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 2 7例冠心病病人 ,应用 3 0个支架在 6种情况下选择性置入。结果 :2 7例 ,3 0个支架 ,冠脉内支架置入全部获得成功 ,冠脉造影时内膜夹层撕裂的迹象消失 ,支架展开充分达到了预定的直径 ,病人心绞痛及心电图心肌缺血均消失。结论 :支架置入后达到最佳扩张状态 ,减少残留夹层和狭窄 ,对取得长期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时局部应用维拉帕米防治桡动脉痉孪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0例经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的患者,成功置入鞘管后注入维拉帕米5mg,记录维拉帕米注入前、注入后2,5,10,30min患者心率、血压、局部及全身情况变化。结果:80例患者均未发生桡动脉痉孪,均未发现心力衰竭和传导阻滞加重,均于维拉帕米注入后出现上肢烧灼和胀麻感,但很快消失(〈30s)。维拉帕米注入前、后心率及舒张压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注入前、后收缩压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注入后不同时间点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时,局部应用维拉帕米可以有效防治桡动脉痉孪的发生,并且对心率、传导、舒张压和心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脂蛋白(a)与血脂指标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比较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脂蛋白 (a)及其联合其他血脂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6 38例怀疑冠心病患者 (其中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 4 10例 ,非冠心病 2 2 8例 )的临床资料 ,用标准方法检测血脂水平 ,比较各个血脂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 [(5 .0± 1.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3.0± 1.0 ) ]mmol/L、脂蛋白 (a) [(2 6 0± 2 2 6 )mg/L]水平及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的比值 (5 .2± 2 .0 )显著高于非冠心病患者 [(4 .6± 1.1)mmol/L ,(2 .6± 0 .9)mmol/L ,(192± 174 )mg/L ,4 .5± 1.5 ,P≤ 0 .0 0 1],HDL C水平 [(1.0± 0 .3)mmol/L]明显低于非冠心病患者 [(1.1± 0 .3)mmol/L ,P =0 .0 4 5 ],而两组间其他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中 ,血清总胆固醇、LDL C、脂蛋白 (a)及总胆固醇与HDL C比值的异常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患者 ,其他血脂指标的异常率在两组无明显差别。脂蛋白 (a)对冠心病的预测值及似然比并不优于其他血脂指标 ,联合LDL C可提高阳性预测值及似然比。在logstic多元回归中 ,冠心病的危险性与传统的危险因素均呈正相关 ,脂蛋白 (a)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不优于其他指标。结论 脂蛋白p(a)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并不优于其他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女性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584例经PCI治疗的患者,被分为女性组(122例)和男性组(462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及PCI治疗情况,并进行长期(3~49个月)临床随访,详细记录患者临床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男性患者的全因性死亡率(0:3.03%,P>0.05)及心因性死亡率(0:2.98%,P>0.05)有增高趋势,女性患者因心脏病再住院率(15.57%:9.96%,P<0.05)显著增加,但2组患者其他临床主要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校正不匹配因素的偏相关分析显示,男性与心因性死亡(r=0.0874,P<0.05)及全因性死亡(r=0.0970,P<0.05)呈正相关.结论:女性患者PCI治疗的长期临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药物及其与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84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应用的主要药物及吸烟状况进行调查,并对主要心脏不良事件进行随访.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8.66±12.16)个月,术后99.0%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应用时间平均(10.3±8.2)个月,99.8%使用氯吡格雷,应用时间平均(7.8±5.O)个月;随访期间5.14%患者完全停止抗血小板治疗.在出院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钙通道拮抗剂及硝酸酯的应用率分别为42.0%、63.7%、83.0%、19.9%及46.4%,随访期间降低到36.1%、57.O%、66.8%、17.6%及36.6%.术前吸烟为53.77%,随访期间为17.80%.停止抗血小板治疗、术后吸烟增加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0.0%对1.1%,P<0.01;4.81%对0.83%,P<0.01)及主要不良心脏时间(20.0%对6.9%,P<0.01;11.54%对6.67%,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在PCI术后对药物的依从性良好,但术后停止抗血小板治疗及继续吸烟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346例(其中女65例,男28l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造影资料。结果: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较大.更易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其三支血管病变多于男性患者。结论: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可能较男性患者更严重。  相似文献   
7.
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程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早期病情评估及治疗决策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129例患者依据病变范围分为冠脉0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3支或3支以上);依据病变程度分为冠脉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完全闭塞组,分别统计每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并做统计学分析及前瞻性研究。结果血尿酸水平:冠脉0支病变组(330±70)μmol/L、单支病变组(370±60)μmol/L、双支病变组(470±70)μmol/L、多支病变组(490±50)μmol/L;冠脉正常组(330±70)μmol/L、轻度狭窄组(370±50)μmol/L、中度狭窄组(470±40)μmol/L、重度狭窄组(490±50)μmol/L、完全闭塞组(450±60)μmol/L,即随冠状动脉病变范围扩大或和狭窄程度增加,血尿酸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高低可作为临床观察和评定冠脉病变发展(病变范围或和狭窄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局部射血分数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5 6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冠心病组(38例 )和非冠心病组 (18例 )两组 ;门控心血池显像获得局部射血分数 (REF)。结果 REF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7%、83%、92 %和 75 % ,用于诊断心肌梗死和非心肌梗死冠心病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有明显差异。结论  (1)REF对CHD尤其是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单纯用于诊断以及疗效观察时 ,可替代冠脉造影。 (2 )REF结果阳性时 ,应注意与心肌病鉴别 ;阴性结果时 ,应结合其它资料做出冠心病排除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评价脂蛋白(a)及其联合其他血脂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分析546例怀疑冠心病患者(其中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354例,非冠心病192例)的临床资料,用标准方法检测血脂水平,比较各个血脂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水平及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显著高于非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非冠心病患者,而两组间其他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及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的异常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患者,其他血脂指标的异常率在两组无明显差别。脂蛋白(a)对冠心病的预测值及似然比并不优于其他血脂指标,联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提高阳性预测值及似然比。在Logstic多元回归中,冠心病的危险性与传统的危险因素均呈正相关,脂蛋白(a)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不优于其他指标,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未进入回归模型。结果提示,脂蛋白(a)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并不优于其他血脂指标,当联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HAX-1基因序列研究基因多态性与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提取银屑病患者(247例)和正常人(102例)基因组DNA并进行扩增,通过自动测序的方法测定HAX-1基因及启动子区域的序列,检测其SNP位点,并以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①测序结果:测序总长度5313bp,发现1个位于5’UTR的高频SNP。②病例-对照关联分析结果:5’UTR区的SNP位点-104T>G多态性的T等位基因频率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的频率分别为53.4%和48.5%,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HAX-1基因5’UTR区的SNP位点-104T>G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