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维生素B12样品溶液储存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样品以水为溶剂,对维生素B12溶液分别在室外阳光直射、黑暗储存、室内阴凉处保存和冰箱冷藏的条件下考察,在278 nm、361 nm5、50 nm波长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由测出数值求A361 nm/A278 nm和A361 nm/A550 nm的比值。同时考察了不同pH值条件下维生素B12溶液的吸光度。结果参照中国药典规定,室外阳光直射(33℃)2.4 h,室内阴凉处(27℃)放置38.5 h,黑暗中放置(27℃)78 h,冰箱中冷藏(4-6℃)88 h内维生素B12溶液的吸光度比值符合药典规定范围。结论物理储存条件中,维生素B12溶液在室外阳光直射条件下分解变质最快;室内阴凉处保存次之;黑暗中储存与冰箱中冷藏较为稳定。化学储存条件下,在相应时间内,pH值在5.26-6.02范围内时,吸光度值最高,性质也较稳定。紫外分光光度法简便、准确,可作为维生素B12样品溶液储存条件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混合血清中常见的六种酶(AST、ALT、CK、ALP、GGT、LDH)在冷冻(-20'C)、冷藏(2~89C)及室温(22~25℃)三种湿度条件下的短期稳定性.方法:收集混合体检血清高、中、低三个水平,过滤分装,每个水平分为63杯,其中11杯用于均匀性检测,52杯用于稳定性检测,各种酶的分析均在BECKMAN全自动生化仪Synchron LX20上完成.结果:在观察时间内,AST在三种温度条件下均有变化,在室温下变化最为显著;ALT在三种温度条件下均有明显变化,而且-20℃时变化反而大于2~8℃; CK室温储存变化显著,2~8℃条件下变化不明显,-20℃无变化;LDH在2~8℃与22~25℃下都有轻微变化,在-20℃无变化;ALP与GGT短期内均无变化.结论:不同的酶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稳定性不同,有些酶在-20℃保存仍不太稳定,如AST、ALT.实验室在对保存的标本进行复查时,应注意到酶的种类以及标本的保存条件,此外还要考虑标本是否已经被细菌污染.有些常温下贮存的标本,会有细菌生长,反而会使酶的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不同温度-时间条件下保存血清样本对C-反应蛋白(CRP)测定值的影响。方法:提取29例感染患者的血清标本,分装后放置在室温4℃和-20℃条件下;采用固相夹心-胶体金法分别测定室温和4℃标本在1周、2周、3周、4周各时间点的CRP值,测定4周后-20℃冷藏标本的CRP值;将各测定值与血清分装后的即时检测值作比较,观察CRP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血清中含有中高浓度的CRP(54.7±53.1)mg/L,血清标本在-20℃条件下保存4周CRP能保持稳定,CRP检测值无明显变化;在室温或4℃条件下,中低浓度(CRP<50mg/L)标本能保持相对稳定1周~4周;高浓度标本(CRP≥50mg/L)在1周~2周后CRP测定值出现一定程度升高,但升高程度不大(均值升高13.3%~22.6%)。结论:CRP是十分稳定的蛋白质分子,在室温或4℃保存血清标本1周~4周,其检测值仍具有参考价值;在-20℃条件下保存血清,可以保持CRP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要目的要探讨不同保存条件对抗凝静脉血细胞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要用KX-21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保存的抗凝静脉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结果要4~6℃条件下保存的抗凝静脉血,WBC、RBC、HGB、HCT、MCV和PLT的测定值在24h内无明显变化;MPV8h内无明显变化,8 h后升高。20~22℃、30~32℃条件下保存的抗凝静脉血,WBC、RBC、HGB、HCT、MCV和PLT的测定值在12 h(20~22℃)和6 h(30~32℃)内无明显变化;MPV的测定值在6 h(20~22℃)和4 h(30~32℃)内无明显变化,6h后(20~22℃)和4h后(30~32℃)明显升高,尤以30~32℃显著。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在12h(4~6℃)、8 h(20~22℃)和4 h(30~32℃)开始发生变化。结论要抗凝静脉血保存的最佳温度为4~6℃;20~22℃(室温)保存的标本应在8 h内完成检测;如果室温大于30℃,应在4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温度以及不同存储时间单采血小板对体外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山东省血液中心自愿捐献血小板的献血员100人,采集制备100袋单采血小板,分别在储存1、3、5、7 d时检测聚集功能及活化功能P-选择素(CD62p)、低渗休克反应(HSR)指标水平,以及白细胞介素-8(IL-8)、γ干扰素(IFN-γ)、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细胞因子(RANTE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统计并比较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与4℃储存条件比较,22℃下储存相同时间时(1、3、5、7 d)聚集强度、HSR水平明显降低(P0.05),CD62p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同一储存温度下,与第1天比较,第3、5、7天血小板计数、聚集强度、HSR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CD62p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且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与4℃储存条件比较,22℃下储存相同时间时IL-8、IFN-γ、RANTES、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5)。同一储存温度下,与第1天比较,第3、5、7天IL-8、IFN-γ、RANTES、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结论 4℃保存单采血小板代谢功能更慢,且能一定程度减少细胞因子释放速度,进一步降低输注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在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保存样本对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值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40份样本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结果:在4-8℃、-18-20℃条件下储存7天,全血标本HbA1C检测结果与新鲜标本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23℃条件下储存7天,全血标本HbA1C检测结果与新鲜标本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储存温度及不同储存时间对全血标本HbA1C检测有影响,建议一周之内不能检测的标本尽量放在冰箱保存,避免放在室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和掌握两种桡足虫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生存状况。方法 选取携带卵荚的Mesocyclops pehpeiensis和Megacyclops viridis雌虫分别置于室温干燥、冷藏干燥、室温潮湿扣冷藏潮湿环境,观察不同时间雌虫存活、卵荚孵化幼虫扣雌虫生长新卵荚以及新卵荚孵化幼虫等情况。结果 两种桡足虫在室温或冷藏条件下均不能在干燥情况下存活,但在潮湿情况下,两种桡足虫可在室温条件下至少可存活30d,在冷藏条件下至少可存活60d,并可以生长新的卵荚,孵出新的幼虫。结论 这两种桡足虫对干燥无耐受性,但在潮湿条件下至少可保存30~60d并保持其繁殖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条件下滤纸唾液斑酯酶的可测期限。方法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及固蓝RR染色方法 ,检测 4℃、室温 (18~ 2 5℃ )及 37℃条件下保存的滤纸上唾液斑酯酶表型的可测期限。结果 滤纸唾液斑 4℃保存 12周 ,室温保存 6周 ,37℃保存 5天 ,均可正确检出酯酶表型。唾液斑酯酶的三种表型F、FS和S ,F和S表型唾液斑在 4℃保存12周 ,室温保存 6周 ,37℃保存 5天 ,均可正确检出 ;FS表型唾液斑在 4℃保存 13周 ,室温保存 7周 ,37℃保存 6天 ,均可正确检出。结论  4℃保存的唾液斑酯酶表型的可测期限比室温及 37℃条件下保存的长。在同样温度条件下保存的唾液斑 ,FS表型的可测期限比F和S表型的长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9):837-841
目的探讨全血保存温度对血小板(PLT)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名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空腹肘静脉血于含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剂的真空管,充分抗凝,采血即刻(对照组)及4℃(4℃组)、室温保存(室温组) 4、8、24 h制备血涂片,进行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并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对照组及4℃组、室温组4、8、24 h的PLT数量、大血小板比例(P-LC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及4℃组、室温组4、24 h PLT表面活化标志物CD62P的表达;全波长扫描式多功能读数仪检测对照组及4℃组、室温组4、24 h PLT内Ca2+浓度。结果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4℃组和室温组PLT体积增大,且室温组PLT体积增大更加明显,并出现空泡现象,PLT结构较疏松。与对照组比较,室温组和4℃组保存4、8、24 h的P-LCR、MPV、PDW均显著增加(P <0. 05)。室温组保存4、8、24 h的P-LCR、MPV和PDW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4℃组保存8、24 h的P-LCR和MPV与4 h比较显著增大(P <0. 05); 4℃组保存24 h的P-LCR和MPV与8 h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4℃组保存4、8 h的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保存24 h的PDW与4、8 h时比较显著增大(P <0. 05)。与室温组相同时间点比较,4℃组保存4、8 h的P-LCR、MPV和PDW显著降低(P <0. 05)。4℃组与室温组保存24 h的P-LCR、MPV和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室温保存4、8、24 h组和4℃保存4、8、24 h组各组之间的PLT计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比较,室温组保存4、24 h及4℃组保存4、24 h的血小板表面CD62P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0. 05)。与室温组同时间点比较,4℃组保存4、24 h的血小板表面CD62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 05)。室温组保存24 h时的血小板表面CD62P表达水平与4 h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4℃组保存24 h时的血小板表面CD62P表达水平与4 h时比较显著升高(P <0. 05)。与对照组比较,室温组保存4、24 h PLT内Ca2+水平显著升高(P <0. 05)。对照组及4℃组4、24 h的PLT内Ca2+水平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 05)。与室温组同时间点比较,4℃组保存4、24 h的PLT内Ca2+水平显著降低(P <0. 05)。室温组保存24 h时的PLT内Ca2+水平与4 h时比较显著升高(P <0. 05)。结论全血标本4℃保存并在4 h内完成检测,可以最大限度维持PLT原始状态,提高PLT检测相关指标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储存条件下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采集5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将每例志愿者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分为4组,采用PRP透射比浊法,分别加入高浓度于-20℃保存0、6、12、18个月的ADP,观察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另再随机收集5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将每例志愿者的PRP分为四组,分别加入低浓度于4℃保存0、1、15、30 d的ADP,观察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高浓度于-20℃保存0、6、12、18个月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于4℃保存0、1、15、30 d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P可高浓度保存于-20℃18个月,低浓度保存于4℃30 d,而不影响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及储存温度对主要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本院住院患儿EDTA-K2抗凝静脉血标本77例,其中20例放25℃室温,20例放4℃冰箱,17例放10℃坏境,20例放37℃水浴箱,每个标本于2 h、4 h、6 h、8h、24 h、48 h、72 h用Sysmex-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仔细记录不同时段测定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室温条件下,仅血小板平均体积在6 h检测结果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细胞计数于24 h、红细胞计数于24 h、血小板计数于24 h、红细胞压积于48 h开始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平均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的测定结果最不稳定。4℃条件下标本可稳定更长时间,10℃条件下相对稳定,37℃水浴箱各个项目都不稳定。结论:血细胞计数应在6 h内尽快完成,如不能及时送检或检测,应该保存在4℃条件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保存温度、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误差的分析.方法 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分别对室温及冰箱冷藏保存的全血标本定时作血常规检测.结果 室温和冰箱两种保存方法中的白细胞(WBC)总数没有很明显的变化;室温保存标本对RBC计数的影响更小,而冰箱冷藏保存的标本则随着时间的延长,RBC计数逐渐降低;冰箱冷藏保存PLT计数结果变化不大,而对室温放置下14小时后,PLT总数即明显上升.结论 抗凝血室温保存应在6h内完成标本的测定;抗凝血冰箱冷藏保存,只要在24h内完成标本的测定,对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温度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为临床检测血常规提高准确性,作为以后诊断疾病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进行血常规检测的200名健康体检者,按照随机对照法均分为冷藏组和室温组(n=100),比较分析2组血常规参数变化。结果血常规指标中WBC、RBC、Hb、MCH室温组保存12h与冷藏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HCT、PL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临床工作中尽量在4℃冷藏保存标本。结论血液样品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保存会影响检测结果,因此,临床应用中要在4℃下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冷藏(4℃)保存48 h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CD42b)末端半乳糖基化及唾液酸化的方法.方法 冷藏保存48 h后,将半乳糖基化底物UDP-gal及唾液酸化底物CMP-NeuAc加入血小板保存袋中,37℃复温lh,分别以FITC-sWGA、FITC-ECA标记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末端β-GlcNAc及β-Gal糖基,流式细胞术检测糖基化效果.以FITC-CD42 b抗体标记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流式细胞术检测冷藏保存以及糖基化处理对于GPIbα蛋白量的影响.以金属蛋白酶(metalloproteinase,MP)抑制剂GM6001抑制MP对GPIbα的剪切,验证冷藏保存以及糖基化处理对GPIbα的量的影响,并阐明其机制.结果 FITC-sWGA、FITC-ECA标记结果显示,冷藏保存48h后37℃复温1h处理(无论是否加入糖基化底物)可致膜表面GPIbα末端糖基暴露(以FITC荧光强度表示)明显降低,FITC-sWGA荧光强度由1918.2±526.2降至1316.2±368.1,FITC-ECA荧光强度由8036.6±1466.3降至5672.6±1522.7 (P<0.05);同时可致膜表面GPIbα蛋白量降低,由1582.9±123.1降至1380.7±136.7 (P<0.05);加入GM6001后,GPIbα蛋白量恢复至对照组水平1602.2±153.2.相对荧光强度分析显示,冷藏保存48h与冷藏保存48h后37℃复温1h处理组FITC-sWGA/CD42b比值分别为2.23±0.56与2.11±0.38,FITC-ECA/CD42b比值分别为2.02±0.36与1.91±0.33,二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冷藏保存48h后37℃复温1h处理可致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量减少;减少系复温处理激活MP所致;通过此处理方式实现血小板糖蛋白GPIbα重新糖基化不可行.  相似文献   

15.
伍俊妍  李国成  王宜文 《河北医学》2004,10(12):1108-1109
目的:探讨我院配制的多维合剂(Mixture Hepatitis)的贮存条件及焦亚硫酸钠其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多维合剂(加焦亚硫酸钠与没加焦亚硫酸钠作对比)分别置室温和冷藏(2~8℃)条件下贮藏,连续观察6个月,每个月进行一次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并观察溶液的性状变化.结果: 多维合剂在冷处条件下保存比在室温(20~25℃)下稳定,另加入焦亚硫酸钠的多维合剂较不加入的稳定.结论:为本制剂的贮存条件及稳定性提供新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血清标本在不同的处理方法及储存条件下对血清白蛋白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20名健康志愿者空腹静脉血各5 mL,将同一供血者的血液标本分装于2个采血管(分离胶促凝管和普通干燥管)中,分离血清并即刻进行血清白蛋白检测,对两管即刻检测值结果进行比较;随后将两管血清分装为6个温度组,分别测定其在不同温度及时间的保存条件下血清的白蛋白值.结果:用两种采血管分离血清对白蛋白的测定值无影响;两种采血管所分离的血清标本在室温保存12 h、4 ℃保存24 h、-20 ℃保存72 h内的血清白蛋白检测结果相对稳定,未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室温保存24 h、4 ℃保存36 h、-20 ℃保存96 h后的检测结果偏高,与即刻检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检验中要注意合理保存血清标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标本保存时间、温度对血清单胺氧化酶(MAO)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0份待测MAO标本,准确记录采集时间并且进行编号,放置30分钟后离心立即检测一次MAO水平。然后按照室温、4℃、-20℃三个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保存。其中在24小时和七天时将-20℃保存的标本进行检测一次,在2、4、8、12、24小时时将室温和4℃保存的标本各测定一次。结果在-20℃条件下保存的标本在一周之内MAO检测结果与即刻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保存8h和4℃保存12h以内的MAO检测结果与即刻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保存24h和室温下保存12、24h时的检测水平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进行血清MAO检测的标本,如室温条件下8h内不能完成检测,应将标本放于4℃冰箱保存,且于12h之内检测。4℃冰箱保存的标本在12h之内不能完成检测的,应将标本冷冻于-20℃冰箱,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
曾正莲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4009-4011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下保存的静脉血标本对生化项目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温度(4℃和常温25℃条件下)、不同时间(12h、24h、48h、72h)条件下保存的血液标本其生化项目结果的变化。结果:4℃条件下保存的标本,除尿酸在24h后有明显变化(P<0.05),其他项目各时间段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5℃条件下保存的样本除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尿酸(UA)、甘油三脂(TG)、肌酸激酶(CK)分别在不同时间段结果有明显变化(P<0.05)外,其余项目在各时间段都比较稳定(P>0.05)。结论:检测的18项生化指标中,17项(除尿酸外)4℃下保存72h,25℃保存12h,结果无明显变化,这说明生化样本在4℃条件下至少可稳定保存3d,25℃条件下可稳定保存1d,因此若能在12h内完成生化项目的检测,25℃常温基本可以满足样本常规条件下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门诊患者标本,分3组,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分别检测抗凝血标本全血室温(26℃)放置、离心后在室温(26℃)及冰箱(4℃)保存条件下0,2,4,6,8 h的APTT结果,各结果分别与各组0 h结果比较.结果标本全血室温(26℃)放置,离心后室温(26℃)或冰箱(4℃)放置6 hAPTT结果与0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室检测未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的APTT标本时,离心或未离心的标本在未开盖的试管中保存在4℃或室温的条件下,应在标本采集后4 h内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并分析血常规检验存在的常规误差。方法随机抽取80例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分析,比较保存温度不同、不同检测时间以及不同抗血凝剂浓度的条件下,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含量的检测结果。结果比较血液标本在常温(6℃~25℃)和冷藏温度(4℃)两种情况下白细胞检测含量发现,常温下的白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冷藏温度。常温下的血小板检测含量明显低于冷藏温度下的血小板检测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标本放置不同时间的血常规检测比较发现,放置10min内白细胞检测含量以及血小板检测含量均明显低于放置120min后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血液标本放置于不同浓度的EDTA作用下,对比血常规检验数值发现,抗血凝剂浓度为2.8mg/m L的红细胞平均体积检测值以及红细胞比容检测值均明显高于抗血凝剂浓度为1.6mg/m L的检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标本的存放温度,检测时间以及抗血凝剂浓度因素均会对血常规检测造成影响。为了降低血常规检验误差,注意规范医护人员的血常规检测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并实行全方位质量监督,能够有效降低血常规检验结果的误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