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新型抗凝药,它由普通肝素酶解或化学降解而得的分子量较小的肝素片段.具有抗凝、抗血栓、抗炎、抗肿瘤和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等作用,其与普通肝素相比,有抗血栓作用强,副反应少,生物利用度高,不引起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因而出血并发症少,半衰期长,不需要实验室血凝监测,无停药反跳现象等优点.低分子肝素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好,可用于治疗冠心病、肺心病、急性脑梗死、肾脏疾病及静脉血栓疾病等.  相似文献   

2.
抗血栓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侃  许白 《中国医药情报》1995,1(3):153-160
本文简要介绍了血栓形成及影响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主要对溶血栓药,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三大类抗血栓药物的研究进展近况和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并初步讨论了我国抗血栓药物的研究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3.
近日,由中国药科大学与江苏威凯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化药1.1类抗血栓新药“维卡格雷片”(Vicagrel Tablets)一次性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I至III期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批件号:2015L00539等)。维卡格雷是由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科学研究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孙宏斌课题组开发研制、并与江苏威凯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发的抗血小板聚集新药。临床前研究表明,维卡格雷与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血栓药  相似文献   

4.
浅议丹参注射液的功用及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是最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之一,其具有活血化瘀、养血安神、凉血消痈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丹参具有抗氧化、抗血栓、抗血凝、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改变血粘度、抗脂蛋白、抗纤维化、抗炎、抗肿瘤、增强免疫等功效,用于治疗心绞痛、急性心梗、脑血栓后遗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粥样硬化,丹参及其复方注射液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近来报道,丹参注射液还有如下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粘附率、凝血功能方面探讨了复方全蝎口服液对正常健康家兔的活血化瘀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复方全蝎口服液具有抗血栓形成、降低血小板粘附率、延缓血凝等药理作用.从而得出复方全蝎口服液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血栓形成机制的不断深入了解,开发出了许多新的抗血栓药物,对血栓病的防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血栓药主要分为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溶栓药或称纤维蛋白溶解药三大类别。  相似文献   

7.
刘乃慧  任世光 《北京医学》1998,20(4):315-316
九种抗血栓药影响血小板聚集的体外实验研究刘乃慧任世光李红艺梁丽王瑞丽近年大量临床及实验资料证实,血小板活化(聚集、粘附、释放等)在心脑血栓形成及重症感染休克、DIC、脏器功能衰竭发生中起重要作用[1]。已知的静脉用抗血小板药相对强度如何?防治血栓常用...  相似文献   

8.
抗钙与抗血栓素A2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爱平  孙江容 《广东医学》2005,26(11):1576-1578
目的探讨抗钙和抗血栓素A2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3组抗钙,抗血栓素A2及两药合用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XB2,6-K-PGFIa及GMP-140浓度变化,分析3种治疗方式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结果3种治疗方式均可抵制糖尿病血小板活化,而以抗钙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结论抗钙和抗血栓素治疗均可抵制血小板活化,而以抗钙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对糖尿病患者防治微血管病变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的作用.二者单用治疗心血管疾病易产生药物抵抗.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二药联用可以减少药物抵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同时,在治疗相关心血管疾病时安全性高,疗效确切,故二药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匹林这个百年老药,是1897年由德国化学家费里克思·霍夫曼首先合成,以优越的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疗效风靡世界.近年来,阿司匹林又成为国际医学界一致认同的一线抗血栓良药.阿司匹林的抗血栓效果来源于它的抗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聚集正是动脉粥硬化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排除了这一点就铲除了缺血性脑卒中或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是骨髓中成熟巨核的胞浆脱落而来,形态多样,大小不一致,易于粘附、聚集和破坏,释放血小板因子,在促进血凝和血块收缩等方面,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蛭味咸,善入血分,本为通经破血之品。张锡纯赞水蛭:“破瘀血而不伤新血,且其色黑下趋,又善破冲任之瘀,盖其破瘀血者乃此物之良能,非其性之猛烈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水蛭含有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等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血凝作用。在妇科病、男性病中应用较为...  相似文献   

13.
去纤维蛋白治疗(defibrination therapy;简称去纤治疗)是目前应用的抗血栓治疗的四大方法之一。这四大方法为:抗血小板治疗;溶栓治疗;去纤治疗和抗凝治疗。 一、去纤治疗的发现Tontana(1787)发现被蛇咬死的动物血液不凝固。此后,蛇毒和血凝的关系一直是生物学家研究的课题。1963年Raid总结了马来亚红口蝮蛇咬伤250例,这种蛇咬伤的显著特点是:  相似文献   

14.
三七三醇皂甙(PTS)在体外(1~4mg/ml)和体内十二指肠给药(75~300mg/kg)都明显抑制由ADP、胶原、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大鼠及家兔血小板聚集,同时亦抑制胶原诱导大鼠血小板TXA2释放,而对大鼠胸主动脉壁PGI2生成无明显影响。PTS(50~200mg/kg)明显抑制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剂量与效应相关。提示:PTS抗血栓作用与其抑制血小板聚集和TXA2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又称“上升性心绞痛”,其临床不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其冠状动脉局部病变本身的不稳定,指原为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在3个月内疼痛的频率、程度、诱发因素经常变动,进行性增剧或恢复为稳定性。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新的治疗目标是稳定活动的斑块,更为有效的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药物,减少缺血及再灌注心肌损伤,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活血通脉片对颈静脉血栓后血凝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兔颈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前后活血通脉片对最大血小板聚集率[PAG(M)]、血栓素B2(TX B2)和6-酮-前列腺素La(6-keto-P GFLa)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活血通脉片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可调节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La(6-keto-P GFLa)活性,抑制血栓增长.且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结论:活血通脉片对实验性颈静脉血栓后动物有抗凝、抗血栓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治疗血栓性疾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青  赵宝泉 《河北医学》2007,13(9):1167-1170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血栓性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虽然抗血栓药物在开发应用和临床治疗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已基本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血栓,但静脉血栓栓塞及心肌梗死等仍然有较高的致死率.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蛋白质工程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溶栓药物开发方面的应用,使得抗血栓治疗的药物主要分为抗凝血药物、抗血小板类药物和溶血栓药三大类.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临床使用抗血栓药物的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抗血栓药--华法林钠的进展与合理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血栓药主要分为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 Drugs)、抗血小板药(Antithrombotics Drugs)、溶栓药或称纤维蛋白溶解药(Thrombolytics,Fibrinolytic Agents)3大类别.近年来,具有高抗栓活性和低出血副作用的新一代抗凝血药--低分子肝素的出现使临床医师在防治血栓性疾病中有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正> 或许由于有人认为阿司匹林可能是一个有用的抗血栓药,因此阿司匹斯对血小板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阿司匹林不影响ADP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的第一波、或凝血酶引起的聚集及分泌,但能消除肾上腺素引起的聚集的第二波。胶元引起的聚集只出现一个波,它发生在延迟时相之后,能被阿司匹林抑制,因此它相当聚集的第二波。现在一般认为阿司匹林是血小板聚集第二波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20.
近10多年的研究已确认阿斯匹林(ASA)是一有效的抗血栓药物,其作用机理为抑制血小板功能。ASA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至终身,阻断花生四烯酸转化成ThromboxaneA_2(TXA_2),后者有使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作用。ASA也抑制血管壁细胞生成Prostacyclin(PGI_2),而PGI_2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扩血管作用。因此,ASA具有抗血栓和致血栓两种潜力。一些大组临床试验,证实ASA_1~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