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庆录 《广西医学》2008,30(3):378-379
目的评价保留睾丸引带行隐睾下降固定术的疗效。方法研究组采用保留睾丸引带行隐睾下降固定术66侧,对照组切断睾丸引带行隐睾下降固定术63侧,观察睾丸位置、大小及硬度。结果研究组睾丸位置优52侧,良9侧,差5侧;睾丸大小及硬度优55侧,良8侧,差3侧。对照组睾丸位置优48侧,良8侧,差7侧;睾丸大小及硬度优37侧,良12侧,差14侧。两组睾丸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2.566,P=0.674),两组睾丸大小及硬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711,P=0.001)。结论保留睾丸引带手术,可促进睾丸发育,防止睾丸萎缩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徐继东 《九江医学》2006,21(4):55-55
我院自1999年1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隐睾症111例122枚,其中采用腹横切口保留睾丸引带阴囊丸固定术(简称研究组)治疗63例68枚,同时随机行下腹患侧斜切口肉膜囊睾丸固定术(简称对照组)治疗48例54枚,经比较,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报道经阴囊中隔睾丸固定术治疗隐睾症61例,疗效皆满意,睾丸固定于解剖部位牢固,阴囊外表对称。  相似文献   

4.
雷国林 《四川医学》2005,26(7):703-703
隐睾治疗的目的是将睾丸固定在阴囊内,手术方法大体相近,我院基于减少术后睾丸回缩率和外形美观的目的采用腹股沟区横纹切口,阴囊肉膜外固定术治疗隐睾2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保留鞘膜睾丸下降固定术,探讨其优越性及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保留鞘膜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62例隐睾。结果 62例中61例完整保留鞘膜在无张力情况下,把睾丸固定在阴囊最低位,1例至阴囊上方,随诊41例,期限1~4年,没有1例发生睾丸回缩或睾丸萎缩,且睾丸在阴囊内滑动良好。结论 保留鞘膜睾丸下降固定术是治疗隐睾的最好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隐睾症有着变成睾丸瘤的较高发病率,如同包茎发生阴茎癌一样;因此在预防方面,睾丸固定术亦好像包皮环切术一样重要,并且还能防止其它并发症。隐睾症是指:凡睾丸不在阴囊内正常部位的总称。在胚胎期睾丸形成时在腹膜后腔位置极高,以后随着发育逐渐下降,穿过体壁诸层,经腹股沟管而移向阴囊。胚胎期睾丸下降的因素:(1)胚胎发育期躯干伸长迅速,因此生殖腺的位置相形后移。(2)当胚胎第七个月时,睾丸之引索(Guber Na-culum of Tesitis)缩短,睾丸受引索的牵引拉向阴囊。  相似文献   

7.
隐睾症是常见的睾丸位置的先天性异常,睾丸固定术是治疗隐睾症的一种常用方法.我院自2004~2011年收治隐睾症78例,96个隐睾.在睾丸固定术中采用睾丸牵引固定法39例、48个隐睾,采用阴囊肉膜外窝法固定睾丸38例、47个隐睾.将两种睾丸固定法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隐睾症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以往常采用睾丸牵引固定术(Gross法)。我院1991~1997年采用阴囊皮下窝睾丸固定术(Suraco法)治疗隐睾症患者7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78例共97个隐睾,年龄2~45岁,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9.
杨周健  刘钧  杨健  唐青松  陈曹婧  钟麟 《四川医学》2018,39(12):1417-1420
目的探讨经阴囊纵向切口治疗中低位隐睾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196例患儿(215侧隐睾)在我院接受采用阴囊纵行切口的睾丸下降固定术。采用经阴囊纵行切口,不用做阴囊皮肤及肉膜间小间隙,固定睾丸于阴囊中膈之上。术后1、3、6、9、12个月随访,之后每年门诊随访1次。所获得数据应用SPSS21.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5侧隐睾均采用经阴囊纵行切口顺利完成睾丸下降固定术。平均住院日(5. 2±0. 3) d。176例患儿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6个月。出现3例阴囊水肿及2例伤口少许渗液,该5例阴囊并发症均1周后自行消退。1例患儿有睾丸萎缩表现。未出现伤口感染、伤口裂开、睾丸回缩、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阴囊纵行切口治疗中低位隐睾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可靠、创伤小、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谢文贤 《中外医疗》2009,28(21):76-76
目的 探讨应用阴囊皮肤肉膜外腔固定睾丸术治疗隐睾的效果,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方法对28例隐睾症患者,应用阴囊皮肤肉膜外腔固定睾丸术治疗,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纽随访19例患者6个月至4年,全部患者睾丸位于阴囊底部,均发育良好,质地大小与对倜相仿。术后没有明显并发症。无睾丸萎缩和回缩到外环口以上病例。结论该术式疗效满意,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创伤轻,不易损伤睾丸的血运,痛苦小,不需再次手术,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医学》2017,(10):951-952
目的分析改良Bianehi(阴囊中缝切口)与传统腹股沟联合阴囊切口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中低位隐睾疗效比较。方法将2016-01—2017-01间收治的广东省龙门县人民医院84例中低位隐睾患儿分为两组。传统组用传统腹股沟联合阴囊切口治疗,改良组用改良Bianehi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结果改良组中低位隐睾治疗总有效率和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出血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Bianehi与传统腹股沟联合阴囊切口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中低位隐睾疗效比较,两者相似,但改良Bianehi睾丸下降固定术手术时间更短,切口更小,具有美观性。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1月采用睾丸固定治疗隐睾症病人 10 6例 ,取得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10 6例 ,右侧 38例 ,左侧 36例 ,双侧 32例 ,年龄 <2岁 16例 ,2— 4岁 80例 ,>4— 14岁 10腹股沟型 70例 ,皮下环型 16例 ,游走睾丸 2 0例 ,未触及睾丸10例。常规行B超检查 ,了解睾丸的位置、大小及血运情况。2 治疗方法及效果在基础 +硬外床醉采用Surraco法固定睾丸。找到睾丸分离疝囊至环口处结扎 ,切断睾丸引带 ,将精索充分游离至足够将睾丸入阴囊的长度 ,于阴囊皮肤切一小口 ,在皮肤与肉膜之间分离出一足够放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位隐睾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腹腔镜联合小切口肉膜囊幸丸固定术加精索固定术治疗高位隐睾38例。结果随访1~2a,38例术后睾丸均位于相应侧阴囊底部,无睾丸回缩现象,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腹腔镜联合小切口肉膜囊睾丸固定术加精索固定术治疗高住隐睾,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睾丸固定确实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隐睾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肉膜囊睾丸固定术联合精索固定术治疗隐睾50例。结果:随访1~2年,50例术后睾丸均位于相应侧阴囊底部,无睾丸回缩现象,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肉膜囊睾丸固定术联合精索固定术治疗隐睾,减少了单纯肉膜囊睾丸固定术后睾丸回缩几率,取得更加满意的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 探讨一侧扪不到睾丸的儿童隐睾症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42例一侧扪不到睾丸的患儿行手术探查及治疗。结果 42例中28例为高位隐睾,2例已降入阴囊,2例于股管内,1例位于腹股沟管内,均发育不良,9例为患侧睾丸缺如,行睾丸固定术28例,除发育不良,异位睾丸例,仅作探查5例,25例获随访半年至11年,术后睾丸回缩3例,萎缩2例。结论 一侧扪不到睾丸的患儿,其睾丸大多位于腹腔内,其次为患侧睾丸缺如,发育不良,异位或已降入阴囊伴睾丸极度发育不良,术前仍缺乏可靠的确诊方法,手术探查仍然是最可靠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创技术在小儿隐睾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小儿隐睾的临床特点,设计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方式,即经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隐睾,切口长1.5~2.5 cm,部分切开腹股沟管前壁,提出睾丸及精索,分离鞘突管至腹膜外脂肪后结扎鞘状突,将睾丸下降固定于阴囊肉膜囊内的方法治疗小儿隐睾120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并与同期经传统腹股沟大斜切口手术的35例进行对比.结果 120例出院时睾丸均位于阴囊内,术后获随访92例,其中31例术前高位隐睾患儿术后睾丸位于阴囊中部,其余睾丸位于阴囊底部,未发现睾丸萎缩;与同期行传统腹股沟大斜切口手术治疗35例小儿隐睾疗效相当.结论 采用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隐睾创伤小,手术快,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外形美观,疗效满意,可替代传统腹股沟大斜切口手术治疗小儿隐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股沟区未能查到睾丸的隐睾症的腹腔镜分型、术式选择及腹股沟探查指证.方法:31例40个隐睾按Hay等的腹腔镜分型.采用腹腔镜下精索输精管游离和睾丸下降固定术,一期Fowler-Stephen术,分期Fowler-Stephen术,腹股沟探查术.结果:总手术成功率为90%,无术后睾丸萎缩.Ⅰ型4例无睾丸组织;Ⅱ型2例(2/6)有睾丸组织;Ⅲ型3个睾丸下降固定术后复发,1例一期Fowler-Stephen术成功;Ⅳ型1例术后睾丸回缩;Ⅴ型全部成功.结论:Ⅰ型无需腹股沟探查,Ⅱ型应作探查.Ⅲ型和血管细少的Ⅳ型宜作分期Fowler-Stephen术:而Ⅴ型和血管发育佳者均可行腹腔镜下精索输精管游离和睾丸下降固定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隐睾患儿中应用经阴囊单切口睾丸下降固定术与腹股沟阴囊双切口睾丸下降固定术,对比分析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隐睾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腹股沟阴囊双切口睾丸下降固定术,观察组采用经阴囊单切口睾丸下降固定术,对比分析治疗时间、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成功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时间、恢复时间明显较短,而手术成功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过跟踪随访后发现,两组患儿均为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论在隐睾患儿中应用经阴囊单切口睾丸下降固定术,不仅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较短,而且创伤较小,同时术后的痛苦也较小,临床价值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隐睾是男性生殖系常见的疾病 ,多由先天性因素引起(原发性或先天性隐睾 ) ,少部分出生后下降正常的睾丸由于某些原因而回缩 (继发性隐睾 )。先天性隐睾是指一侧或双侧睾丸未降入阴囊 ,在成熟新生儿中占 3.4%~ 5 .8% ,而 1岁时的发病率可降为 0 8~ 1 82 % ,1岁以后下降的机会不多[1] 。1 原因隐睾的发生可能源于解剖学异常或体内激素的紊乱。国内王桐德[2 ] 报告 5 6例 1~ 10岁隐睾症患儿睾丸固定术中的解剖学发现 ,提示睾丸下降至阴囊的通道不畅和睾丸沿固定在异常部位的睾丸引带下降而发生隐睾。曲金龙等[3] 解剖 2 2周以上流产死胎 1…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87年8月至1990年12月收治高位隐睾病儿7例,年龄2~7岁。其中4例睾丸位于腹股沟管上段近内环处,3例睾丸位于腹股沟管中上段,均采用一期阴囊肉膜内壁睾丸固定术。术后随访6月至2年,术睾无回缩及萎缩。手术操作步骤:①腹股沟斜切口,上至内环上方2cm,下端至外环口。②显露腹股沟管,高位隐睾注意在内环附近寻找精索血管及睾丸。③离断睾丸引带,横断并高位结扎未闭的鞘状突。④锐性松解精索血管及输精管。⑤通过腹壁下动脉深面隧道式将睾丸及精索无张力地顺位引至阴囊。⑥翻露阴囊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