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笔者师从湖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甘爱萍教授,临床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泄泻是消化内科常见病种之一,胡珂教授在临床治疗本病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从理论基础结合临床辨证用药入手,总结导师从肝风论治泄泻的经验,为临床治疗泄泻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永芬  陈爱民  熊雯雯  洪滔 《光明中医》2011,26(12):2408-2409
江一平是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江西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江教授从事中医消化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博采众长、融会古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中医黄疸病的治疗经验丰富,形成一套自己独特的辨治思路和方法,临床疗效卓著。笔者有幸随师聆教,兹不揣浅陋,述其要于万一,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吕永慧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临证经验丰富,每获佳效。现将吕师治疗肾病综合征验案1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5.
卫新国系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浦东新区名老中医工作室导师。其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中医系,为上海市第二届名老中医药学术专家曹馀德教授的学术继承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致力于研究探索临床中难治性慢性胃炎的治疗,经多年摸索,逐渐总结形成独特治疗经验。兹将卫教授治疗慢性胃炎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吉林名医杨世忠教授致力于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 ,特别是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与研究。其于学术上善于鉴用古今而师古不泥 ,中西汇通而兼容并蓄 ;用药主张灵活配伍 ,当明四理 ,遣方用药 ,贵在精炼。临床尤擅治疗疑难杂病 ,颇多效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疾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和临床资料,做出适合消化内科疾病患儿的临床护理,辅助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与2008年4月至2009年9月在院接受治疗的消化内科疾病患儿的临床信息做出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通过对不同患儿不同的临床内科痰病分析,找到了适合不同病症、不同体质的临床护理,另外,同时通过对消化内科疾病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加强了临床护理效果。结论:消化内科疾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是临床上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临床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的临床护理,可以使消化内科疾病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秦菲 《江苏中医药》2015,47(4):45-46
<正>叶柏教授是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尽得薪传。叶柏教授(下称叶师)熟读并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将古方灵活运用于临床上,疗效显著,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抄方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叶师运用古方治疗消化科疾病验案3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孙闵 《河北中医》2008,30(3):233-234
溃疡性结肠炎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症状,病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被视为癌前病变之一,治疗颇为棘手。西医主要用柳氮磺胺吡啶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常带来很大的副作用。曹志群教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10.
补中益气汤是中医学经典名方之一,是著名医家李东垣治疗脾胃病思想的集中体现。温艳东教授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医疗、科研、教学工作近30年,十分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消化内科常见病、疑难病。温艳东教授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组方用药灵活,经验丰富,效如桴鼓。本文将通过重温补中益气汤的理论渊源,详细介绍温教授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和特色经验,系统阐述温艳东教授临证思路和诊病特点,并佐以温艳东教授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病之验案,以飧同道。  相似文献   

11.
无症状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与血浊密切相关。血浊理论为很多无症状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寻找现代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新方法,探求有效方药,提高临床疗效,亦有助于深入阐释中医学的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中医的临床基础在应对热病(疫病)的过程中奠定。历史上温疫与伤寒的对立,是为了摸索临床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尽管疫病的诊疗有其特殊性,但六经证治的原理和规律仍然是基础。掌握六经证治的方法,有助于理解和运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治疗的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13.
范玲玲  赵尚华 《光明中医》2016,(14):2022-2025
赵尚华教授为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投身中医临床、教学事业40余年,博览医书,勤于钻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治学严谨,对中医外科杂病,尤其是对皮肤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拥有独到的见解。通过对扁平苔癣、银屑病、脂膜炎、过敏性紫癜及尖锐湿疣6例临床工作中典型的皮肤病病例加以分析,来总结赵尚华教授的经验和探讨拟创的治疗皮肤病验方的临床疗效,不仅为后辈皮肤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临床资料,也为皮肤病临床工作中疑难病例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论经病、络病的异同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伯  肖延龄  赵春玲 《中国针灸》2004,24(4):269-271
目的:阐明经病与络病证治异同,为临床治疗二者病变提供理论根据.方法:采用文献整理的方法,从经与络在生理和病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异同,对经病与络病进行区分.结果:经与络是两个概念,经病与络病虽有共同之处,但二者又各有其特点,互相不能包含.结论:经病与络病是两个不同的病变范畴.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医临床疑难杂病的发病特征和笔者多年临床实践经验,从建立个体化的辨证体系、论治疑难杂症的基本策略、确立药随证转的用药要诀等方面阐述了疑难杂症的治疗策略,并强调临证贵在因人制宜,治有主次,知常达变,方能应对复杂多变的临床难题.  相似文献   

16.
神经系病针灸临床病谱和治疗方案的优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提高神经系病针灸疗效。方法:系统分析针灸文献,从优选神经系病针灸临床病谱及治疗方案角度提出问题,初步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结果:神经系病是针灸临床的主要病谱,但神经系病针灸临床病谱及治疗方案的优选研究甚少,为此倡导开展神经系病针灸治疗方案的优选研究,优选神经系病针灸临床病谱。结论:优选神经系病针灸临床病谱及治疗方案,对拓展神经系病针灸临床病谱、提高神经系病针灸疗效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7.
周斌 《河南中医药学刊》2011,(12):1495-1496
目的:探讨中药风药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通过对古代文献的回顾性研究,结合笔者个人临床经验,分析、总结风药在上消化道疾病、下消化道疾病、脾胃病、肝胆病的应用。结果:风药在消化系统疾病的合理应用,延伸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增加了临床治疗手段。结论:风药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能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解除患者的疾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概括近年来关于血栓心脉宁胶囊/片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就其在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方面及其他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临床病例,探讨疑难病证的主要治疗思路与方法:辨证论治为疑难病证提供治疗原则;微观检查为疑难病证明确治疗方向;多种方法丰富疑难病证的治疗手段;慢病缓图,守法守方。只有抓住这些主要治疗思路与方法,才能提高治疗疑难病证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矿物药是中药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应用历史悠久。矿物药质重沉降,具镇惊安神之功效,在中医临床的神经精神疾病领域有着较广泛的应用且疗效确切。通过矿物药相关文献研究,对矿物药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矿物药在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应用及矿物药资源开发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具有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矿物药共36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癫痫、失眠、抑郁症及其他神经精神疾病,药理研究主要涉及镇静催眠、抗炎、抗癫痫、抗抑郁、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药效学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