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PICC测中心静脉压(CVP)异常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2例经PICC置管的危重患者共进行318次CVP测量,其中11例68例次测得CVP<5 cmH2O,对伴低血压者予以大量补液(24 h补液量>4 500 ml),对血压正常者24 h补液量3 500~4 500 ml;15例84例次测得CVP>12 ...  相似文献   

2.
开胸术中中心静脉压变化及其与胸内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患者开胸前、后中心静脉压(CVP)与胸内压(IP)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胸科手术患者术中输血、输液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于开胸及关胸前、后分别测定CVP和IP,并分析CVP与IP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开胸后,患者CVP平均上升(4.75±1.74)cmH2O(P<0.01),关胸并恢复胸腔负压后CVP平均下降(4.65±1.48)cmH2O(P<0.01);开胸后CVP上升值与IP变化呈正相关(r=0.88,P<0.01).结论剖胸后CVP应维持较高水平,否则表明患者血容量可能不足.  相似文献   

3.
俯卧位通气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合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23例早期ARDS患者(病程<72 h),在镇静、肌松下持续俯卧位通气2 h。呼吸机参数设定为潮气量6-8 ml/kg,吸气时间1.0-1.2 s,吸气流速40 L/min,呼吸频率12-20次/min。吸入氧浓度0.4- 1.0,呼气末正压6-18 cm H2O。观察俯卧位前即刻、俯卧位0.5、2 h及恢复仰卧位2 h的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st)、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心脏指数(CI)、气道峰压(PIP)及气道阻力(Paw)。俯卧位后PaO2/FiO2比俯卧位前上升超过20%作为氧合改善的判断标准。结果与俯卧位前比较,87%患者俯卧位0.5、2 h、恢复仰卧位2 h时PaO2/FiO2和PaO2升高(P<0.01);Cst HR、MAP、CVP、MPAP、PAWP、CI、Raw、PaCO2、PI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氧合改善的患者在俯卧位0.5、2 h时C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恢复仰卧位2 h时Cst升高(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早期ARDS患者的氧合,且恢复仰卧位后氧合改善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不同给药方式对大容量肺灌洗患者术后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左全肺大容量肺灌洗术患者40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成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组(A组)与雾化吸入盐酸戊乙奎醚组(B组),每组20例.灌洗开始前30 min A组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B组给予灌洗侧肺雾化吸入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15 min.记录插管后(T0)、灌洗开始前(T1)、灌洗结束(T2)及灌洗结束后30 min(T3)、60 min(T4)、90 min(T5)、120 min(T6)灌洗侧肺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Ppeak)及肺动态顺应性(lung dynamic compliance,Cdyn).统计灌洗液总量、灌洗液残留量、灌洗时间,收集术中患者口腔分泌物.结果 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时Cdyn[A组(30.3±1.9) ml/cmH2O,B组(30.5±1.8) ml/cmH2O(1 cmH2O=0.098 kPa)]均明显升高,Ppeak[A组(18.8±1.2) cmH2O,B组(17.9±1.4) cmH2O)]均明显降低(P<0.05).T4、T5时与A组比较,B组Cdyn[(22.8±1.7)、(26.8± 1.7) ml/cmH2O)]明显升高,Ppeak[(25.2±1.5)、(20.2±1.2) cmH2O)]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大容量肺灌洗术患者灌洗侧肺术前雾化吸入戊乙奎醚有利于患者术后Cdyn的恢复,能改善患者通气,缩短术后呼吸力学指标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开放性输液对肠梗阻手术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影响. 方法 将本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期间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肠梗阻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常规量输液组(N组)和开放性输液组(L组).输液量:诱导前N组和L组患者分别输入4 ml/kg和15 ml/kg乳酸钠林格液,术中两组患者分别输入15 ml·kg-1·h-1和40 ml·kg-1·h-1至缝皮结束.出血患者根据出血量及血红蛋白含量,选择性输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或浓缩红细胞悬液和新鲜冰冻血浆.分别于患者入室时、肠梗阻解除时、关腹时监测患者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尿量(urine volume,UV). 结果 L组较N组HR[(81±5)次/min比(102±12)次/min]、MAP[(98±10) mmHg比(77±8)mmHg(1 mmHg=0.133 kPa)]、CVP[(9.5±0.7) cmH2O比(6.5±0.5) cmH2O(1 cmH2O=0.098 kPa)]等患者生命体征的波动明显降低(P<0.05),L组UV也显著高于N组[(320±50) ml比(90±20) ml](P<0.05);N组中有7例患者需用升压药麻黄素来维持血压的平稳. 结论 对于肠梗阻患者,手术中施行开放性输液治疗有助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并能保证患者重要器官与组织的充分血液灌注,更有利于保证患者手术期间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中心静脉压(CVP)联合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治疗的效果.方法 感染性休克患者23例,性别不煨,年龄18~64岁,休克时间<6h,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13~31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CVP指导容量治疗组(Ⅰ组,n=12)和CVP联合GEDVI指导容量治疗组(Ⅱ组,n=11).2组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和6%羟乙基淀粉200/0.5,晶体液和胶体液的比例为1∶(0.5 ~ 1.0),输注速率800~ 1600 ml/h,容量治疗过程中Ⅰ组维持CVP8~ 12mmHg;Ⅱ组维持CVP>8 mm Hg和GEDVI 600 ~ 750 ml/m2.分别于容量治疗前及容量治疗开始后6h时采集动脉及中心静脉的血样,测定血乳酸浓度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计算乳酸和ScvO2的变化率.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乳酸变化率升高(P<0.05),ScvO2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VP指导容量治疗比较,CVP联合GEDVI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治疗时可增加组织灌注,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终末型逼尿肌过度活跃患者的尿动力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尿动力学检查证实为逼尿肌过度活跃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男57例,女16例,平均(51±29)岁,包括梗阻性期相型组(OPDO)18例、神经性期相型(NPDO)组17例、梗阻性终末型(OTDO)组23例和神经性终末型(NTDO)组15例。10例因上尿路疾病需要手术治疗而下尿路功能正常患者[男7例,女3例,平均(45±18)岁]为对照组。结果逼尿肌过度活跃各组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80±120)ml,OTDO组(214±105)ml,显著低于OPDO组(354±146)ml,NTDO组(191±89)ml,显著低于NPDO组(328±155)ml。逼尿肌过度活跃各组膀胱顺应性显著低于对照组(35±19)ml/cmH2O,NTDO组(19±10.8)ml/cmH2O,显著高于NPDO组(12±6.7)ml/cmH2O。排尿前最大逼尿肌压力OTDO组(13±9)cmH2O,显著低于OPDO组(32±19)cmH2O,NTDO组(12±8)cmH2O,显著低于NPDO组(38±19)cmH2O。NTDO组上尿路扩张发生率(1/15)显著低于NPDO(7/17)组。梗阻性和神经性终末型逼尿肌过度活跃患者最大逼尿肌排尿压,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膀胱多不能完全排空,OTDO组排空效率在70%左右,显著低于NTDO组。结论终末型逼尿肌过度活跃患者膀胱多高度敏感,其无抑制逼尿肌收缩力接近于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肺功能正常的患者术后使用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小潮气量通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02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全麻下耳鼻喉科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六组.研究组使用保护性肺通气模式,潮气量5 ml/kg,根据PEEP 0、5、10、15和20 emH2O分为P0、P5、P10、P15和P20.五组.对照组(C组)使用常规机械通气模式,潮气量10 ml/kg.观察保护性肺通气前(T1)及保护性肺通气30 min后(T2)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 与C组及T1时比较,T2时加速度指数(ACI)在P0、P5、P10和P15组升高,P20组降低;心脏指数(CI)、左室做功指数(LCWI)、平均动脉压(MAP)在P20组降低(P<0.05);胸腔液体水平(TFC)P10P15和P20组T2时明显低于T1时(P<0.05).结论 对肺功能正常患者实施小潮气量的保护性肺通气,PEEP在0和5 cmH2O2水平,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当PEEP在10和15 cmH2O冰平时ACI增强和TFC减少,有潜在血流动力学危害;当PEEP在20 cmH2O时CI和MAP均降低.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波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6%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注射液预输注对胃切除术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胃切除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40~50岁,根据全麻诱导前30 min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注射液的剂量随机分为低剂量组(L组,5ml/kg)、中剂量组(M组,10ml/kg)和高剂量组(H组,15ml/kg).以丙泊酚2mg/kg、罗库溴铵0.9mg/kg、舒芬太尼0.5 μg/kg麻醉诱导.以FloTrac/Vigileo方法测定并记录输注前(T1)、诱导前(T2)、气管插管前(T3)时的HR、MAP、心指数(CI)、每搏量(SV)、每搏变异度(SVV)、外周血管阻力(SVR)、CVP.结果 与T1时比较,T2、T3时三组患者MAP、CI、SV、CVP均明显升高,HR明显减慢,SVV、SVR明显降低(P<0.05).与L组比较,T2、T3时M组和H组HR明显减慢,MAP、SV、CVP明显升高,SVV和SVR明显降低,且H组MAP和CVP明显高于M组,SVR明显低于M组(P<0.05).结论 全醉诱导前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注射液10ml/kg可有效预防胃切除术患者全麻诱导期低血压的发生,维持相对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对老年患者输注不同负荷容量的6%羟乙基淀粉(HES)实施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全髋置换术患者36例,按输注6%HES15、20和25ml/kg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每组12例。三组患者均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下实施AHH,全麻诱导后,经中心静脉将6%HES以50ml/min输注完毕。术中连续监测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外周血管阻力(SVR)、肺血流量(PCBF),同时监测CVP、MAP、HR。记录术中失血量和输液量。结果三组患者的CI、CVP、CO、PCBF及SV,在AHH完毕即刻和术毕较AHH前明显升高(P<0.05)。三组患者的Hb、Hct及血小板在AHH完毕即刻、术毕和术后1d与AHH前相比均降低(P<0.05);Ⅰ组与Ⅱ组患者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Ⅰ组与Ⅲ组比较,CI、CVP、CO及SV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Ⅲ组较Ⅰ组和Ⅱ组的PCBF明显升高(P<0.05)。三组患者的ACT和血乳酸(Lac)在AHH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在硬膜外复合全麻下,对无严重心肺疾病的老年患者,采用6%HES按15ml/kg和20ml/kg以50ml/min快速扩容实施AHH是安全有效的,而25ml/kg对老年患者负荷容量过度。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