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结合中医络病学理论及相关资料,对DPN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DPN符合络病久、瘀、顽、杂的病机特点,属于络病的范畴,以正气虚弱、肝脾肾亏虚为本,痰浊阻滞、血瘀阻络为标。治疗应以祛邪通络为要点,以活血化瘀为大法,并将补虚扶正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在糖尿病迁延较久而并发出现的,传统的观点认为糖尿病的病机特点主要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从临床症状所见,DPN病也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俱虚,标实当责之于痰湿瘀血。纵观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PN的文献,对DPN的中医病机规律认识可概括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痰瘀痹阻、阳虚寒凝5种。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神经病变最常见的形式,有大量证据表明,DPN与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内微血管异常有关。微血管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与络脉十分相似,因此基于络病理论,总结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及治疗相关中医研究进展,为防治DPN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李小娟教授调营卫化痰瘀辨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总结李小娟教授辨证论治经验,并通过具体的临床病案分析来验证以调营卫化痰瘀为治则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辨证依据。结论:以中医络病为基础,以调营卫化痰瘀为治则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阴两虚,瘀血阻络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基本病机,其中气阴两虚为本,瘀血阻络为标.因此,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是治疗DPN的根本法则,临证宜辨证用药、中西医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指出其的中医辨证主要以气阴两虚为主症,以痰瘀阻络为兼症,总结了不同的中医药方法联合西药治疗DPN,表明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本病时比单用西药有着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首届甘肃省名中医贾斌主任医师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见解。认为引起该病的主要病机是"不荣则痛"和"不通则痛","络虚""络瘀"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关键,临症时形成了"荣络""通络"的治疗特色。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瘀血络损病机探微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兰  于世家 《新中医》2002,34(10):6-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在发病机理上既存在瘀血,同时也存在络损,其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与神经生长因子减少,Na^ -K^ -ATP酶活性下降是瘀血络损这一中医学说提出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故提出瘀血络损是DPN发病的病机关键,活血化瘀通络法是治疗DPN的根本法则,并阐述了瘀血络损在DNP发病中的作用,旨在完善和丰富DPN的中医病机理论,为DPN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辨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病机制,认为气阴两虚为该病主要病理基础、痰瘀阻络为其发病关键,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医辨证要点、治疗原则、辨证论治,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由于素体阴虚,复因病久失治,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因素所致,其病机主要为阴虚血瘀,病理可概括为虚和瘀,虚为气阴亏虚,瘀为瘀血阻络,因虚致瘀,虚瘀错杂,以虚为本,以瘀为标,贯穿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始终。滋阴润燥、活血通络为其治疗大法,活血通络是治疗的基本法则,临床多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为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痰瘀阻络证及肝肾亏虚证等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病主要与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肝肾阴虚、情志所伤以及年老体弱、肾精亏虚相关。临床治疗多从风、火、痰、瘀、虚角度出发,常以益气活血、祛风化痰、化瘀通络、滋阴潜阳、化痰熄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疗。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亦可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实验研究也显示黄芪甲苷、丹参素、川芎嗪对于本病治疗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周慎治疗中风后手痉挛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慎认为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最主要的病机为"阴血亏虚、瘀血阻络"。文章结合临床病例,总结了周慎教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擅长于从肝主筋入手、采用内外并重的方法,局部与整体结合,内服滋补肝肾、柔肝通络药物以治疾病之本,外用活血通络、舒筋解挛药物熏洗以缓解主要症状,能有效地降低手部肌肉的痉挛,缓解瘫肢的疼痛症状,且注重随证加减,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7,(11):967-969
总结导师崔云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经验。从其本虚标实的病机出发,本病发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是在消渴病气阴两虚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瘀血、痰浊,并阻于络脉,气血不能畅通,筋脉肌肤失养所致。将本病分期论治,早期以气阴两虚为主,中期以肝肾阴虚、痰瘀阻络为主,晚期以脾肾两虚、寒凝血瘀为主;治疗大法早期补气养阴,中期补益肝肾、活血化痰通络,晚期健脾补肾、温阳通络。活血化瘀是本病的重要治法,应贯穿病变始终。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病机为:消渴日久,阴虚燥热,首伤肾阴,肾精不足,脑髓空虚,无以养神;肾阴既亏,肝木失养,灼伤肝阴,虚火内盛,上扰脑府以致神病;肝木独亢,克伐脾土,脾阴不足,运化失司,痰邪上蒙,脑络壅塞;脾不升清,痰湿内盛,上逆犯肺,肺失治节,气阴不调,痰浊内蕴,积久化热,痰热蒙蔽神窍;心为五脏之大主,阴虚及心,心火上炎,清阳独亢,耗伤心神,心神不主脑神,以致健忘、痴呆诸症。其治疗以滋阴为根本,辨析五脏,益脑神、通脑络,结合行气、补血、化瘀、祛湿诸法,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进而为有效的指导临床论治,提升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200例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对该病的分型标准,按照统计学方法,探讨该病的征型分布规律。结果:本病证型分布由大到小依次为:气虚血瘀型〉阴虚血瘀型〉痰瘀阻络型〉肝肾亏虚型,病机演变过程:随着糖尿病的发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按照气(阴)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阳虚血瘀→肝肾亏虚血瘀的规律而演变。结论:阴亏是发生DPN的关键;气虚是迁延不愈的症结;阳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血瘀贯穿DPN的始终。  相似文献   

16.
倪青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5):259-26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病变在肝脾肾 ,阴虚、瘀血是主要病理变化 ,治疗宜重视益气养阴 ,活血化瘀 ,通络生新  相似文献   

17.
干燥综合征属"燥证""燥痹"范畴,金实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肺、胃、肝、肾,以肺为主,属本虚标实之证,主要病机是肺失宣布、阴虚络滞,病因关键是肺不布津、脉络滞涩.治疗上强调宣肺布津,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兼症的不同,进行化裁加减,初期滋阴润燥,后期久病及肝肾,注重滋补肝肾,贯穿燥证的过程中,强调了通络化滞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中医对白癜风的辨证治疗有很大优势。多数医家将本病病因病机概括为外感风邪、肝气郁结或肝肾不足而致气血不和,或肌肤失养。在辨证分型方面,目前临床主要分为气血不和、肝气郁滞、肝肾不足、经络阻滞等4个证型,常用的治法有:调和气血,祛风通络;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滋补肝肾,养血祛风;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等。笔者总结了历代中医医家治疗经验,展望中医对于本病治疗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周海娟  周学林  邱晓堂 《陕西中医》2020,(11):1651-1653
周学林教授,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辨证论治具有独到见解。笔者通过整理周教授医案,发现糖尿病周围病变以阳虚寒凝型者多见。周教授认为该病证系因糖尿病日久耗伤气阴、阴阳气血亏虚、血行瘀滞、脉络痹阻所致,属本虚标实证,病位在肌肤、筋肉、脉络以及肝肾脾等脏腑,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瘀阻络为标,治之宜补虚泻实、化瘀通络,在“以通为补”“以通为助”的治疗原则上拟定“温经通络饮”,临床用之,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6,(10):894-896
钱先认为,干燥综合征病机特点总属本虚标实,虚当责之为气血阴阳亏虚,尤以阴虚为本,实当责之燥毒、瘀血、络痹。病位多在肺、脾胃、肝、肾。治疗总以养阴生津为先,配以解毒、化瘀、通络等法。药对组合灵活精妙,临证运用获效颇佳,更能适应本病错综复杂的病情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