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腹部CT检查中常见到各种原因所致的影像质量缺陷 ,除操作人员业务水平因素外 ,伪影是影响影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它导致影像形态失真、组织结构模糊和CT值不准确 ,给疾病的诊断造成困难。作者收集近两年我科 15 0例有伪影的腹部CT图像 ,着重分析常见伪影的产生原因并探讨其处理方法。  呼吸运动所致的伪影 :3 6例 ,占本组 2 4%。扫描过程中由于被检体的运动 ,导致重建时射线数据位置的不确定而难以形成清晰的影像[1] 。此类伪影主要表现为扫描层面中被检部位周边出现星芒状或不规则条索状高低密度混杂伪影 ,有时甚至表现为横穿整…  相似文献   

2.
MR图像伪影的识别与消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MR图像伪影形成的原因、表现形式及消除方法。方法 对100份有伪影干扰的MR图像进行回颐性分析、总结。结果 MR图像伪影产生的来源主要有4个方面:磁场,包括梯度场的不均匀性;外界射频干扰;采集技术的不恰当;运动和流动效应。结论 正确识别各种伪影的图像特征,对提高MR诊断准确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图像产生伪影的原因以及去除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采用螺旋扫描方式获得的CT图像伪影病例资料80例,对这80例伪影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和归类,计算各种伪影所占的例数和比例。结果金属伪影和运动伪影共68例,占85.0%,其中由金属物引起的伪影占57.5%;病人呼吸或运动导致的伪影占26.3%;射线术硬化伪影占8.8%,部分容积效应占5.0%;周围间隙伪影占2.5%。结论伪影产生的原因和机器本身、成像技术和人为因素均有关,产生原因不可避免,但应该选择适当的方法尽量的减少伪影的产生,提高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伪影产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1000例临床怀疑或者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以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平扫和增强扫描,后处理行MIP、MPR及VRT重建,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对冠状动脉伪影进行评估。结果1000例患者共显示冠状动脉节段13470段,其中存在伪影的有1920段,占14.25%,大部分为轻度伪影,发生率为13.65%,中重度伪影发生率为0.60%。产生伪影的原因中最常见的为呼吸运动,占总伪影发生率的70.77%,其次为心率,占总伪影发生率的10.77%。结论冠状动脉伪影产生的原因如下:呼吸运动、心率、心律变化、造影剂浓度、重建时相等。控制呼吸运动及心律不齐、降低心率、多时相重建等可以减少伪影产生及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CT人为因素产生伪影的分析与处理张廉良(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T室,南京210029)关键词CT;伪影;人为因素CT成像过程中,往往由于伪影的干扰,使图像质量下降甚至不能达到诊断目的。产生伪影的因素很多,本文着重分析人为因素产生的伪影原因和解决办...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介绍了CT数据采集系统(Data Acquisition System,DAS)故障导致的几种图像伪影、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收集近几年来我院CT DAS故障伪影12例,其中探测器单元故障导致伪影1例,探测器通道故障4例,A/D转化器2例,探测器上异物导致伪影1例,参考探测器故障伪影1例,数据传输路径故障2例,其他1例。分析几种伪影的特征及其产生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结果通过对伪影特征进行分析,找到对应DAS故障来源,消除了伪影。结论通过对CT采集系统伪影特征及原因进行分析,判断其来源,制定相应的矫正措施,可以抑制或消除伪影。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MR系统主磁体、射频、线圈、梯度等硬件导致的常见图像伪影,探讨其产生原因及处理对策,消除或抑制伪影.方法 收集近年来我院MR设备遇到的伪影11例,其中主磁体导致伪影1例,射频导致伪影3例,线圈导致伪影4例,梯度导致伪影2例,其他1例.具体分析干扰伪影、梯度线性变差伪影,归纳几种MR硬件相关伪影的特征,分析其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计算机X线摄影 (computed radiography,CR)伪影产生的原因,探讨预防和消除防伪影产生的方法.方法对工作中产生的 CR伪影进行分析,并将原因追溯到 CR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结果产生伪影的原因有 :(1)CR系统软、硬件本身造成; (2)CR系统保养不当; (3)人为操作因素.结论 CR伪影直接影响诊断正确性; CR伪影是可以避免或消除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伪影产生的机理,探讨磁共振伪影处理的解决办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87例日立0.3T、GE 1.5T、GE 3.0T磁共振扫描仪的图像伪影.结果 磁共振常见的儿种伪影主要有:射频伪影、梯度伪影、运动伪影、化学位移伪影、卷摺伪影及金属伪影.结论 了解磁共振图像伪影的产生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对改善图像质量,提高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高场磁共振图像常见的伪影类型、产生原因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去除方法.方法 选取180例MRI图像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其伪影类型.结果 经统计,本组180例图像资料中,运动伪影、磁化率和金属伪影和卷褶伪影是最常见的伪影类型,分别有48例、35例和29例,其所占比例分别为26.67%、19.44%和16.11%.同时还有化学移位伪影、交叉伪影、容积效应伪影、近线圈伪影和截断伪影等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11.67%、7.22%、7.78%、7.22%和3.89%.结论 了解高场磁共振图像常见的伪影类型、产生原因和主要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去除伪影,提高图像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图像伪影常见类型、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750例疑似或者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以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并进行CPR、MIP及VRT图像重建,并对冠状动脉伪影进行分析。结果 750例中存在伪影79例(10.53%)。硬线束伪影43例(54.43%);错层伪影25例(31.65%),其中呼吸运动导致的伪影15例,心律不齐导致的伪影10例;冠状动脉运动伪影9例(11.39%);衰减伪影2例(2.53%)。结论 准确认识冠脉CTA各种伪影的图像特征和产生原因,才能有效采取相应的对策减少或消除伪影,从而提高图像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优良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颅CT扫描中伪影产生的原因及减少伪影的方法。方法:通过对1800例病例行头颅CT扫描,结合图像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引起的伪影患者因素为运动伪影47例(2.6%),金属伪影72例(4%);引起的伪影机器设备因素为条状伪影40例(2.2%),环状伪影38例(2.1%),假皮层灰质伪影32例,(1.8%),指纹状伪影2例。结论:提高头颅CT扫描技术,熟练地掌握业务技能,选用适当扫描参数,能够减少伪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眭贺  焦俊  魏渝清  曹军  胡建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7,32(1):100-101,103
X线摄影中,伪影是被照体本身不存在的假像,发生伪影的原因很多,而它又直接影响影像质量和诊断的正确性[1~6].从我院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中,随机抽取软拷贝CR(computed radiography, CR)图像,通过显示器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对其中存在伪影的图像,根据其伪影特征进行原因归纳分析,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中软拷贝影像的伪影特征、原因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AGFA-CR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伪影种类和原因。方法:在本院放射科机器使用的过程中收集资料。结果:收集120例伪影中可分为重叠伪影(5.8%)、异物伪影(41.8%)、竖白/黑线伪影(30.8%)、网格样伪影(5.0%)、大片状条带影(11.7%)、磨砂玻璃样伪影(5.8%)6种伪影。结论:分析伪影的种类和产生原因能够有效控制和减少伪影的出现,从而提高影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CT环形伪影原因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图象的环形伪影是CT最常见的伪影。其形成原因复杂 ,本文对 10台CT ,4种机型的环形伪影95例进行分析如下。1 CT环形伪影构成比及原因1 1 校准文件失效 ,积分电路板参数变化 33例 ,占35%校准文件因使用时间过久。逐渐失效。这类伪影多为多环伪影 (多个同心圆 )。环的密度略低于或高于周围的图象密度。积分板某一通道参数变化形成的伪影为细单环伪影 (环宽 1mm左右 )。环的密度略低于或高于周围的图象密度。如果积分板的整个参数变化 ,则形成的环为多环 ,其环的密度略低于或高于周围图象。整个积分板参数变化。多为电路板老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伪影的成因及其处理方式。方珐:回顾性分析了目前应用中磁共振图像的伪影类型及产生原因。结果:磁共振常见的几种伪影中射频伪影、梯度伪影,磁场不均匀引起的伪影在去除外界因素干扰仍无法改善时,则要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判断和维护;运动伪影、化学位移伪影及卷摺伪影则要根据诊断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克服。结论:了解磁共振图像伪影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方法,对改善图像质量,提高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增强T1W-FLAIR结合BLADE技术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结合刀锋伪影纠正(BLADE)技术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脑转移瘤患者行增强前后自旋回波T1WI、T1WI-FLAIRBLADE和增强后T1WI-FLAIR扫描。因增强后施加流动补偿和改变编码方向序列仍存在不足,故不在本次统计之内。增强后随机扫描SE-T1WI、T1WI-FLAIRB LADE及T1WI-FLAIR序列,计数各种序列上转移瘤的数目,并行图像伪影评价。结果 25例患者共有101个转移灶。SE-T1WI图像发现10个假阳性病灶,其中6个位于幕上,4个位于幕下;15个假阴性病灶,均位于幕下,这些病灶认为与血管搏动伪影有关。T1WI-FLAIRB LADE图像未见假阳性病灶;发现2个假阴性病灶,因转移瘤太小所致。对伪影行4级评分,0分代表没有伪影,1分代表轻度伪影,2分代表中度伪影,3分代表严重伪影。所有T1WI-FLAIRB LADE图像的评分均为0,而对SE-T1WI图像评分为3分4例,2分6例,两序列图像质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增强T1WI-FLAIRBLADE序列在脑转移瘤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对颅底及皮层脑表面的病灶,以及可以避免由于轻微运动引起的伪影和假象,有望代替常规SE-T1WI序列。  相似文献   

18.
3.0T磁共振常见伪影的产生机理、表现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3.0T磁共振成像(MRI)伪影产生的机理,表现特点和解决措施.方法 对90例采用GE Signa EXCITE HD 3.0T磁共振扫描产生伪影的图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将3.0T MRI伪影归纳为三大类:设备相关伪影、磁化率伪影和运动伪影.结论 分析3.0T磁共振伪影产生的机理,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高场磁共振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磁共振成像中运动伪影产生的原因,以及梯度瞬间置零、快速成像、预期门控、触发、自适应校正、空间预饱和等抑制伪影的几种方法,并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2排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伪影及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存在伪影的CT冠状动脉图像,对冠状动脉成像的缺陷或伪影进行评估。结果158例CCTA共显示冠状动脉节段2247段,存在伪影或技术缺陷有192段,占8.5%,其中轻度伪影145段(75.5%),中重度伪影或缺陷47段(24.5%)。伪影或技术缺陷的因素包括:心律不齐或心率过快原因伪影124段,屏气不佳原因伪影47段,没有把冠状动脉完全包在扫描范围以内原因伪影8段,其他原因伪影13段。结论32排双源CCTA产生伪影的主要因素有心律不齐、心率过快和屏气不佳等,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控制可提高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成功率,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