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PCR法扩增出EB病毒DNA酶全基因之后,用[γ-32P]ATP进行5’末端标记,然后利用凝胶迁移分析法(gelmobilityshiftassay)来检测与该基因结合的蛋白质。结果表明在Raji细胞核和细胞浆中均有EB病毒DNA酶基因非特异性和特异性结合蛋白,在人乳清中也有与该基因结合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2.
含EB病毒特异性DNA酶全基因片段的大肠杆菌受变温诱导后,其上清液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时出现一条浓集带,分子质量大小约为52ku,符合EB病毒DNA酶全基因编码蛋白质大小。凝胶中蛋白质的定量扫描结果显示该蛋白质占宿主菌总蛋白质的20%~23%,实现了DNA酶全基因在原核体系的高效表达。未见包涵体形成;迅速或缓慢升温所诱导目的蛋白质表达量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EB病毒特异性DNA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含EB病毒特异性DNA酶基因片段的大肠杆蓖受变温诱导后,其上清液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出现一条浓集带,分子质量大约为52ku,符合EB病毒DNA酶全基因编码蛋白质大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扩增Epstein-Barr病毒(EBV)DNA多聚酶基因,构建高效表达载体。方法 根据EBV全基因序列,在EBV DNA多聚酶基因的3’、5’端设计一对附加EcoR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以B95-8细胞DNA为模板,采用改良PCR方法扩增出EBV DNA多聚酶基因(3044bp)。用EcoRⅠ和HindⅢ酶切该基因片断并克隆有达载体pMAL-p2,采用蓝白斑试验筛先阳性菌落。  相似文献   

5.
根据Bear的EB病毒(EBV)基因全序列,设计包括EBV特异性DNA酶全基因的一对引物,在引物上设计有一个SalⅠ切点,以便于克隆。选用蛋白酶K裂解的Raji细胞DNA为模板,扩增出一条1460bp的特异条带,纯比后经TaqⅠ酶切形成1198bp和262bp的两个片段,证实该扩增片段即为EBV特异性DNA酶的全基因片段。以JM103为宿主菌,以高效表达质粒PBV221为载体,按常规方法作酶切、连接、转化,最后在含氨中青霉素的培养基上挑取单菌落扩大培养,用快速法少量制备质粒DNA。根据质粒电泳结果粗筛,再行BamHⅠ酶切初步鉴定,确定质粒大小为5117(1451+3666)bp的菌落为阳性克隆。先后用BamHⅠ和TaqⅠ消化阳性重组体,以形成1200bp和3917bp两片段的确定为正向连接重组体。本实验首次将EBV-DNA酶全基因片段克隆到高效表达载体pBV221上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探讨病毒与人类基因组同源性问题。选用EB病毒(EBV),肠道病毒(EVs)、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丙型肝炎病毒(HCV)特异性引的,以6份健康成人外周血DNA为模板,分别进行酶链式反应(PCR)。初步结果表明,有5份DNA样品可通过EBV、HCV特异性引物扩增,EBV引物扩增后的片段大小在154-234bp之间;HCV引物扩增的片段大小约200bp和120bp。提示病毒某些基因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7.
对64例鼻咽部活检组织标本进行EB病毒(EBV)特异性基因片段[DNA酶、核抗原-1(NA-1)]的PCR扩增,该结果与血清抗EBV-DNA酶抗体(EBV-DNaseantibody,EDAb)及初次细胞病理学结果对照,上述3种检测方法检出的阳性质例分别为:DNA酶基因40例(NA-1基因41例),EDAb37例,初次病理35例,x2检验表明3种检测方法结果相符。对DNA酶基因和NA-1基因扩增阳性而初次病理阴性(诊断为慢性炎症)的8例中的6例(另2例因故未检)进行第2次活检,有5例病理确诊为原位低分化鳞癌。另对42例头颈部肿大淋巴结的活检组织进行了上述基因片段的扩增,其中病理诊断为转移性低分化鳞癌的10例中有6例为基因片段扩增阳性,该6例中4例后来在鼻咽部发现原发灶(2例为粘膜下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扩增克隆及表达EB病毒(EBV)3种(DNA酶、胸苷激酶及BHRF1)全基因片段。方法:以B95-8细胞株DNA为模板,PCR扩增3种目的基因。酶切鉴定后分别与高效表达载体pBV221连接,用大肠杆菌JM103或HB101作为转化的宿主菌。抗氨苄青霉素培养形成单菌落后放大培养,根据重组质粒的电泳行为粗筛,再双酶切鉴定。结果:各种阳性菌经30℃→42℃变温诱导培养,超声破碎后其上清液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别新出现一条分子大小为52ku,67ku及17ku蛋白区带,符合EBV该3种全基因所编码蛋白质大小。凝胶中蛋白质定量扫描结果显示目的蛋白质分别占宿主菌总蛋白质的23%,67%和25%。结论:实现了EBV3种全基因的扩增、克隆及在原核体系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EB病毒潜伏膜蛋白-1重组表达质粒。方法:PCR克隆技术,即用PCR方法从B95-8细胞中钓出EB病毒LMP1基因DNA序列,然后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中,以此构建成pcDNA3.1-LMP重组质粒。结果:经酶切鉴定,确定已获得重组质粒pcDNA3.1LMP1。结论:在真核表达质粒中已成功地克隆了EB病毒LMP1基因。  相似文献   

10.
探讨病毒与人类基因组同源性问题。选用EB病毒(EBV),肠道病毒(EVs)、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丙型肝炎病毒(HCV)特异性引物,以6份健康成人外周血DNA为模板,分别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初步结果表明:有5份DNA样品可通过EBV、HCV特异性引物扩增。EBV引物扩增后的片段大小在154~234bp之间;HCV引物扩增后的片段大小约200bp和120bp。提示病毒某些基因可能存在人类基因组中或两者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1.
人脑髓鞘碱性蛋白基因cDNA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BamHI酶切的人脑髓鞘碱性蛋白(MBP)基因cDNA克隆片段和表达载体pGEX5T重组后转化大肠杆菌,再筛选、趱IPTG诱导,结果显示:阳性克隆10%SDS-PAGE有2条特异区带(49kd和35kd),Western印迹杂交证实文具区带具MBP抗原特异性,蛋白质含量测定、免疫斑点杂交和ELISA分析,该膜蛋白表达量占菌体裂液蛋白质总量6%(50mg/L菌液)。  相似文献   

12.
贺联印  王京华 《中华医学杂志》1994,74(2):97-99,T013
为了进一步证实EB病毒与干燥综合片发病的关系,作者设计了EB病毒BamW片段特异的引物和寡核苷酸探针,利用PCR体外基因扩散增方法和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出干燥综合征患外周血白细胞及唇腺组织中存在有高频率的EB病毒DNA,而对照组的阳性率对很低。用在位杂交方法检测干燥综合征患者唇腺组织中EB病毒DNA,共28例中有16例为阳性。结果说明干燥综合征患者EB病毒感染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且EB病毒感染与靶  相似文献   

13.
EBV—DNA酶全基因扩增克隆和鉴定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根据Bear的EB病毒基因全序列,设计包括EBV特生DNA酶全基因的一对引物,在引物上设计有一相SalⅠ切点,以便于克隆,选用蛋白酶K裂解的Raji细胞DNA为模板,扩增出一1460bp的特异条带,纯化后经TaqⅠ酶切形成1198bp和262bp的两个片段,证实该扩增片段即为EBV特生DNA酶的全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4.
EB病毒与干燥综合征发病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证实EB病毒与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系,作者设计了EB病毒BamW片段特异的引物和寡核苷酸探针,利用PCR体外基因扩增方法和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出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唇腺组织中存在有高频率的EB病毒DNA,而对照组的阳性率相对很低。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干燥综合征患者唇腺组织中EB病毒DNA,共28例中有16例为阳性。结果说明干燥综合征患者EB病毒感染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且EB病毒感染与靶器官的损害有关,提示靶器官控制EB病毒细胞内复制的免疫机制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5.
将BamHⅠ酶切的人脑髓鞘碱性蛋白(MBP)基因cDNA克隆片段和表达载体pGEX-5T重组后转化大肠杆菌,再筛选、增殖和IPTG诱导。结果显示:阳性克隆10%SDS-PAGE有2条特异区带(49kd和35kd);Western印迹杂交证实该区带具MBP抗原特异性;蛋白质含量测定、免疫斑点杂交和ELISA分析,该膜蛋白表达量占菌体裂解液蛋白质总量6%(50mg/L菌液)。  相似文献   

16.
PCR技术检测大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EB病毒D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人类大肠肿瘤中是否存在疱疹病毒属中BE病毒的感染,EB病毒是否参与了肿瘤的致病作用。方法 应用PCR方法对10例大肠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标本和10例大肠恶性肿瘤病变标本进行EB病毒DNA扩增。结果 在20例病变标本中,EB病毒DNA阳性率为19/20,所得DNA片段为311bp。结论 人类大肠良恶性肿瘤组织及某些称谓癌前病变的组织中存在的EB病毒感染。致病作用可能和宿主细胞之间基因调控,  相似文献   

17.
戴克胜  朱振宇 《蚌埠医学院学报》1998,23(5):298-299,F002
目的:BHRF1的研究对于认识EBV有关肿瘤和其它疾病的发病机理、寻找预防、治疗途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以B958细胞DNA为模板,设计一对引物,用PCR方法扩增BHRF1基因,用目的基因内的两个限制性内切酶位点进行酶切鉴定。结果:扩增产物长592bp,与预期结果一致,两个酶所切下的四个片段长度也与理想值相符。结论:本研究首次采用PCR方法,成功地获得完整的EB病毒BHRF1基因,从而为该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有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与咽喉部炎症和肿瘤相关的报道[1,2 ] 。以往的临床病毒和支原体诊断技术 ,对有些病毒和支原体难以体外分离培养 ,或培养法费时费力而不利于早期快速诊断。1996年 6月至 1998年 11月我们用新引进的 (美国 )C -ereampPE96 0 0PCR扩增仪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基因检测方法 ,检测了部分慢性喉炎患者咽喉分泌物的EB病毒DNA、单纯疱疹病毒DNA及肺炎支原体DNA ,并对这 3种病原体与慢性喉炎的关系作初步探讨。1 EB病毒DNA检测EB病毒 (EBV)与人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单核…  相似文献   

19.
用PCR法探讨EB病毒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癌组织中EB病毒的检出率因地区而异。为调查黑龙江地区胃癌EB病毒核酸的存在情况,我们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特异笥扩增本地区经临床病理确诊的胃癌组织中EB病毒EBNA1基因区域,结果29例标本中有6例检出EB病毒DNA,且胃癌病理类型均是胃腺癌,提示本地区胃癌特别是胃腺腺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HP8:增强子结合蛋白家族的一个新基因的cDNA克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砺新  万大方 《医学争鸣》1995,16(6):423-428
以大鼠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cDNA为探针,筛选人胎肝cDNA库,得到一个含有2480碱基命名为HP8的cDNA克隆,其中84-1109位碱基属编码区。经基因数据库(EMBL,95.6版本)查对未发现同源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白C-末端含有亮氨酸拉链结构,和C/EBP功能区(C/EBP基因家族新成员。基因组Southern杂交证实该基因为单拷贝基因。在14种胎儿组织中显示小肠、皮肤高表达,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