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徐尔侃  华汉巨  李念  黄雄  皮健 《四川医学》2011,32(6):835-838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155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2例(7.7%)。肿瘤距肛缘距离≤5cm者吻合口瘘发生率(16.67%)明显高于≤7cm(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有无合并心血管肺疾患、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长短、单双吻合技术、肿瘤侵犯肠管周径、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肿瘤距下切缘距离、肿瘤是否侵出浆膜、肿瘤大体或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肿瘤分期的吻合口瘘发生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距肛缘距离是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距肛缘距离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邓罕  李光华  何长林  童创  王建国 《安徽医学》2013,34(12):1807-1810
目的 探讨吻合口水平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连续观察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33例,根据吻合口距肛缘的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A 组(吻合口距肛缘≤4 cm) 18例,B组(吻合口距肛缘〉4 cm) 15例.结果 术后B组排便次数和控制排便时间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和肛管最大挤压压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A组术后肛管最大静息压、直肠初感容量和最大耐受容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距肛缘≤4 cm患者的肛门直肠功能明显差于〉4 cm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弧形切割缝合器在治疗低位直肠癌(距肛缘3~7 cm)中的保肛效应。方法:1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原则,应用弧形切割缝合器行保肛手术。随访6个月,观察其根治性、术后排便功能、手术并发症及局部复发率情况。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学检查无切端癌残留,无大便失禁,无吻合口漏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发生率为7.1%(1/14),局部无复发,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保肛手术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根治与保肛门功能的效应。在狭窄骨盆中应用弧形切割缝合器保肛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适应证及术式选择和吻合器在保肛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肿瘤下缘距肛缘 5~ 8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 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癌肿的组织学分类、Dukes分期及术中判断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决定手术方式 ,观察保肛手术疗效和吻合器在保肛术中的应用体会。结果 :行 Dixon 42例 ,行 Miles 8例 ,3 2 / 42例使用吻合器吻合 ,6/ 42行前切除手法吻合 ,4/ 42行拖出式手法吻合。 42例保肛手术均未发生吻合口瘘 ,术后排便功能良好 ,3年生存率 76.4% ( 3 2 / 42 ) ,局部复发率 4.8% ( 3 / 42 )。结论 :距肛缘5~ 8cm的低位直肠癌有保肛性根治术的可能性 ,但必须全面考虑癌肿的生物学特性、病理分期、距肛缘距离等因素 ;使用吻合器可提高保肛手术的成功率和扩大前切除术的适应证范围  相似文献   

5.
吴雄辉  张卓军 《河北医学》2007,13(8):935-937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可行性及双吻合器技术的优越性.方法:采用双吻合器技术行低位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Dexom 62例,癌下缘距肛缘5~6cm 40例,7~8cm 2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手术后18个月局部复发2例(3.2%)现仍无癌生存60例,本组41例术后排便功能不全(66.1%)1年内能逐渐恢复.结论:在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前提下,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近期排便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后的近期肛门排便功能的情况。方法对肿瘤下缘距肛缘3~7 cm采用保肛手术治疗的3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分为两组,5~7 cm为一组,小于5 cm为一组,研究术后排便情况。结果患者排便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为术后(115±38)d。5~7 cm患者术后6个月控制大便功能恢复正常,小于5 cm患者控便功能恢复欠佳。结论肿瘤下缘距肛缘在5~7 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保肛术后近期能够获得良好的控便功能,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相关保肛因素,探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方法: 选取接受手术的所有距肛缘5 cm以内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46例,综合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距肛缘的距离、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术前是否行新辅助治疗、手术方式、是否保留肛门等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在所研究的8个相关因素中,入选模型因素为肿瘤Dukes分期、肿瘤距肛缘距离、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及手术方式,是影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主要因素(P=0.048~P=0.011)。结论: 术前应当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进行准确的评估。对于距肛缘4~5 cm、Dukes C期之前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可以实施腹腔镜根治性保肛手术。对于距肛缘4 cm以内,即切除后肠道吻合口位于齿状线以下的直肠癌患者,需应用多模式联合治疗,以期根治同时保留肛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国产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65例距肛缘4~8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国产双吻合器施行保肛手术治疗。结果 6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吻合满意,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4.62%),吻合口狭窄1例(1.54%)。结论国产吻合器、缝合器能满足低位直肠癌的手术要求,对比进口器械,费用低廉,可减轻患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9.
易先武  黄君 《四川医学》2012,33(9):1588-1590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使用双吻合器在保肛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总结分析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85例距肛缘4~6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临床资料,按TME原则,用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切除结直肠或结肠肛管吻合保肛手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狭窄1例,暂时性大便不完全失禁5例,无吻合口复发、排尿困难及性功能障碍。结论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使用双吻合器是安全有效的,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保肛成功率高,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方茂勇 《安徽医学》2005,26(3):193-194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4年7月间应用双吻合器行直肠前切除结直肠端吻合术(Dixon术)49例病例,其中肿瘤距肛缘<7cm20例,占40.82%;属低位吻合的46例,占93.88%,最低吻合口距肛缘仅3cm。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2.05%),吻合口狭窄7例(14.29%);平均随访25个月,术后局部复发2例,复发率4.08%。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双吻合器明显提高了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成功率,而且局部复发率未见增加,说明应用双吻合器进行保肛手术是合适的;指出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是双吻合器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同时强调不能一味追求保肛而忽视了根治性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直肠全系膜切除及保肛术在直肠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佳新  陈学金  王鹏  潘舸  范澍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5):445-447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直肠全系膜切除后保留肛门的可行性、保肛术的适应证及维持术后肛门功能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98年10月~2004年10月保留肛门的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72例,讨论保肛手术的可行性、术后直肠感觉及肛门功能恢复的可能性,提出保肛手术的适应证。结果98.6%(70/72)的病人下切缘无癌浸润。术后2年内局部复发率为2.8%(3/72)。90.2%(64/72)的病人恢复顺利,术后直肠感觉及肛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保肛手术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及做到根治性切除,效果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2.
直肠癌保肛手术防治吻合口漏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应用吻合器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0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用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自行设计简易引流管引流、冲洗保守治疗吻合口漏。结果300例中吻合口漏发生率为5%,治疗后吻合口漏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5d,无二次手术。结论该手术方法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成功率高,用自行设计简易引流管引流、冲洗保守治疗吻合口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弧形切割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08年2月我院实施对3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弧形切割吻合器完成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术中直肠闭合和吻合进程顺利,切缘均无癌残留,术后无局部复发,1例(2.7%)发生吻合口瘘,无吻合口出血、狭窄等情况发生。结论在直肠癌低位保肛手术中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是安全有效的,在应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吻合口瘘的预防  相似文献   

14.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东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137-138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4月~2006年9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4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经相关检查后,研究组行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手术方案,而对照组则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方案,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日排便次数、术后恢复控制大便时间以及局部复发和5年生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日排便次数、术后恢复控制大便时间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但局部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时间短,术后日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术后恢复控制大便时间短,并发症少,是低位直肠癌患者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峰 《河北医学》2012,18(6):801-803
目的:探讨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7月至2010年4月于我院采取保肛手术治疗的3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手术资料.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例出现吻合口瘘、1例发生切口感染,均给予保守对症治疗后愈合;术后8个月至1年,所有患者排便功能恢复至正常;1例患者于术后13个月时发生吻合口癌复发,复发率2.9%.结论: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在根治患者肿瘤同时可保留患者排便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符策君  董琦  林海  李权 《医学综述》2014,20(19):3638-3640
目的对比分析肠切除、端端吻合术和肠切除、端端吻合术加吻合口近侧小肠悬吊造口术治疗先天性肠闭锁的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71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肠吻合组(30例)采用肠切除、端端吻合术治疗,肠吻合加悬吊造口组(41例)采用肠切除、端端吻合术加吻合口近侧小肠悬吊造口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肠吻合加悬吊造口组治愈率高于肠吻合组(100.00%vs 8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吻合加悬吊造口组病死率显著低于肠吻合组(P<0.05);肠吻合加悬吊造口组术后开始进食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显著优于肠吻合组(P<0.05)。结论肠切除、端端吻合术加吻合口近侧小肠悬吊造口术能减少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提高新生儿先天性小肠闭锁的手术疗效,是治疗先天性小肠闭锁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段建学 《四川医学》2011,32(9):1456-1458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所行480例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治愈,其中非手术治疗15例,手术治疗3例,吻合口漏的发生与低蛋白血症、吻合技术及术前肠道准备情况等关系密切。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细规范操作等可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7例(9.4%),13例经引流、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后痊愈,另4例再次手术行转流手术、腹腔冲洗引流均获治愈.结论:年龄、患者情况、吻合口位置、吻合技术及肠道准备等是影响吻合口愈合的重要因素.提高吻合技术、早期诊断、合理的治疗措施是减少和治愈吻合口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李明  寇卫军  寇明文  张文博 《重庆医学》2017,(36):5123-5125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因素行单变量和多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吻合口漏的总发病率为5.7%(9/15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BMI、术前合并疾病、肿瘤分期、部位、病理类型、术前有无肠梗阻、手术方式(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与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预防性回肠造口术不影响吻合口漏的发生率(P=0.694).术后放置经肛直肠减压管可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P=0.047).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显示术后腹泻是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522,P=0.001).结论 术后早期腹泻是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放置经肛直肠减压管可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直肠癌切除术3种吻合方式的效果,为临床手术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73例直肠癌手术患者资料,比较传统手工吻合(A组)、单纯吻合器机械吻合(B组)和在吻合器机械吻合的基础上加用全层间断缝合吻合口(C组)3种吻合方式术后主要并发症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患者术后3种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吻合口漏0.98%、吻合口出血0.49%、吻合口狭窄1.47%,均明显低于A、B2组患者。结论在吻合器机械吻合的基础上加用全层间断缝合吻合,较单纯手工吻合及吻合器机械吻合,能显著降低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