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99Tc^m-Tetrofosmin乳腺显像对乳腺肿块及腋窝淋巴结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盲法对51例原发性乳腺癌和43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术前进行^99Tc^m-Tetrofosmin乳腺和腋窝淋巴结平面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该方法常规读片分析对病灶性质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 ^99Tc^m-Tetrofosmin乳腺平面显像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88.2%,特异性为88.4%,准确率为88.3%。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诊断分别为53.9%,94.1%和69.8%。结论 ^99Tc^m-Tetrofosmin乳腺显像作为一种非创性和简便的方法,对乳腺肿块及腋窝淋巴节性质的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价值,采用断层显像并结合其他诊断方法,能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为阳性而痰涂片为阴性的纵隔淋巴结结核与Ⅰ/Ⅱ期结节病患者的诊断模型,以提高临床对两种疾病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T-SPOT.TB检查阳性,且未接受过抗结核药品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经胸部CT检查和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00例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纵隔淋巴结结核组)和50例结节病患者(结节病组;Ⅰ期结节病8例,Ⅱ期结节病42例)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建立两种疾病鉴别诊断的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等指标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对选取的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与Ⅰ/Ⅱ期结节病患者临床检查指标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SACE)、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和淋巴细胞计数(Lym)是纵隔淋巴结结核与Ⅰ/Ⅱ期结节病鉴别的相关独立因素[Wald χ2=5.826, P=0.016,OR(95%CI)=0.968(0.942~0.994); Wald χ2=5.583, P=0.018,OR(95%CI)=1.036(1.006~1.068);Wald χ2=4.074, P=0.044,OR(95%CI)=4.487(1.044~19.279)]。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为:logit (P)=-0.418-0.033×SACE+0.036×ESR+1.501×Lym,ROC曲线分析模型的诊断效能为AUC=0.850(95%CI:0.773~0.927),最佳临界值为1.307,敏感度为82.4%,特异度为80.9%。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临床医师鉴别诊断T-SPOT.TB检测为阳性的纵隔淋巴结结核与Ⅰ/Ⅱ期结节病的辅助参考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成都地区健康人群腰椎面积骨密度(aBMD)、体积骨密度(vBMD)的变化规律;探讨体重指数(BMI)、体表面积(BS)与腰椎aBMD、vBMD的关系.方法 ①用LUNAR公司生产的EXPERT-XL双能X线骨密度仪,按常规的骨密度检测方法,测定成都地区健康体检者636例(男性247例,女性389例),年龄20~90岁,测定部位包括腰椎正位、侧位L2-4.计算出体积骨密度.②统计学处理:用SPSS 13.0统计软件,按年龄、性别分别输入数据,以10岁为一年龄组,分别计算各组骨密度值,结果以±s表示.BMI、BS与aBMD、vBMD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①男性腰椎aBMD、vBMD峰值骨密度出现在30~39岁;女性腰椎aBMD、vBMD峰值骨密度出现在20~29岁;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逐渐降低.②男女腰椎aBMD累积最高丢失率分别为11.2%、30.1%,女性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男性.男女腰椎vBMD累积最高丢失率分别为14.2%、30.4%,女性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男性.③男性BMI、BS与aBMD骨密度呈正相关,r=0.241~0.371(P<0.01);与vBMD L2-4无明显相关性(P>0.05).女性BMI、BS与aBMD呈正相关,r=0.143~0.425 (P<0.01);与vBMD L2-4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①男、女腰椎aBMD、vBMD分别在30~39岁,20~29岁达峰值;女性更应注意预防骨质疏松.②健康人群BMI、BS与腰椎aBMD呈正相关,与vBMD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侧位腰椎骨密度测定对老年骨质疏松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健康老年人腰椎骨密度变化规律及侧位、侧位中部区域骨密度对腰椎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为骨质疏松诊断、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EXPERT-XL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成都地区健康体检者570例腰椎1~4前后位和腰椎2~4侧位骨密度;图形分析ROI划定采用腰椎侧位全椎体和侧位中间区域两种方法,中间区域大小约为全椎体长宽的1/2;按年龄、性别分别输入数据,以10岁为一年龄组,分别计算各组骨密度值。结果 男性及女性腰椎前后位骨密度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但男性腰椎骨密度在70岁组有反弹;男性、女性腰椎侧位及侧位中部骨密度随着年龄增加逐渐降低;男性及女性腰椎侧位及侧位中部骨密度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腰椎前后位骨密度丢失率;女性腰椎骨密度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 1.腰椎侧位及侧位中部区域骨密度检测较前后位具有更高的敏感性;2女性更应注意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出院早产儿延伸护理服务的需求状况,为早产儿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住院患儿中110名出院早产儿看护者进行调查研究,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5岁的早产儿看护者对延续护理服务的需求最大,达到95.45%;具有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看护者需求人数最多,达到93.33%;家庭月收入在3001~5000元的早产儿看护者需求人数最多,达到95.65%;早产儿看护者选择20~39岁医护人员执行延续护理服务的需求最多,达到68.18%;早产儿看护者愿意选择新生儿工作的护士进行服务的人数最多,达到73.64%;早产儿看护者愿意选择上门指导作为服务方式的人数最多,达到69.09%;在服务次数方面早产儿看护者倾向于根据需要随时入户服务,达到47.27%;在生命体征方面,早产儿照顾者对出院后照顾项目最担忧的是早产儿的呼吸暂停,达到32.72%;在喂养方面最担忧的是早产儿的体重不升,达到22.73%;对排泄方面和照顾知识方面的担忧程度较低,对早产儿预后方面的担忧较高。结论年纪较轻的早产儿的照顾者对延伸护理服务的需求最大,20~39岁的医护人员需求量最大,随时上门指导是最受欢迎的方式,照顾者对预后、喂养等方面比较担忧。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黄劲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1288-128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的疗效、并发症及安全性。方法:对有适应证的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病人于急诊室即时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并观察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情况。结果:本组16例冠脉再通率75%,2例出现轻微牙龈出血,1例出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无再通者)死于心源性休克并肺水肿。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取院前溶栓的早期治疗方法,可以减少院内时间耽误,提高溶栓血管再通率,且未见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出现。只要抢救设备齐全(包括除颤仪),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性好,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背景 性别-年龄-肺功能(GAP)分期和复合生理指数(CPI)均作为预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死亡风险的工具,常被国内外学者使用,而哪一种模型更具有优势或临床应用价值,目前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GAP分期与CPI对IPF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2-2019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确诊的有完整临床数据及回访记录的200例IPF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1例(90.5%),女19例(9.5%);年龄41~85岁,平均年龄(66.0±7.6)岁。分别使用GAP分期与CPI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GAP Ⅰ期109例(54.5%),GAPⅡ期75例(37.5%),GAPⅢ期16例(8.0%);CPI评分≤41分99例(49.5%),CPI评分>41分101例(50.5%)。对不同GAP分期及CPI分组下IPF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肺功能等特征进行比较,发现其符合GAP分期与CPI的模型分布特征。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IPF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并绘制两模型预测IPF患者死亡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两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利用Medcalc 软件分析两模型在总体以及不同时间点上对IPF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结果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GAP评分高〔HR=1.038,95%CI(1.023,1.054)〕、CPI评分高〔HR=1.509,95%CI(1.286,1.771)〕、GAP Ⅱ期〔HR=2.622,95%CI(1.536,4.475)〕、GAP Ⅲ期〔HR=4.002,95%CI(1.947,8.226)〕是IP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AP分期预测IPF患者1年内死亡率、2年内死亡率、3年内死亡率、总体死亡率的AUC分别为0.685〔95%CI(0.616,0.749)〕、0.675〔95%CI(0.606,0.740)〕、0.642〔95%CI(0.571,0.708)〕、0.668〔95%CI(0.598,0.733)〕,CPI预测IPF患者1年内死亡率、2年内死亡率、3年内死亡率、总体死亡率的AUC分别为0.750〔95%CI(0.684,0.809)〕、0.745〔95%CI(0.679,0.804)〕、0.735〔95%CI(0.669,0.795)〕、0.745〔95%CI(0.679,0.804)〕。GAP分期与CPI预测IPF患者2年内死亡率、3年内死亡率、总体死亡率的AU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93,P=0.028 3;Z=2.918,P=0.003 5;Z=2.529,P=0.011 4);GAP分期与CPI预测IPF患者1年内死亡率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99,P=0.072 1)。结论 CPI与GAP分期对于IPF预后均是非常有效的预测指标,且CPI在总体死亡率以及2年、3年内死亡率的预测上明显优于GAP分期,但AUC仅为0.64~0.75,其准确预测能力有限,仍需探索建立更为实用有效的风险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体重、体重指数与中老年男性股骨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体重、体重指数(BMI)对中老年男性股骨骨密度影响。方法 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EXPERT—XL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成都地区健康男性269例,测量部位包括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Wards区、股骨干(shan)、全髋(total)。按BM1分为3组,BMI=22~25kg/m^2组,BMI〈22kg/m^2组,〉25kg/m^2组,进行体重、体重指数与股骨骨密度相关分析,不同BMI间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差异法。结果 体重、BMI与股骨骨密度呈正相关,r=0.203—0.409,P〈0.01;不同BMI组骨密度为:BMI=22—25kg/m^2组大于BMI〈22kg/m^2组,P〈0.05。结论 体重、体重指数(BMI)均是影响股骨骨密度的重要因素,对于低体重、BMI中老年男性应注意骨质疏松诊断、防治。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0岁,因“直肠癌切除及改道术后1~ 年,左下肢疼痛5~ 月”,于2000年10月10日来我院,门诊X线胸部照片提示左第6肋腋中线处局限性骨质破坏,多功能B超提示肝肾之间实质性占位性病变。查体:慢性病容,跛行,生命体征正常,腹壁正中可见一长约25cm纵行手术疤痕,肝脾未扪及,左下腹可见造瘘口,左下肢活动受限。静脉注射~(99m)Tc-MDP740MBq3小时后行全身骨显像,见骶骨、左髋臼上缘、左坐骨、左第6肋腋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康女性腰椎投影骨面积(projective bone area,BA)对面积骨密度(areal bonemineral density,aBMD)和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诊断的影响。方法 1.成都地区健康女性824例,年龄20~80岁,用GE LUNAR公司生产的EXPERT-XL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正位1-4投射骨面积(BA)、骨矿物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面积骨密度(aBMD)。按照WHO推荐的诊断标准:aBMD低于峰值骨2.5个标准差为OP。2.按年龄分为20~39岁、40~59岁、60~80岁3个年龄组。各年龄组按BA大小分成大(large BA group,LBAG)、中(intermediate BA group,IBAG)、小(small BA group,SBAG)3组。3.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统计软件,BA与BMC和aBMD的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BA组腰椎BMC、aBMD比较用方差分析,OP检出率差异比较用卡方检验。结果 1.BA与BMC(r=0.768P0.01)和aBMD呈正相关(r=0.171P0.01);2.20~39岁、40~59岁、60~80岁不同BA组BMC、BMD比较均为:LBAGIBAGSB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39岁不同BA组均无OP检出;40~59岁LBAG、IBAG、SBAG组OP检出率分别为:5.0%、13.5%、18.9%,BA越大,OP检出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80岁LBAG、IBAG、SBAG组OP检出率分别为:45.2%、55.8%、64.3%,BA越大,OP检出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地区健康女性腰椎BA大者aBMD、BMC较高,OP检出率较低;反之腰椎BA小者,aBMD、BMC较低,OP检出率高。女性40岁后应注意骨质疏松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