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和掌握一汽厂区急性中毒病例的临床发病特点、发病规律,以有效地提高救治成功率,及时做好中毒防范的宣教.方法 收集一汽厂区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急诊医学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2 064例,根据性别、年龄、中毒的病因、中毒的物质进行分类及临床分析.结果 中毒原因前几位的依次为安眠药、酒精、解热镇痛药、农药、一氧化碳、抗精神病药、杀鼠药中毒;中毒途径多为口服,自杀为主要原因(91.62%),极少数为误服(5.86%),中毒年龄段以18 ~40岁为最多(79.80%);男性以酒精中毒最为多见,女性以安眠药和解热镇痛药中毒居多;病死率为0.73%( 15/2 064).结论 急性中毒占该区5年急诊总病例数的4.05%,中毒物种类繁多,自杀是主要原因,急诊医学科应高度重视急性中毒的抢救.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成人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急诊接诊的3681例成人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成人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结果 农药(32.2%)、酒精(25.9%)和有害气体(18.7%)中毒在中毒种类中居前三位.农药中毒患者共1184例,男女比例为1:1.04,男性患者20~29岁占比最高,女性患者20~49岁占比最高;5—9月是农药中毒的多发期.农药中毒品种中除草剂(57.2%)最常见,以百草枯(44.8%)占比最高,但2017年后下降明显;其次为杀虫剂(17.2%).酒精中毒患者共953例,男女比例为1:0.22;男性患者20~29岁占比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一氧化碳中毒(579例)占有害气体患者的84.3%,男女比例为1:1.23;2017年和2018年一氧化碳中毒例数显著低于其他年份;>60岁男性和女性患者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同性患者,11月至第2年3月为就诊高发期.结论 分析成人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可反映急性中毒谱的变化,为急性中毒的预防及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各种急性中毒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回顾调查,分析其特点,以便更好地提高控制和救治中毒的能力。方法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病房成立1年来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对患者年龄、性别、职业、中毒途径、毒物种类、中毒规律、中毒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及其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75例急性中毒患者女性多于男性(1.53:1);年龄以20—49岁最多(66.4%);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92.53%),其次为城市居民(4.53%)、工人(2.13%)、学生(0.81%);口服自杀是主要原因,少数为误服或皮肤接触中毒;毒物种类以农药为主,百草枯、有机磷及其他低毒类的除草剂占居前3位;发病季节以6,7,8,9月份最多;其中71例发生MOF(18.93%);MOF的原发病因,主要为百草枯中毒(70.42%),其次为有机磷中毒(15.49%);375例急性中毒治愈191例(50.93%)、好转117例(31.2%)、未愈35例(9。33%)、死亡32例(8.53%);X2检验不同毒物种类中毒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要重视广大民众心理健康及预防保健教育,建立中毒急救的绿色通道,完善各种中毒的诊疗程序,提高医务人员的抢救水平。  相似文献   

4.
2556例急性中毒病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间我院及我区其它7家综合性医院急诊科诊治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中毒原因、患者来源、毒物种类、中毒物质名称、毒物侵入途径、诊断及转归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在2556例急性中毒患者中,中毒的年龄主要集中于20~29岁(占38.75%)。男女比为1∶1.15。中毒患者职业排位分别是农民工、个体开业、家务及待业人员、工人。52.86%的中毒发生在家里。就诊时间〉1 h者占67.05%。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是经消化道摄入(73.78%)。前6位的中毒原因依次是酒精、一氧化碳、镇静催眠药、有机磷农药、鼠药、食物。第一位死因是一氧化碳中毒。99.09%的患者治愈或好转,病死率为0.91%。结论急性中毒仍严重危害着我区人民群众的健康,应根据我区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一步加强对中毒的管理、干预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急性中毒注册登记表收集的信息资料,研究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急性中毒患者诊疗结果、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特征,为提高本地区急性中毒诊治水平、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急性中毒注册登记表.对199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中毒患者进行登记,收集并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职业、中毒原因、毒物种类、毒物接触途径、毒(药)物鉴定与否、处理措施、预后等信息。结果:3772例急性中毒病例以治疗药物急性中毒为第一中毒类别;21-45岁为第一位高发年龄组(61.00%);学生为第一位职业类别(21.97%);女性多于男性;中毒途径以消化道摄入为第一位(87.38%);毒物鉴定率仅7.34%。结论:急性中毒的预防及其心理教育与咨询重点应在21~45岁的女性以及学生、商界人士群体:政府需加大对镇静催眠类药物及其处方的监管力度;本地区对中毒毒物的鉴定有待加强与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急性中毒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079例急性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所调查患者当中男618例(57.2%),女461例(42.8%);中毒高发年龄段为21—30岁(26.21%),男女比值为:1.34:1(P〈0.05);职业因素分布中工人比例最高(31.0%);最常见的中毒类型是酒精中毒(48.9%),再次是治疗药物中毒(17.2%),第三是有毒气体中毒(9.5%),最后是农药中毒(6.6%);一年中发病高峰月份是三月,六月,十二月。结论工人、农民、无业人员和学生是主要的中毒职业分布,社会各部门应加强对公众中毒防范的宣传教育,最大限度减少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随着儿科疾病谱的变化,小儿急性中毒在危重病症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加。据我院统计,小儿急性中毒占每年住院总数第4位,并且是致死和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探讨小儿急性中毒的特点,现将我院1994年~1998年收治的53例急性中毒患儿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53例,其中男32例,女21例;≤4岁29例(54.7%),5岁~14岁24例(45.3%)。城市儿童21例(39.6%),乡村儿童32例(60.4%)。药物中毒占47.2%,鼠药中毒占20.7%,农药中毒占7.5%,其他占24.6…  相似文献   

8.
新兴工商业镇十年间住院小儿急性中毒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兴工商业镇小儿急性中毒的原因及发生状况,为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5月~2008年4月收住院的小儿急性中毒病儿1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岁7例(7%),1~3岁48例(48%),~7岁26例(26%),~14岁19例(19%)。毒物构成:医药中毒35例(35%),化学类20例(20%),农药17例(17%),食物中毒16例(16%),洗涤剂7例(7%),CO中毒5例(5%)。以医药及化学类中毒为主。中毒原因以误服为主,占91%。预后良好。结论新兴工商业镇小儿急性中毒的主要防范对象是1~7岁儿童,加强药品管理,规范工业化学品销售及管理,对预防小儿急性中毒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急性中毒患者433例中毒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明兰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2):1095-1096
目的 总结我院2004-2007年433例急性中毒患者的中毒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4-2007年我院120急救中心接诊的433例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中毒患者中男、女比例相当;16~60岁的患者占76.67%(332/433);自杀性中毒患者占56.8%(246/433);433例中农药中毒、乙醇中毒、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中毒居前三位.结论 对农药加强管理,在全社会进行心理健康普及教育、有效缓解人群的心理压力,加强相关安全知识培训,可减少中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桂林市城区急性中毒流行病学资料,为急性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标准的<急性中毒患者登记表>,进行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调查病例中男性346例(58.3%),女性247例(41.7%);高发年龄21~30岁(199例,占33.6%);职业分布以工人,学生,农民,以及无业人员排前4位(占全部人群的72%);中毒类型中乙醇中毒排第一位(213例,35.9%),一氧化碳(CO)中毒排第二位(199例,33.6%);1、2、3、11、12月CO中毒高发,乙醇中毒时间分布无特殊规律;中毒原因以意外中毒最常见(321例,54.1%);死亡病例7例,6例CO中毒导致.结论:急性中毒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且不同种类急性中毒不同的流行病学特点,根据急性中毒的规律做好宣教和防范预案,能有效提高急诊救治急性中毒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非农药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2年1月-2006年12月≥60岁的急性非农药中毒病例89例和同期<60岁急性中毒病例761例;项目包括:中毒原因、毒物种类、接触途径、接触毒物时间、就诊时间、就诊时状态、转归等。结果 89例老年急性中毒男、女性别比为1:1.07,涉及的毒物主要是镇静催眠药中毒(38.2%)、一氧化碳中毒(36%)、心血管类药中毒(12.4%)、酒精中毒(9.0%)及其他类药物中毒(4.5%),住院率为44.9%,死亡率为2.2%。结论 老年人急性非农药中毒最主要致毒物质为药物和一氧化碳。  相似文献   

12.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1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发病特征,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防治策略。方法:对15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64;平均年龄21.75岁,高发年龄段是18-27岁,占78.84%;燃气热水器使用不当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占91.67%;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为冬春季节占94.23%;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以高压氧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可取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达94.23%,治愈率为87.82%,中毒6h内高压氧治疗(A组)与中毒6h后高压氧治疗(B组)相比可提高治愈率(P〈0.05)。结论:深圳地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具有明显的性别、年龄、中毒源、季节特征,需引起重视,广泛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和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是遏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重要手段,一旦中毒应尽早行高压氧为主的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特点和规律,探讨急性药物中毒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11年收治的235例急性药物中毒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35例患者中,男116例,女119例,年龄(49.4±27.8)岁。死亡10例,病死率4.26%。医源性中毒以老年人居多,误服以学龄前儿童居多,自杀倾向以中青年居多(P〈0.01)。按中毒药物来源分析,医源性和误服中毒药物多种多样,以地高辛较为集中(89.74%),自杀倾向主要为苯二氮革类(63.46%)、止痛类(86.67%)和环类抗抑郁药物(83.33%)。结论综合性医院常见急性药物中毒来源多种多样,老年人以医源性中毒多见,儿童主要是误服中毒,中青年(特别是女性)多为自杀倾向,应提高合理用药,加强药品管理,注重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14.
付晶  王雷  施阳  代将  荆晓明  王晓梅 《西部医学》2011,23(2):340-341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其干预与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将43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按年龄、性别、职业、中毒意图、中毒途径及转归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438例,占同期中毒量的70.62%,年龄分布以14-20岁(63.93%),21-30岁(23.29%)两个年龄段为主。性别男女比例为1.5∶1,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农民为主,占中毒人数的66.67%。自杀为主要原因,口服途径占98.40%。中毒死亡率为69.18%。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病人主要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居多,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口服为主要中毒途径,自杀是常见的中毒原因,且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5.
李玮  陈兴  侯天文  陈晶  白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503-3505
目的:研究我国儿童急性中毒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搜集,采用Meta(荟萃)分析,对我国1994年至2006年间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发表的有关研究儿童急性中毒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归纳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42篇,有62篇进入Meta分析,总计报告9335例;男女比例为1.46:1,城乡比例为1:1.95。急性中毒患儿1岁~3岁占36.03%,4岁~6岁占34.51%。中毒物种以农药、药物和灭鼠药三类为主,共占73.03%。中毒原因以误服误食为主(76.13%);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主(88.19%)。死亡率达4.38%,死亡中毒毒种以灭鼠药为主(70.27%);中毒致残率为6.07%。结论:本报告提供了近期我国儿童急性中毒的临床流行病学模式,为今后制定儿童急性中毒临床快速诊治和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抢救急性药物、毒物中毒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09例急性药物、毒物中毒患者使用该方法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09例中,痊愈97例(89.0%),治疗1次者84例(77.1%),其中治疗途中及治疗后4 h意识恢复者71例(65.1%)。结论该方法是急性重症中毒抢救的最佳选择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cute poisoning patients in Tianjin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4. 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used to assess following information of acute poisoning patients, including the gender and age, the type, the source, the cau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asonal distribution. Results:In 7 964 cases, male cases (4 159) were more than female cases(3 805), with a ratio of 1.09:1.Patients in 20 to 59 years old had higher morbidity(81.72%); most of the patients came from town(66.99%); suicide was a major cause of acute poisoning(66.89%); the digestive tract was the most common way of poisoning(79.35%).As to the types of poison, the number of males by alcohol poisoning was highest, followed by drugs; females were highest with drugs, followed by alcohol poisoning; people younger than 19 and older than 60 years old had largest number with drug, and people between 20 and 59 years old had largest number with alcohol. CO poisoning occurred mainly in spring and winter while pesticide poisoning occurred mainly in summer and autumn. Conclusion: Our study reflects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 of acute poisoning in Tianjin, which may provide the foundation for buidling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treatment plan after poisoning.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天津市蓟州区非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ACOP患者,根据研究需要设计《非职业性ACOP患者登记表》,由当班医生对每位符合纳入标准的ACOP患者信息填写预先设计的登记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中毒原因、严重程度、碳氧血红蛋白值、去向与转归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年共收治非职业性ACOP患者2 241例,2016—2019年中毒发生率分别为0.542‰、0.526‰、0.785‰、0.727‰;男性792例(35.34%)、女性1 449例(64.66%),男女比例1:1.83,女性中毒发生率大于男性,平均年龄在(51±18)岁,41~65岁有980例(43.73%)为最多;区域以渔阳镇494例(22.04%)最多;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发病高发期;绝大多数中毒发生在农村及城乡结合部以煤炉燃煤取暖家庭;中毒患者单纯高压氧治疗由61.29%升至88.91%,普通病房治疗由38.06%降至10.46%;年龄与中毒程度的关系显示>65岁组与18~40岁组(P=0.000)及7~17岁组(P=0.004),41~65岁组与18~40岁组(P=0.000)及7~17岁组(P=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段与中毒程度呈负相关(r=-0.194,P<0.05)。结论:2016—2019年天津市蓟州区非职业性ACOP患者虽然中毒发生率未降低,但中毒严重程度及住院率明显下降,其中年龄越大,中毒程度越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264例急性中、重度中毒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为急性中毒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6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64例急性中重度中毒患者性别、年龄、脏器损伤情况等12项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调查患者男女比例1.9∶1,高发年龄段为20~49岁,主要为无业人员(34.8%),中毒原因以自杀为主(164例),毒物类型前三位依次是有机磷农药(32.6%)、抗精神药物(12.2%)和镇静安眠药(11.5%),中、重度中毒患者比例1.7∶1,多脏器功能障碍发生率35.6%,最常受累器官为肺(38.6%)和脑(36.0%),中毒死亡率5.3%。结论本研究提供了该院急性中、重度中毒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的基本资料,为本地区急性中毒防治工作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