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调查及分析慢性牙周炎(CP)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将514例口腔科就诊的患者按T2DM诊断标准分为T2DM组(n=94)和非T2DM组(n=420),再将T2DM组按照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n=36)和血糖控制不良组(n=58),对照分析各组患者CP患病率。结果:T2DM组CP的患病率为62.77%,明显高于非T2DM组的32.38%(P〈0.05);血糖控制良好组CP的患病率为44.44%,明显低于血糖控制不良组的74.14%(P〈0.05);而非T2DM组与血糖控制良好组CP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与T2DM密切相关,T2DM能增加CP的患病风险,T2DM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可降低CP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 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水平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大血管病变(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MVC)相关性。方法:选取 T2DM 患者176例,按照有无 MVC 分为单纯T2DM组(108例)和 T2DM合并 MVC 组(68例)。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检测常规生化指标、血清25(OH)D3水平;分析T2DM患者发生 MVC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T2DM合并 MVC 组患者年龄、病程、吸烟率、LDL-C 及 hsCRP 高于单纯 T2DM组,25(OH)D3水平低于单纯 T2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年龄、吸烟史、LDL-C 为 MVC 的危险因素,25(OH)D3为保护性因素;T2DM 患者血25(OH)D3水平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结论:血清25(OH)D3水平与 MVC 发生呈负相关,25(OH)D3水平降低可能会增加 T2DM患者 MVC 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苏彩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431-343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并总结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均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依据临床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46)与对照组(n=48),在围术期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行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期间未见死亡病例。研究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心理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实施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0SAHS)及高血压患者血浆中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的变化特点,旨在分析ADM与OSAHS及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2009年在我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睡眠时打鼾及呼吸不规律、白天嗜睡或/和肥胖(BMI≥25kg/m^2)的患者,为连续病例,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监测血压,根据OSAHS及高血压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共261例分为四组:均无OSAHS和高血压的健康对照组(A1B1组,n=56),高血压无OSAHS组(A1B2,n=52),OSAHS无高血压组(A2B1组,n=66),OSAHS合并高血压组(A2B2组,n=87)。采用放射性免疫技术测定各受试者外周血中ADM水平。结果:OSAHS合并高血压组及单纯OSAHS组的ADM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单纯高血压组(P〈0.05),而OSAHS合并高血压组的ADM水平与单纯OSA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颈围、腰围、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情况下,氧饱和度与ADM独立相关(P=0.038)结论:OSAHS与高血压相比更能影响血清中ADM水平的变化,AHI及血氧饱和度影响ADM水平,OSAHS对血浆中ADM水平的影响可能是由于AHI及血氧饱和度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单次冠状动脉螺旋CT扫描同时获取的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与冠状动脉钙化数据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期间行256排Revolution螺旋CT扫描的T2DM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冠脉钙化阴性组与阳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的差异,Spearman秩相关分析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与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相关指标(累及分支数、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冠状动脉螺旋CT扫描可一次性同步获取T2DM患者冠脉钙化数据及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并完成一站式靶向分析。T2DM患者冠脉钙化阴性组和阳性组间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病程及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T2DM患者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与冠状动脉钙化累及分支数(rs=-0.748,P<0.001)、严重程度(rs=-0.846,P<0.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在评估T2DM患者冠状动脉钙化严重程度与骨密度的关系时,可利用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同步获取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反映患者骨密度,从而使患者避免多次接受辐射检查的风险,并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初发及复发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AD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以及两者与T2DM及脑梗死的一些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单纯T2DM患者60例(A组),T2DM合并初发脑梗死患者120例(B组),T2DM合并复发脑梗死患者122例(C组),对照组60例(D组,不伴有脑梗死及T2DM者),分别采用ELISA法及放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ADP及hs-CRP水平。结果 (1)A、B、C组血清ADP水平明显低于D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D组(均P〈0.05);(2)B、C组血清ADP水平明显低于A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A组(均P〈0.05);(3)C组血清ADP水平明显低于B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B组(均P〈0.05);(4)ADP与hs-CRP水平成显著负相关(r=0.856,P〈0.01)。结论血清ADP水平降低及hs-CRP水平增高均是T2DM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均可作为预测脑梗死复发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孙辉  韩峰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55-5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冠状动脉病变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果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查161例临床确诊冠心病患者,按是否合并T2DM分为两组:合并糖尿病组(Ⅰ组)和非合并糖尿病组(Ⅱ组),对比分析其冠状动脉病变和介入治疗结果。结果:合并T2DM的冠心病患者较不合并T2DM者冠状动脉C型、B型病变的比例明显增高,适合通过PCI治疗的病变数量以及置入支架的数量大,不适合PCI治疗(建议CABG)的比例也高。结论:合并T2DM的冠心痛患者较不合并T2DM者冠脉病变严重,多支血管病变和弥漫性病变比例高,PCI手术难度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血浆SIOOB蛋白水平,对比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过程中脑损伤的情况。方法:2006年7月-2007年8月本院冠状动脉搭桥患者18例,其中CCABG组10例,OPCABG组8例。于麻醉诱导前(T1)、主动脉侧壁钳开放时(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24h(T4)采血测血浆S100B蛋白浓度,评价手术不同时期脑损伤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T1、T4时血浆S100B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ABG组患者在T2及T3时血浆S100B蛋白浓度(2.77±0.69,2.83±0.79)μg/L较OPCABG组(0.89±0.71,0.91±0.63)μg/L显著升高(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由于避免了体外循环,从而降低了术后脑损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 探讨既往或(和)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左心室(左室)功能的影响。②方法 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室造影252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兼有既往和梗死前心绞痛者46例(A组),单纯既往心绞痛者112例(B组),单纯梗死前心绞痛者43例(C组),梗死前无心绞痛者51例(D组),比较既往或(和)梗死前心绞痛对肌酸激酶(CK)峰值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浓度、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和左室功能等的影响。③结果 A组CK峰值浓度显著低于D组(F=8.17,q=4.13,P〈0.05);A组CK-MB峰值浓度显著低于B、D组(F=6.52,q=9.14、3.27,P〈0.05),B、C组CK-MB峰值浓度显著低于D组(q=4.02、2.95,P〈0.05)。A组非Q波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D组(X^2=4.74,P〈0.05)。A、B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分级明显好于C、D组(u=2.284,P〈0.05)。A组左室排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其他各组,B组和C组LVEF均显著高于D组(F=13.85,g=3.52~12.86,P〈0.05)。而A组Critina记分则明显低于其他各组,B组和C组均显著低于D组(F=9.36,q=4.15~15.32,P〈0.05)。④结论 既往心绞痛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梗死前心绞痛可能导致缺血预适应的产生,二者协同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赵雨辰  王城  徐东辉  吕锋 《西部医学》2020,32(3):374-378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式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及心肌力学特性(MM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6月入住我院的老年CHD患者12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OPCABG组(n=64)与CCABG组(n=64)。OPCABG组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治疗,CCABG组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1 d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桥血管数、血液制品用量、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术前、术后7 d血清TM水平,左心室整体面积应变值(GAS)、径向应变值(GRS)、圆周应变值(GCS)、左室整体长轴应变值(GLS)等MMP指标,术后并发症。结果 OPCABG组手术时间、术后1 d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血液制品用量、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等均小于CCABG组(P<0.05)。两组桥血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OPCABG组GAS、GRS、GLS均高于CCABG组,TM低于CCABG组(P<0.05)。术后7d,两组GC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病率低于CCABG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治疗老年CHD创伤小,可减轻血管内皮及心功能损伤,减少生成TM,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3.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芹黄素对大鼠缺血视网膜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30只Long-Evans大鼠用动脉结扎法造成视网膜缺血模型,其中治疗组20只腹腔注射芹黄素,对照组10只注射溶媒二甲基亚酚。用视觉电生理仪检查视网膜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芹黄素治疗组视网膜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芹黄素能促进大鼠缺血视网膜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人体寄生虫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显著,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的赞同和欢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和评价头孢他啶(泰得欣)应用于普通胸外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对比试验,观察2005年8-10月96例普胸手术预防和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泰得欣在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中总有效率9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结论 泰得欣临床效果满意,使用安全,值得在普胸手术中选用。  相似文献   

18.
罗岩 《当代医学》2010,16(11):247-248
患者女,19岁,体检发现全身多处固执破坏4个月。影像学检查:平片及CT平扫检查:双侧髂骨、耻骨、股骨颈及股骨上段均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影,略呈膨胀性,边界清楚,部分可见硬化边。双侧肱骨上段、肩胛骨近关节盂处骨质及股骨下段、右胫骨近端、左腓骨中上段可见多个囊性骨及右侧锁骨亦可见多发局限性低密度减低区、略呈膨胀性(图1、5)。MRI平扫:脊柱可见多个囊状长T1长T2信号,部分略呈膨胀性。(图2~4)  相似文献   

19.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20.
1986年1月至1991年6月经内窥镜检查发现胃癌107例,其中100例经内窥镜活检病理证实,阳性率93.5%,7例阴性者均经手术证实。本文分析了胃癌的内镜特征(中、晚期胃癌、一点癌)和病理特点,并就临床意义进行分析、讨论。认为在胃角、胃窦部的溃疡、糜烂、结节状及粘膜粗糙不平应仔细观察并进行活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