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老年2型糖尿病肌少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探讨其与合并慢病及生活习惯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229名老年2型糖尿病肌少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同时调查其人口社会学特征、慢病合并情况及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习惯。结果:229名患者中平和质22人(9.61%),偏颇体质207人(90.39%)。肌少症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排序为气郁质(占22.71%),阳虚质(22.27%),气虚质(13.97%),血瘀质(13.97%),平和质(9.61%),湿热质(9.17%),特禀质(4.80%),阴虚质(3.49%)。老年患者是否合并慢病与体质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如高血压中医体质类型以气郁质(32.84%)、阳虚质(20.90%)、气虚质(17.91%)为主;甲减以湿热质(25.00%)、血瘀质(22.73%)、气郁质(22.73%)为主;胃下垂以阳虚质(29.52%)、气郁质(27.62%)、气虚质(21.90%)为主;冠心病和心梗以血瘀质(30.61%)、气虚质(22.45%)为主;脑卒中以血瘀质(26.92%)、阳虚质(21.15%)、气虚质(19.23%)为主。偏颇体质的老年患者与平和质老年患者在摄食量、运动习惯、睡眠习惯方面存在差异,P均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肌少症患者的体质类型与合并慢病及生活习惯有关,慢性病防治要兼顾其体质特征进行调养防护。  相似文献   
2.
水果营养丰富,但却因为"吸收快、升血糖"令许多糖尿病患者望而却步。那么糖尿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水果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从四个方面来告诉您如何科学合理、安全放心地享用水果。什么情况下能吃水果——血糖控制达标是享用水果的前提通常所说的血糖达标是指,成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在3.9~7.2亳摩尔/升(mmol/L),餐后2小时血糖  相似文献   
3.
了解学龄前儿童及其主要照料者的膳食摄入情况与儿童肥胖发生的关系,为更好地开展儿童肥胖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中日友好医院管辖的和平街地区4所幼儿园1 246名儿童及其主要照料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及主要照料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和3d饮食记录.结果 男童肥胖率为11.78%,女童肥胖率为10.82%.肥胖男童主要照料者的肥胖发生率父亲为32.95%,母亲为25.00%,老人为25.42%,均高于非肥胖男童(χ2值分别为59.22,114.42,34.73,P值均<0.01).肥胖女童主要照料者的肥胖发生率父亲为24.07%,母亲为33.33%,均高于非肥胖女童(χ2值分别为63.61,81.58,P值均<0.01).肥胖男童谷薯类、鱼禽肉蛋类、植物油的每日摄入量均高于非肥胖男童,能量摄入为(1 704.42±228.64) kcal/d(1 kcal=4.18 kJ)、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260.89±47.49) g/d、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为(61.05±5.70)%、蛋白质摄入量为(49.31±12.40) g/d、脂肪摄入量为(51.51±9.67)g/d,均高于非肥胖男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肥胖女童的谷薯类和植物油的每日摄入量均高于非肥胖女童,能量摄入为(1 569.19±156.28) kcal/d、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235.61±33.17) g/d、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为(59.95±4.65)%、蛋白质摄入量为(44.57±10.84) g/d、脂肪摄入量为(49.84±6.68)g/d,均高于非肥胖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肥胖儿童主要照料者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均高于非肥胖儿童的主要照料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肥胖儿童及其主要照料者存在膳食结构不合理、能量及三大营养素摄入量过高等问题.预防儿童肥胖要重视家庭主要照料者膳食干预.  相似文献   
4.
抗性淀粉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石劢  徐贵发 《卫生研究》2005,34(4):504-507
系统而简要介绍了抗性淀粉测定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通过与回肠流出物中抗性淀粉的测定数据比较,选取最接近人体摄入情况的体外检测方法,对常见食物中的抗性淀粉进行定量,为研究人体抗性淀粉实际摄入状况提供非常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103名哺乳期妇女营养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期妇女的营养状况不仅关系到乳母自身健康,而且对乳汁的分泌、婴儿的生长发育都有密切的关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膳食结构已人们所接受。但由于受传统观念、饮食习惯等影响,加之营养知识缺乏等因素,哺乳期特别产后一个月的营养问题并没有明显的改善。为了解哺乳期妇女营养知识水平。指导其合理营养,提高母乳喂养质量。于2003年2~5月对济南市部分哺乳期妇女营养知识水平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指导糖尿病患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并进行随访,观察膳食结构的调整对患者短期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营养咨询门诊的糖尿病患者150例,对其饮食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分别记录调整前、随访过程中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BG),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比例(HbA1c%),并对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纯饮食控制(未服降糖药)患者调整前3大营养素构成比例为碳水化合物占63.56%,蛋白质占15.21%,脂肪占23.52%,饮食调整1个月末FBG、2HBG基本可调整到正常,并能长期维持;服降糖药患者饮食调整前3大营养素构成比例分别为46.92%,20.05%和33.68%,进行饮食调整2个月末大部分患者FBG及2HBG才出现下降,3个月末基本可达到正常.3个月末两组的HbA1c%均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饮食结构的调整对2型糖尿病的防治意义重大,应对中老年及有糖尿病家族背景的人群开展早期检查及宣教,在血糖异常初期即进行膳食调整,以期获得更好的卫生收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量城市居民血清瘦素水平,探讨体脂含量及生活行为因素对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58例17 ̄72岁城市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体脂百分比(%fat),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用免疫放射法检测其血清瘦素浓度;通过填写个人情况调查表了解生活行为情况。结果:158例研究对象血清瘦素平均浓度为(17.47±13.52)ng/ml;男性血清瘦素平均浓度为(8.38±6.31)ng/ml,女性为(24.98±13.29)ng/ml,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01);总体瘦素水平与BMI、皮褶厚度、%fat、腰围、臀围呈明显正相关(P<0.001),与WHR无相关,但女性瘦素与WHR相关(P<0.001);职业体力活动、学历、吸烟、饮酒对瘦素均无明显影响。男性每周运动耗能量与瘦素无相关性,而女性则与瘦素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瘦素水平的性别差异显著,BMI是影响血清瘦素水平的重要因素;女性日常运动能量消耗与瘦素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饮食指导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餐结束后0~3h指尖血糖水平变化情况及餐后运动对其中1例患者血糖水平影响实例,为糖尿病患者营养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运动治疗提供依据及建议。方法 招募受试者分别纳入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对照组,经营养师指导后,比较两组受试者早餐各类营养素摄入水平及早餐结束后0~3h每间隔10min的指尖血糖水平、血糖峰值及达峰时间,记录其中1例患者餐后安静状态及运动状态下早餐结束后0~3h内指尖血糖的变化数据。结果 实验期间早餐摄入总能量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受试者早餐结束后0~3h指尖血糖值在各时间点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平均餐后血糖峰值及达峰时间明显升高和延迟(P<0.05),患者餐后血糖变化在血糖曲线形状及达峰时间等方面存在较大个体差异。90min的餐后快走运动降低了1例实例中糖尿病患者餐后各时间点血糖水平,降糖效果于运动开始后5min开始出现并至少持续至运动结束后1h,运动后患者餐后血糖峰值及达峰时间分别下降及提前。结论 运动治疗尤其适于病情控制较稳定且无明显运动禁忌证的糖尿病患者病程管理,应配合营养治疗同时进行,依据适量、经常性及个体化原则,建议于自身餐后血糖尚未达到峰值时即开始运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家庭生活行为方式与儿童肥胖的关系,为预防儿童肥胖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选取中日友好医院管辖区域内4所幼儿园中的1 246名儿童及其主要照料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及主要照料者的身高、体重,主要照料者的日常饮食偏好、运动习惯和睡眠习惯。结果 男童肥胖率为11.78%,女童肥胖率为10.82%。肥胖男童的父母及家中老人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高于非肥胖男童(χ2=59.22,114.42,34.73,P均<0.001);肥胖女童的父母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高于非肥胖女童(χ2=63.61,81.58,P均<0.001)。肥胖儿童主要照料者的饮食习惯中,喜甘甜、喜咸、喜油腻的比例较高,喜清淡的比例较低;睡眠习惯中,晚睡晚起的比例较高,早睡早起的比例较低;运动习惯中,不运动的比例较高,经常运动的比例较低,与正常体重儿童主要照料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家庭主要照料者的生活行为方式对儿童肥胖有重要影响,儿童肥胖要重视家庭生活行为方式的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北京城区居家老年人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与生活习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北京市3 894名年龄≥60岁的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同时调查其人口社会学特征、疾病情况及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习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体质与生活习惯的相关性。结果老年人中平和质1 111名,占28.53%;偏颇体质2 783名,占71.47%。偏颇体质的前3位分别为气虚质(662名,占17.00%),阳虚质(445名,占11.43%),血瘀质(363名,占9.3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中医体质的老年人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和睡眠习惯有差异(P0.05)。以平和质为参考,排除人口统计学指标和慢性病史等指标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气虚质与饮食喜热(OR=1.349,P=0.015),阳虚质与饮食喜热(OR=2.448,P0.01),痰湿质与饮食喜炙烤(OR=2.144,P=0.003),湿热质与饮食喜甘甜(OR=1.355,P=0.032)及喜饮茶(OR=1.359,P=0.047),血瘀质与饮食喜热(OR=1.422,P=0.017),气郁质与饮食喜热(OR=1.446,P=0.031)关联程度最高。经常运动与气虚质(OR=0.397,P0.01)、阳虚质(OR=0.522,P0.01)、痰湿质(OR=0.475,P0.01)、湿热质(OR=0.647,P=0.015)、血瘀质(OR=0.608,P=0.001)、气郁质(OR=0.541,P=0.001)及特禀质(OR=0.466,P0.01)等偏颇体质呈负相关。早睡早起与痰湿质(OR=0.414,P0.01)、湿热质(OR=0.536,P=0.015)、血瘀质(OR=0.515,P=0.004)及特禀质(OR=0.526,P=0.039)等偏颇体质呈负相关。结论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有与之关联程度较高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改善偏颇的中医体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