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SPP家族成员抑制剂(inhibitory member of the ASPP family,iASPP)是最近发现的能特异抑制p53抑癌功能的蛋白。研究发现iASPP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显著升高,提示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中iASPP基因的过表达有可能成为恢复p53抑癌功能的新策略。我们通过构建iASPP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将其分别转染到含野生型p53和非野生型p53基因白血病细胞株中,检测其对iASPP基因的沉默作用以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探讨白血病细胞p53的诱导细胞凋亡能力恢复的可能性,为p53的调控以及白血病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家族的抑制因子iASPP)在压力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5)凋亡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5细胞)分别在60mmHg和80mmHg压力条件下培养48小时,MTT方法检测细胞活力,细胞染色检测凋亡,RT-PCR,WESTERN-BLOT检测P53和iASPP基因的变化。结果随着压力的增加RGC-5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逐渐增加,P53基因表达增加,iASPP基因的表达下降。结论在压力诱导的RGC-5细胞凋亡中iASPP表达下降可能使P53活性增加,促进RGC-5细胞凋亡的发生,上调iASPP表达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p53是一个肿瘤抑制蛋白,它通过影响编码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质的基因表达来调控细胞周期的G1停滞,同时还会因为DNA的损伤增多,诱导细胞发生细胞凋亡。p53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多年来一直不太清楚,而最近发现的 p53凋亡刺激蛋白 ASPP蛋白家族对 p53 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ASPP蛋白家族与 p53 的作用主要是特异性增强 p53 的细胞凋亡功能,而对 p53的细胞生长停滞功能则没有作用。ASPP蛋白家族增强 p53 的细胞凋亡功能是通过增强 p53的促凋亡基因启动子与DNA的结合而促进细胞凋亡,现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p53凋亡刺激蛋白家族(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s of p53 family,ASPPs)由ASPP1、ASPP2和i ASPP(inhibitor y member of the ASPP family)3个成员组成,该家族可通过与p53家族(p53/p63/p73)结合,调控细胞凋亡。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溶解并回收利用胞内物质,藉此以维持自我稳态的一种方式。目前认为,自噬功能紊乱与肿瘤、神经退行性病变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综述总结了近期关于ASPPs对自噬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证明ASPPs能调控细胞内的自噬水平,并提示ASPPs可能成为多种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p53是一个肿瘤抑制蛋白,它通过影响编码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质的基因表达来调控细胞周期的G1停滞,同时还会因为DNA的损伤增多,诱导细胞发生细胞凋亡。p53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多年来一直不太清楚,而最近发现的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蛋白家族对p53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ASPP蛋白家族与p53的作用主要是特异性增强p53的细胞凋亡功能,而对p53的细胞生长停滞功能则没有作用。ASPP蛋白家族增强p53的细胞凋亡功能是通过增强p53的促凋亡基因启动子与DNA的结合而促进细胞凋亡,现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p53凋亡刺激蛋白家族(apoptosis-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ASPP)1,ASPP2mRNA表达与P53蛋白表达状态的关系及ASPP1,ASPP2 mRNA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3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ASPP1,ASPP2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癌组织P53蛋白表达状态.结果: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中ASPP1、ASPP2 mRNA表达均逐渐升高,肺癌组织ASPP1,ASPP2 mRNA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P<0.05),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ASPP1、ASPP2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ASPP1,ASPP2 mRNA表达在P53阴性组中明显低于P53阳性组(P<0.05).结论:肺癌组织ASPP1、ASPP2 mRNA表达降低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ASPP mRNA的表达可在基因水平检测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宫颈鳞癌组织中P53凋亡刺激蛋白(apoptosis stimulating P53 protein,ASPP)家族的表达模式以及预后分析。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72例宫颈鳞癌和正常组织中ASPP蛋白家族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方法分析5年生存期与ASPP家族的相关性。结果 在正常组织中ASPP1和ASPP2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组织(χ2=25.533,33.029,P=0.000),而宫颈癌组织中iASPP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组织(χ2=36.575,P=0.000)。宫颈鳞癌中ASPP2的低表达和iASPP的高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明显相关(χ2=5.426,P=0.020; χ2=13.117,P=0.001); ASPP1的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分级有关(χ2=8.814,P=0.023),而iASPP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χ2=14.859,P=0.001; χ2=15.376,P=0.000),iASPP的表达与患者5年生存期有关(χ2=34.888,P=0.000)。结论 ASPP蛋白家族可能参与宫颈鳞癌癌变机制过程中,iASPP可能是基因治疗宫颈鳞癌的一个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抑癌基因ASPP1、ASPP2的表达,研究其与肺癌临床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其与p53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ASPP1、ASPP2和p53蛋白在90例NSCLC和25例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NSCLC组织中ASPP1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ASPP1的表达与NSCLC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ASPP2在NSCL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ASPP2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ASPP1和p53表达呈负相关(r=-0.259,P=0.014),ASPP2和p53的表达状态无关(r=-0.119,P=0.264)。结论:ASPP1蛋白的低表达与NSCLC的恶性进展有关,ASPP1可能在诱导野生型p53细胞凋亡通路中起重要作用,ASPP2蛋白在NSCLC中与p53的表达无关,且可能不具有肿瘤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孙玉  栾森  张洪海  邓尧  郑加生  陈德喜 《临床荟萃》2013,(11):1207-1209
目的研究P53凋亡刺激蛋白2(ASPP2)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外膜糖蛋白(gp120)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给予gp120处理,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53和ASPP2在细胞内的表达与分布,蛋白印迹法检测活性caspase-3表达情况,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分析gp120对神经细胞内P53、ASPP2表达影响,微小RNA干扰技术反向验证ASPP2的作用。结果 gp120处理前,神经细胞内无P53表达,ASPP2表达在细胞浆中;gp120处理后,神经细胞出现P53表达并定位于细胞核,部分ASPP2由细胞浆移位到细胞核,与P53定位于同一部位。gp120处理前,caspase-3无活性,神经细胞凋亡率为5%,gp120处理后caspase-3被激活,神经细胞凋亡率为50%,微小RNA干扰ASPP2表达后,神经细胞凋亡率由50%降低到15%。结论 ASPP2参与了gp120诱导的经P53介导的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p53基因转导诱发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及应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参与肿瘤治疗是基因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中研究得最深入的是p53基因。已经有报道转移野生型p53基因抑制肿瘤细胞的体外实验,或转p53基因抑制动物体内成瘤性的实验。为进一步接近人体内基因治疗,我们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p53基因转导至CML细胞,初步的实验结果提示,转导的p53基因能引起白血病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ASPP1和ASPP2基因高表达对白藜芦醇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瞬时转染法将pcDNA3/ASPPI和pcDNA3/ASPP2质粒分别转染入乳腺癌细胞MCF-7中,经G418筛选获得高表达ASPP1和ASPP2的MCF7阳性克隆细胞株MCF-7/ASPP1与MCF7/ASPP2。MCF-7、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分刖加入0、25、50μmol/L 白藜芦醇,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PCT法检测细胞p53下游基因bax与p21mRNA表达情况;3种细胞分别加入0、100、200μmol/L 白藜芦醇,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MTT结果显示,25、5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后,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存活细胞吸光度值均明显低于MCF-7细胞(P〈0.05);RTPCR结果显示,25、5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后,MCF7/ASPPI与MCF-7/ASPP2细胞中Bax和p21mRNA表达水平高于MCF-7细胞;细胞凋亡试验结果显示,100、20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后,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凋亡细胞吸光度值均明显高于MCF-7细胞(P〈0.05)。结论ASPP1和ASPP2高表达可增强乳腺癌细胞对自藜芦醇的敏感性,且随浓度增高而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12.
p53基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53基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内源性TGF-β1、TNF-α、端粒酶活性、Bcl-2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利用脂质体将温敏型p53基因[pN53cG(Val135)]导入p53基因缺失的白血病细胞系HL-60、K562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p53蛋白的抗性克隆细胞HL-60pN53cG,K562-pN53cG细胞。采用缺口末端标记法、片段化DNA分析、RT-PCR、定量PCR、ELISA、PCR-ELISA、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外源性p53基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TGF-β1、TNF-α、bcl-2、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mRNA表达变化、细胞上清TGF-β1水平和端粒酶活性及。TGF-β1、TNF-α反义PS-ODNS对白血病细胞凋亡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①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内源性。TGF-β1和TNF-α mRNA表达上调,bcl-2及hTERT mRNA表达下调,细胞培养上清TGF-β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端粒酶活性水平下降;②TGF-β1、TNF-α反义PS-ODNS能够明显抑制野生型p53基因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并使细胞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恢复到处理前的水平。结论:p53基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可通过上调内源性TGF-β1和TNF-α水平,下调hTERT mRNA表达及端粒酶活性,抑制bcl-2基因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Bcl-2和p53基因是调控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之一。bcl-2主要表现为抑制细胞凋亡,p53主要诱导凋亡。p53及bcl-2可能参与共同通路调节细胞生长和死亡,且在卵巢癌中均呈高表达,它们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53促凋亡刺激蛋白2(ASPP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建立检洲ASPP2 mRNA表达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应用该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SPP2 mRNA表达,并监测化疗前后ASPP2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建立的RT-PCR方法获得较好的扩增曲线和标准曲线,并且熔解曲线峰型单一,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重复性;NSCLC患者肺癌组织和外周血中ASPP2 mRNA表达分别为(2.34±0.75)×103,(7.00±1.17)×103.肺癌组外周血中ASPP2 mRNA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18)×104(P<0.05),术后化疗一个月后ASPP2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结论 ASPP2 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可以反映NSCLC疾病的状况,可在基因水平检测肿瘤的发生.ASPP2 mRNA的表达与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相关,有望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5.
苦参碱抗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苦参碱是中药苦参的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体外实验研究表明:苦参碱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其抑制方式,药物剂量和作用时间有关。一定浓度苦参碱诱导HepG2在细胞水平、代谢水平和基因水平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化。苦参碱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苦参碱抑制HepG2细胞增殖是通过激活G1期押癌基因p53、Rb、p21、p27、p16和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抑制癌基因c-myc和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分化、凋亡,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可能是Wp53和Rb基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与骨肉瘤(OS)和范可尼贫血(FA)相关联的通路和分子机制。方法进行范可尼贫血互补群D2(FANCD2)的siRNA构建并转录至骨肉瘤细胞株MG-63细胞中。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G-63细胞中FANCD2蛋白表达。结果在MG-63细胞中,FANCD2基因表达受到抑制,诱导细胞调亡。p53信号通路介导细胞凋亡。FANCD2基因表达抑制后,TP53INP1基因表达上调,促进p53的磷酸化,p21蛋白被激活,导致依赖半胱天冬酶介导的细胞凋亡。结论抑制FANCD2基因表达可以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Bcl-2蛋白家族和p53基因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细胞凋亡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系列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在多数细胞类型中,原癌基因Bcl-2蛋白家族与p53是重要的细胞凋亡调节因子,在细胞凋亡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调控细胞凋亡。文章探讨Bcl-2蛋白家族和p53基因对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资料来源:引用计算机检索1995/2006PubMed、Springer link的相关文章,检索词“apoptosis,Bcl-2protein family,p53”,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1995/2006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或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凋亡,Bcl-2,Bax”,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并手工检索《细胞凋亡基础与临床》。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被选文献符合以下标准:①Bcl-2蛋白家族与凋亡的关系。②p53基因与凋亡的关系。③细胞凋亡基因调控的研究。④Bcl-2蛋白家族、p53基因调节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排除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70篇相关文献,中文文献均为全文,大部分外文文献为全文,其他为摘要。入选关于Bcl-2蛋白家族、p53基因与凋亡的关系及机制,细胞凋亡基因调控的相关文献32篇。资料综合:①Bcl-2蛋白家族是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研究得最多的一类蛋白质。包含抑制和促进细胞凋亡两类功能相反的蛋白质。Bcl-2蛋白家族及其家族成员共同构成一个异常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调控细胞凋亡。其调节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于Bcl-2蛋白家族与线粒体、Bcl-2蛋白的相互作用、细胞内Ca2 ;及氧自由基有关。②p53基因对防止细胞增生和保持DNA受损基因组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p53调控细胞凋亡包括对外源性凋亡途径的调节和内源性凋亡途径的调控,p53基因究竟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调控细胞凋亡?不同的实验因为不同的遗传学背景和微环境而不同。③目前主要有3种实验方法来研究p53基因对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第1种方法是通过识别p53激活的基因组的DNA断片,或者是启动所包含的依赖p53激活的因子。第2种方法是系统地识别受p53基因分别调控的基因组(或DNA组)。第3种方法是识别受p53调控的基本凋亡因子。结论:大量的凋亡因子是依赖p53激活调节细胞凋亡的,细胞凋亡中Bcl-2蛋白家族、p53基因的调控机制的分析,充分发挥细胞凋亡对机体有利的方面,对治疗各种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肝癌细胞凋亡调控的基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抑制肝癌细胞凋亡的基因,主要有Bcl-2和生存素(Survivin);另一类是促进肝癌细胞凋亡的诱导基因,有p53、Fas/FasL、TRAIL等。通过这些基因的表达和相互作用,对肝癌细胞凋亡的调控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p53凋亡刺激蛋白家族的表达及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p53遗传背景不同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中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家族的表达和调节。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株中ASPP的mRNA表达以及应用Westernblot检测ASPP蛋白含量,MTT法检测不同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结果:顺铂处理后NCI-H157细胞株的IC50值是3.7μg/mL,A549的IC50是10.48μg/mL。NCI-H157细胞株中ASPP1、ASPP2mRNA平均表达量分别是A549的2.66倍(P=0.002)和6.98倍(P=0.03)。NCI-H157细胞株ASPP1、ASPP2蛋白表达量分别是A549的1.33倍和1.24倍。结论:ASPP家族在突变型NSCLC细胞株中的表达比在野生型细胞株中高,ASPP家族表达和肺癌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有关,有望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生存素(survivin)在贲门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p5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二步法),检测66例术前未经化疗的贲门癌组织中survivin和p5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66例贲门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41例,阳性率为62.1%(41/66);而p53阳性率为51.5%(34/66)。survivin表达与贲门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survivin在p53阳性和阴性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82.4%(28/34)和40.6%(13/3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贲门癌组织中survivin高表达导致的凋亡抑制在贲门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survivin在贲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p53基因表达密切相关,提示二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构成抑制贲门癌细胞凋亡的多种途径。survivin和p53阳性的贲门癌可能有较强的侵袭性,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