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康教育对护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实习护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实习护生235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对其进行为期2个月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教育前后调查护生关于艾滋病的基础理论知识、个人防护知识及对HIV/AIDS患者的态度及行为。结果被调查护生在进行健康教育后知识总分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76,P〈0.001),但是部分12个项目的得分教育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生对HIV/AIDS患者的态度及行为方面,经过相应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护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改善护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预防健康教育方法对医护人员的艾滋病职业暴露及防护的效果。方法:对50名医护人员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干预组采用综合预防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指导。结果:干预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预防知识、认知总分、对艾滋病伦理道德的态度、对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的态度、对艾滋病相关行为的态度及态度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综合预防健康教育比常规健康教育更能提高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水平,增强防护的知识及改善他们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健康教育对护理本科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护理本科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影响.方法 按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75名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2个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在教育前后采用问卷调查其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和态度.结果 与健康教育前比较,教育后护生的艾滋病知识总分、态度总分均有明显的提高(t=12.3、8.7,P<0.01).但是态度部分有15个子条目的 得分教育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护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改善护生对艾滋病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行淋巴活检的影响.方法 选择艾滋病患者200例,按手术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淋巴结活检术,术前均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病人治疗信心、情绪.结果 观察组艾滋病相关知识、感染预防知识掌握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情绪、治疗信心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在艾滋病患者淋巴活检中,有助于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提高治疗信心,稳定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在民工子弟小学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分析干预后知识的消退规律,为民工子弟学校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南京市一所民工子弟小学4~6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各年级学生按班级进行整群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通过校园橱窗宣传画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除上述干预方式外,还采取了三次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并在每次健康教育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健康教育后,除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外,中年级和高年级干预组的各类知识和总知识得分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明显改善.结论 在学校通过校园橱窗、健康讲座等多种方式对民工子弟开展健康教育并反复强化,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及周围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和卫生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职护生艾滋病(AIDS)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态度、行为(KAP)的影响。方法按整群抽样方法抽取869名高职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多形式、多相关专业的健康教育干预,在健康教育前后采用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护生AIDS职业暴露防护KAP水平。结论经本研究论证,可借鉴AIDS职业暴露防护健康教育的经验,填补教学空白,推动护理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医院建卡孕妇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1-6月在某市大型综合性医院产科建卡的258名孕妇,按预定的干预策略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并对干预前后的研究对象针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的改变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前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一般,如艾滋病病原学的问题、干预对象对艾滋病的接受程度较低,均低于50.0%;经过有效干预后,研究对象针对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发生了显著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综合性医院开展孕妇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方法可行,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王彦茹  梁芳 《中外医疗》2008,27(20):101-101
目的 比较参与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确定参与式教学在少数民族护生艾滋病护理与职业防护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对照实验设计.从普通高职大二民考民护生300人中抽取60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参与研究.实验组接受参与式艾滋病防护教学:数均显著苎高;实验组态度正分值有所提高(P=13.31,P《0.05),而对照组态度改变却不显著.教学后,除知识变量外,实验组的态度正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10.62,P《0.05).结论 在少数民族艾滋病防护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效果明量倪于传统教学,并能改善护生对艾滋病人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同伴教育"在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同伴教育在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干预效果,为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抽样,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成两个组,即干预组(实施同伴教育组)和对照组。对干预前后学生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三所高校对照组、同伴教育组干预前后在知识、态度、行为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院校的同伴教育组知识、态度得分均高于其他两所院校,而传统组仅知识得分高于其他两所院校。结论:同伴教育是大专院校值得推广的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转变对待H IV/AIDS态度和行为的有效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10.
护理本科生艾滋病知识与态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态度,探讨较为适宜的艾滋病教育方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一年级(大一)至大学四年级(大四)247名护理本科生(护生)进行现况调查.结果:护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并不全面,随着年级的增高,对艾滋病知识、传播途径的了解及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正确态度均有所提高,高年级与低年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了解艾滋病知识的来源主要为社会传媒,其次为学校教育.结论:针对护生艾滋病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积极、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126名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65.31%,干预后为8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艾滋病、艾滋病病人态度的正确率干预后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学校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对提高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依托专科微信平台开展健康教育对院外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出院的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专科微信平台进行健康教育。比较3个月后两组患者在自我管理水平、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认知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三个月后干预组较对照组在自我管理调查问卷中,饮食、运动、药物、足部护理及高低血糖预防4个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和行为得分方面对照组和干预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托专科微信平台开展健康教育可有效的提高院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及自我管理水平,促使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昆明市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态度、行为的现状,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分层整群抽取昆明市3所不同类型高校(昆明医科大学、云南大学、云南艺术学院)一至二年级的大学生(共879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昆明市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存在差异: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认知程度相对较低,而医科类、综合类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在对待艾滋病患者或HIV感染者的态度方面,医科类、艺术类、综合类三类院校的学生之间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防范艾滋病传染所采取的保护性行为及其态度的认识方面,三类院校之间存在差异(P<0.05),各有不同情况.结论昆明市医科类、艺术类、综合类三类院校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态度的认知上存在差异,有着各自的特点.艺术类院校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相对薄弱,应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茂名市农村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和对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的态度,采用集中看VCD加现场交流方式、张贴健康海报和发放健康资料自学三种健康教育方式,探索在农村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茂名市高州2个镇的3个行政村的人群分别开展集中看VCD加现场交流方式、张贴健康海报和发放健康资料自学的健康干预活动,对调查对象在健康教育前后采取自制问卷调查,比较健康教育前后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以及三种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之间的效果,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探索农村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影响因素。结果健康教育后,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较大提高(P〈0.05);性别分布上,男性知晓率高于女性知晓率(P〈0.05)。年龄分布上,55岁以上人口知晓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P〈0.05);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知晓率也较高。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态度变化不明显。在三种健康教育模式中,以VCD加现场交流方式获得的成本一效益最高。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对提高农村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有良好效果,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影响居民艾滋病知识水平,健康教育前后居民对艾滋病人的态度改变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健康干预工具包对在建高速公路沿线社区居民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态度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建高速公路沿线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世界银行提供、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翻译调整的健康干预工具包对社区居民进行系列干预,对目标人群进行基线调查和绩效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分析、分层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对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5.5%提高到干预后的71.5%(<0.05),8个艾滋病知识点中5个知识点知晓率显著提高(<0.05),3个无显著变化。艾滋病综合态度率由干预前的53.6%提高到57.8%(<0.05),5个艾滋病正性态度中2个发生显著变化(<0.05),3个无显著变化。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的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存在显著性差异(<0.05)。不同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其艾滋病正性态度率存在显著性差异(<0.05),知识与态度间存在正相关(r=0.633,<0.001)。结论:采用健康干预工具包对目标人群进行系列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在建高速公路沿线社区居民的艾滋病知识和正性态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前护理教育对初产妇分娩认知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2015年8月~2016年10月定期来我院做产前检查的初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产前护理教育.比较两组产妇对分娩的认知情况和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态度、分娩知识和产时应对行为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阴道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护理教育有利于提高初产妇对分娩的认知,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7.
家庭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定花 《当代医学》2008,(15):122-123
目的 研究家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1 26例糖尿病患者分设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对干预组采用家庭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均在出院当天对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疾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改变、掌握相关技能方面进行效果评价,2组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在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对疾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改变、掌握相关技能方面有明显的效果,对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娱乐服务场所流动妇女艾滋病知识和行为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干预措施(健康教育)对娱乐服务场所流动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的效果.方法 对290名娱乐场所流动妇女进行干预前后的匿名问卷调查,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情况.结果 干预后,研究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明显提高(P〈0.05),尤其是日常生活不传播艾滋病的知识.然而,婚前及婚外性行为、避孕套使用率没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娱乐场所妇女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降低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5):65-68+7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比较入院时与出院时两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知、信、行水平,比较入院时与出院时两组生存质量、SAS、SDS评分。结果出院时两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知识、态度、行为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干预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知识、态度、行为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生存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干预组生存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SAS、SDS评分较入院时显著下降,且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显著纠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不良认知,进而改变行为模式,提高生活质量,缓解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家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1 26例糖尿病患者分设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对干预组采用家庭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均在出院当天对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疾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改变、掌握相关技能方面进行效果评价,2组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在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对疾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改变、掌握相关技能方面有明显的效果,对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