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全身热疗(WBH)用于晚期恶性肿瘤或难治性恶性肿瘤的治疗近年来总的疗效还不理想,但最近WBH联合化疗的应用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且临床报告也显示疗效较以前有了很大进展。现就肿瘤WBH的临床应用与疗效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肿瘤全身热疗的临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身热疗(WBH)用于晚期恶性肿瘤或难治性恶性肿瘤的治疗近年来总的疗效还不理想,但最近WBH联合化疗的应用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且临床报告也显示疗效较以前有了很大进展.现就肿瘤WBH的临床应用与疗效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18F-FDG PET/CT显像在肝脏恶性肿瘤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18F-FDGPET/CT对于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及疗效评判的价值。方法:对55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PET/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PHC)11例,胆管细胞性肝癌1例,转移性肝癌40例,白血病肝浸润1例,淋巴瘤肝浸润2例。其中原发性肝癌经手术或穿刺证实,继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均有明确肿瘤病史或临床检查随访证实。所有患者均行双时相全身PET/CT显像检查。结果:低分化PHC4例及胆管细胞癌1例,^18F—FDG异常高摄取,延迟后大部分病灶^18F—FDG摄取SUVmax上升;高分化原发性肝癌7例,其中^18F-FDG等摄取5例,相对肝本底为略低摄取2例;9例PHC及1例胆管细胞癌CT表现为低密度灶,2例PHC为等密度,7例患者有肝炎肝硬化基础,另外同时发现肝外病灶6例。继发性肝脏恶性肿瘤43例(含淋巴瘤、白血病肝浸润)中PET/CT上共发现109个病灶;其中99个肝内病灶表现为^18F-FDG高摄取,31个病灶CT未显示,另外有2例患者有4个病灶经手术证实有肝内微小病灶而PET/CT未检出;而淋巴瘤、白血病肝浸润表现为大片状或弥漫性^18F—FDG明显异常高摄取;大部分患者改变了原有的治疗方案。结论:^18F-FDGPET/CT在肝脏恶性肿瘤诊断、分期、评价分化程度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较好的临床价值,PET/CT诊断肝脏恶性肿瘤明显优于单纯PET。充分认识PET/CT在肝脏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及局限性,有利于临床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舌及口底部恶性肿瘤的CT影像及CT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1例舌和口底部恶性肿瘤CT影像与手术和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CT对舌和口底部恶性肿瘤的定位准确.有助于肿瘤的分期和确定病变范围.结论CT对舌和口底部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计划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肾恶性肿瘤的CT表现,对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2例肾恶性肿瘤的CT图像进行回顾分析,观察统计病变的部位及其CT征象,发现有诊断价值的征象。结果:肾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肾区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肾变形、肾盂肾盏移位变形以及肾门结构推移等。肿块密度比较均匀,亦可见瘤内坏死、囊变和钙化。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或均匀强化,也可无明显强化。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肾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征有利于其CT诊断。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是肿瘤免疫治疗中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我们采用a-Zb干扰素(a-ZbIFN)(美国先灵漠雅产品)阶梯疗法治疗不同种类的恶性肿瘤病人48例,对其临床抗肿瘤效果,毒副反应特点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临床观察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为确切评价a-ZbIFN的临床作用,选择未接受特殊抗肿瘤治疗的48例病人做为临床观察对象,其中男性43例,女性5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8岁,治疗前要求病人的肝、肾功能、心电图、血象正常。病例种类表1。均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并有X线摄片、B超或CT…  相似文献   

7.
18F FDG PET/CT对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方法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18F FDG PET/CT对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影响方法:对148例恶性肿瘤治疗前行PET/CT扫描,对扫描前后检出病灶进行定性分析,重新确定期别和治疗方法结果:PET/CT扫描发现恶性或可疑病灶79个,25个病灶排除或修正诊断52例检出病灶与检查前不符,28例重新分期,12例修正诊断,57例治疗方法发生改变。结论:放射治疗前PET/CT检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定位的精确性,减少病灶的遗漏,对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17例恶性肿瘤18氟脱氧葡萄糖PET显像假阴性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假阴性患者的FDG摄取特点、影响因素,分析PET/CT检查中CT对其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行PET/CT检查者中,^18F-FDGPET为阴性的17例恶性肿瘤患者,对其PET图像进行视觉观察和半定量分析,并与CT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例肝癌患者病理证实为高分化型肝细胞肝癌,其中1例有两处病灶,一处病灶FDG摄取、平扫CT密度较周围正常肝组织低下,另一处病灶FDG摄取、平扫CT均为阴性;后行增强CT显示在动脉期两处病灶均明显强化。1例胃印戒细胞癌伴右侧附件转移患者,1例腹壁、大网膜转移性腺癌患者,3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和1例前列腺癌患者(高分化型)的^18F—FDGPET诊断受消化道正常生理性FDG摄取或泌尿系统FDG滞留的影响。3例转移癌病变直径≤1cm,其中2例的原发病灶FDG摄取明显增高,1例原发病灶^18F—FDGPET及CT诊断为阴性。68.8%原发肿瘤、66.7%转移肿瘤在平扫CT上显示异常密度,并精确定位;而31.2%原发肿瘤、33.3%转移肿瘤病变^18 F—FDGPET及CT诊断均为阴性。结论恶性肿瘤^18F—FDGPET假阴性与病理学类型、分化程度及病灶大小有关;结合CT或重视PET显像方法可减少恶性肿瘤^18F—FDGPET假阴性。  相似文献   

9.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一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是当今医学影像研究的热点,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学领域。文章着重介绍了PET—CT在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决策中的作用,尤其是^18F-氟脱氧葡萄糖(mF-FDG)PET-CT显像在肿瘤分期、治疗决策、疗效与预后评估、放疗计划、肿瘤残留与复发监测以及在肿瘤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和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在探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其中食管癌4例,胃癌7例,结肠癌6例,直肠癌7例,运用SIEMENS ECAM^deut SPECT仪进行^18F—FDG显像。结果^18F—FDG显像诊断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转移和复发的灵敏度为94.7%,特异性80.0%,准确性91.7%。在^18F—FDG显像真阳性18例中,2例为局部复发,5例为局部复发伴转移,11例为远处转移。在有复发的7例患者中,5例^18F—FDG显像结果与CT检查结果一致,2例CT检查局部未见异常,在有转移的16例患者中,共检出转移灶55处。结论符合线路SPECT仪^18F—FDG显像是检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敏感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热疗已经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之后又一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全身热疗(WBH)的治疗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其治疗效果已被假设归因于免疫系统的激活。热疗效果不仅在于高热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机体免疫状态的激活也对消灭肿瘤细胞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全身热疗对机体抗肿瘤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热疗已经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之后又一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全身热疗(WBH)的治疗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其治疗效果已被假设归因于免疫系统的激活。热疗效果不仅在于高热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机体免疫状态的激活也对消灭肿瘤细胞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25I新型粒子永久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应用与观察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9  
目的 探讨碘^125(^125I)新型粒子永久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中晚期原发性实体瘤、局限性转移癌,并经放疗、化疗和其它治疗难以控制的病人。配合应用TPS、B超及CT,经皮穿刺永久植入^125I粒子进行近距离放疗。植入粒子后经CT检查布粒情况,每2—4周采用胸片、CT及体表肿瘤测量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粒子分布满意率88.0%(22/25);近期总有效率84.0%(21/25);其中CR28.0%(7/25);PR56.0%(14/25);NR16.0%(4/25)。出现轻度并发症4例(16.0%)。结论 此技术简便易行,适应征广,安全有效,无污染易防护,为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增添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14.
基因治疗联合化疗治疗肺癌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53基因的治疗已从实验室研究逐渐向临床应用过渡,有望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份。研究表明,p53肿瘤抑制基因与多数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在恶性肿瘤p53基因异常表达率达40%~70%。rAd—p53注射液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已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为探索其对肺癌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Xu KS  Wang HF  Qian W  Wang BH 《癌症》2007,26(1):32-37
背景与目的: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探讨COX-2短发夹状RNA(shrt hairpin RNA,shRNA)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COX-2表达及细胞粘附侵袭力的影响.方法:以人COX-2 mRNA编码区中两条不同序列作为RNA干扰靶点,分别构建两个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质粒WBH1和WBH2,应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HepG2细胞,分别观察转染后24 h、48 h、72 h和96 h COX-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检测抑制效果.MTT法观察HepG2细胞与Matrigel胶粘附性的变化.Transwell小室实验以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量评估HepG2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变化.结果:质粒在HepG2细胞的转染率约为60%.质粒WBH1导人细胞24 h、48 h、72 h和96 h后,COX-2mRNA表达抑制率分别为18.5%、88.6%、52.8%和42.4%(P<0.01),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10.3%、80.5%、45.3%和39.0%(P<0.01).转染WBH2质粒的HepG2细胞COX-2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转染后48 h,转染WBH1质粒的HepG2细胞与Matrigel胶的粘附率为(6.0±0.4)%,与空白对照组(11.4±0.2)%相比明显下降(P<0.01),抑制率为47.4%.转染WBH1质粒的细胞穿膜数为(8.2±1.5),与空白对照组(22.8±1.7)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抑制率为63.7%.转染WBH2质粒的HepG2细胞粘附率和穿膜细胞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shRNA真核表达载体明显干扰HepG2细胞的COX-2表达,能有效抑制HepG2细胞的体外粘附侵袭力.  相似文献   

16.
估价肝转移存在与否,对许多恶性肿瘤的分期很重要。因肝体积大和难易达到定位,准确测定肝肿瘤的累及仍是一个困难的临床问题。本研究系前瞻方式比较不用对比剂CT(NC—CT),用水溶对比剂CT(WSC—CT)和用乙碘油乳剂CT(EOE—CT)检测肝转移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E2F8是较晚发现的E2F转录子家族成员。它参与调控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凋亡以及DNA损伤修复。有研究提示,E2F8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水平升高,并且其转录水平与肿瘤病人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E2F8有望成为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志物或治疗新靶点。这篇综述总结了近几年有关E2F8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的新进展,以期为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是最常见的胰腺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患者生存率低。CT、MR是PDAC诊断最常用的影像检查,其不仅可以帮助PDAC进行诊断、鉴别,还能通过特殊序列来提供相应功能参数。此外,影像组学可以挖掘更多的影像信息供临床医生分析、预测患者术后生存率。CT、MR对于PDAC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故本文对PDAC相关CT、MR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肿瘤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多原发恶性肿瘤发病率急剧上升,但三原发恶性肿瘤仍然很少见。本报道中1例同时性三原发恶性肿瘤与1例异时性三原发恶性肿瘤均诊断明确,经过规范治疗后,效果显著。通过对2例患者的病例报道,查阅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制订最优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以实现临床最大治疗效益。  相似文献   

20.
环氧化酶-2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恩孝  何仲琴  李蓉 《现代肿瘤医学》2005,13(3):432-432,i001,i002
目的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是近几年恶性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它通过不可逆的乙酰化和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COX-2,减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已经证明其对多种恶性肿瘤细胞株的显著抑制作用,联合细胞毒药物的临床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特异性COX-2抑制剂有望为肿瘤的化学预防和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本文就COX-2抑制剂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