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基层医院用植物扫把干扫病房地板对空气细菌数的影响,从而探讨一种理想清扫方法。方法:用植物扫把干扫地板,再用塑料扫把湿扫另外同样的病房地板,在二、三楼,每搂四个病房,共八个病房,用两种清扫方法分别进行扫前、扫后空气细菌培养,每月1次,连续3月得出细菌平均数(CUF/m。)。结果:干扫前527/m。,干扫后1584/m。;湿扫前588/m。,湿扫后654/m。。结论:塑料扫把湿扫病房地板是比较理想的清扫方法。  相似文献   

2.
床单位臭氧消毒器在感染性疾病科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床单位消毒器在感染性疾病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床单位臭氧消毒器应用于传染病房,对其杀菌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50张病床消毒前细菌培养菌落总计数为1926,消毒后细菌培养菌落总计数为26,总的细菌杀灭率为98.65%.结论 表明使用床单位臭氧消毒器前、后床单位细菌落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床单位臭氧消毒器消毒效果符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标准,可适用于传染科床单位的消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层流洁净技术治疗大面积烧伤的价值。方法 对室内空气及创面进行细菌培养;监测病房使用时间的细菌微粒数比较,各洁净级别杀菌率。不同级别地点细菌培养结果比较。结果 千级以上层流病房细菌培养为“0”,与普通病房对照有较大差别,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疗程缩短,医疗费用下降,手术植皮及其他伤口均达Ⅰ期愈合,无交叉感染。结论 层流洁净病房应用于烧伤治疗,疗效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层流洁净技术治疗大面积烧伤的价值。方法 对室内空气及创面进行细菌培养;监测病房使用时间的细菌微粒数比较,各洁净级别杀菌率。不同级别地点细菌培养结果比较。结果 千级以上层流病房细菌培养为“0”,与普通病房对照有较大差别,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疗程缩短,医疗费用下降,手术植皮及其他伤口均达Ⅰ期愈合,无交叉感染。结论 层流洁净病房应用于烧伤治疗,疗效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NY-300S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消毒前后床单位的检测对比,考察消毒后床单位是否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规定的Ⅲ类环境表面卫生学标准的要求,比较消毒机消毒前后肺癌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差异性。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肺癌肿瘤病房床单位300张,即肺癌患者正在使用中的、出院临终肺癌患者的、死亡肺癌患者的床单位各100张,使用NY-300S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比较消毒前后床单位物表取样、细菌计数及菌种鉴定;比较使用NY-300S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消毒前后"肺癌"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差异性。结果经NY-300S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消毒后,细菌菌落数显著减少,细菌杀灭率均达到98.0%以上,并达到卫生学标准规定。各床单位用具细菌杀灭率(%)(98.56%~99.96%)(P〈0.001)。经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消毒病房肺癌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率(11.33%)明显低于未经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消毒病房肺癌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率(92.6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极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NY-300S床单位臭氧消毒机可应用于肺癌肿瘤病区感染患者的床单位,对降低肺癌肿瘤区患者发生的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震 《中国厂矿医学》1998,11(2):156-157
由于公共文娱场所人群密度高,流动量大,各种不同健康状况的人可以随意进出,有些文娱场所通风设施不良,卫生状况十分堪忧。本文通过对南京市玄武区九家公共文娱场所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及气流状况的监察研究,探讨室内空气本底细菌数及气流因素对公共文娱场所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的动态变化的影响情况。材料与方法1.样品的采样布点和分析:按照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曹守仁主编的《室内空气污染与测定方法》进行。2.样品的取样时间:分别在每日文娱场所营业前半小时、开场后一小时以及结束后半小时(下文中分别简称为场前、场中、场后)。3.在公…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骨科多重耐药茵患者的医院感染控制。方法对2008年7月-2009年2月骨科病房收治的1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整理。结果14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患者好转自动出院。结论对多重耐药茵感染患者进行有效隔离,病床及床单元、空气消毒,有效地使用抗生素等多种方法,防止多重耐药茵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8.
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呼吸道感染预防控制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少兰  夏梅  邹英  王华 《重庆医学》2002,31(12):1208-1210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手术后患者早期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对4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在移植病房的空气、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细菌监测,重点在于各种与呼吸道有关的器械的细菌检测。结果:采用紫外线加空气净化器、洛本清消毒液擦手后,空气、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的手基本无菌,但是各种与呼吸道有关的器械带菌情况与使用时间成正相关。结论:移植病房中各种与呼吸道有关的器械一定要提前定期更换和消毒,以避免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我院血液病房进行了室内空氧细菌培养调查,防止或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并针对空氧消毒和护理进行了讨论。材料与方法一、1993年3月我院内科血液病房共IO个病室连续进行了室内空氧细菌培养共112次,其中包括对过氧乙酸喷雾消毒前后的62次。紫外线照消毒前后的30次。采用干湿两种床刷,对床铺进行了子扫和湿扫前后各10次。二、细菌培养:均采用直径9厘米的普通琼脂平板基,打开皿盖,置病室中央,利用空氧沉降法,暴露ZO分钟加盖,放入37C温箱内孵育24小时计算菌落数,并根据奥梅柴斯基公式换算求出每立方米空氧中的细菌数。三、消毒…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与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找出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与护理过程及环境之间关系与致病菌种,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颅脑损伤者气管切开术后的肺部感染率。方法:对125例气管切开术后有肺部感染患者全部进行痰细菌培养,同时对护士双手、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各随机取样20份作细菌培养,以便对照。结果:125例肺部感患者痰培养细菌9种129侏;20位护士手未消毒时手表面培养细菌356株;病房床头柜、床单在未消毒时取样20份物体表面培养细菌361株;颅脑损伤病房空气消毒时取样20份培养细菌273株。其细菌种类均有类同。显示患者肺部感染的菌种与后三者密切相关。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在气管切开术后的环境卫生和护理好坏直接影响其肺部感染率,只有加强护理的无菌操作,重视和落实好环境的清洁消毒卫生,才能大大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岳玉川  陈秀珍  杨丽  秦小荣 《四川医学》2009,30(10):1509-1511
目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某病房实施"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收集所发生的攻击行为情况,并与未实施病房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实施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病房,攻击行为的发生率降至6.98%,73.17%的攻击行为可以预测,攻击行为的再次率降至9.76%,其严重程度和损失程度均有所减轻,与未实施病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高家庭病房老年患者对正确合理用药的认识以及用药知识存在的误区给老年患者带来的不良后果。方法:对驻某地9个部队干休所120例家庭病房老年患者用药认知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针对家庭病房老年患者存在的用药不当、看广告用药、不合理的重复用药、迷信抗生素药等用药误区,采取了普遍问题定期集体宣教、个体问题巡诊指导用药、疑难问题网上解决等措施。结果:纠正了不合理用药现象,有84%的老年患者对合理用药的认知明显提高。结论:正确合理的用药指导,是保证家庭病房老年患者健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照研究三种不同敷料在供皮区的应用,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3名拟行断层皮片移植的患者,平均年龄36.2岁(8~67岁),男性占71.4%,随机分配到凡士林组、藻酸盐组、含银藻酸盐组,每组21人。供皮区分别用三种不同的敷料处理。对照研究三种不同敷料处理换药时疼痛指数、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2周时创面延迟愈合率。结果藻酸盐敷料及含银藻酸盐敷料较凡士林纱布,换药时疼痛指数明显减轻。供皮区细菌培养阳性率,三组间均无差异。2周时延迟愈合率,藻酸盐敷料及含银藻酸盐敷料均较凡士林敷料低(P〈0.05)。藻酸盐敷料与含银藻酸盐敷料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藻酸盐敷料较凡士林敷料,有明显的优点,可以作为供皮区标准敷料。在感染预期增加时,可以考虑使用含银藻酸盐敷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多功能超声清创术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细菌清除率及愈合的影响。方法筛选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超声清创后用碘伏消毒包扎;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清创后用碘伏消毒包扎;第一次清创前后各留取细菌标本。结果治疗组细菌清除率为90.48%,对照组为6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两周后,治疗组创面愈合率为45.83%,对照组为1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创面愈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多功能超声清创仪可明显减轻创面"细菌负荷",减少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明显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沙薇薇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8):142-143,146
目的观察传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血液科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对80例研究对象于实施干预措施前采用匹兹保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采用0~3等级计分,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最后的统计指标为总分和各成分得分。然后,对患者的睡眠障碍采用睡前浴足和按摩+涌泉穴药物贴服+音乐疗法进行传统综合护理干预。实施观察时间为4周。于第4周周末评定疗效。测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传统综合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各因子得分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影响睡眠质量的各项指标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采用睡前浴足和按摩+涌泉穴药物贴服+音乐疗法"三位一体"传统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地改善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空调对医院检验科空气细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空调环境下医院检验科工作时空气细菌数量和种类的动态监测,研究空调对医院检验科空气细菌的影响,探讨医院检验科空调的适宜使用方式及减少负面影响的对策。方法对医院检验科使用空调的实验室进行空调使用前和使用后1、2、3和4h空气细菌培养、计数和鉴定。对同时装有空调和空气净化机的实验室进行空调环境下空气净化机使用前和使用后1h空气细菌培养和计数。结果使用空调后1、2、3、4h空气细菌数量均比使用空调前显著增多(均P〈0.01);空调环境下空气净化机使用1h后空气细菌数量较使用前显著减少(P〈0.01);使用空调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真菌的检出率升高,微球菌属、芽胞杆菌属和棒状杆菌属的检出率下降。结论使用空调可使检验科空气细菌数量增多,对工作环境有一定负面影响,应注意空调的清洁,增加通风及使用空气洁净机以减少使用空调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黎世蓉  熊明  张琼  王兰 《当代医学》2011,17(27):128-130
目的探讨"沟通班"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的作用。方法对住院1周以上患者采用问卷调查,调查安排沟通班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安排沟通班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97.36%,安排沟通班3个月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9.02%。安排沟通班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对入院宣教、主动巡视病房及用药、检查、饮食的健康教育等方面较安排沟通班以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沟通班护士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随时巡视病房,落实健康教育,协调和处理临时紧急护理工作,患者满意度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充气式保温系统对手术室内层流的风速、风向及空气中菌落总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12月在垂直层流手术室内进行手术的76例模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保温层流组和层流组两组,每组38例。应用三维超声风速仪测量两组手术室内层流开启30 min后和空气采样结束后手术床周围63个点位层流的风速及风向变化;分别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开始后30、60、90、120 min进行空气采样并分析两组层流手术室内空气中的菌落总数变化。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层流的风向均为向下,两组层流开启后30 min的风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空气采样结束后保温层流组的风速小于层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行亚组分析得出两组非头部区域的风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保温层流组头部区域的风速小于层流组(P <0.05)。两组内空气中菌落总数随手术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两组间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开始后30、60、90、120 min时手术室内空气菌落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充气式保温系统设置为38 ℃时虽对手术室内层流的风速有一定影响但对层流的风向及空气中菌落总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胸腰椎病变术后脑脊液漏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23例采用VSD治疗胸腰椎病变术后脑脊液漏患者,均常规治疗,彻底清除切口内炎性水肿和坏死组织,生理盐水和稀释碘伏纱布条反复清洗切口,干纱布条将切口擦拭干净,于切口表面或切口内置VSD,术后俯卧位48~72 h。结果:所有病例切口完全愈合,未出现再次手术修补病例。其中17例置VSD 5~7 d后,换药7~10 d拆线出院;6例第一次VSD术后5~7 d,切口仍有少量渗液,再次置VSD 5~7 d后,换药4~5 d拆线出院。随访6个月~2年,所有病例无头晕、头痛、恶心及胸腰背部疼痛等症状,有2例发现较小的脑脊液囊肿,因无腰痛及神经症状而未处理。结论:VSD是治疗胸腰椎病变术后脑脊液漏有效而无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Three immunoreactive prolactin molecules have been separated according to size by chromatography and typified by radioimmunoassay. In the circulation immunoreactive prolactin exists in three forms designated as "extra-big", "big" and "small" after gel filtration on Ultrogel AcA 54. Most immunoassayable prolactin occurs in the small form, which corresponds to monomeric prolactin and presents totally 73.8 +/- 8% in normal subjects. This pattern i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btained from the serum of normal subjects stimulated by thyroid releasing hormone (TRH) or insulin hypoglycaemia and from pregnant women. The response of big and small prolactin was in proportion to the rise in total prolactin and de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big-big prolactin in normal women. In no instance was a big prolactin response seen in the absence of a total prolactin response in normal or hyperprolactinaemic patients. Essentially different stimuli have the increase in concentration of big prolactin toward the end of the te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