陈跃  刘林飞  张越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6):1100-110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健康的事件.为科学高效规范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淮安市开展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技术支持网络平台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2005~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2005~2007年浙江省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浙江省2005~2007年网络直报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数和发病人数分别占全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69.8%和78.6%;报告事件集中在3~6月和11月~次年1月两个时期;报告事件类型中呼吸道传染病占81.7%;发生在小学和乡村中小学的事件数分别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总数的64.6%和63.7%。结论学校是我省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而又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发病人数众多,造成社会影响较大,主要累及小学和乡村学校。因此,必须加强卫生、教育两部门间的协作,落实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2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发生的许多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事件如非典疫情、禽流感,开县井喷、北京密云游园踩踏事件、东航包头空难、辽宁孙家弯特大矿难等都属于突发公共事件的范畴。突发公共事件一般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4类。本文主要是探讨如何建立反应灵敏、科学规范、处置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