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定39例RA患者(Ⅰ组)、24例其他风湿病患者(Ⅱ组)、20例健康体检者(Ⅲ组),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RF、CRP,经Westergren法对ESR检测,对比组间RF差异。结果Ⅰ组和Ⅲ组、Ⅱ组和Ⅲ组、Ⅰ组和Ⅱ组之间RF、CRP、ESR检测结果均具有明显差异;83例受检者中,RF、CRP、ESR总阳性率分别为43.37%、37.35%、46.99%(P<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各组RF、CRP、ESR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RA患者184例(RA组)、非RA患者76例(非RA组)、健康对照组30例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CCP IgG型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RF,比较单项和两项联合检测对RA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RA患者的抗CCP抗体和RF阳性率分别为77.7%和76.09%;串联方式的特异性高(96.22%),但敏感度(60.32%)减低;并联方式的敏感度(93.48%)明显提高,但特异性(39.67%)较低。结论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可提高RA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实验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结果相关性。方法对健康体检者10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8例和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51例的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抗CCP抗体采用ELISA法检测,类风湿因子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敏感性分别为76.6%、86.7%(P〈0.05),特异性分别为94.9%、69.9%(P〈0.0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定量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87(P〉0.05)。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率在不同性别或年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明显优于类风湿因子,而敏感性略低;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定量检测结果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AKA)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检测RA患者(115例)、非RA患者(96例)和健康体检者(50例)CRP(散射免疫比浊法)、RF(散射免疫比浊法)、抗CCP抗体(电化学发光法)和AKA(间接免疫荧光法),比较3组间差异。结果 RA患者抗-CCP抗体、AKA、RF、CRP阳性率分别为73.00%、42.60%、82.70%、85.22%,非RA患者分别为2.08%、7.29%、20.83%、35.42%。4种试验联合检出阳性率为38.3%。结论 AKA、RF、抗CCP抗体、CRP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RA的早期诊断率,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5例RA患者及52例非RA患者进行抗CCP抗体和RF的测定,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CCP抗体,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RF。结果在RA组检出抗CCP抗体和RF阳性率明显高于非RA组,RF联合抗CCP抗体用于疑似RA和确诊为RA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34.6%和63.6%;RF单独检测用于疑似RA和确诊1年以上的RA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21.2%和45.5%;而单独将抗CCP抗体用于检测两组病例的阳性率分别为26.9%和47.2%。结论抗CCP抗体是类风湿的特异性诊断指标,与RF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RA临床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和抗角蛋白抗体(AKA)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测定抗CCP,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RF。结果抗CCP的阳性率在RA患者中为65.45%,在非RA中为3.33%,并且3项指标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抗CCP 65.45%;97.83%,AKA 33.64%、96.83%;RF 75.45%、78.98%。RA患者的3项指标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RA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CP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联合检测抗CCP、AKA与RF可明显提高对RA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抗-CCP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抗-CCP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10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142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抗-CCP的检测采用ELISA法,RF的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抗-CCP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3.1%、92.3%,RF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1.6%、61.9%,两者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CP与RF联合检测更有助于临床RA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散射比浊法联合检测123例RA患者和20例非RA患者血清抗CCPP抗体和RF.结果 单独检测RF对RA的诊断敏感性为69.9%,特异性为76.0%;抗CCPP抗体的诊断敏感性为94.0%;联合检测RF及抗CCPP抗体对RA的诊断敏感性达81.3%,特异性达74.0%,在保持特异性的同时,提高了RA的诊断敏感性.结论抗CCPP抗体和RF联合检测能提高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抗角蛋白(antikeratin antibody,AKA)抗体与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s,CCP)抗体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0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40例非RA患者和40例健康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CCP抗体,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AKA抗体,并作比较。结果RA患者抗CCP抗体、抗AKA抗体、RF阳性率分别为82.5%、67.5%、90%,敏感性分别为82.5%、67.5%、90%,特异性分别为97.2%、95%、80%;非RA患者抗CCP抗体、AKA、RF的阳性率为分别2.5%、5%、32.5%;正常对照组1例抗CCP抗体弱阳性,2例AKA低滴度阳性。结论抗CCP抗体及AKA均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诊断指标,但抗CCP抗体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于AKA,联合检测抗CCP抗体、AKA、RF有利于R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及抗角蛋白抗体(AKA)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AKA,并对3种抗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85例RA患者RF、抗-CCP、AKA阳性率分别为74.6%、68.1%、45.9%;138例非RA组患者RF、抗-CCP、AKA阳性率分别为14.5%、3.6%、1.4%;RF、抗-CCP、AKA对RA诊断的特异度分别为85.5%、96.4%、98.6%;三者联合时敏感度89.2%,特异度99.3%.抗-CCP和AKA抗体在RF阴性的RA患者中分别有42.6%和14.9%的阳性率.结论 联合检测RF、抗-CCP及AKA抗体可提高对RA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助于早期RA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6PI)抗原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40例RA患者、75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G6PI抗原的浓度,同时检测RA患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关节疼痛和肿胀数以及X线分级等。结果 RA组血清G6PI抗原浓度为(3.13±2.62)μg/mL,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0.148±0.045)μg/mL和健康对照组(0.107±0.065)μg/mL。RA组G6PI抗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RA活动组G6PI抗原浓度及阳性率高于RA非活动组(P<0.05)。G6PI抗原浓度和RA患者疼痛和肿胀关节数及CRP呈正相关。结论 G6PI抗原在RA的发病及关节损伤中有一定的作用,有可能成为诊断RA、判断其疾病活动性及疗效监测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中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散射比浊法对52例RA患者、35例非RA相关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抗CCP抗体和R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抗CCP抗体和RF在RA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4%和88.5%,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5.7%和22.9%)和健康对照组(0)(P<0.01),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的特异性达98.5%,抗CCP抗体和RF浓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对RA的诊断特异性,对RA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与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9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活动组60例,非活动组32例)、78例非类风湿关节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56例健康对照者中GPI浓度,免疫比浊法检测RF浓度,同时检测上述人群C反应蛋白(CRP)与红细胞沉降率(ES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RA组中血清GPI的浓度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GPI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9.3%和90.3%,RF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2.6%和69.4%;(3)CRP敏感性(65.2%)、特异性(63.4%)与ESR敏感性(55.4%)特异性(52.2%)两者均低于上述两种检测方法。(4)GPI与RF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97.0%)。结论 GPI与RF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RA诊断的特异性,为临床提供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中的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及其在风湿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75例RA、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133例和健康人41名进行抗-CCP抗体检测,并分析RA其他诊断指标与抗-CCP抗体的相关性。结果 175例RA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率为84.6%(148/175),其他风湿性疾病的阳性率为5.3%(7/133)。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灵敏度为84.6%,特异性为94.7%。阳性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6.08和0.16。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具有相关性。结论 抗-CCP抗体对RA诊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视为RA新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及核周因子(AP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RA患者110例(RA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50例(非RA组)和健康体检者11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APF,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CCP抗体。结果 RA组患者3项检测指标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RA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目串联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44.55%、99.38%,3项目并联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3.64%、85.63%。结论在RA的诊断中抗CCP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3项目串联试验可以提高特异性,降低误诊率,3项目并联试验可以提高灵敏度,降低漏诊率,3项目联合检测指导临床对RA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3项试验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血液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41例类风湿关节炎和45例健康对照组的Hs-CRP和RF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ESR用枸橼酸钠经抗凝血用魏法测定。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Hs—CRP测定结果比健康对照组高10倍以上,其均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RP的阳性率为97.6%,RF阳性率为68.3%,ERS的阳性率为46.3%。结论Hs—CRP测定优于RF和ESR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水平在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73例RA患者血清抗MCV抗体水平,并同步分别应用ELISA、放射免疫分析法及增强比浊法检测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与35例非RA患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RA组血清抗MCV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非RA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MCV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83.56%(61/73),特异性为96.00%(72/75),均高于抗CCP抗体及RF;相关分析显示RA患者抗MCV抗体水平与抗CCP抗体、TNF-α及RF呈显著正相关(r=0.531、0.243、0.347,P均〈0.01)。结论抗MCV抗体与RA联系密切,为一高度敏感的、新的RA标记物,临床上检测血清抗MCV抗体水平对于筛查和辅助早期诊断RA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69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29例其他风湿患者、40例健康对照血清中GPI浓度,同时检测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环瓜氨酸肽(CCP)抗体、血沉等血液指标。结果RA患者中GPI浓度为2.41&#177;2.27,其他风湿患者为0.18&#177;0.13,健康对照组为0.11&#177;0.05。GPI浓度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显著高于其他风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部分RA患者血清GPI浓度显著增高,GPI可以作为临床诊断RA的指标之一,同时可作为病情活动状况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 ark2(第2代)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M ark2和M ark1抗CCP抗体ELISA试剂盒对65例RA患者、154例其他非RA患者同时进行M ark2和M ark1抗CCP抗体检测;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RF)浓度。结果M ark2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73.8%,特异性为96.8%,诊断效率为90.0%,约登指数为0.71;而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87.7%,特异性为81.8%,诊断效率为83.6%,约登指数为0.69;两者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6.9%,特异性为81.2%,诊断效率为84.7%,约登指数0.78。M ark1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阳性率为61.5%,不如第2代抗CCP抗体。结论M ark2抗CCP抗体可做为RA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别用ELISA法、速率散射比浊法联合检测66例RA患者和48例非RA的风湿病患者的血抗CCP抗体和RF。结果: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与任何单一项检测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可明显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