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比较关木通配伍苦寒药黄连后马兜铃酸A的变化趋势,探讨中药配伍对马兜铃酸A的影响。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冰醋酸)(体积比51∶4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0 nm。结果:关木通与黄连配伍后,各配伍组马兜铃酸A含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其中以关木通与黄连配伍比例为(1∶1.5)时,AAI含量下降最为明显,达72%。结论:"寒寒相配"的中药配伍形式有助于减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中药配伍减毒理论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竹叶对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溶出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剂量竹叶配伍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溶出量.结果 关木通马兜铃酸A溶出量为0.106 mg/ml;竹叶与关木通1∶4配伍其溶出量为0.041 mg/ml.结论 中药竹叶可明显降低关木通马兜铃酸A溶出量61%;竹叶与关木通以1∶4配比对其马兜铃酸A的溶出量降低最明显.  相似文献   

3.
赵慧辉  刘养清  侯娜  李敏  赵平 《中成药》2006,28(10):1497-1499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六味地黄丸对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含量的影响,以初步探讨关木通的解毒问题。方法:关木通与六味地黄丸共煎后用RP-HPLC法测定马兜铃酸A的吸收值,观测其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加入六味地黄丸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六味地黄丸可显著降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龙胆泻肝汤配伍减毒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含关木通的龙胆泻肝汤及其相关配伍制剂的减毒机制.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关木通及龙胆泻肝汤相关配伍制剂中马兜铃酸A含量.结果关木通甲醇提取液;关木通水提取液;龙胆泻肝汤;去除当归、生地、甘草的龙胆泻肝汤中马兜铃酸A含量分别为0.193 6,0.062 7,0.032 4,0.045 4 mg·mL-1.结论龙胆泻肝汤全方中马兜铃酸A含量明显低于单味关木通和去除当归、生地、甘草的龙胆泻肝汤方,提示龙胆泻肝汤全方相对较低的肾毒性与其水提过程中马兜铃酸A溶出减少有关,方中佐使药味当归、生地、甘草的配伍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炮附子、干姜配伍关木通对马兜铃酸A含量的影响,对大鼠利尿作用、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影响,以及对体外肾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根据中医药理论,选取不同比例炮附子、干姜配伍关木通,通过HPLC比较配伍前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变化,流动相乙腈-0.4%冰乙酸水溶液(42∶58),检测波长318 nm;通过大鼠水负荷动物模型比较配伍前后关木通的利尿作用变化;通过大鼠急性肾损伤试验比较配伍前后大鼠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变化;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利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比较配伍前后关木通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的变化。结果:炮附子-干姜-关木通(3∶2∶1)配伍使用时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显著降低,降低率达19.18%,而对大鼠的利尿作用没有影响,对大鼠急性肾功能损伤明显低于关木通生品,细胞活力优于关木通生品。结论:炮附子、干姜配伍关木通可以达到一定的减毒存效作用,对解决含马兜铃酸A的中药饮片现有临床应用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晓春  冯高平  孙芸  陈琳熹 《中药材》2008,31(2):298-300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脑灵片对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含量的影响,以初步探讨关木通的减毒问题.方法关木通与脑灵片共煎后用RP-HPLC法测定马兜铃酸A,观测其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加入脑灵片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脑灵片可显著降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关木通药材及其炮制品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色谱条件:色谱柱为Lichrospher-C18柱(4.6 mm×20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冰醋酸溶液(70∶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10 nm,柱温为30℃.结果 炒焦、滑石粉炒、麸炒3种炮制品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均较生品有所降低,并且滑石粉炒后的炮制品降低率最高.结论 这3种炮制方法能够降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达到了降低毒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王勇  邓晓春 《中草药》2008,39(12):1805-1807
目的研究马兜铃酸的热稳定性和配伍对关木通煎煮液中马兜铃酸Ⅰ的影响,探讨马兜铃酸Ⅰ的配伍减毒机制。方法HPLC法测定关木通单煎液、关木通与丹皮共煎液、马兜铃酸Ⅰ对照品单煎液、关木通单煎后药渣和关木通与丹皮共煎后的关木通药渣中的马兜铃酸Ⅰ的量。结果马兜铃酸Ⅰ在纯水中煎煮后减少,并在其保留时间前又出现一个色谱峰,此峰同样出现在关木通煎煮液中。丹皮与关木通药对共煎液中的马兜铃酸Ⅰ的量低于关木通单煎液,并且共煎后的关木通残渣中的马兜铃酸Ⅰ也低于单煎后残渣。结论马兜铃酸Ⅰ在加热的条件下不稳定,部分生成另外一种物质。丹皮与关木通配伍后没有抑制关木通中马兜铃酸Ⅰ的溶出量,配伍减少关木通煎煮液中马兜铃酸Ⅰ的原因是后者溶出后发生了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比较关木通配伍不同滋阴养血中药后马兜铃酸A的变化趋势,探讨各中药组配伍对马兜铃酸A的影响。方法:以DiamonsilTM(钻石)C18(250mm×4.6mm,5μm)为色谱柱,以甲醇-水-冰醋酸(体积比74∶24∶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15nm。结果:与关木通组相比,各配伍组马兜铃酸A含量均有降低;其中配伍当归组,以3∶1比例配伍马兜铃酸A含量最低。结论:在方剂配伍理论指导下,通过合理配伍降低关木通的毒性是可行的。复方配伍减毒理论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RP-HPLC测定不同产地青木香和细辛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测定不同地区市售青木香、细辛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 ,用于指导临床用药和相关研究。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选用AlltechC18色谱柱 (4.6mm× 250mm ,5 μm) ,甲醇 水 醋酸 (68∶32∶1)为流动相 ,流速为 1.0mL·min-1,柱温为 35℃ ,紫外检测波长为 390nm。结果 :马兜铃酸A在 0.119~ 1.89μg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101.8% ,RSD为 2.09%。不同产地青木香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在 0.916 9~ 1.907 6mg·g-1,其中以河北安国产青木香的含量较高 (1.90 76mg·g-1) ;细辛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在 0~ 35 1g·g-1,其中以吉林市售品含量较高。结论 :本方法精密度高 ,重现性好 ,可用来含马兜铃酸类中药材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测定 ;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中以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最高 ,青木香中的含量约为关木通中的含量的 1/3,细辛的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1.
5种中药组分配伍体外清除多环芳烃和自由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方剂组分配伍体外清除多环芳烃(PAHs)和自由基等致癌物质的作用.方法:按照均匀试验设计-药效试验-数学建模(模型验证)药效评价程序进行银杏叶提取物、甘草总黄酮、淫羊藿总黄酮、黄芪总苷和麦冬总皂苷5个中药组分不同配伍剂量体外清除PAHs和自由基的研究.结果:以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PAHs、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综合作用为指标,5味中药组分配伍后药效作用要强于单味药组分,其最佳配比剂量为甘草总黄酮0.8g·L-1、银杏叶提取物3.144 g·L-l、淫羊藿总黄酮0.024 g·L-l、黄芪总苷0.036 g·L-l和麦冬总皂苷0.024 g·L-l.配伍最佳比例约为33∶ 131∶1∶1.5∶1.结论:中药组分配伍可进一步提高特定中药组分体外清除多环芳烃和自由基等致癌物质的作用,可使中药组分在减少此类物质对人群的危害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兜铃酸与含马兜铃酸的中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含马兜铃酸中药与西药马兜铃酸,以及单味合马兜铃酸中药与其复方的关系,建议对合马兜铃酸中药进行多学科综合基础研究,提出合马兜铃酸中药的不良反应监测、质量控制途径与方法,争取在国际范围内逐步用AAN来取代CHN。  相似文献   

13.
论述含马兜铃酸中药与西药马兜铃酸,以及单味含马兜铃酸中药与其复方的关系,建议对含马兜铃酸中药进行多学科综合基础研究,提出含马兜铃酸中药的不良反应监测、质量控制途径与方法,争取在国际范围内逐步用AAN来取代CHN。  相似文献   

14.
张恺  丁丽琴  邱峰  张德芹 《中草药》2021,52(2):585-593
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中药学》规划教材收载的解表、清热、泻下类常用中药名称为线索,分别以中英文“药名”“代谢组学”为检索词,检索2009—2019年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的相关研究文献,共检索到国内外文献895篇,并纳入单味中药研究文献70篇。对于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开展解表、清热、泻下类单味中药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总结与归纳。提出单味中药代谢组学研究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紧密结合传统功效及应用,开展系统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并建立符合中医证候认知规律的中药表征体系,进而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中药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科学地表征中药“七情”单行的内涵,为中药七情配伍及经典名方用药规律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6,(9):781-783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用药规律,为提高本病临床疗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筛选近30年CNKI中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方剂,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237首方剂,涉及124味中药。方中健脾、祛湿药出现频数较高。基于关联规则筛选出11个常用药物组合(支持度20%,置信度0.7),其中涉及9味常用药物;并提取得到4味高关联度的核心药物组合(25%,0.7),这与七味白术散的组方特征一致。结论:中医药治疗本病方剂组方以健脾、祛湿类中药为主;茯苓-白术-葛根-甘草为治疗本病的核心药物组合;七味白术散是治疗本病的基础方;健脾祛湿为其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6.
中药复方是几味中药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配伍组成,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中药复方药效是各味药各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用整体的观点研究中药复方,阐明中医理论,揭示中药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制定质量标准,优化制剂工艺。研究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以及配伍规律,才能更科学的阐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本文总结了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及中药复方化学成分配伍规律,为中药复方走向国际市场垫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包括中药在内的植物药和传统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青睐。2015年,全球植物药市场销售额为931.5亿美元。但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中成药及饮片的销售额约1200亿美元。为进一步明确全球中草药市场现状及中药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本研究从 PubMed 数据库、政府网站、研究报告及搜索引擎中收集相关数据,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传统药物市场现状。结果显示,中药类产品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保健品的国内外市场销售额约为1350亿美元,而我国中药类产品(不包括保健品)约占国际中草药或传统药物市场的80%。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复方配伍机理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但复方的复杂性使得目前研究方法难以适合其自身特点,制约了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笔者提出药物配伍关系与其体内代谢过程密切相关,制备中药活性小分子单克隆抗体,利用免疫分析方法能够实现多种主要药效成分的同时检测,可以阐明中药的体内代谢及相互作用关系,是进行复方配伍机理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当归常与其他许多药物配伍使用,体现出良好的协调或制约作用,从而形成了一系列药对,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当归系列药对的潜在规律。方法:从中医方剂数据库中检索出含当归的方剂16 529首,基于频次统计方法,建立数据库,对其配伍比例、主治疾病以及疾病所属科属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方剂中与当归配伍频率高于200次的药物有170味,高于1 500次的药物有22味。对这22个常用当归系列药对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它们在方剂中都是以1∶1配伍最为常见,其次是1∶2,2∶1和3∶2;并且这些药对相关方剂所治疾病主要集中在内科与妇科。结论:本研究首次对当归系列药对进行系统的中医应用数据分析,发现了中医临床遣药组方过程中当归药对应用的一些规律性特征,为相关药对与方剂的现代研究及应用提供了指引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分析"中药复方干预痴呆动物模型"相关文献,为进一步提高中药复方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系统整理近10年CNKI,VIP,万方和Pub Med数据库中关于中药复方干预用于老年性痴呆的动物实验研究。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分析中药复方的组方大小对其疗效结局、作用机制和资源消耗等的影响。结果:中药大复方与中药小复方在AD动物模型上具有相似的疗效结局,而大复方未表现出其在作用机制、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优势。结论:有必要优化抗老年性痴呆中药复方的配伍,提高其整体优势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