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开发一种辅助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早期超声筛查的深度学习系统,即新型智能髋关节超声技术(S-hip),并验证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通过标注和审核的婴儿髋关节冠状切面超声图像11 100张,其中8 100张图像用于训练集,3 000张用于测试集,用于构建S-hip深度学习系统。另采集87例婴儿双侧髋关节共174张标准冠状切面超声图像用于验证S-hip的自动测量与医生人工测量之间的一致性。S-hip、超声专家和住院医师分别测量α角、β角和FHC,分别记录测量数据和测量耗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另选取100张髋关节标准冠状切面超声图像,用于超声专家和超声住院医师测量者自身两次测量重复性验证。【结果】S-hip与超声专家测量α角、β角和FHC结果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与95%可信区间(CI)分别是0.799(0.738,0.847)、0.798(0.737,0.846)和0.934(0.954,0.975)。超声住院医师和超声专家测量α角、β角和FHC结果的ICC(95%CI)值分别是0.725(0.645,0.789)、0.674...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对婴幼儿髋关节及其周围解剖结构骨形态特征进行重建与二维超声图像拟合以及图像的匹配,从而实现对婴幼儿髋关节发育状况的正确评价。方法选取婴幼儿新鲜尸体标本20具(其中男10具,女10具),行64排螺旋CT骨盆扫描,将测量数据应用Amira 5.4.5软件建立髋关节三维图像,观察其骨形态特征及彼此的空间形态位置关系并进行二维超声平面的确定及超声图像的测量。结果二维超声髋关节冠状切面标准图像α、β角测量结果分别为(59.5±0.8)°、(56.2±0.5)°,三维虚拟现实图像α、β角测量结果分别为(61.5±0.4)°、(53.3±0.4)°,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图像能够清晰显示髋关节骨形态结构并进行二维超声平面的确定及超声图像的测量,验证了二维超声法可以准确地评价婴幼儿髋关节发育状况,二维超声法可以作为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丹  周晓东  赵黎  韩增辉  于铭  赵亮 《医学争鸣》2006,27(19):1773-1775
目的通过测量婴儿髋关节α角、β角和股骨头骨性髋臼覆盖率(MR),探讨超声检查在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高频5.0~7.5MHz线阵探头,按Graf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发育性髋关节异常婴儿17例19侧髋进行超声检查,并按月龄设立正常对照组17例19侧髋关节.结果超声声像图可以较好地再现髋关节的解剖结构.正常对照组髋关节α角、β角和MR值分别为65.3°±4.5°,40.6°±7.5°和(64.2±5.2)%;发育性异常髋关节组α角、β角和MR值分别为48.4°±6.2°,53.0°±10.1°和(40.6±10.8)%.与正常组比较反应骨性髋臼的α角及股骨头覆盖率(MR)减小,反应软骨髋臼发育情况的β角增大.同时超声还能显示X线不能显示的关节唇盂及髋臼内其他软组织.结论超声检查简便快速、无侵袭性,在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诊断及治疗随访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Graf法髋关节超声检查在新生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对976例新生儿行髋关节超声检查,通过观察髋关节形态结构及Graf法测量髋关节α角、β角判断髋关节发育情况,异常病例进行超声随访.结果 976例新生儿中,正常髋关节953例(97.64%),发育性髋关节异常发病率占2.36%.其中髋关节发育不良20例(2.05%),半脱位2例(0.205%),全脱位1例(0.105%).结论 在新生儿中进行超声筛查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方法简单安全,是早期发现和诊断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髋关节超声在臀位产不同分娩方式中监测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臀位产96例新生儿,根据其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62例)和阴道产组(34例),均采用Graf和Morin法相结合的超声手段进行髋关节测量。结果 2组新生儿髋关节总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发育正常新生儿左右侧а角、β角及股骨头覆盖率(FH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髋关节а角、FHC高于异常,β角低于异常。结论髋关节超声对与臀位产新生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有很明显的超声特征,可用于臀位产新生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诊断。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量婴儿髋关节α角、β角和股骨头骨性髋臼覆盖率(MR),探讨超声检查在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早期诊断中的意义,采用高频5.0~7.5 MHz线阵探头,按Graf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发育性髋关节异常婴儿15例18侧髋进行超声检查,并按月龄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 发现超声声像图可以较好地再现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同时超声还能显示X线不能显示的关节唇盂及髋臼内其他软组织.由此我们得出结论,认为超声检查简便快速、无侵袭性,在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诊断及治疗随访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筛查新生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926例新生儿进行DDH超声筛查,比较健康新生儿双髋关节α、β角和股骨头覆盖率(MR),并比较正常髋关节与异常髋关节α、β角和MR.结果 926例新生儿中,738例(79.7%)髋关节正常,188例(20.3%)存在髋关节异常,其中41例(4.4%)为DDH患儿,男15例,女26例,男女之比为1∶1.73,健康新生儿两侧髋关节α、β角度及M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髋关节α角和MR大于异常髋关节,β角小于异常髋关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臀位、剖宫产和女性均为新生儿髋关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超声检查操作简单,无辐射,具有可重复性,对新生儿DDH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新生儿DDH首选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贾彩霞  崔薇  韩丽莎 《海南医学》2023,(21):3143-3146
目的 分析超声定量评估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咸阳市妇幼保健院实施髋关节筛查确诊为DDH的82例婴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内收稳定试验分为稳定组(n=59)和不稳定组(n=23)。统计异常关节类型(Graf分型);比较两组患儿关节超声定量检查结果(髋臼α角、β角、股骨头覆盖率、头耻距),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超声定量检查结果联合诊断DDH患儿髋关节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比较不同月龄DDH患儿骨化中心出现率,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模型分析骨化中心出现与月龄的相关性。结果 82例DDH患儿中Ⅱa型39.02%,Ⅱb型28.05%,Ⅱc型19.51%,D型10.98%,Ⅲ型2.44%。不稳定组患儿的α角、股骨头覆盖率分别为(49.51±3.57)o、(42.58±2.64)%,明显低于稳定组的(52.20±4.47)o、(45.17±2.44)%,β角、头耻距分别为(67.20±3.38)o、(3.14±0.59) mm,明显高于稳定组的(64.60±3.47)o、(2.26±0.56) mm,差异均有统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筛查和诊断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748例42±天健康体检的婴儿,采用高频探头按照Graf方法观察髋关节骨性髋臼、骨性髋臼外侧缘及软骨性髋臼的形态,测量α角(度)、β角(度),并对髋关节进行Graf分型。结果 2748例婴儿,其中正常2590例,占94.3%;可疑异常158例,占5.8%,其中经上级医院确诊有24例婴儿髋关节发育异常,根据性别进行分类统计,男8例,占0.29%,女16例,占0.58%,根据婴儿髋关节发育异常情况进行分类统计,23例髋关节发育不良和1例髋关节脱位。24例髋关节发育异常的婴儿经后期临床干预1-2月后复查,诊断髋关节恢复正常的婴幼儿23例,1例Ⅱd型患儿未恢复,继续治疗。结论高频超声检查能对42 d婴儿发育情况进行客观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临床资料,可作为42 d婴儿DDH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制婴儿髋关节超声检查床在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超声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60名(320个髋关节)出生后42 d的婴儿进行髋关节超声检查.3名超声医生首先用普通检查床,徒手固定婴儿臀部及下肢进行检查;随后应用婴儿髋关节超声检查床再次检查,并对比在2种不同检查床条件下超声测量数据.结果 :应用婴儿髋关节检查床总体检查的结果左右侧α角和β角差异均显著小于普通检查床检查的结果(P<0.01),右侧股骨头覆盖率检查的总体结果差异显著低于普通检查床检查的结果(P<0.01);使用普通检查床3名医生测量结果之间内部相关系数均<0.4,一致性较差,使用本研究设计婴儿髋关节超声检查床后内部相关系数均>0.75,一致性较好.结论 :婴儿髋关节超声检查床的应用可明显减少人为因素误差,降低数据变异度.  相似文献   

11.
用200例(男124、女76)长春市郊出土的干燥成人下颌骨进行了下颌孔定位的研究。所测得的数据,均通过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下颌孔的位置是变化的,但下颌孔主要位于冠突最高点与下颌角连线的上五分之三与下五分之二交界处。同时进行了男、女性别之间及同一性别两侧之间的对比研究。从研究结果看,除下颌孔至下颌角的距离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着明显性别差异以外,其余各项未看出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和分析测量了139具尸体的小肠长度。成年男性54例,均长414.30±9.60厘米;成年女性47例,均长345.87±8.19厘米;男女两性小肠均长382.48±6.40厘米,且两性小肠长度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性胎儿13例,均长218.46±8.76厘米;女性胎儿25例,均长211.60±7.31厘米;胎儿两性小肠均长213.95±5.68厘米,两性间无差异。求相关系数表明,r=0.039,小肠长度与身高完全无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成年猫8只,向直肠壁浆膜下层和肌层内多点注入10%HRP溶液200微升,研究结果证明①猫直肠初级传入神经来自双侧(?)_1至腰_5和骶_1至尾_1的脊神经节,其高峰节段是腰_2和骶_2节段。②脊神经节内直肠的初级传入神经元胞体多为圆形和椭圆形,少数是梭形和不规则形。③直肠初级传入神经元的中枢突经李氏束深面进入骶髓_(13)节段,围绕后角形成较大的外侧束和较小的内侧束。两束沿后角外侧阳内侧缘行向腹侧,其终末均终止于灰质Ⅱ,Ⅲ层和Ⅴ、Ⅶ层.④直肠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位于双侧骶_1至尾_1节段的中间带外侧核,并在网状核、侧素、后外侧核、中界核和前角后外侧核也见到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14.
在162例成年尸体上观察的结果如下:腹腔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1上1/3者最多,平Th_(12)下1/3者次之,平均在L_1上1/3上部。肠系膜上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1上1/3者最多,平L_1下1/3者次之,平均在L_1中1/3下部。肠系膜下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3下1/3者最多,平L_3中1/3者次之,平均在L_3下1/3上部。腹腔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上缘间的距离,以在0.1~0.5厘米之间者最多,平均距离为0.41厘米。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上缘间的距离,以在5.0~7.0厘米之间者最多,平均距离为6.36厘米。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腹主动脉分叉角顶之间的距离,分别以在12.0~14.0厘米、10.0~13.0厘米和3.0~5.0厘米之间者最多,它们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3.03厘米、11.28厘米和4.21厘米。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对家兔胰腺器官内的淋巴管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胰腺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存在小叶间和被膜下。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与其他器官所见相同。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报导了83例119眼弱视治疗及随访情况,其中经随访一个月以上的93眼中,56眼(60%)视力恢复三排以上或达1.0以上。 视力恢复与开始治疗的年龄有明显的关系,5岁以前开始治疗者疗效较5岁以后开始治疗者显然好得多。非中心凹注视者疗效不一定比中心凹注视者差,而大多数非中心凹注视眼视力提高者转变为中心凹注视。定期随访,严格认真地遮盖健眼,及强迫多使用弱视眼是治疗弱视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现有的实验室务件下以7-ACA为原料合成头孢吡肟中间体,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收率。方法:与国外文献报道的相关方法具有一致性,同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考察了一些关键步骤(时间、温度、剂量)对中间体收率的影响。结果:中间体收率为32.7%。结论:该方法使中间体的合成更易于控制,避免了一些繁杂的操作,并降低了实验成本。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