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药材》2017,(9)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人结肠癌SW480和SW480/M5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及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GSK3β和β-catenin及各自磷酸化蛋白水平。结果:苦参碱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抑制SW480和SW480/M5细胞的增殖,在24、48、72 h对SW480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依次为1 919、832.8、318.1μg/mL,对SW480/M5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依次为2 417、947、581μg/mL。苦参碱呈浓度依赖性降低SW480和SW480/M5细胞的克隆形成率,苦参碱可抑制SW480和SW480/M5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800μg/mL苦参碱能抑制SW480和SW480/M5细胞内AKT和GSK3β蛋白磷酸化,诱导β-catenin的磷酸化降解。结论:苦参碱可抑制结肠癌SW480和SW480/M5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和迁移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20,(9)
目的探讨石见穿多糖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骨肉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方法不同浓度石见穿多糖(0、0.25、0.5、1 mg/mL)处理人OS MG63细胞24 h,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RT-PCR检测人OS细胞β-catenin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人OS MG63细胞Vimentin、E-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石见穿多糖抑制细胞迁移、侵袭(P0.01),降低β-catenin mRNA及Vimentin蛋白表达(P0.05,P0.01),促进E-cadherin蛋白表达(P0.01),且上述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石见穿多糖能抑制人OS MG6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这种作用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阻断EMT过程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蟾蜍灵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87MG及U87MG成球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U87MG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分别向细胞悬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蟾蜍灵,另设DMSO作为对照组,MTT检测细胞存活情况;克隆形成2周后,观察不同浓度蟾蜍灵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蟾蜍灵处理U87MG细胞12 h和4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蟾蜍灵处理U87MG细胞48 h后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表达水平;分别用成球培养基和含有蟾蜍灵的成球培养基培养U87MG细胞7 d,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是否成球及其形态、成球体积大小变化和数量变化;成球的U87MG细胞加入不同浓度蟾蜍灵72 h后,PI避光染色1 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死亡情况。结果加入蟾蜍灵处理的U87MG细胞生存率较空白对照组和DMSO组明显下降,24 h、48 h和72 h的IC50分别为85 nmol/L、34 nmol/L和22 nmol/L。蟾蜍灵处理后克隆形成数量低于空白对照组。U87MG细胞经蟾蜍灵处理后,细胞凋亡比例增加,并存在药物浓度时间依赖性;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增加;U87MG细胞在成球培养基中培养后可以成球;加蟾蜍灵干预后,细胞成球体积明显比空白对照组小,且数量减少。PI染色观察到随药物浓度增加,细胞球死亡比例增加。结论蟾蜍灵可以抑制U87MG细胞生长和增殖,并能促进其凋亡;蟾蜍灵可以抑制胶质瘤U87MG成球,并能杀伤干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基于雷公藤内酯醇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致瘤基因(c-MYC)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其与HIF-1α抑制剂联用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雷公藤内酯醇处理人乳腺癌细胞MCF-7不同时间,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将MCF-7细胞分为模型对照组、雷公藤内酯醇0.05μmol/L组、HIF-1α抑制剂20μmol/L组和雷公藤内酯醇0.05μmol/L+抑制剂20μmol/L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试验评估细胞迁移能力;qRT-PCR法检测细胞Cmyc、Hif1a和Vegf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兔抗基质金属蛋白酶-2抗体(MMP-2)、MMP-9、c-MYC、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结果:随着雷公藤内酯醇处理浓度的升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活力逐渐降低,雷公藤内酯醇最佳浓度为50 nmol/L,最佳作用时间为48 h。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雷公藤内酯醇组与HIF-1α抑制剂组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均明显下...  相似文献   

5.
韩庆亮  张慧  郑慧军 《新中医》2023,55(24):112-118
目的:探讨大黄酚调控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脑 胶质瘤细胞U87,用不同浓度(0、50、100、200 μmol/L) 的大黄酚处理后,采用CCK-8 法检测U87 细胞增 殖能力;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 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 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 以及Wnt 通路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 相关蛋白β-catenin、 E-cadherin、vimentin、MMP-9 蛋白表达。结果:大黄酚能抑制U87 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诱导凋亡(P< 0.05),下调Bcl-2、β-catenin、vimentin 与MMP-9 的表达水平,上调Bax 与E-cadherin 的表达水平(P< 0.05),并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大黄酚能抑制胶质瘤细胞U87 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白菊内酯对人肺癌A-549细胞株的抗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为研发新型抗肿瘤中药奠定坚实的基础。方法:应用MTT法测定小白菊内酯对肺癌细胞的毒性作用和抑制增殖作用;应用倒置显微镜、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药物作用前后人肺癌A-549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应用活性氧(ROS)检测药物作用后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以及活性氧含量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药物作用前后蛋白阳性表达变化的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小白菊内酯对人肺癌A-549细胞株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结果:(1)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小白菊内酯在不同浓度(5mg/L、10 mg/L、20 mg/L、40 mg/L、50 mg/L、55 mg/L、60 mg/L、65 mg/L)对人肺癌A-549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呈现出浓度和时间梯度依赖性,当药物终浓度为55 mg/L作用时间为48h时,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为51.02%。(2)Annexin V-FITC/PI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实验组细胞可见大量绿色荧光细胞和红色凋亡细胞。(3)活性氧检测发现:实验组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出现明显升高。(4)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法结果显示对照组Caspase-3、Caspase-8、Caspase-9、Fas和Bax分别为10.07%、11.42%、14.09%、9.75%和11.87%,加入小白菊内酯后(实验组)细胞中Caspase-3、Caspase-8、Caspase-9、Fas和Bax蛋白的表达为89.24%、85.75%、84.46%、85.14%和84.09%,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有显著差异。结论:小白菊内酯作用于人肺癌A-549细胞株后,诱导其出现细胞凋亡的改变,它通过死亡受体通路和线粒体通路来完成诱导凋亡的机制,小白菊内酯作用后活性氧水平的增加可能参与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张雯  宋晓凯 《中草药》2005,36(12):1850-1852
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为一种西方传统药物,是从艾叶菊属的短舌匹菊(小白菊)PyrethrumParthenium(L.)Smith中提取的化学成分(C15H20O3),主要用于治疗皮肤感染、风湿病和偏头痛[1]。小白菊内酯以时间依赖关系抑制c-fos和c-myc蛋白表达,但不影响p15、p16、p18、p19蛋白表达,以剂量依赖关系使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周期中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S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同时抑制VSMC的[3H]TdR掺入[2];前期研究表明小白菊内酯抑制人肝癌细胞BEL-740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3]。本研究以BEL-7402细胞为靶细胞,研究小白菊内酯对其p5…  相似文献   

8.
凌涛  王委  胡琛  严鑫  许雨婷  唐淳  寇玉  刘量 《中国中药杂志》2018,(23):4718-4723
研究中药绶草中分离得到的主要的9,10-二氢菲类单体化合物orchinol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侵袭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初步的分子机制。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分别加入终浓度为5,10,20,40,80μmol·L-1的orchinol处理细胞24,48,72 h,采用MTT法检测orchinol对SGC-7901细胞活力的影响;利用伤口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分析5,10,20μmol·L^-1orchinol作用48 h后对SGC-790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orchinol对SGC-7901细胞β-catenin,Wnt-3a,DvL2,cyclinD1,GSK-3β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orchinol在5~80μmol·L^-1能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抑制SGC-7901细胞的活力,orchinol分别处理细胞24,48,72 h后,其对SGC-7901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77.79,42.96,7.85μmol·L^-1;与对照组相比,5,10,20μmol·L^-1orchinol作用48 h,可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侵袭和迁移的能力(P<0.05,P<0.01),且呈剂量依赖关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rchinol可显著下调β-catenin,Wnt3a,DvL2,cyclinD1蛋白、显著上调GSK-3β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P<0.001)。以上结果提示orchinol能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是与orchinol抑制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及下游基因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考察知母皂苷AⅢ抑制人脑胶质瘤U87MG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分析。在裸鼠皮下荷瘤模型中,知母皂苷AⅢ组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瘤重。知母皂苷AⅢ呈剂量依赖性抑制U87MG细胞的体外增殖;呈剂量依赖性降低β-Catenin,Cyclin D1,Bcl-2的蛋白表达,同时升高p21在蛋白和基因水平的表达;降低ERK磷酸化水平,抑制β-Catenin的核转移,同时提高p38和JN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联用JNK抑制剂SP600125和p38抑制剂SB203580后可逆转知母皂苷AⅢ处理而提高的p21和降低的β-Catenin的蛋白表达。知母皂苷AⅢ部分通过干预MAPK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而抑制脑胶质瘤U87MG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积雪草酸对前列腺癌细胞DU145 和PC-3 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对上皮间质转 化(EMT)的影响和潜在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DU145 和PC-3 细胞,以不同浓度积雪草酸干预后,采用 MTT 法检测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对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实 验、Transwell 迁移及侵袭实验观察低浓度积雪草酸(10、20 μmol·L-1)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 ng·mL-1) 诱导后DU145 和PC-3 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DU145 细胞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和EMT 相关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波形蛋白(Vimentin)、N-钙黏蛋白(N-Cadherin)、Snail 及 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积雪草酸可浓度及时间依赖性地抑制DU145 和PC-3 细胞增殖, 干预24、48、72 h 后的IC50 值分别为29.10、17.52、11.53 μmol·L-1 和27.91、21.43、14.82 μmol·L-1。积雪草 酸(10、20 μmol·L-1)能够明显抑制DU145 及PC-3 细胞克隆形成能力。与空白组比较,TGF-β1 能够明显促进 DU145 和PC-3 细胞的划痕愈合(P<0.01),促进DU145 细胞的侵袭(P<0.05),上调DU145 细胞内VEGFA 蛋 白和间质指标Fibronectin、Vimentin、N-Cadherin、Snail 蛋白的表达(P<0.05,P<0.01),下调上皮指标 E-Cadherin 蛋白表达(P<0.05),进而诱导细胞EMT 进程。与TGF-β1 组比较,10、20 μmol·L-1 浓度的积雪草 酸能明显抑制TGF-β1 诱导后的DU145、PC-3 细胞划痕愈合及Transwell 细胞迁移、侵袭(P<0.05,P< 0.01),且呈现浓度依赖性;10 μmol·L- 1 浓度的积雪草酸能明显下调TGF-β1 诱导的DU145 细胞内的 VEGFA、Fibronectin、Vimentin、N-Cadherin、Snail 蛋白表达(P<0.05), 上调E-Cadherin 蛋白表达(P< 0.05),进而逆转TGF-β1 诱导的EMT 进程。结论积雪草酸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DU145 和PC-3 增殖,并逆 转TGF-β1 诱导的前列腺癌细胞DU145 的EMT 进程,从而发挥其抗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中医精气神辨识角度认识虚劳病,总结虚劳病病因病机。通过观察面容、形态、神色、五官、舌象、脉象等辨识精气神状态,确立虚劳病精气神调治原则。在精气神辨识理论指导下,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相关条文、方药进行解析,总结虚劳病相关治则治法。根据精气神调养原则,为虚劳病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血液的生成与五脏关系密切,据此确立五脏补血法:养心补血法、健脾补血法、润肺补血法、滋肝补血法、益肾补血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14组,正常对照组、原方组及各组分低中高剂量组,通过测定小鼠自主活动次数,采用戊巴比妥钠延长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镇静催眠协同作用实验观察丹栀逍遥散原方及各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结果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均无改变小鼠自主活动的功能,表明均无中枢兴奋性作用;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液高、中剂量具有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的作用(P<0.01或P<0.05),石油醚提取液高剂量能明显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小鼠个数(P<0.01)。结论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部位可能为丹栀逍遥散的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4.
通过梳理古本草文献中全蝎、蜂房的有关记载和现代临床对该药对的配伍应用,探讨并阐释该药对祛风攻毒增效的作用机制,认为全蝎配蜂房,药力迅捷,内走脏腑,外达肢节,透骨搜风,既可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攻毒散结消痈.尤其适宜于治疗风湿顽痹、痈疽恶疮、癌肿等.  相似文献   

15.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内经》及相关医家关于阴阳升降的论述,探讨阴阳升降的内容及阴阳升降的不同内涵。从阐述人体生理变化和脏腑特点、阐述疾病的病机、解释治则治法和方药配伍应用等方面分析阴阳升降对临床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量表或问卷评估法、症状组合法、记叙法等方面阐述亚健康状态评估与诊断的现状,归纳总结存在的难点;认为开展亚健康评估、诊断研究,可从健康测量角度出发,运用量表问卷和数据挖掘技术,结合多种手段控制临床质量,构建包括宏观和微观指标在内的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从山豆根中精制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并以此为化学对照品对山豆根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经理化数据和光谱解析等方法鉴定结构,采用TLC和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检查其纯度,并利用TLC的方法对不同来源的山豆根商品药材进行鉴别研究。结果 从山豆根中分离纯化得到纯度98%以上的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照品各1.7 g和2.0 g,并以此为对照品有效地鉴别了正品山豆根药材及其混淆品。结论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作为山豆根的定性指标是合理的,采用TLC方法鉴别山豆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