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比较足三阳经井穴刺血法联合常规针刺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偏头痛的镇痛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1例)。观察组采用井穴刺血法联合常规针刺,按疼痛部位选取对应足三阳经井穴厉兑、至阴、足窍阴刺血,配合丝竹空、率谷、太阳、风池、合谷、太冲、足临泣、阳陵泉、外关常规针刺;对照组仅行常规针刺治疗,选穴与操作同观察组。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留针30 min,5 d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起针即刻、起针4 h、2个疗程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偏头痛综合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起针即刻、起针后4 h、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在起针即刻、起针4 h、2个疗程后VAS评分较对照组同时间点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偏头痛综合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降低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24/26),略高于对照组的89.7%(26/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阳经循经井穴刺血联合常规针刺与单纯常规针刺均有镇痛作用,联合疗法优于单纯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2.
罗莎  勾芳 《四川中医》2013,(2):123-124
目的:扣刺双上肢三阳经配合颈部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双上肢三阳经扣刺,双侧C3~C7夹脊穴治疗。对照组予双侧C3~C7夹脊穴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2组镇痛效果、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镇痛效果、临床疗效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循经扣刺配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循经辨证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明确诊断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原则分为2组,针刺组(50例)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口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结束,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90. 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 92%,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针刺组偏头痛症状评分、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结论循经针刺治疗偏头痛在止痛、改善疼痛伴发症状方面优于口服氟桂利嗪胶囊。  相似文献   

4.
衡雪丽  蒋烽炼  信楠 《新中医》2015,47(5):252-254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结合普通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刺血疗法结合普通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普瑞巴林胶囊治疗,观察2组即时镇痛效果、临床疗效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2组即时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差值为(2.72±0.8)分,对照组为(2.13±0.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刺血疗法操作简单、疗效良好,可以即时改善患者头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支持将刺血疗法作为治疗偏头痛的常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脊神经定位诊断结合手三阳经循经取穴法"与常规针刺法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评价本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功能及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采用脊神经定位诊断结合手三阳经循经取穴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比较2组患者症状、体征与功能状态的临床评分,简化Mc Gill疼痛问卷表各项评分(PRI、VAS、PPI评分及Mc Gill总分)。结果 2组第1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临床评分、疼痛问卷表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第2疗程后上述评分的改善均明显优于第1疗程(P0.01)。组间比较:第1疗程后,治疗组临床评分、PRI、PPI评分、Mc Gill总分(PRI+VAS+PPI之和)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第2疗程后治疗组PRI评分、Mc Gill总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评分、VAS及PPI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针刺取穴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快速缓解患者疼痛、麻木等症状,改善日常功能;在改善患者疼痛综合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肖琰萍  龚旺梅 《新中医》2018,50(7):192-19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偏头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实验组采用针刺配合血府逐瘀汤治疗,2组均治疗1月。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SF-36评分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RS、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VRS、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F-36的8个维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F-36的8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头痛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足少阳头项部经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头项部电针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的64例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足少阳头项部经穴治疗,对照组选取足少阳经常规穴位针刺治疗,每次治疗30 min,每周6次,共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电话随访半年确定远期疗效。通过观察两组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的伴随症状、治疗期间的发作次数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 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 64%,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MPQ评分、MIDAS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电针足少阳头项部经穴和常规穴位针刺治疗对偏头痛均有效,电针足少阳头项部经穴治疗效果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针刺治疗可能存在治疗后时间太长而疗效降低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杨柳城 《新中医》2014,46(8):151-152
目的:观察针刺综合疗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4例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齐刺加刺络拔罐针刺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2组均以5天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78.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齐刺加刺络拔罐针刺综合疗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能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脊神经定位诊断结合手三阳经循经取穴法"与常规针刺法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评价本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采用脊神经定位诊断结合手三阳经循经取穴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评价及第1、3个月随访。结果:在第二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个月、3个月随访,两组维持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的综合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种针刺取穴方法在短期内均能较好的维持针刺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偏头痛(肝肾阴虚型)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52例。对照组接受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偏头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偏头痛发作次数、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偏头痛发作次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氟桂利嗪联合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偏头痛有效,能有效缓解患者偏头痛程度,减少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针灸(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acupuncture,ESW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冲击波针灸(经络穴位+痛点)治疗组40例,冲击波(痛点)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冲击波针灸治疗方法刺激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肾俞、委中、环跳、关元、血海、梁丘、膝阳关、膝眼、阳陵泉及阿是穴;对照组采用冲击波刺激痛点阿是穴;均隔2日治疗1次,共治疗5次。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膝关节的疼痛症状改善情况,通过Lysholm评分标准对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膝的疼痛和活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周治疗后及治疗后4周、12周随访,治疗组的VAS评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的减轻KOA患者的疼痛,明显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疗效显著、安全、临床应用易于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偏头痛发作期针刺镇痛方案优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偏头痛发作期针刺镇痛方案进行优选,指导偏头痛针灸临床决策。方法:以76例发作期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治疗方案根据L9(34)正交表对体穴组合(A)、毫针及电针疗法(B)、耳穴疗法(C)、放血疗法(D)4因素及其各自不同的3水平设计实施。试验过程中同时应用了随机(分层随机、中心随机)和盲法(评价者盲)的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量头痛强度,根据治疗前及治疗后10min、20min、30min、1h、2h、3h、4h、5h、6h、12h、24h共计12个时点的VAS值变化情况,对不同针刺方案的镇痛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针刺后24h内,4因素对缓解头痛强度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体穴组合(A)>毫针及电针疗法(B)>放血疗法(D)>耳穴疗法(C)。由正交推导出来的不同时点最佳针刺镇痛方案中,少阳经局部加远端取穴进行毫针刺的疗效最稳定,可作为基础镇痛方案;耳穴电针有助于提高即刻镇痛效果;太阳紫脉加阿是穴放血可巩固镇痛效果。结论:偏头痛发作期最佳针刺镇痛方案为少阳经为主局部加远端取穴进行毫针刺,同时配合耳穴电针以及太阳紫脉和阿是穴放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整理和分析针灸推拿治疗偏头痛的经穴处方,总结归纳出针灸推拿治疗偏头痛的首选经络和穴位,为临床设计和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2003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有关针灸推拿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文献,运用SPSS 13.0数据库软件对文献中出现的穴位和经络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共检索到针灸推拿治疗偏头痛的中文文献396篇,出现频数前10位的穴位以足少阳经腧穴为多。结论:使用频数在前10位的腧穴是针灸推拿治疗偏头痛的主要穴位,这些腧穴多数分布在少阳经,运用"枢经"理论指导偏头痛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辨经刺井结合“三风一针”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急性期即时镇痛及脑血流速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无先兆偏头痛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辨经刺井穴结合“三风一针”透刺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时间节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值。对比分析两组无先兆偏头痛急性期经络辨证分型头痛治疗前及治疗后30 min时间节点VAS评分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底动脉(BA)、双侧椎动脉颅内段(VA)、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双侧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流速值(MFV)。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时间节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经头痛VAS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MCA、PCA、BA、VA的MFV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ACA的MFV改善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经刺井结合“三风一针”透刺法对急性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有较好即时镇痛作用,并可改善患者脑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5.
现代针灸治疗卵巢早衰选穴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现代针灸治疗卵巢早衰临床文献的腧穴选用规律。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5月间符合针灸治疗为主或其他疗法配合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相关文献,梳理后纳入文献47篇,总结其选穴规律。结果:发现关元、肾俞、三阴交、中极和足三里为最常用腧穴;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阴肾经是选用较集中的经脉;胸腹部、下肢部和腰背部是选取腧穴较集中的部位;交会穴、募穴、背俞穴和五输穴是选用较多的特定穴类别。结论:现代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选穴规律为循经、分部、辨证取穴,并以特定穴为主。  相似文献   

16.
头针结合体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下肢疼痛及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体针+头针组和体针组,体针+头针组给予针刺足运感区,并配合针刺病变椎间盘旁的背俞穴及突出椎间盘刺激的神经支配区域的穴位;体针组仅给予常规毫针针刺体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下肢及腰痛的程度。结果体针+头针组在2次治疗后,体针组在4次治疗后,下肢疼痛VAS分值显著降低(P<0.05);2组均在4次治疗后,下肢疼痛VAS分值显著降低(P<0.05),但体针+头针组VAS减少值显著高于体针组(P<0.05);1个疗程后,2组下肢疼痛及腰痛VAS分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和0.01),且体针+头针组VAS减少值显著高于体针组(P<0.05)。结论单纯体针治疗和体针配合头针治疗均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所致下肢疼痛及腰痛,而头针配合体针治疗起效时间短,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三金穴"放血结合腹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用"三金穴"放血结合腹针治疗;对照组48例单用腹针疗法治疗,共治疗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83%、对照组87.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WOMAC总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缓解疼痛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缓解僵硬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当。结论:董氏奇穴"三金穴"放血结合腹针可有效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降低WOMAC评分、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8.
针刺三阳经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颅内动脉相关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足三阳经对颅内主要动脉影响的相关性。方法 将缺血性中风患者和所造新西兰兔模型随机分为足阳明经组、足少阳经组和足太阳经组,作针刺前后经颅多普勒效应观察,并选择Vp(收缩期血流速度)为指标,作组间对比。结果和结论 足阳明经对颈内动脉系统影响较大;足少阳经对大脑前动脉影响较大;足太阳经对椎-基底动脉系统影响较大;且同侧经络与颅内动脉系统关系密切。本研究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临床上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选穴规律和方法进行数据挖掘,为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PUBMED中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文献,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其选穴规律。结果:纳入65篇文献,涉及腧穴共128个,使用总频次780次。其选用腧穴中,以足三里为多,其次排名依次为阳白、攒竹、三阴交、合谷;选用的腧穴归经以足太阳膀胱经为最,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阳胆经较为常用;特定穴以合穴、下合穴及背俞穴选用频次高;关联规则分析中,阳白与足三里、丝竹空、足三里与阳白在穴位配伍上最为常见;聚类分析中,足三里,阳白与攒竹,三阴交与合谷最为常见。结论: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选穴具有一定规律和相似性,其规律可为临床选穴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临床观察针刺结合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门诊及病房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口服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组(30例)用药同对照组并配合针刺治疗,两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恢复(11例),显效(15例),好转(3例),无效(1例);对照组基本恢复(4例),显效(7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针刺结合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