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CHF心功能Ⅱ-Ⅳ级(NYHA)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治疗组在常规给药的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9g/次,3次/d,3个月为1个疗程。检测血浆BNP浓度和心脏超声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BNP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BNP、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CHF疗效肯定,可作为CHF的长期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的测定及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方法:对48例CHF患者和10名正常人,以固相免疫分析法(IRMA)测定血浆BNP,其中33例心功能稳定于NYHAⅡ~Ⅲ级的CHF患者分为2组.随访3个月。A组(n=12):应用地高辛、利尿剂和ACEI治疗;B组(n=21):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比较两组血浆BNP水平.及心脏彩超检查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1)CHF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严重心衰患者更明显(P均〈0.05);(2)两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3)治疗后心功能改善者血浆BNP水平下降较未改善者更明显(P〈0.05);(4)B组心功能改善较A组更明显(P〈0.05)。结论:CHF患者血浆BNP水平升高.其水平随心衰加重而升高.提示BNP可作为评价心衰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心力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联合治疗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及螺内酯联合治疗。3月后,观察血浆BNP水平变化及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月后,2组间血浆BNP浓度、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CHF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心功能,预防左心室重构,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加味生脉散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90例CHF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厄贝沙坦与加味生脉散,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结果治疗10周后,两组心功能均明显改善,但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显效率为41.3%,优于对照组的22.7%(P〈0.05)。两组治疗后左房内径(IA)、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ⅦSV)均较治疗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或P〈0.01),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加味生脉散治疗CHF优于单用厄贝沙坦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顽固性心力衰竭行CRT术患者17人,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12月测定血浆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心脏功能。结果:CRT术后6、12个月的血浆BNP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6、12个月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减小(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BNP与LVEF呈负相关(r=-0.653,P〈0.05),BNP与LVEDD呈正相关(r=0.608,P〈0.05)。结论:对于心力衰竭患者,CRT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改善其心功能;血浆BNP水平能够反应患者术后心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左室重构、左室功能与脑钠肽(BNP)水平的关系和临床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120例CHF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螺内酯组(66例,螺内酯20mg/d),CHF常规治疗对照组(54例);检测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螺内酯组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80%,明显高于CHF常规治疗对照组的9.25%,P〈0.05;与CHF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螺内酯组治疗3月后LVMI[(340.7±68.3)g/m2比(179.6±33.3)g/m2]、BNP[(366.15±23.36)pg/ml比(330.38±11.56)pg/ml]水平显著降低,LVEF[(34.11±2.71)%比(46.2±3.9)%]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醛固酮拮抗剂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降低BNP水平,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243例CHF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常规治疗)、治疗1组(8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贝那普利)、治疗2组(82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贝那普利和环磷腺苷葡胺)。疗程为14d。分别于用药前及给药14d后测定血浆B型利钠肽(BNP)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心脏指数(C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LVEF、FS、CI显著改善(P均〈0.05),血浆BNP浓度显著降低(P〈0.05),治疗2组与治疗1组相比血浆BNP浓度进一步降低(P〈0.05),心功能无进一步改善。结论:贝那普利可改善CHF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浓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能进一步降低血浆BNP浓度,治疗CHF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入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3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6min步行试验(6MWT)、超声心动图、血浆BN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更明显(P〈0.05),血浆BNP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CHF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功能、脑钠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影响。方法60例病情稳定的CHF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心力衰竭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NYHA分级、心功能、BNP和cTn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NYHA分级及心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血浆BNP及cTnⅠ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曲美他嗪组显著缩小病人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P〈0.05),显著减小左室质量指数(LVMI,P〈0.05),显著增加左室射血分数(LVEF。P〈0.05);血浆BNP(P〈0.05)和cTnⅠ(P〈0.01)显著降低。结论曲美他嗪能降低血浆BNP及cTnⅠ水平,改善CHF病人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不同心功能水平的血浆B型钠尿肽(BN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CHF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血浆BNP和TNF-α浓度,观察其与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CHF患者血浆BNP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升高程度与心功能相关而与CHF的基础病因无关。BNP(r=-0.89)和TNF-α(r=-0.94)均与LVEF呈线性负相关(均P〈0.05),BNP(r=0.7939)和TNF-α(r=0.7513)均与LVEDd呈线性正相关(均P〈0.05)。结论:血浆BNP和TNF-α水平可作为老年CHF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与血浆脑钠肽(BNP)的关系。方法21例CHF合并室内阻滞患者行CRT,其中5例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包括2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接受房室结射频消融术+CRT—D治疗。观察植入术前及术后3个月、1、2年的心功能(NYHA分级)、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BNP水平。结果21例患者中的16例存活患者于植入CRT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心功能从Ⅲ~Ⅳ级改善为Ⅱ~Ⅲ级(P〈0.05);LVEDD、LVESD、LVEF均明显改善(P〈0.05);血浆BNP均明显降低(P〈0.01)。5例死亡患者以上指标无改善。植入CRT前血浆BNP水平小于3000pg/ml者(BNP—L组)与人于3000pg/ml者(BNP—H组)相比,CRT治疗3个月时两组LVEDD、LVESD、LVEF均明显改善(P〈0.05),但12个月时BNP—I。组的心功能指标仍进一步改善,而BNP—H组与CRT治疗前的心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的24个月内,BNP—L组中只有1例因心功能恶化死亡;而BNP—H组中有3例因心功能恶化死亡,1例为心脏性猝死。结论植入CRT后心功能指标在早期即得到改善的患者,其2年预后较好;植入CRT前血浆BNP水平可反映植入CRT后的心功能变化趋势;植入CRT后3个月时BNP水平不下降的患者其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100例该院诊治的CHF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首先给予地高辛、呋塞米+螺内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而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BNP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在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00%)与对照组(8.00%)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BNP、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等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另外,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的LVESV、LVEDV、LVEF及血浆BNP等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比索洛尔与美托洛尔可有效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但比索洛尔具有更强的优势,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心率震荡(HeartRateTurbulenceHRT)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血浆脑钠素(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间的关系。方法66例CHF患者和29例正常对照者,均记录临床资料,CHF患者按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为轻度CHF组(NYHAⅠ-Ⅱ级)和重度CHF组(NYHAⅢ-Ⅳ级);根据病因不同分为缺血性心脏病组和非缺血性心脏病组。所有研究对象经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同时行动态心电图(Hoher)检查,计算机专用软件自动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urbulence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Slop,TS),采用ELISA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BNP的浓度。结果CHF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TO值高于对照组(P〈0.05),鸭值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CHF患者TS值明显低于轻度CHF患者(P〈0.05),两组间TO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血性心脏病和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HRT变化规律无明显差异(P〉0.05);CHF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重度CHF患者血浆BNP高于轻度CHF患者(P〈0.05);TO值与LVEDD、LVEF、BNP、TS值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TS与LVEDD、BNP呈负相关(P〈0.05),与LVEF呈正相关(P〈0.05);BNP与LVEF呈负相关(P〈0.05),与LVEDD呈正相关(P〈0.05)。结论CHF患者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弱,重度CHF患者TS减弱更为明显,可作为评判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CHF患者血浆BNP水平升高,重度CHF患者升高更为明显,CHF患者TS值与血浆BNP间有良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的作用。方法将86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螺内酯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分别在入院、6个月时检测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脏排血指数及Tie指数。结果两组治疗6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左室收缩末期容量、Tie指数等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内酯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脏排血指数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内酯组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治疗可抑制左室的扩张和纤维化,干预左室重构的发生,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左室室壁瘤形成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左室室壁瘤形成和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 首次前壁AMI患者64例,经左心室造影后分为左室室壁瘤组31例和无左室室壁瘤组33例。分别于发病后6h、12h、18h和1d、2d、3d、5d及24周采血检测BNP,并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完成后6个月时再行左心室造影,检测有创容积和压力各参数。随访6个月内的主要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左室室壁瘤组发病后6h、第5d和第24周血浆BNP浓度均明显高于无左室室壁瘤组(均为P〈0.05)。在相同血流动力学情况下,无论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是否升高(≥18mmHg),左室室壁瘤组患者BNP的峰值浓度均明显高于无左室室壁瘤患者。PCI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时,无左室室壁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每一节段室壁运动记分(WMS)和LVEDP各参数均高于无左室室壁瘤组。左室室壁瘤组BNP峰值水平与PCI后即刻LVESVI、LVEDVI、WMS和LVEDP呈显著正相关(r=0.56、0.60、0.52、0.77,均为P〈0.01),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72 P〈0.01)。左室室壁瘤组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明高于无左室室壁瘤组患者(均为P〈0.05),且BNP峰值水平与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亦有显著相关(r=0.58,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在AMI后左室室壁瘤形成患者中明显高于无左室室壁瘤者,且与左室重构程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密切相关,提示AMI后BNP的过度分泌参与了AMI后左室重构和左室室壁瘤的形成,并影响着其后的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6.
管一平  邹翰琴 《心脏杂志》2011,23(5):623-625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衰,CHF)对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 风心病并发心衰患者86例,随机分为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组(试药组)以及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对照组)。在治疗后1年测定心功能与左室内径等指标。结果: 试药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显著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 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治疗风心病心力衰竭较常规治疗方法在改善心衰,阻止心脏重构方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FI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脑钠素(BNP)的影响。方法将60例CFIF病人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替米沙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替米沙坦(80~160)mg/d,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评价心功能分级,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gⅡ和BNP含量。结果治疗后替米沙坦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及LVDd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LVEF明显升高(P〈0.01)。血浆AngⅡ和BNP水平明显降低,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心功能改善1级~2级,药物副反应少。结论替米沙坦能改善CFIF病人心功能和神经内分泌机制失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使用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对患者的远期心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PCI治疗患者117例,按是否使用国产替罗非班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81例),随访1年,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基础临床情况和造影、介入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术后即刻TIMI 3级血流获得两组相似(94.44%vs92.59%,P〉0.05)。术后随访1月时,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47.89%vs4t.75%,P〈0.05);且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73.49ml/m^2 vs 82.77ml/m^2,P〈0.05)和收缩末期容积指数(42.86ml/m^2 vs 53.52ml/m^2,P〈0.05)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随访1年,两组心功能相比未见显著差异,但两组心功能较术后1月有明显改善。结论:急诊PCI术中使用国产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患者PCI术后1月的心功能,而1年后这种获益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9.
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岁以上老年CHF患者86例,在心衰症状已基本缓解,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2.5mg,2次/d,以后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在4~6周内渐增到病人能耐受的最大剂量或达到目标剂量20mg,2次/d。维持剂量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及维持剂量治疗3个月后心率、血压、血生化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心率、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心搏量、心脏指数、心排血量、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增加(P〈0.01或P〈0.05),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降低(P〈0.01);而各项生化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并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拟益心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的含量变化。方法将7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心汤治疗。检测CHF患者治疗前后BNP的血浆含量,详细记录每位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程度。另选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CHF患者血浆BN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随着心力衰竭的不断加重,BNP的血浆含量逐渐升高(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BNP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后两组患者BNP含量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BNP含量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O.05)。结论CHF患者血浆BNP含量明显升高,且随心力衰竭的加重而不断增高;中药益心汤与西药常规治疗配合使用,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