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WHO 3~4级)的临床效果.方法 46例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手术联合125I粒子内放疗组(联合治疗组,25例)和单纯手术组(21例)进行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肿瘤复发情况及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和半年、1年、2年的生存率.结果 联合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术中植入内放射治疗脑胶质瘤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胶质瘤患者21例,采用术中植入的方式把放射性^125I粒子置入脑胶质瘤周围,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判断病人是处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或者进展其中的哪个阶段,同时比较术前和术后28d患者血液学指标的差异。结果:21例患者术中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后3个月及6个月有效率(CR+PR)分别为66.78%(14/21)和95.24%(20/21)。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比较本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28天外周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血小板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与术前相比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技术治疗脑胶质瘤,可以增加局部肿瘤放疗刑量,并同时降低发生在正常脑组织的放射损伤和可能性,能够有效的控制肿瘤的生长,延长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肺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6~2006.7于我中心住院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23例原发性肝癌肺转移瘤病人的临床疗效。23例病人肝脏原发肿瘤手术切除后未见复发或介入治疗后病灶控制稳定,其中男性17例,女性6例,年龄26~69岁,中位年龄49岁。23例病人病灶总数为42个,只有两例病人双肺有3个病灶,其余均为1~2个病灶。病灶大小0.9cm~3.8cm,平均直径为2.7cm。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Da为靶组织长、宽、高的平均值(L+W+H)/3,单位为cm,求出的mCi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再除以拟用粒子的活度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对于残留厚度≤1.0cm的小病灶采用平面植入,即将0.5~0.8mCi活度的125I粒子相隔1.0~1.5cm平面插植,125I在1.7cm内具有杀灭肿瘤的作用。手术时在螺旋CT实时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肺转移瘤内。【结果】23例病人的42个病灶在植入后2个月行胸部薄层CT复查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22个,部分缓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及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肝癌TACE术后残存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总共63例肝癌行TACE治疗后残留病灶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成2组:33例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为A组,30例行肝动脉灌注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治疗,为B组。分别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33例患者,总有效率81.8%(27/33),中位生存期18.5个月。肝动脉灌注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治疗30例,总有效率44.33%(13/30),中位生存期13个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有效率及中位生存期明显高于吉西他滨+奥沙利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TACE术后残存病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直肠癌的技术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2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行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全部在局麻下进行,根据术前计划确定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粒子针数目。单纯粒子治疗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120~140Gy,既往曾行放射治疗为100~120Gy。粒子活度为0.5~0.7mCi,间距为1.0~1.5cm,共植入粒子20~75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并进行质量验证,术后定期复查CT。结果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18例,无变化(NC)4例,有效率为88%(28/32)。疼痛缓解率为86%(18/21),平均疼痛缓解时间为8d。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75%、41%。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直肠癌具有微创、安全、疗效确切和并发症低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中植入125Ⅰ粒子内放疗治疗胶质瘤术后长期疗效.方法 将该院近几年胶质瘤患者分为:治疗组(手术切除加瘤巢内放疗组)和对照组(单纯手术切除组),观察2组肿瘤复发时间、生存时间、2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结果 2组复发时间及生存时间比较,治疗组肿瘤复发时间明显延长.治疗组较对照组2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均明显提高.结论 术中植入125Ⅰ粒子内放疗治疗胶质瘤,长期疗效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脑胶质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对晚期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Ⅲ期各种恶性肿瘤经m^125粒子植入放疗或姑息性切除后残留肿瘤组织内植入^125I粒子放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59例病人经治疗后,肿瘤均不同程度缩小,生活质量提高,无放疗毒副作用,无放射性粒子迁移或排出体外,随访3~18个月,存活41例,存活患者中,最长者已18个月,死亡18例。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对Ⅲ期恶性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125I粒子植入放射治疗是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或其附近受癌浸润的组织中,进行近距离放射,是目前治疗肿瘤的新技术之一,对未经治疗的原发癌、复发性癌、转移性癌,特别是累及周围重要组织、难以手术切除的晚期癌及不能进行手术治疗者均适用。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应用放射性1  相似文献   

9.
125I籽源与缓释化疗粒子联合植入靶向治疗进展期胰腺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建立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综合治疗进展期胰腺癌.方法:26例进展期胰腺癌中胰头癌19例,胰体癌7例.肿瘤最大直径均大于4 cm,大于5 cm者5例.行内引流术22例.在治疗计划指导下,于术中先植入5-氟尿嘧啶(5-FU)缓释化疗粒子,再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 MPD)为60~80 Gy.平均每例使用125I粒子16粒和5-FU 1000 mg.结果:全部病例经过3~19个月随访观察,无手术并发症发生.16例瘤体缩小超过四分之一.26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最长1例随访时间为术后19个月,现仍存活.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和5-FU缓释化疗粒子联合应用局部植入技术是综合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胰腺癌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无法手术切除中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无法手术切除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ocally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LAPC)患者46例,采用前瞻随机对照法,随机分为两组,粒子植入组26例,肿瘤内植入^125I放射粒子;对照组20例,单纯行剖腹探查术。两组患者有梗阻症状者加行胆肠吻合术或胆道外引流术和(或)胃空肠吻合术。观察患者肝功能、胆红素、肿瘤大小、腹痛腰痛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和生存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肝功能胆红素均明显改善;粒子植入组肿瘤直径有缩小趋势,腰痛腹痛明显改善,生存期明显延长,对照组肿瘤直径无明显变化或增大,疼痛无改善;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安全有效。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石树远  梁吉祥  郑广钧  冯震  柴树德 《医学综述》2009,15(10):1575-1577
目的探讨缓释氟尿嘧啶和缓释顺铂粒子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内植入治疗肺癌的疗效。方法9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三组,A组32例缓释氟尿嘧啶粒子联合125I粒子植入,B组16例用缓释顺铂粒子联合125I粒子植入,C组42例单纯接受125I粒子植入。随访6~10个月。结果A组、B组、C组有效率分别为93.7%、93.8%、73.8%。A、B两组间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缓释氟尿嘧啶和缓释顺铂粒子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内植入治疗肺癌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术中125I粒子植入与高能电子线放射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用125I放射性粒子术中植入组织间内照射(A组)10例,用高能电子线术中照射(B组)5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止痛有效率.结果:中位生存期A组4.6个月,B组6.5个月.6个月、12个月生存率A组分别为40%、10%,B组为62%、52%(P<0.01).止痛有效率A组为60%,B组为80%(P<0.05).结论:术中125I粒子植入的治疗效果不如高能电子线放射治疗的主要原因是术中直视下的放射性粒子盲插种植入技术精确度不高.按照治疗计划精确完成放射性粒子的空间分布是提高术中125I粒子植入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 125I治疗人脑胶质瘤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SHG-44),采用MTT法检测 125I粒子对 SHG-44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采用立体定向的方法建立大鼠脑内人胶质瘤模型,接种1周后经MRI检测脑内形成实体瘤。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n=30)与对照组(n=10)。实验组大鼠在当天肿瘤区域植入 125I粒子1粒,植入粒子1周后复查MRI,2周后处死大鼠,取对照组、实验组肿瘤周边组织及肿瘤组织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检测。结果:MTT法检测SHG-44细胞经125I粒子照射后,增殖受到明显抑制,接种1周后脑内形成实体瘤;125I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延长荷瘤鼠生存期,PCNA基因表达受抑制。结论:125I抑制体外培养的SHG-44细胞生长和颅内接种的脑胶质瘤生长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CNA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3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12例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11例采用单纯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疼痛缓解程度、生存期、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CR+PR)比例75.0%明显高于对照组27.3%;实验组患者的6个月、9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3.3%、75.0%,与对照组72.7%、45.5%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12个月生存率50.0%(中位生存期13.1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9.1%(中位生存期8.7个月);实验组比对照组能够较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两组的不良反应比例除^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所致并发症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复发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6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29例既往接受过颈部外照射或颈清扫术联合外照射后再次局部或区域复发患者,局部麻醉,利用超声引导插植18 G粒子针,针间距1 cm,范围包括肿瘤靶区+外周0.5 cm;后退式植入125I粒子,粒子间距1 cm;中位植入粒子数27颗(范围3~61颗),粒子活度0.35~0.80 mCi(1.30×107~2.96×107Bq)。术后即刻或24 h内行CT扫描,层厚5 mm,将图像传送到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质量验证。结果:随访3~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术后剂量验证D90(90%靶区内体积接受的照射剂量)为90~160 Gy,中位剂量为130 Gy。1年局部控制率为53.1%,2年为34.8%,3年为17.4%,全组病例中位控制时间8个月(95%CI 2.8~21.1)。1年生存率54.1%,2年生存率27.5%,3年生存率27.5%,全组病例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95%CI 7.6~18.3)。结论: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头颈部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易操作的微创治疗方法,是较好的挽救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Ⅰ粒子术中植入内放射治疗脑胶质瘤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胶质瘤患者21例,采用术中植入的方式把放射性125Ⅰ粒子置入脑胶质瘤周围,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判断病人是处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或者进展其中的哪个阶段,同时比较术前和术后28d患者血液学指标的差异.结果:21例患者术中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后3个月及6个月有效率(CR+PR)分别为66.78%(14/21)和95.24%(20/21).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比较本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28天外周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血小板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教与术前相比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技术治疗脑胶质瘤,可以增加局部肿瘤放疗剂量.并同时降低发生在正常脑组织的放射损伤和可能性,能够有效的控制肿瘤的生长,延长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对兔移植性肝癌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MVD和VEGF的相关性及其与影像和临床病理的关系,评价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对兔VX2肝移植瘤血管生成及其疗效的影响,为原发性肝癌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提供实验数据及理论依据.方法 将36只荷瘤兔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6只、粒子组30只.分别于接种后1周、2周、1月、2月、3月取材.测量肿瘤体积并行HE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VEGF、CD31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肿瘤体积较前增大,粒子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两组间相互比较粒子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明显的差异性(P<0.01) 粒子组VEGF、MV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植入粒子不同时期VEGF、MVD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可以明显降低肿瘤VEGF、MVD的表达,可以有效地破坏植入粒子边缘肿瘤组织的微血管,有效地抑制血管形成并减少肿瘤组织的血液供应,从而达到灭活植入粒子边缘肿瘤组织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组织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时临床诊断明确的39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直视或B超、CT引导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结果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恶性肿瘤,本组病例中完全缓解(PR)13.0%,部分缓解(CR)71.9%,无缓解(SD)9.9%,进展(PD)9.9%,总有效率84.9%。结论组织间永久性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恶性肿瘤,尤其对不能切除的肿瘤或姑息性手术切除的肿瘤,近期疗效显著,可以作为实体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胰腺癌疗效。方法:收集40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单纯采取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治疗组实施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最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8个月,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0.2个月,对照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7个月;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胰腺癌,疗效确切,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CT导引下瘤体内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操作方法、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7例8个病灶CT导引下穿刺并在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其中恶性肿瘤3例(4个病灶),原发性肿瘤2例,转移性肿瘤2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42~81岁(平均51.2岁)。在CT导引下将125I粒子植入病灶内,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布源,125I粒子的放射性活动为22,26,30,33MBq/粒,较大活度的粒子间距为1.5cm,较小活度的粒子间距为1.0cm。结果7例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粒子在病灶内的分布与植入前计划基本一致。每个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数为10~30(平均14粒)。3例恶性骨肿瘤患者植入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术后2~5个月复查CT,6个病灶明确缩小,1个病灶内出现坏死组织,1个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结论CT导引下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