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序 《西部医学》2011,23(11):2210-2211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方法选择2005~2011年在我院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冠心病及糖尿病患者各30人,冠心病伴发2型糖尿病者30人,健康体检者40人,由计算机自动测出心率变异性时域各项指标。结果冠心病患者或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低于单一疾病者(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较重,发生恶性心血管事件几率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个体化运动处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异常心率变异(HRV)的影响。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经24h动态心电图(DEG)检查诊断有HRV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16例,给予每例实施个体化运动处方(有氧运动)治疗,疗程12周。采用以患者为试验对象的自身对照试验方法,治疗前后使用DEG检查HRV变化情况。结果治疗8周、12周时,HRV改善例数增加,HRV频域分析高频功率(HF)值增高,两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运动处方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异常状态。  相似文献   

3.
陈珍严  刘靖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7):1744-1745
目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不同,研究心率变异性在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中的变化与意义.方法:分别对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肾衰竭血液透析、非糖尿病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和健康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各组间心率变异性参数的变化,并将血肌酐水平与心率变异性参数做相关分析.结果:与其他组别相比,糖尿病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且血肌酐水平与心率变异性参数呈负相关.结论: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下降将对预后判断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心电图运动试验反应,比较心脏变时指标、代谢当量及发生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方法 随机抽取门诊T2DM患者120例,按是否合并MS分为2组:合并MS组和非MS组.所有受试者完成症状限制性运动平板试验,并求心脏变时功能不全(CI)指标:运动最高心率与预测最大心率值之比(rHR)和心率储备率(HRR),以及运动能力中的最大代谢当量(maxMETs).以ST-T改变作为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标准.结果 T2DM 合并MS患者其心脏变时功能、代谢当量指标均低于不合并MS的T2D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MS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者占35.9%,非MS组为19.6%(P<0.05).心肌缺血患者心脏变时功能指标及maxMETs 较无心肌缺血者为低(P<0.05).结论 T2DM合并MS者其潜在的心肌缺血与心电图运动试验结果相关,发生心肌缺血者其心脏变时功能指标及maxMETs较无心肌缺血者为低.T2DM合并MS者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较不合并MS者为高.MS及CI作为心血管高危因素,对合并MS及CI的T2DM患者进行预防和康复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与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与 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 (HRV)改变及其异同 ,观测疾病状态下HRV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 2 4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检查冠心病与 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 3组患者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与 2型糖尿病组HRV各指标SDNN、RMSSD、SDANN、PNN5 0等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而冠心病组与 2型糖尿病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冠心病与 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均降低 ,心率变异性分析未发现其间存在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钟海花  明扬  万沁  徐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7):2570-2572,257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下肢动脉病变(PAD)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2005年6月~2006年12月住院的133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75例无下肢动脉病变、58例合并下肢动脉病变作为研究时象,检测其24 h动态心电图和双下肢踝肱指数(ABI),将HRV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指数较无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下降,而且心率变异指数与下肢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HILV降低是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心率变异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与73例年龄、性别配对的正常人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10项时域分析指标和心率变异指数(HRV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最小心率比正常人增快;合并冠心病组的HRVI减低曲阳性率明显高于同组其他2型糖尿病患者。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植物神经功能受损,迷走神经张力减低,心率变异性减低,而且其心率变异性减低程度与心脏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单纯性冠心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检测并记录124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与96例单纯性冠心病(对照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ST-T变化以及HRV时域4项指标。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缺血性ST-T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两组比较,心率增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能引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加重,心率加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不同 ,研究心率变异性在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中的变化与意义。方法 :分别对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肾衰竭血液透析、非糖尿病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和健康者行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比较各组间心率变异性参数的变化 ,并将血肌酐水平与心率变异性参数做相关分析。结果 :与其他组别相比 ,糖尿病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 ,且血肌酐水平与心率变异性参数呈负相关。结论 :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下降将对预后判断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肾小球滤过率关系。方法纳入12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1例正常对照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对心率变异性参数进行分析。检测受试者血肌酐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olomeruar filtration rate,GFR)。以GFR 60ml/(min.1.73m2)为切点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T2DM1组[GFR≥60ml/(min.1.73m2)]和T2DM2组[GFR〈60ml/(min.1.73m2)]。比较正常人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并分析肾小球滤过率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 T2DM 1组和2组的心率变异性参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2组的心率变异性小于1组(P〈0.05)。GFR与心率变异性参数负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低于正常人群,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能与心率变异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
运动疗法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运动疗法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32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0周的运动治疗,并对血糖等各项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运动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下降,血胰岛素水平有所上升,血胆固醇下降,甘油三脂无变化,HDL上升,LDL下降,BP下降,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尿微量白蛋白运动治疗后有民增加,但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运动疗法能显著降低血糖,血脂和血压,增加胰岛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每周3~4次有氧运动,训练45 min。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2,4,6,8周检测各项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体重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亦下降(P〈0.05)。结论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指标,对糖尿病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新城辖区90例T2DM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原来的药物治疗,此外,干预组还实施运动疗法,为期6个月。对每例患者在运动干预前后均监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实施运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的运动干预后,干预组糖尿病患者的FBG、2hPBG、HbA1c、TG、LDL-C水平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2DM患者在药物治疗及饮食疗法的基础上,结合持续有效的运动疗法,更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王卓  叶彤  刘慧慧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6):2080-2084
背景 运动锻炼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占重要地位,但目前我国关于糖尿病患者运动锻炼状况的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运动锻炼状况的调查。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锻炼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7年6-9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在天津市和平区小白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老年糖尿病患者运动锻炼评估量表”两部分。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24份(97.4%)。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运动锻炼得分为(116.70±8.24)分,运动知识、运动意愿、运动行为、社会支持、专业支持5个维度条目水平的平均得分分别为(4.12±0.35)、(3.44±0.38)、(2.93±0.70)、(2.89±0.71)、(2.59±0.67)分。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主要生活来源、子女数量、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程、是否发生过低血糖反应、有无骨关节病是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锻炼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锻炼的专业支持和社会支持不佳,生活状况和患病状况均会影响其运动锻炼情况。医务人员、患者家属及社会各界应加强运动锻炼在糖尿病防控方面的重视程度,针对不同的个体开展针对性、专业化的健康指导,并给予其相应的帮助与支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运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琦  马建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8,21(12):1325-1328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基础,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运动对胰岛素受体水平、胰岛素受体后水平和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综述运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有助于糖尿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运动对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中磷酸受纳蛋白(PLB)表达影响及其意义。方法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运动对照组、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运动组4组,每组10只。糖尿病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后第4天开始跑台运动,于运动第4周末心脏采血收集血清,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水平,RT—PCR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心肌细胞中磷酸受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血糖、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升高(P〈0.01),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P〈0.01),心肌细胞PLB mRNA和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糖尿病+运动组血糖及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均升高(均P〈0.01),心肌细胞中PLB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1)。与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运动组血糖及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均降低(均P〈0.05),PLB mRNA和PLB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结论运动对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有防治作用,其机制与运动能上调PLB基因表达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运动疗法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2型绪尿病患者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干预,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脂、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对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每周3次中等强度的运动疗法,共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并以35例饮食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对照。结果:运动组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有明显降低,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体重、腰围和体重指数,较单纯药物和饮食疗法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个体化精准恒定功率运动对慢性病患者脉搏波波形特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接受本团队管理的慢性病(以血糖、血脂、血压异常为主)患者中的11例为慢病组,同期选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学习的正常人8例为正常组。以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制定个体化精准恒定功率运动处方,每天运动30 min,在运动前和运动后5、15、30、40 min测量其桡动脉脉搏波波形。对受试者脉搏波原始数据用Origin作图,对桡动脉脉搏波的上升、下降、切迹或平台等波形特征及其运动前后变化进行定性分析,并比较两组运动前、后切迹出现率。结果 运动前慢病组切迹出现率低于正常组(P=0.010)。运动后两组脉搏波均较运动前的波峰变高、波形变窄。运动后5 、15、30、40 min慢病组切迹出现率同运动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人切迹出现率始终为100.0%;运动后5、15、30 、40 min慢病组切迹出现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精准恒定功率运动可改变脉搏波波形,其可能作为运动疗法有效管控慢性病的指标,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饮食指导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餐结束后0~3h指尖血糖水平变化情况及餐后运动对其中1例患者血糖水平影响实例,为糖尿病患者营养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运动治疗提供依据及建议。方法 招募受试者分别纳入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对照组,经营养师指导后,比较两组受试者早餐各类营养素摄入水平及早餐结束后0~3h每间隔10min的指尖血糖水平、血糖峰值及达峰时间,记录其中1例患者餐后安静状态及运动状态下早餐结束后0~3h内指尖血糖的变化数据。结果 实验期间早餐摄入总能量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受试者早餐结束后0~3h指尖血糖值在各时间点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平均餐后血糖峰值及达峰时间明显升高和延迟(P<0.05),患者餐后血糖变化在血糖曲线形状及达峰时间等方面存在较大个体差异。90min的餐后快走运动降低了1例实例中糖尿病患者餐后各时间点血糖水平,降糖效果于运动开始后5min开始出现并至少持续至运动结束后1h,运动后患者餐后血糖峰值及达峰时间分别下降及提前。结论 运动治疗尤其适于病情控制较稳定且无明显运动禁忌证的糖尿病患者病程管理,应配合营养治疗同时进行,依据适量、经常性及个体化原则,建议于自身餐后血糖尚未达到峰值时即开始运动。  相似文献   

20.
赵林杰  刘尊  郭巍 《医学综述》2012,(20):3358-3360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也日益静态化,随之而来的2型糖尿病、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发病率出现升高趋势。胰岛素抵抗被公认为是这些内分泌代谢异常相关疾病共有的病理生理基础。蛋白激酶B作为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重要蛋白,在运动改善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