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88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生理盐水10ml;B组,0125%布比卡因10ml,C组,018%布比卡因10ml,D组,025%布比卡因10ml。于手术结束时一次注入硬膜外腔,观察术后4、8、12、24h内镇痛效果。结果:疼痛缓解率(Ⅰ+Ⅱ级)在80%以上,完全镇痛率(Ⅰ级)术后8h,A与B组有显著差异(P<005),A与C、D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术后强化药使用率:A与C、B与D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A与D、C与B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根据镇痛效果及强化药使用情况两项结合认为C组的术后镇痛最佳。  相似文献   

2.
物理治疗慢性盆腔炎320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吴秀娟  张文 《安徽医学》2000,21(4):24-25
目的:寻找物理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理想治疗方案。方法:对3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病程长短随机分3组,A组(病程<1年),B组,C组(病程>1年),其中A组,B组单纯用超短波治疗。C组用超短波加电脑中频综合治疗。结果:A组痊愈显效率为65.2 %,B组痊愈显效率为30.8%,两组疗效对比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显著。C组痊愈显效率为76.3%,和B组比较,P<0.01,且C组疗程和B组疗程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单纯超短波电疗对病程短于1年的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疗效,对病程大于1年的慢性盆腔炎,采用超短波加电脑中频综合治疗,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观察了国产新药替硝唑与常用的甲硝唑1次顿服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结果表明:服药第4天复查滴虫转阴率分别为94.0%和88.0%(P<0.05),消除临床症状及明显改善症状率分别为96.0%和87.0%(P<0.01)。第8天复查时,替硝唑组滴虫转阴率近100.0%。疗效优于同法同量的国产甲硝唑。  相似文献   

4.
把58例口腔扁平苔癣(OL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确炎舒松-A病损局部粘膜下注射并口服强的松;B组单纯口服强的松。用药3~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A组总有效率为100%,显效率为917%;B组总有效率为727%,显效率为364%,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确炎舒松-A局注和强的松口服的联合用药是一种更为有效的OLP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28例肾病综合征(NS),24例慢性肾炎,19例慢性肾衰(CRF)及50例健康人血脂及载脂蛋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NS组和慢性肾炎组病人甘油三脂(TG)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健康者,尤以NS组为著(P<0.05),两组高TG血症发生率分别为75.6%和62.5%;NS组apoAⅠ和CⅡ明显升高(P<005和<001),apoB100无明显变化,apoAⅠ/apoB比值升高;慢性肾炎组载脂蛋白无显著变化。CRF组高TG血症发生率为45.6%,但其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apoAⅠ,apoCⅡ含量明显降低(P<001和<005),apoB100明显升高(P<001),apoAⅠ/apoB100比值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 L M W H, 商品名速避凝) 治疗不稳定心绞痛 ( U A P) 的疗效。方法: 将46 例 U A P 患者分为2 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A 组加用阿斯匹林; B 组加用 L M W H 及阿斯匹林, 连续7 d 。结果: A 组和 B 组7 d 内的心绞痛再发率、缓解率、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及心性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636 % 和25 % ( P < 001) 、545 % 和875 %( P< 005) 、91 % 和0 、45 % 和0 , 2 组均无出血发生。结论: L M W H 加阿斯匹林较单用阿斯匹林治疗 U A P 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将94例冠心病(CAD)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应用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ILLLI);B组为ILLLI联合消心痛;C组单用消心痛。结果:①主观症状显著改善率A、B、C组分别为52%、81%、47%;②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率分别为51%、84%、50%,③高频心电图切迹数3组均明显减少(P<0.01),A组与C疗效相当(P>0.05),B组疗效比A、C组显著(P<0.05),A、B两组能显著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P<0.01)。提示:ILLLI可作为一种治疗CAD的新的有效的非药物疗法,而与消心痛联合治疗有协同相加作用,尤适于对硝酸酯类扩冠药耐受性差或产生“抗药性”的CAD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精纯抗栓酶对脑梗死患者近期疗效和血凝及纤溶系统指标的影响。方法:设精纯抗栓酶治疗组31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治疗7d后观察其疗效及血凝、纤溶系统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452%和33%(P<001),显效率分别为879%和404%(P<001),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tP)、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KPT)较对照组延长(P<001),纤维蛋白原(FG)亦显著降低(P<001)、D二聚体(DD)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1)。结论:精纯抗栓酶起作用快,疗效较高,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具有明显抗凝、降纤和抗凝血酶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产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开放试验与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方法观察国产卡维地洛(Cv)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疗效,并与国产阿替洛尔(At)作对比。Cv开放试验组30例中显效20例(667%),有效6例(200%),总有效率26例(867%);随机双盲双模拟组中A组(Cv组)25例中总有效21例(840%),B组(At)25例中总有效18例(720%)。治疗4周前后血压下降幅值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不良反应少而轻。提示国产Cv系一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压病药物。  相似文献   

10.
1,6—二磷酸果糖抗失血性休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观察了FDP抗失血性休克作用。3组失血性休克大鼠分别接受5%FDP溶液(A组)、5%葡萄糖溶液(B组)和生理盐水(C组)静注。给药60min后,A组MAP为10.4±2.1kPa,与B、C组7.9±2.4和7.7±2.6kPa间均有差异(P<0.01);A组动物存活率75%,而B、C组分别为25%和15%(P<0.01);A组动脉血pH和PaO2分别为7.24±0.14和13.46±1.22kPa,与B、C组7.14±0.14和10.29±3.84kPa与7.02±0.10和7.25±2.12kPa间有显著差异(P<0.01);A组回输血液再灌流后血浆SOD和MDA分别为1200±126Uml-1和0.47±0.25nmolml-1,同B、C组1081±119Uml-1和0.91±0.29nmol-1与835±9Uml-1和1.13±0.16nmol-1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果表明FDP保护组织损伤而产生抗休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压宁定预防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30例择期手术的全麻病人,随机分A组(对照)、B组(02mg/kg压宁定)和C组(04mg/kg压宁定)各10例。全麻诱导均静注硫喷妥钠50mg/kg,芬太尼30mg/kg,琥珀胆碱15mg/kg。压宁定B和C组诱导前5min先静注压宁定。结果:气管插管期间三组血压较诱导前均增高,A组升高显著(P<001),B、C组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及心率收缩压乘积A、C组较诱导前升高显著(P<001或<005),B组变化较小(P<005)。结论:压宁定对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有效,但不能完全消除该反应,且随着剂量的增加可反射性地增加插管期间的心率。  相似文献   

12.
心脉龙治疗肺心病心衰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心脉龙注射液治疗肺心病心衰患者,探讨其作用机制.对60例肺心病Ⅱ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地戈辛+酚妥拉明,A组),心脉龙治疗组(B组),用SPECT心血池动态显像术,观察其对右心室收缩、舒张功能、RVFF,1/3EF,RVPFR,1/3FF及血浆ET,ANP的影响.对比观察各组用药前后及两组间治疗后,右心室血液动力学效应,心脏内分泌变化.结果B组治疗后右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的同时ET,ANP亦随之显著降低(P<005或P<001);B组与A组比,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显著优于A组(P<005或P<001).结果表明心脉龙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其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右心室舒张功能的机制是拮抗E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ilrothⅡ(BⅡ)术后固体餐的残胃排空和小肠转运动能。方法:应用PHY99mTc标记的固体餐,对正常健康者(A组)、胃窦癌病人(B组)和BⅡ病人(C组),分别进行胃排空和小肠转运功能的研究。结果:C组餐后10min胃排空率比A、B组显著增加(P<0.01);胃半排空时间明显减少(P<0.01)。而初排后胃的排空率C组[(283±54)%/h]及B组[(26±52)%/h]均比A组[(387±45)%/h]低。小肠转运时间C组比A、B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BⅡ病人和胃窦癌病人胃初排空后存在胃排空延迟现象。同时,前者初排空显著加快,且小肠转运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4.
截瘫是胸降主动脉和胸腹主动脉外科手术中严重并发症,实验用兔脊髓缺血模型评价东莨菪碱和氯胺酮的脊髓保护效应。方法28只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7只):对照(C)组、东莨菪碱(S)组、氯胺酮(K)组、东莨菪碱+氯胺酮(S+K)组。每组肾下主动脉阻断30min,动态监测生化指标:乳酸,丙二醛(MDA),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脊髓血流量(SCBF),后肢运动功能,以及组织水含量与组织学改变。结果再灌注20h,后肢运动功能S+K组优于C组(P<005);脊髓水含量C组(804%±69%)比S+K组(699%+06%)增加105%(P<001);组织学改变S+K组最轻,C组最严重。阻断中S+K组MDA浓度较C组显著下降(P<001),SCBF比值较C组显著增加(P<001);开放30minS+K组MDA、TXB2水平较C组显著下降(P<001与P<005);缺血2hS+K组与C组MDA与SCBF比值的差别与阻断中相类似。结论S+K组比S、K单独应用能更有效地预防脊髓缺血性损伤,推测S和K合用可能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烫伤后重组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rBPI21)对内毒素增敏系统脂多糖结合蛋白/脂多糖受体CD14(LBP/CD1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大鼠35%Ⅲ°烫伤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烫伤组(12只)和rBPI21治疗组(12只)。烫伤组和rBPI21治疗组动物分别于伤后12和24小时活杀。留取组织和血标本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组织LBP、CD14、TNFαmRNA表达及器官功能指标。结果rBPI21治疗可明显抑制局部组织LBP/CD14mRNA表达(P<005001),并不同程度抑制肝、肺及肾组织TNFαmRNA表达水平(P<005001)。同时,rBPI21治疗组动物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小肠组织二氨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烫伤组(P<005)。结论烫伤早期应用rBPI21可部分减轻肠源性内毒素移位诱发的病理损害,其作用机理可能与rBPI21对体内多种组织LBP/CD14mRNA表达的下调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心脉龙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Ⅱ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60例慢性肺心病心衰Ⅱ°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龙组(A组),对照组(地戈辛+酚妥拉明B组)各30例对比观察两组药物对其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用SPECT心血池动态显像技术,测右室收缩功能;RVEF,1/3EF,1/3ER;舒张功能:RVPFR,1/3FR,1/3FF,同时观察心率、血压、肝肾功能结果显示:A组治疗后收缩、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B组治疗后,收缩、舒张功能有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A与B比,治疗后收缩、舒张功能相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果表明心脉龙对肺心病心衰有极好的血液动力学效应,而对心率、血压、肝肾功能无影响,该药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用间接免疫荧光、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各型乙肝患者的19项免疫指标,结果CD%,CD/CD 比值与正常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P<0.01,P<0.05)。AH组CD+CD一CD结果与CAH,CPH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P<0.05)。B细胞无组间差异。3组患者PBL绝对数>1200/mm3;组间比较,仅AH与CPH组差异显著(P<0.05)。Ig,C3,C4与正常组比较,IgG升高(P<0.05),C4降低(P<0.0l).CAH,CPH组IgM较AH组高,C4较AH组低,CAH较CPH组更低,均具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CD细胞降低是引起乙肝患者肝细胞损伤首要的免疫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疗效好、疗程短、简便、经济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以洛赛克、呋喃唑酮和铋剂;洛赛克和羟氨苄青霉素;法莫替丁、甲硝唑和铋剂治疗。疗程:A与B组为2周,C组4周。结果各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7.6%、90%和75%;HP根除率分别为85.7%、80%和72.2%,A组和C组的愈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一年内3组溃疡复发率分别为14.6%、16.7%和37%,HP复发率分别为19.4%、25%和46.2%,A组和C组的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的复发率差异不显著(P>0.05)。3组HP根除者共78例,其溃疡全部愈合(100%),HP未根除者20例,溃疡愈合者8例(40%),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5),并且其溃疡累计复发率分别为0和7.7%,亦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A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明显优于C组而与B组相当;根除HP对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和防止溃疡复发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解偶联剂(FCCP)和呼吸链阻断剂氰化钾(KCN)对禁食大鼠肝细胞酮体代谢的影响。方法:使用胶原酶法分离大鼠肝细胞,然后分6组比较FCCP和KCN对β羟丁酸(BOHB)和乙酰乙酸(ACAC)以及ATP水平的影响。结果:单独使用FCCP和KCN可使肝细胞损伤而酮体生成减少,加入丙酮酸后,FCCP使酮体生成(P>005),BOHB/ACAC比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而ATP则明显减少(P<001);KCN则使酮体生成增加(P<0001),且BOHB/ACAC比率显著增加(P<001),ATP也显著减少(P<0001)。结论:FCCP和KCN均为强力的ATP合成抑制剂,但作用机制不同,加入丙酮酸后FCC使NADH/NAD比率降低,以ACAC为主;KCN则使NADH/NAD比率增加,故以BOHB为主。  相似文献   

20.
乙丙型肝炎病毒单纯和重叠感染的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3例病毒性肝炎分为乙型肝炎(HB)、丙型肝炎(HC)、乙丙型肝炎(HBC)3组进行临床对比分析,以探讨双重病毒感染对病情的影响。结果HBC组肝硬化比率和血清透明质酸(HA)异常率显著高于HB(P均<0.05)和HC(P<0.01和P<0.05);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血清胆红素(SB)异常率与HC相仿(P>0.05),较HB为低(P均<0.01)。HB与HC相比,HB肝硬化比例和SB异常率显著高于HC(P均<0.01)。3组重型肝炎构成比、病死率无显著差异,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比例HC显著高于HB和HBC。结论:HBV单纯感染较HCV单纯感染病情重。两者双重感染不一定加重肝细胞损害程度,但致使肝硬化比例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