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特点及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4年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60岁以上老年女性、男性患者各42例。对其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老年女性冠心病以双支、三支病变为主,冠状动脉病变类型以C型及B型病变为主,与老年男性冠心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男性、女性两组间危险因素除吸烟外,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女性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以双支、三支病变、C型及B型病变为主,影响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与老年男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2006年10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并确诊患者287例。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吸烟、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饮酒和肥胖。按其危险因素多少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低危险因素组(≤3个),多危险因素组(≥4个)。将两组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多危险因素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发生3支病变、B型病变、C型病变的患者明显高于低危险因素组。结论: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多少相关。危险因素越多,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越重。受累及的血管数目越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肾功能减低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21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且未合并原发肾脏疾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以简化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断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104例(47.5%)患者肾功能减低,其中慢性肾脏疾病患者37例(16.9%);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17例(53.4%)。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减低(P<0.05)。肾小球滤过率<70mL/(min.1.73m2)为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最强预测因子(P<0.05)。既往高血压病史、合并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mol/L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是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合并肾功能下降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价值超过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观察 34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并根据年龄是否≥ 6 5岁而分为老年组 (n =134)和中青年组(n =2 12 ) ,评价两组的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情况。结果 老年患者的左主干及多支血管病变多见 ,左回旋支及其近段病变也多见 ,而在单支血管病变中青年患者多于老年患者。危险因素方面两组差别不大。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以左主干和多支发生血管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 综合评价冠心病危险因素对老年人冠心病的影响。方法 对 35 7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 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确诊冠心病 2 32例 ,阳性率 6 5 4%。单因素分析 ,增龄、男性、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体重增加、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易致老年冠心病事件发生。多因数回归分析 ,性别、年龄、吸烟及LDL/HDL C为冠心病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与年轻患者比较老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更高。因此对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控制可为老龄患者带来的绝对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6.
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38例,按性别分为女性冠心病组和男性冠心病组,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女性冠心病组单支血管病变、左前降支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冠心病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冠心病组不同于男性冠心病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冠心病组不同于男性冠心病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高甘油三酯。结论:女性冠心病患者左前降支血管病变多于男性冠心病患者,高血压、高甘油三酯是女性冠心病患者明显不同于男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造影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范围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患者在老年人群中所占比重明显增高.了解高龄老年(≥75岁)冠心病患者其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对于提高对高龄冠心病患者这一特殊人群的临床诊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者对本院60岁以上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以Gensini积分定量评价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探讨该组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女性胸痛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探讨女性胸痛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女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典型临床症状出现率、绝经、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测阳性率均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结论:应综合评估女性胸痛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无创检查结果,识别高危人群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98例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结果本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分别为30.6%和43.9%;女性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总分显著高于男性患者( P<0.05)。本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6例,冠心病82例;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检出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P<0.01);回归分析显示,抑郁、性别和焦虑是罹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较高,焦虑、抑郁情绪是罹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31例绝经期前女性患者,以同年龄组排除冠心病的绝经期前36例女性作为阴性对照,同时收集≥65岁冠心病女性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绝经期前女性中,确诊冠心病者患高血压病的比例显著高于排除冠心病者(58.1%、13.9%,P<0.001),而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在两组中无显著性差异;绝经期前冠心病女性与老年冠心病女性相比,其患高血压病比例低(58.1%、76.7%,P=0.038),患糖尿病比例低(12.9%、36.2%,P=0.013);绝经期前冠心病女性的冠脉单支病变比例较老年冠心病女性组高(41.94%、21.55%,P=0.021),且单支病变中以前降支病变为最多见(前降支受累率93.55%);绝经期前冠心病女性冠脉三支病变比例较老年冠心病女性组低(22.58%、50.86%,P=0.006)。结论在绝经期前女性中,高血压是参与冠心病发病的关键性因素;与年龄有关的雌激素变化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进程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青年心肌梗死发病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青年心肌梗死是指40岁以下的青年,无论何种病因而发生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其发生率约占AMI患者的3%~6%。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年龄日益年轻化,其发病率呈逐渐增加趋势,逐渐受到临床的普遍关注。笔者对我院收治的128例40岁以下青年AMI患者,与同期213例60岁以上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研究。分析了青年人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相似文献   

12.
老年心脏性猝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分析老年心脏性猝死(SC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37例61~84岁SCD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部分患者曾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尸检。结果:老年SCD者中81.1%生前有冠心病,56.8%患冠心病和高血压2种疾病。冠状动脉造影或尸检可见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病变广泛、严重。男性和伴有左室功能不全者SCD的危险增高。结论:为减少老年冠心病和高血血压患者发生SCD,临床需采取积极措施,改善患者心肌缺血,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绝经前女性胸痛患者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为女性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因胸痛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女性13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1例)和对照组(71例),比较2组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冠心病组合并原发性高血压31例(50.8%),糖尿病25例(40.9%),二者同时存在18例(29.5%)。对照组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5例(21.1%),糖尿病8例(11.2%),二者同时存在2例(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心病组单支病变29例(47.5%),双支病变22例(36.2%),3支病变10例(16.3%)。结论:高血压、糖尿病是绝经前女性最重要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具有冠心病易患因素的女性胸痛患者的重要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及发病机制和围造影期的并发症,以指导临床治疗与护理。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360例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女性冠心病患者。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40-60岁占58.9%,60岁以上占72.5%。高血压病是女性冠心病的第一重要危险因素,占65.6%,远远高于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病率。女性中年组冠心病患者一旦并发心肌梗死时,冠状动脉病变则以多支病变为主.与老年组冠心病病变无明显差异。围造影期并发症:低血压、迷走神经反应、对比剂反应、室颤、动脉夹层等。结论: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受累是随着年龄增加,冠状动脉病变逐渐加重的一个过程,女性冠心病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提示临床工作者有必要做大量的宣教工作。早发现,早治疗,对女性冠心病的防治给予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危险因素。方法总结2005~2010年648例首次诊断明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组(狭窄管腔直径≥50%)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狭窄管腔直径<50%),分析两组的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情况。结果 648例AMI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8例,占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7.4%(48/648),两组在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方面比较,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这些危险因素较少,有统计学差异。而在发病年龄小于40岁、吸烟方面的差异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年轻及嗜烟的特点,戒烟可作为年轻者预防冠心病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维吾尔族与汉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损害程度存在差异,而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的“金标准”,故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比较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选择2004-01/2005-06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行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450例,其中,维吾尔族138例,汉族312例。①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心电图表现等,比较两组间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②采用美国GE公司INNOVA 2000型数字减影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组间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病变程度、病变性质等方面的异同。 结果:45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维吾尔族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与汉族患者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均以男性为主;维吾尔族患者发病年龄低于汉族(P〈0.05);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纤维蛋白原增高者明显多于汉族患者(P=0.037)。两组临床特征比较无差异。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维吾尔族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病变者多于汉族患者(P〈0.05);冠状动脉病变性质维吾尔族患者以复杂病变居多,显著多于汉族患者(P〈0.05),而汉族冠状动脉病变性质未见明显的特异性。 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冠心病危险因素有自己的特点,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发病年龄较小,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复杂性病变及多支病变相对多,平均受累血管多于汉族,冠心病较重于汉族。  相似文献   

17.
中青年冠心病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玮  杨向军  赵欣  许海峰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2):1260-1262
目的探讨中青年冠心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并且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方法对126例中青年组(≤50岁)和120例老年组(〉50岁)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中青年组以突然发病者居多,高血压、酗酒、家族史、高胆固醇、高LDL及低HDL者均高于老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糖尿病和高尿酸者高于中青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抽烟、高甘油三酯多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青年人与老年人在冠心病发病特点、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大致相似,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吸烟、高甘油三酯血症是青年冠心病患者突出的危险因素,可促使其提早发生冠心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伴胸痛的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问题,以提高对胸痛性疾病的鉴别能力。方法回顾分析201例患者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临床资料。冠心病组:以冠脉造影血管狭窄≥50%诊断为冠心病,冠脉造影结果除外冠心病而单纯消化系疾病所致胸痛者18例为对照组,比较二者有关冠心病危险因素和临床胸痛特点。结果(1)201例因胸痛疑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0.3%为非心源性胸痛,其中单纯消化系疾病所致胸痛占非心源性胸痛的29.5%。冠心病同时合并消化系疾病的占心源性胸痛的111.4%:(2)冠心病组有2个或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结论患者出现典型或不典型胸痛,同时伴有明显冠心病危险因素,发生冠心病可能性较大:当患者仅有胸痛而无明显危险因素,则发生冠心病可能性小。临床医师应重视胸痛的早期诊断、早期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心肌桥与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及检查特点。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择肌桥组28例,冠心病组34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活动平板试验、冠状动脉造影及治疗反应。结果:两组心绞痛发作、胸闷症状、活动平板试验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冠心病组具有更多危险因素,硝酸甘油治疗效果好;肌桥多发生在前降支中段,而冠心病病变以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多见。结论:心肌桥与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相似,冠脉造影表现不同,治疗方法不同。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造影对老年女性心绞痛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老年女性心绞痛的临床诊断问题。方法:对36例临床诊断为心绞痛的老年女性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CAG),以冠状动脉固定狭窄≥50%为标准,为冠心病(CHD)组和非CHD组。CHD组有16例,非CHD组有20例,比较两组的心绞痛临床特点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女性CHD临床胸痛症状常不典型,但有典型心绞痛的症状又有明显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老年女性,患CHD的可能性大,。结论伴有危险因素的老年女性患,出现心前区疼痛或不适时,应全面考虑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