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的舌质、舌苔、脉象的相互关系。方法:采集2002-2005年间295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4种舌质、5种舌苔、7种脉象的中医证候,进行同质分析。结果:脑梗死与黯红舌质、黄腻舌苔、滑脉关系密切,而脑出血与红色舌质、黄舌苔、弦滑脉关系密切。结论:同质分析是研究中风病证候学的方法之一,容易解释结果。古人对中风病的证候认识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滋阴平肝潜阳汤调治阴虚阳亢型正常高值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收集阴虚阳亢型正常高值血压者200例,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人)与对照组(100人),分别用滋阴平肝潜阳汤和杞菊地黄丸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证候疗效、血脂、血糖等。结果:路径分析显示,舌质、舌苔和脉象3个症状两两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舌苔、眩晕、头痛、腰酸、五心烦热、口干和耳鸣对收缩压有直接的影响关系,这些症状越严重,收缩压越高。脉象可以通过影响眩晕、腰酸、五心烦热、口干、耳鸣来影响收缩压,舌质可以通过影响眩晕、头痛、腰酸、五心烦热、耳鸣来影响收缩压,脉象和舌质症状越严重,收缩压越高。舌苔、眩晕、头痛、腰酸、五心烦热、眼花、口干、耳鸣对舒张压有直接的影响关系,其中,眼花与舒张压有负的影响关系,眼花症状越严重,舒张压越低。其他症状越严重,舒张压越高。脉象可以通过眩晕、腰酸、五心烦热、眼花、口干和耳鸣影响舒张压,舌质可以通过眩晕、头痛、腰酸、五心烦热、眼花和口干影响舒张压,脉象和舌质症状越严重,舒张压越高。结论:症状、舌象、脉象对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影响,症状越重血压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海口地区2型糖尿病(T2DM)的中医证候分布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采用自拟《T2DM中医分型积分量表》对海口地区183例T2DM患者评分并分型,运用2检验分析证候分布及其与年龄、病程、舌质、舌苔、脉象的关系。结果:T2DM患者证候分布与年龄、病程、舌质、舌苔、脉象均有一定相关性,T2DM中医证型分布中,以阴虚燥热型和气阴两虚型为主(占91.2%);T2DM患者发病年龄以60岁以上为主体(占59.6%);T2DM患者平均病程最短为阴虚燥热型最短,阴阳两虚型最长;且T2DM患者各证型之间舌质、舌苔及脉象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海口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有一定差异性,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万娉娉  李捷  祖宝宏 《光明中医》2012,27(10):1985-1987
目的观察中医胃病辨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及舌苔脉象的关系。方法对胃镜检查的胃病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观察舌质、舌苔、切脉,后行胃镜检查并取活检组织做病理诊断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各证型中,HP感染胃病患者以热证、实证或虚实夹杂证为多。HP阳性组中,其胃黏膜出现充血水肿、糜烂、出血,舌质红,舌苔黄腻厚者较HP阴性组为高。结论中医胃病不同证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及舌苔脉象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冠心病证候诊断标准研究中舌脉象定量提取的方法。方法:采用对应分析技术对冠心病的证候和舌脉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证候与舌脉象之间存在的关系:气虚血瘀证与舌胖大(相关距离0.2163)、舌有瘀斑瘀点(0.3351)、脉细弱(0.4537)关系密切;气阴两虚证与舌淡红(0.0948)、脉细弱(0.2267)、舌红少苔(0.2652)关系密切;痰瘀互阻证与脉弦滑(0.0847)、苔腻(0.1815)、舌有瘀斑瘀点(0.4430)关系密切;阳虚寒凝证与苔腻(0.3195)、脉沉细(0.3885)、舌有瘀斑瘀点(0.4812)关系密切。结论:对应分析技术在多变量的探索性分析研究中可能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舌脉诊数据在失眠不同证型中分布规律,为同病异治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搜集失眠为主症的398例医案中患者的一般资料、舌象脉象信息和证候诊断等。运用频数分析、R×C卡方检验和关联规则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失眠高频证候舌脉数据。结果:选取以失眠症为主症的医案中出现频数较高且典型的三种证候进行,证候类型分别为:肝郁气滞型、心脾两虚型和痰瘀互结型。其中78例肝郁气滞型高频舌脉诊数据为:淡红舌、舌胖大、苔薄白或薄黄、脉弦;65例心脾两虚型高频舌脉诊数据为:淡白舌、舌胖或带有齿痕、苔白或薄白、脉沉或脉虚无力;49例痰瘀互结型高频舌脉诊数据为:舌质暗或紫、舌胖大、苔白或黄腻、脉弦滑。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肝郁气滞型失眠常见的舌脉组合为:舌淡红、苔白、脉弦;心脾两虚型失眠常见的舌脉组合为:舌淡白、苔薄白、脉沉或脉虚无力;痰瘀互结型失眠常见的舌脉组合为:舌暗紫、苔白腻、脉弦滑。结论:在失眠症医案中,失眠症的三类典型临床常见证候的舌质、舌苔、脉象数据客观地反映了三种不同证型的病理特征,为临床辨证疾病证候提供辨识度高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脉、舌象与生化免疫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由电子计算机对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脉、舌象及9项生化免疫指标进行分析得出:(1)脉象与舌质都能反映出人体的机能状态。患者的脉象与肝功能中的总蛋白、白蛋白、黄痘指数等明显相关,而舌质与 T-RFC 明显相关。(2)舌苔与癌块大小及 AFP 浓度呈明显相关(P<0.05)。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的辨证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较多,根据人体的阴阳盛衰、脏腑的虚实、发病的诱因以及脉象和舌苔的变化,可归纳为常见的四种不同证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药治疗。常见四种证型的辨治1肝阳上扰型主证:头痛头胀,眩晕,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耳鸣,尿赤便秘,舌苔黄,脉弦数。肝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脉图与证侯之间关系。方法:应用ZM-Ⅲc脉象仪收集2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脉象图。依照"肝癌常见基本证侯定性诊断初步标准"及"中医常见基本证侯轻重程度量化评价层次分析模型"对其进行证侯判别。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多表现为2或3种单证的复合证侯,其中主要以气虚证、血瘀证为主。二者的脉图参数h4、t4、as、ad、w1、t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上可通过判别分析,初步确定其证侯归属,辅助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对201例肾病患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数据进行挖掘,发现慢性肾脏病的中医症状,为慢性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运用频数分析法和关联规则分析对201例肾病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舌质主要是红和淡红,其频率分别为39.7%,33.3%;舌苔主要是白、白腻和薄白,其频率分别为34%,17.6%和15%;脉象主要是细,细滑,沉细脉象,其频率分别为20.5%,13.5%,10.3%。另外,患者的中医辨证主证主要是气阴两虚证和肝肾阴虚证,其频率分别达到46.3%,24.4%;中医兼证中湿热证、湿浊证和血瘀证占比较高,其频率分别为32.6%,29.4%与23%。且由关联规则分析可以得到中医主证和兼证与所对应的舌质、舌苔和脉象的关联性的强弱。结论:频数分析法和关联规则分析能够清楚地展示慢性肾脏病的中医征候规律,有助于慢性肾脏病的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舌脉指标在不同疾病的痰瘀互结证中分布的异同,为异病同治提供临床证据支持。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冠心病心绞痛(以下简称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10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以下简称脑病)痰瘀互结证患者143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以下称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患者16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危险因素、四诊信息、证候诊断等。运用频数、卡方检验、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三病舌脉表现的异同。结果:三病出现频数最高的舌脉指标均为弦脉、滑脉、苔色白等。三病做卡方检验P〉0.05的指标有弦脉、滑脉、苔色白等,P〈0.05的指标有舌态歪斜、舌态强硬、舌质老等。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心病的常见舌脉组合为舌边有齿痕,舌紫黯、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或沉,脑病的常见舌脉组合为舌体胖,边有齿痕,舌下脉络青紫或迂曲、舌有斑点,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或沉滑,心脑合病的常见舌脉组合为舌体胖,边有齿痕,舌淡黯,舌下脉络青紫或迂曲,苔滑腻或厚腻、脉弦滑、沉滑或短脉。结论:在不同疾病的相同证型中,舌脉表现大体相同,微小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4种常见病理苔质的定量方法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用尼康5000数码相机拍摄舌象,输入计算机,建立苔质及疾病、证型数据库,作定量分析。结果厚苔和薄苔、润苔和燥苔、剥落苔与非剥落苔定量值有明显差异(P<0.001);癌症组腻苔与非癌症组腻苔定量值有差异(P<0.01)。结论在苔质的厚薄、润燥、腐腻等方面可以采用纹理特征分析进行定量化处理。厚薄苔、润燥苔、腐腻苔、剥落苔等病理苔质是可以定量的,且其定量值有特异性。其中舌苔剥落的面积越大,剥落的块数越多,这个定量值越大。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采用数据挖掘研究方法,收集从2013年1月—2015年3月期间在德国TCM-Klinik Bad K9tzting偏头痛患者住院病例159例。将病例内容分解为年龄、性别、职业等基本信息与头痛特点、头痛程度、伴随症状、舌脉诊等诊疗信息,并分别建立相应数据库。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标准化和数据清洗等,形成适合数据分析的数据形式。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库中性别、年龄、职业、头痛症状、伴随症状等变量进行频数统计分析,运用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症状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德国偏头痛发生具有年龄普遍性;发病人群主要以脑力劳动者为主;具有发病周期长,且容易复发特点。归纳临床常见中医证型有:肝阳上亢型及气虚痰湿型。德国偏头痛发作时以前额部刺痛、反复发作、伴恶心呕吐,舌暗、苔薄白、弦脉、滑脉为最常见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中晚期艾滋病患者舌象的观察.分析舌象与病情、病程的相关性,加深对中晚期艾滋病患者气阴两虚证的认识。方法:规定上午某段固定时间,用同一数码相机拍摄中晚期艾滋病患者的舌像;记录患者同期实验室资料,分析舌像特点及其与病情、机体免疫状态的关系。结果:晚期患者舌质暗淡,伴瘀斑,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腐腻,焦黄苔较为多见;舌质暗淡伴瘀斑的表现与病情、免疫状况、CD4水平有一定关系。结论;晚期艾滋病患者气阴两虚、瘀血阻络、毒邪稽留血分等中医病理变化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5.
92例SARS患者舌苔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c,SARS)患者的舌苔变化与病程、病情的相互关系。[方法]观察、记录92例确诊SARS患者不同阶段的舌苔变化,并分析其与年龄、病程、病情、激素用量等关系。[结果]SARS病人以腻苔为主,腻苔为本病的主要舌象。早期出现腻苔,易发展为重型,腻苔越明显,病程越长,激素用量较大,预后较差。[结论]观察SARS患者的舌苔变化对于判断病情变化,指导中药治疗以及激素使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中医舌象的分析,探讨颈动脉斑块的中医病机特点。方法:收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门诊和住院患者,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A组)、不稳定型斑块组(B组)、稳定型宽块组(C组),观察舌象,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舌色以暗红为主,其次是淡红;腻苔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薄苔;白苔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黄苔。结论:舌象特点反映出脾肾气虚及痰、瘀、热是颈动脉斑块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聚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利用冠心病个体化诊疗研究平台,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对744例AMI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再对每种类型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定每种类型的代表症状,归纳出证型。结果调查收集AMI患者的症状共有46种,症状频率出现较高的为胸闷、胸痛、乏力、气短、心悸、喘憋;舌质多见暗红、淡暗、紫暗,舌苔以腻、白为主;常见的脉象为弦滑、弦、滑、弦细;总结出八种证候群。结论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AMI患者分为八型较符合临床实际,聚类分析有助于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BMI与舌象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以1 655名体检者为对象,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BMI,并进行中医舌诊,数码相机拍摄舌象图.结果 在1 655名体检者中,体重正常、超重/肥胖和体重过低者分别为843人(50.94%)、724人(43.74%)和88人(5.32%).超重/肥胖组黯红舌(37.98%比24.56%;x2=40.883,P<0.001)、紫舌(5.94%比3.44%;x2=8.133,P=0.017)、紫黯舌(2.35%比0.59%;x2=10.398,P=0.006)、黄苔(63.95%比58.84%;x2=9.570,P=0.008)、厚腻苔(24.86%比17.20%;x2=18.698,P<0.001)出现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剥脱/少苔/无苔出现率显著低于体重正常组(1.93%比3.91%;x2=6.454,P=0.040).体重过低组红/绛舌(48.86%比24.72%;x2=24.608,P<0.001)、红点舌(7.95%比1.93%;x2=12.254,P=0.002)、薄白苔(22.73%比9.53%;x2=14.030,P=0.001)出现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黯红舌(OR 1.830,95% CI 1.515~2.211;P<0.001)、紫舌(OR 1.874,95% CI 1.211~2.901;P=0.005)、紫黯舌(OR 4.259,95% CI 1.610~11.266;P=0.003)、黄苔(OR 1.294,95% CI 1.093~1.531;P=0.003)、灰黑苔(OR 6.147,95% CI 1.816~20.811;P=0.004)、厚腻苔(OR 1.597,95% CI 1.289~1.978;P<0.001)与BMI呈正相关,淡红舌(OR 0.766,95% CI 0.637~0.920;P=0.004)、红/绛舌(OR 0.659,95% CI 0.549~0.789;P<0.001)、红点舌(OR 0.548,95% CI 0.326~0.921;P=0.023)、薄白苔(OR 0.695,95% CI 0.536~0.900;P=0.006)、白苔(OR 0.821,95%CI0.683~0.986;P=0.035)与BMI呈负相关.结论 BMI与舌象特征具有一定相关性,超重/肥胖人群的异常舌色以黯红舌为主;体重过低组异常舌色以红/绛舌为主.舌苔异常者均以黄厚苔为主.不同体重者的舌形均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舌苔变化与病程、病情的相互关系。[方法] 观察记录103例男性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舌象变化,并分析其与年龄、病程、病情的关系。[结果] 患者入院舌形多表现为舌胖,占61.17%,无瘦舌,入院出院舌质舌形无明显变化。患者以腻苔为主,腻苔为本病的主要舌象。随着年龄增长,腻苔的比例也增长,发病时间越长,出现腻苔的比例越高,住院时间越长,出现苔腻的比例越高。腻苔越明显,病程越长,预后较不良。[结论] 观察新冠肺炎患者的舌象变化与病情进展有一定的一致性,可作为判定愈后的一项简易指标,并对指导中医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