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民族大复方"白脉散"中抗脑缺血有效成分组(ECG)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组、"白脉散"ECG高、中、低剂量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提高躯体摆动实验(EBST),然后连续灌胃给药7 d,1次/d。利用常规HE染色法观察病灶皮层细胞的病理变化,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体积,并检测病灶区脑匀浆上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GSH)、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脉散"ECG高、中、低3个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和对侧旋转次数水平显著改善(P<0.05、P<0.01或P<0.001);病理学研究显示病灶处皮质神经元肿胀坏死有所减轻;TTC染色结果显示脑梗塞体积显著减少;脑匀浆上清SOD活性和GSH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P<0.001),总NOS(T-NOS)、诱导型NOS(iNOS)、构建型NOS(cNOS)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P<0.01或P<0.001)。结论 "白脉散"ECG可保护MCAO/R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白脉散"抗脑缺血ECG的清除自由基,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氧化性损伤,减轻脑梗塞体积及抑制NOS尤其是iNOS介导的NO生成有关,为在"有效成分组"理论指导下攻克民族大复方物质基础研究难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檗碱(BBR)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BBR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将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BR低剂量组(50 mg/(kg.d))、BBR高剂量组(150 mg/(kg.d))、假手术组,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分别在再灌注后2 h和24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在再灌注12 h、24 h后断头取脑,检测BBR大鼠脑组织匀浆中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 BBR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BBR低剂量组和BBR高剂量组MDA显著降低,SOD活性升高,且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 BBR能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造成的行为障碍,能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SOD活性,升高MDA活性。BBR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而减少细胞凋亡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比较益气活血法、化痰通腑法、潜阳熄风法三种中医治法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的疗效。探讨脑缺血急性期的证候属性及其演变规律。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动态观察缺血2h再灌注24h、48h和72h,3种中医治法组方灌胃给药对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神经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1)脑缺血2h再灌注24h、48h、72h,模型组指标较假手术组均有显著病理性改变:(2)缺血2h再灌注24h,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增强SOD活性潜阳熄风组最优。(3)缺血2h再灌注48h,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改善。组间比较,降低脑匀浆NOS益气活血组最优。(4)缺血2h再灌注72h,各治疗组均能显著改善SOD/MDA和神经细胞凋亡的病理改变。组间比较,降低脑匀浆MDA化痰通腑组最优;降低脑匀浆NO含量和NOS活性,益气活血组最优。结论:潜阳熄风法,在缺血2h再灌注24h,提高SOD活性;益气活血法,在缺血2h再灌注48h及72h,降低NO含量和NOS活性;化痰通腑法,在缺血2h再灌注72h,清除过量MDA。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醒喷鼻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自由基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变化的影响。方法:阻断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MCAO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结果:高剂量脑醒喷鼻剂使MDA生成减少,SOD含量升高,增加GSH-PX与NOS活性明显,与尼莫通对照组比较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结论:脑醒喷鼻剂能防止脑缺血缺氧所致的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损害,并增加内皮型NOS(eNOS)活性,对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康灵胶囊抗大鼠脑缺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康灵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22h模型,神经病学评分,脑梗塞范围及脑组织水含量变化,观察脑康灵胶囊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通过测定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um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变化以探讨药物作用的机制。结果脑康灵胶囊可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病学评分及梗塞范围,降低脑组织MDA,NOS含量及升高SOD活性。结论脑康灵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OS活性、抗脂质过氧化、提高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龙眼壳总黄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120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组,龙眼壳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尼莫地平对照组,假手术组。给药组术前连续灌胃14d,于末次给药60m in后行手术,采用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2h再灌注24h后,龙眼壳总黄酮对各药物组大鼠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及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结果: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比,龙眼壳总黄酮能够降低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脑含水量,抑制脑组织中MDA的生成、降低NO含量、抑制NOS活性、提高SOD的活性。结论:龙眼壳总黄酮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自由基和抑制NO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复方水蛭合剂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复方水蛭合剂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的保护机制。方法:检测Wisfar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脑匀浆,血清SOD,Na^ -K^ -ATP酶活性,NO,C3,C4,MDA及检查其病理改变。结果:药物组脑匀浆,血清SOD,脑匀浆Na^ -K^ -ATP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NO,C3,C4,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药物组病理损伤比对照组轻,结论:复方水蛭合剂可提高SOD Na^ -K^ -ATP酶活性,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NO,C3,C4,MDA含量,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复方桂枝茯苓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桂枝茯苓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分为药物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分别给予复方桂枝茯苓胶囊及生理盐水3周后,进行脑缺血再灌注造模后,检测其脑匀浆、血清MDA、NO并检查其病理改变。结果:药物组脑匀浆、血清MDA、NO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药物组病理损伤比模型组轻。结论:复方桂枝茯苓胶囊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MDA、NO含量,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四血管阻塞10 min再灌注12 h,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白藜芦醇(10、20、40 mg/kg)术前7天开始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术后1 h给药1次。再灌注12 h后,测定各组脑组织匀浆的SOD活力和MDA含量。结果白藜芦醇各剂量组均可增加脑组织SOD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高、中剂量组(40、20 mg/kg)能明显降低脑组织的MDA含量(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增强脑组织SOD活性、减少MDA含量,实现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损伤中胡黄连苷Ⅱ对脑保护的作用。方法:选取成年健康雄性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处理10只作为对照组,剩余30只为研究组,利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再分为3组,各10只,包括模型组、胡黄连苷Ⅱ低剂量组及胡黄连苷Ⅱ高剂量组。再灌注时及时给药,对照组与模型组同步尾注生理盐水,胡黄连苷Ⅱ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则分别尾注10 mg/kg、30 mg/kg胡黄连苷Ⅱ,对比几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脑匀浆上清相关指标。结果:和模型组相比,胡黄连苷Ⅱ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匀浆上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丙二醛(MDA)水平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胡黄连苷Ⅱ干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损伤模型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可能和其提高脑组织抗氧化能力与减轻氧化性损伤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灯盏花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SOD、MDA、NO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战  王爱洁  隋在云 《河南中医》2009,29(10):977-978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SOD、MDA、NO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银杏叶提取物组、灯盏花素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药10 d后,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检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匀浆的SOD活力以及MDA、NO水平。结果:灯盏花素能使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和血清中的SOD活力明显增加,MDA、NO含量明显降低。结论:灯盏花素可通过影响SOD、MDA、NO明显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3.
邢茂  王琴  雷健  唐勤 《中国中医急症》2014,(6):1019-1021
目的 观察三海龙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1.5 h后再灌注.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三海龙胶囊组和尼莫地平片组.分别在缺血再灌注1、3、7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以及甲苯胺蓝法进行大脑皮层神经元尼氏体染色.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口服三海龙胶囊能够显著改善大鼠受损的神经功能障碍(P<0.05),减少脑梗死面积(P<0.05),降低大脑组织含水量(P<0.05),阻止大脑皮层神经元中尼氏体的减少.结论 三海龙胶囊能够改善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及脑组织NO和NOS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模型+NaHS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前30 min给予模型+NaSH组大鼠腹腔注射NaHS,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及脑组织NO和NOS的浓度变化。结果模型+NaHS组大鼠NO、NOS含量较模型组大鼠显著下降(P均0.05),而与对照组接近(P均0.05)。结论H2S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醒脑通脉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观察醒脑通脉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2 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醒脑通脉胶囊组、尼莫地平组 ,每组 6只。采用Hoechst染色法及荧光显微镜观察大脑皮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大鼠在脑缺血再灌注 2 4h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百分率升高 (P <0 0 1) ,醒脑通脉胶囊能降低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百分率 ,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醒脑通脉胶囊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 ,可能是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芪蛭胶囊对缺血性中风大鼠PKC-MARCK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干预作用。方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缺血2h后行再灌注,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分为4个亚组,即IR6h、IR24h、IR72h、IR7d组。对各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缺血区脑组织目标蛋白PKC、p-PKC、MARCKS、p-MARCKS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神经细胞损伤程度相对较轻,自IR72h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中药组PKC、p-PKC自IR6h起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MARCKS、p-MARCKS自IR72h起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芪蛭胶囊可以减轻缺血性中风大鼠脑组织的损伤,下调PKC-MARCK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过高表达,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环维黄杨星-D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环维黄杨星-D(CVB-D)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大鼠120只,随机分为6组,即CVB-D高、中、低剂量组(2,1,0.5 mg·kg-1),尼莫地平组(2 mg·kg-1),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再灌注模型,观察CVB-D对模型大鼠神经损伤症状、脑梗死范围、脑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脑细胞内钙离子(Ca2+)浓度及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CVB-D高、中剂量能显著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症状,提高脑组织SOD活性;CVB-D高剂量能降低脑组织梗死范围、MDA含量及脑细胞内Ca2+浓度;CVB-D各剂量组均能减轻脑组织病理变化。结论:CVB-D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灸任脉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纹状体组织超微结构及侧脑室下区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CAO)、模型+艾灸任脉治疗组(R)。用电镜观察脑缺血后组织超微结构及艾灸任脉对其的影响,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艾灸任脉经穴对缺血侧侧脑室下区Nestin阳性表达的影响。结果:脑缺血损伤后各组大鼠纹状体的神经元、胶质细胞及血管等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缺血损害,艾灸任脉经穴对于改善组织缺血损害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侧侧脑室下区的Nestin的阳性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再灌注7、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艾灸任脉组的Nestin阳性表达于再灌注7、14、28天均明显多于模型组(P0.01)。结论:艾灸任脉经穴能够促进脑缺血大鼠侧脑室下区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这可能是艾灸任脉经穴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神经修复的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通络救脑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探讨其发挥保护作用的可能途径。方法:以线栓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络救脑药物组、阳性药对照(依达拉奉)组。各设3个时间点,分别为脑缺血再灌注后24h、3d和7d,以TTC染色法测定脑组织梗死体积;以酶联免疫(ELISA)、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血清、脑组织匀浆IGF-1表达水平及表达部位。结果:通络救脑注射液能显著减小各时间点的大鼠脑梗死体积比;缺血再灌注3d通络救脑组大鼠血清IGF-1水平显著升高,模型组和通络救脑组大鼠脑匀浆IGF-1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提高;免疫组化亦提示缺血侧皮层IGF-1的阳性表达面积比在通络救脑组均显著高于相应时间点的模型组。结论:通络救脑注射液能显著减小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梗死体积,且与提高IGF-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