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征象及BRAFV600E基因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36例患者,178个甲状腺癌结节,83枚颈部淋巴结的超声影像学资料和BRAFV600E基因结果,分析BRAFV600E基因、各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发病灶、年龄<40岁、结节最大径≥1.5 cm、微钙化、甲状腺包膜侵犯、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有关(P<0.05);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包膜侵犯、BRAFV600E基因突变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2.701、3.282,均P<0.05)。结论 甲状腺包膜侵犯、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更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B)和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V600E(BRAFV600E)分子检测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304例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并行FNAB细胞病理和BRAFV600E分子检测。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为FNAB组(n=138)和FNAB联合BRAFV600E组(n=166),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两组的诊断效能,同时分析细胞病理分类Bethseda Ⅰ、Ⅲ~Ⅴ类结节的超声特点。 结果 304例患者中诊断为甲状腺癌的患者为278例,其中27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甲状腺髓样癌,诊断为良性病变的26例。两组中Bethseda Ⅰ、Ⅲ~Ⅴ类的结节有53个,超声特点以钙化(28.3%)和结节大小<1 cm(45.3%)为主。依据术后病理结果,FNAB细胞病理诊断组的效能评估:敏感性为93.9%,特异性为57.1%,AUC为0.824。FNAB细胞病理联合BRAFV600E组的效能评估:敏感性为98.0%,特异性为84.2%, AUC为0.911,且AUC联合分析>AUCFNAB结论 FNAB细胞病理联合BRAFV600E基因检测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效能优于单独应用FNAB。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ACR-TIRADS)和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TIRADS)单独及联合BRAFV600E突变对甲状腺细胞学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性或滤泡性病变(AUS/FLUS)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细针穿刺并行BRAFV600E基因检测的138个AUS/FLUS结节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病理及超声特征,以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比较ATA指南、ACR-TIRADS、C-TIRADS单独及联合BRAFV600E突变对AUS/FLUS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 138个AUS/FLUS甲状腺结节中,有45个良性结节(32.6%)和93个恶性结节(67.4%),患者的年龄(t=1.444,P=0.151)、性别(χ2=0.259,P=0.611)及结节的位置(χ2=2.055,P=0.358)对AUS/FLUS结节良恶性的鉴别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部结核性淋巴结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的超声图像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收治的颈部淋巴结肿大行细针穿刺并经病理确诊的患者80例,共计穿刺送检102个淋巴结,将送检淋巴结中病理结果为结核性淋巴结的28个病灶共20例患者作为结核性淋巴结组,病理结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细针穿刺细胞学联合细针穿刺洗脱液测量甲状腺球蛋白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考虑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90例,依据诊断方法不同分为A组、B组及联合组各30例.A组患者接受细针穿刺活检,B组患者接受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检测,联合组患者接受两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原发灶临床病理特征和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关联性,阐明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桥本甲状腺炎伴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与伴单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的差异,探讨桥本甲状腺炎伴甲状腺乳头状癌多灶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0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病理结果证实为甲状腺恶性肿瘤,且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患者。根据肿瘤病灶数量将患者分为桥本甲状腺炎分别合并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单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两个组,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特征、甲状腺功能和病理等观察指标,并分析多灶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386例,其中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156例,单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23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BRAF基因突变、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央淋巴结转移、被膜侵犯、肿瘤最大直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RAF基因突变、被膜侵犯是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多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可能的影响因素有BRAF基因突变、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央淋巴结转移、被膜侵犯、肿瘤最大直径,其中BRAF基因突变、被膜侵犯是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多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陈增雄 《湖南医学》2014,(4):705-706
【目的】探讨颈淋巴穿刺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90例,均采用颈淋巴穿刺细胞学检查,其中46例采用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90.00%(81/90)。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灵敏度为89.13%(41/46),漏诊率为10.87%(5/46);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灵敏度为36.96%(17/46),漏诊率为63.04%(29/46),二者灵敏度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颈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并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诊断中具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刘颖  徐潮阳  马拥军 《浙江医学》2023,45(8):809-8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FNA)细胞学检查联合BRAFV600E基因检测在甲状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21年1至12月金华市中心医院诊断为甲状腺结节并选择手术治疗的121例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的甲状腺FNA检查和BRAFV600E基因检测;记录FNA、BRAFV600E基因检测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析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FNA联合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对诊断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结果121例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有117例术后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105例(89.7%);甲状腺乳头状癌直径>1cm时,更易发生多发结节(P<0.05)。FNA联合BRAFV600E基因检测能提高PTC诊断的灵敏度(0.957比0.727,P<0.01)。结论FNA联合BRAFV600E基因检测能提高诊断PTC的灵敏度,但鉴于PTMC的高检出率,因此临床应用中应考虑是否存在过度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国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v-Raf)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V600E点突变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方法 采用多重突变等位基因PCR方法检测18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包埋组织BRAF基因V600E点突变。利用BRAF基因V600E突变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K1和BRAF基因野生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RO82-W-1进行灵敏度检测。 结果 多重突变等位基因PCR方法可检测最低达1%含量的BRAF基因V600E突变。甲状腺乳头状癌样本检测发现BRAF基因V600E突变率为63.64%(119/187),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中均未检测到BRAF基因V600E突变。单因素分析显示,BRAF基因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年龄(≥ 45岁)、肿瘤分期和预后有关(P<0.05);BRAF基因V600E突变在仅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49.32%)与中央区及颈侧区均有转移组(75.34%)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RAF基因V600E突变(OR=2.471,95%CI:1.149~5.312)和颈淋巴结转移(OR=0.333,95%CI:0.114~0.973)是肿瘤远处转移/复发的独立因素(P<0.05)。 结论 BRAF基因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年龄、肿瘤分期相关,是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57kip2基因的核酸及蛋白水平在正常孕妇和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上的表达,探索p57kip2基因与子痫前期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p57kip2基因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定位检测;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对37例重度子痫前期、22例轻度子痫前期及53例正常妊娠胎盘组织中的p57kip2基因的核酸水平进行检测;通过免疫印迹法对纳入对象的p57kip2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57kip2基因选择性表达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细胞核中.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妊娠组比较,轻、重度子痫前期组p57kip2基因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p57kip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95%CI:(-0.736 9,-0.095 8)].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正常妊娠组比较,轻、重度子痫前期组p57kip2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但重度子痫前期组p57kiP2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95%CI:(-1.441 7,-0.162 4)].结论 p57kip2基因的核酸和蛋白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水平均低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提示p57kip2基因可能参与子痫前期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离鉴定王不留行药材中的特征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常数、核磁共振、变温核磁共振和质谱等多种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果 分离得到一个化合物,鉴定为王不留行黄酮苷。结论 王不留行黄酮苷在王不留行中的量较高,可以作为王不留行及其炮制品质量控制的指标性成分;首次报道了王不留行黄酮苷的13C-NMR数据及其旋转异构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胡颓子叶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胡颓子叶正丁醇部位)对正常及多种致痉剂诱导的豚鼠气管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制备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螺旋条,在其正常状态下以及用乙酰胆碱、组胺、氯化钾、无钙下乙酰胆碱诱导细胞内钙释放和高钙下诱发细胞外钙内流条件下,观察胡颓子叶正丁醇部位对离体气管张力的影响。结果 胡颓子叶正丁醇部位对静息状态下的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有明显的舒张作用,使乙酰胆碱和组胺的量效曲线发生明显右移,抑制加入高钾或高钙后引发细胞外钙内流导致的收缩。结论 胡颓子叶正丁醇部位能明显抑制正常状态及多种致痉剂诱发的豚鼠气管平滑肌收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蒙药草乌芽的药效组分。方法 利用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对蒙药草乌芽的乙醇提取液进行了直接分析鉴定。结果 ESI-MS可以给出相对分子质量信息,ESI-MSn方法则可以从复杂体系中获得结构信息,在草乌芽中发现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及它们的水解产物和脂类生物碱等15种二萜类生物碱。结论 草乌芽中的药效组分二萜类生物碱为首次报道,这些生物碱的结构相似,在电喷雾串联质谱中碎裂方式相同,因此根据电喷雾串联质谱结果确定了这些生物碱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孙杰  吴艺舟  王芍  王静  马博  孙晓波 《医学教育探索》2013,44(12):1593-1598
目的 研究不同醋制工艺对三棱中的总黄酮、总生物碱、有效Al3+ 3类药效物质基础提取率及提取比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L9(34) 正交试验设计,从醋酸质量浓度、醋制比例、醋浸时间、炒制温度4个因素方面,比较不同醋制工艺条件下,醋三棱的80%甲醇浸膏提取率,总黄酮、总生物碱、有效Al3+ 提取率与提取比率的差异。结果 与三棱生药相比,使用少量乙酸的醋制工艺提高了醋三棱80%甲醇浸膏提取率,醋炒可以有效提高醋三棱的总黄酮、总生物碱与有效Al3+ 的提取率与提取比率,总黄酮的提取率与提取比率受炒制温度影响显著,而总生物碱的提取率与提取比率则受醋酸质量浓度的影响显著。含大量乙酸的醋制工艺可明显降低醋三棱80%甲醇浸膏提取率,但可提高80%甲醇浸膏中总生物碱与有效Al3+ 的提取比率。结论 醋制工艺对醋三棱中不同药效物质群的提取率与提取比率有显著影响,将三棱应用于不同适应症时,适宜对症适当改变醋制工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运用基于1H-NMR和UPLC的植物代谢组学技术对生远志、蜜远志及甘草制远志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方法 首先采用基于1H-NMR及UPLC代谢组学技术对生远志及两种炮制品进行分析,指认初级代谢产物21种,次级代谢产物8种,并采用UPLC技术测定三者中细叶远志皂苷的量。结果 生远志与蜜远志、甘草制远志化学成分明显不同;与蜜远志相比,生远志与甘草制远志化学成分更加接近;三者中部分氨基酸、有机酸及糖类等的量变化较大;与生远志相比,蜜远志中总皂苷量几乎不变,甘草制远志则有所上升;糖酯类化合物3, 6′-二芥子酰基糖酯在甘草制远志中其量降低,蜜远志中最低,同时部分次级代谢产物的量也有所不同。结论 从代谢组学整体角度来看,生远志及其蜜制、甘草制品化学成分差异明显,说明炮制可改变药性,导致其功效可能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7.
利用野生东亚钳蝎毒腺构建cDNA文库,并通过序列比对确定了一条全新的Na+通道长链毒素BmkNaTx12并克隆出其全长cDNA序列。序列比对显示BmkNaTx12的序列与墨西哥毒蝎的β-毒素Cn12具有较高的结构相似性,通过同源模型构建并选取打分最高的模型得到BmkNaTx12的预测结构,经分子动力学优化发现蛋白结构在300 ns趋于稳定,而蛋白20、35、52个氨基酸处的波动很可能由于这些氨基酸所处位置在loop区域导致。进一步构建了BmkNaTx12-Fc融合蛋白重组表达系统,通过Western blot技术确定重组蛋白最佳表达时间,并在HEK293细胞中成功表达出BmkNaTx12-Fc融合蛋白。经蛋白A亲和色谱纯化后获得的重组融合蛋白经SDS-PAGE凝胶电泳及高效液相鉴定后纯度高达95%。此外,全细胞膜片钳实验结果显示:BmkNaTx12-Fc在1 μmol/L浓度下能增大20% Nav1.7峰电流。研究结果为后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探讨养阴活血方(YHF)对高脂饮食诱导的ApoE-/-小鼠Treg/Th17失衡及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影响。小鼠给予高脂饮食诱导AS,YHF低剂量(18 g/kg,以生药计)、YHF高剂量(36 g/kg,以生药计)灌胃给药20周进行干预。油红O脂肪染色法观测主动脉斑块面积变化;生化分析血脂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Th17比例;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免疫组化(IHC)及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Foxp3、RORγt mRNA及蛋白表达。分离小鼠脾脏CD4+T细胞并用anti-CD3/CD28活化,再经LPS刺激和YHF干预后,qRT-PCR与免疫荧光(IF)检测CD4+T细胞Foxp3、RORγt表达。结果显示,YHF显著减小主动脉斑块面积,降低血脂水平,增加Treg/Th17比值;上调主动脉Foxp3表达而下调RORγt表达;且在体外上调CD4+T细胞Foxp3表达而下调RORγt表达。本研究表明,YHF可以调节高脂饮食诱导的ApoE-/-小鼠Treg/Th17比例失衡,减弱LPS对CD4+T细胞的炎性刺激影响,从而改善AS。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明晰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敲除(GGTA1-/-)的五指山小型猪SLA经典Ⅰ类基因分子结构特征及其与人HLA的相似性,对研究异种器官移植细胞性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本研究采集6头祖代GGTA1-/- 五指山小型猪耳组织,利用RT-PCR对SLAⅠ类基因(SLA-1、SLA-3、SLA-2)扩增、克隆及测序,对序列进行BLAST分析,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SLAⅠ类基因分子结构特征及其与人HLA的同源性进行分析。 结果 测序分析表明,共获得6条等位基因序列,其中3条为已公布的等位基因(SLA-2*1102、SLA-3*0401、SLA-3*0403),另3条为新等位基因(SLA-1*0401wz01、SLA-1*wzs01、SLA-2*wzs01)。五指山小型猪与人HLA同源性为70.5%~72.1%。 SLA-1*0401wz01、SLA-1*wzs01、SLA-2*wzs01、SLA-2*1102和SLA-3*0401的CD8+分子识别的关键结合域与人HLA氨基酸序列比对,均仅在位点225、228处发生了突变(T→S、T→M),其它位点高度保守。SLA-2*wzs01和SLA-2*1102与人HLAⅠ类基因NK细胞抑制性受体(killer inhibitory receptor,KIR)结合区氨基酸同源性较高,在NKTA-1亚型结合域内仅有1个氨基酸差异,而在NKTA-2 和NKTA-3亚型结合域内有2个氨基酸差异。 结论 从免疫细胞介导的异种排斥反应角度出发,GGTA1-/- 五指山小型猪SLAⅠ类基因氨基酸序列与人HLA高度相似,可作为未来猪-人异种器官移植的良好供体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衍生物ASId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犬提取心肌细胞膜检测酶活性;大鼠结扎冠脉引起心肌梗死后取左心室,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心肌肥厚信号转导通路的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表达情况。结果 ASId对大鼠和犬心肌细胞膜Na+/K+-ATPase均有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1.58±0.27)×10?6和(1.41±0.16)×10?7 mol/L,在受试剂量下(10?8~10?5 mol/L)对Ca2+/Mg2+-ATPase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免疫组化研究表明,ASId 0.5、1.0 mg/kg可显著降低CaN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其表达分别下降73.1%(P<0.01)、78.0%(P<0.001),提示ASId抗心肌肥厚机制与抑制心肌肥厚信号转导通路的重要关键因子CaN有关。结论 ASId治疗心衰机制与Na+/K+-ATPase抑制产生的即刻心肌收缩效应,以及抗心肌肥厚的远期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