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见血液病患者乳酸脱氢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巨幼细胞性贫血(MA),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缺铁性贫血(IDA),溶血性贫血(HA)及正常人(NC)组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国际标准酶法对5种常见血液病患者LDH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结果 巨幼细胞性贫血组与其他5组LDH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溶血性贫血组与其他4组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LDH活性可以反映体内溶血性情况并可在鉴别巨幼细胞性贫血与MDS时提供鉴别线索,而在MDS(剔除RAEB-T)与AA鉴别时无意义.  相似文献   

2.
邵水儿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8):820-820,822
目的 探讨骨髓涂片及骨髓切片在贫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骨髓涂片和切片检查64例贫血,分析贫血患者骨髓涂片和切片的诊断价值。结果 骨髓切片判断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优于骨髓涂片,对2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诊断高于穿刺涂片(100% vs 66.6%,P〈0.05),切片对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价值不及涂片(100% vs 68%,100% vs 44%,P〈0.01),而且骨髓切片检查巨幼细胞贫血不结合其他信息更容易误诊为血液肿瘤。结论 在常见的三种贫血中,骨髓涂片对缺铁性贫血(IDA)和巨幼细胞性贫血(MA)有独特的价值,对AA则差;而骨髓切片可以提高AA的诊断率,而对IDA和MA的诊断意义不及骨髓涂片。  相似文献   

3.
杨志娟  唐任光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4):4686-4688
目的:探讨血清酶AST、ALlT、ALP、GGT、CK、CK-MB、LDH、HBDH检测在贫血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1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2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0例缺铁性贫血(IDA)及28例溶血性贫血(HA)患者的血清酶类进行检测,并与14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MA、MDS、IDA、HA患者中血清LDH、HBD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MDS、卧患者中血清AST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AA患者中血清LDH、HBDH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在所有患者中血清ALT、ALP、GGT、CK、CK-MB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中LDH、HBDH可作为临床贫血痰病诊断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而在MDS及HA患者中血清AST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贫血患者血液检验结果,总结鉴别诊断经验。方法:选择66例病情较严重有明显症状表现的原发性贫血患者,其中,缺铁性贫血24例、地中海贫血11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溶血性贫血14例;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类型贫血以及健康者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水平。结果:溶血性贫血患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对照组健康者的MCV、MCHC、MCH均高于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患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MCV、MCHC、MCH高于溶血性贫血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对照组健康者的MCV低于溶血性贫血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对照组健康者的MCV、MCHC低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患者与地中海贫血患者的MCV、MCHC、MC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与对照组健康者的MCV、MCHC、MC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原发性贫血患者和健康者的MCV、MCHC、MCH水平变化,可鉴别诊断不同类型的贫血,若全面下降,可能为缺铁性贫血或地中海贫血;若MCV上升可能为溶血性贫血;若MCV、MCHC上升可能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鉴别诊断较困难,应选择更多的指标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本院血液科住院的老年贫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贫血病因分析。方法对以贫血为主要症状收住血液科的27例老年贫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初诊的老年贫血患者重度贫血占比74.1%,贫血的病因以巨幼细胞性贫血(MA)和恶性血液病各占29.6%,缺铁性贫血(IDA)占22.2%,MA+IDA占51.8%,三者占81.5%。结论血液科老年性贫血住院患者以重度贫血为多,在老年贫血的原因中,恶性血液病、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为主要原因,其中营养性贫血(MA、IDA)仍是老年贫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贫血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系统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症状.它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下限.临床上常见的贫血有缺铁性贫血(IDA)、巨幼细胞性贫血(MeA)、溶血性贫血(HA)、再生障碍性贫血(AA)、白血病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A)和继发性贫血(感染性贫血、肾性贫血、恶性肿瘤所致的贫血等).本文通过对293例贫血患者血清铁、铁蛋白和骨髓铁染色的结果分析并与健康对照组结果比较,旨在探讨这些指标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贫血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LDH活性的测定采用连续监测法。结果:缺铁性贫血(ID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患者血清LD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经治疗后或贫血纠正后血清LD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1)。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治疗前后LDH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贫血患者进行LDH的监测,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8.
鲍连勇 《当代医学》2021,27(3):160-161
目的探讨综合性血液检验对各类贫血的鉴别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103例贫血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入选者均进行综合性血液检验,比较分析不同贫血类型患者红细胞参数。结果103例贫血患者中,缺铁性贫血占比最高为32.04%,其次再生障碍性贫血占比为21.36%;经检测,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值均显著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溶血性贫血组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组,且低于地中海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患者血红蛋白(HGB)值均明显低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溶血性贫血组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组,且高于地中海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值高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组患者,且低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及溶血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红细胞计数(RBC)值均低于地中海贫血组、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患者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值显著高于地中海贫血组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组,且低于溶血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血液检验能够有效鉴别各类贫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杨志娟  唐任光 《实用医技》2007,14(34):4686-4688
目的:探讨血清酶AST、ALT、ALP、GGT、CK、CK—MB、LDH、HBDH检测在贫血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1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2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0例缺铁性贫血(IDA)及28例溶血性贫血(HA)患者的血清酶类进行检测,并与14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MA、MDS、IDA、HA患者中血清LDH、HBD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MDS、HA患者中血清AST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AA患者中血清LDH、HBDH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在所有患者中血清ALT、ALP、GGT、CK、CK—MB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中LDH、HBDH可作为临床贫血疾病诊断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而在MDS及HA患者中血清AST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膜反应性溶解抑制物(MIRL,CD59)分子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和其他类型贫血患者粒细胞膜表达情况,分析CD59分子缺失表达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藻红蛋白(PE)荧光素标记针对CD59分子单克隆抗体,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59在16例PNH、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AA-PNH)、3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2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1例多发性骨髓瘤(MM)、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1例急性成髓系细胞性白血病(AML)、28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66例缺铁性贫血(IDA)和13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粒细胞上表达水平.CD59-表达数据通过一维变量方差分析.结果 CD59-细胞在30例正常对照组粒细胞上表达百分比平均为1.9%,在PNH组和其他贫血组粒细胞上缺失表达百分比平均数分别为43.6%(PNH)、29.3%(AA-PNH)、17.7%(AA)、14.6%(MDS)、12.1%(MM)、12.1%(SLE)、11.7%(ALL)、33.6%(AML)、11.6%(MA)、8.0%(IDA)和11.2%(AIH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NH、AA-PNH、AA、MDS、MM、SLE、ALL、AML、MA、IDA以及AIHA组粒细胞上CD59缺失表达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CD59在PNH和其他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粒细胞上都有不同程度表达缺失,CD59分子表达降低可能不是PNH特异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5,(9):1134-1135
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LDH)在小儿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贫血患儿按照贫血原因分为急性白血病(AL)组(19例),巨幼细胞贫血(MA)组(15例),溶血性贫血(HA)组(20例),缺铁性贫血(IDA)A组(2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21例),再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小儿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小儿的血清LDH水平和阳性率。结果:AA组患儿与对照组小儿的血清LDH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四组患儿的血清LD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A组(P<0.05),其中,AL组患儿的血清LDH水平最高,其次为MA组、HA组和IDA组,四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A组患儿与对照组小儿血清LDH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L组、MA组与HA组患儿血清LDH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L组、MA组或HA组患儿的血清LDH阳性率显著高于IDA组(P<0.05),IDA组患儿的血清阳性率显著高于AA组或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LDH检测可用于各类贫血的鉴别诊断,血清LDH水平和阳性率显著升高可提示有AL、HA、MA等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MCV和RDW检测在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OW测定值在贫血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析仪检测41例缺铁性贫血(IDA)、27例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NMA)、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从),治疗前、后的Hb、MCV和ROW。30例正常对照组Hb、MCV和ROW。结果缺铁性贫血:MCV↓ROW↑,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CV↑ROW↑,溶血性贫血:MCV:正常,ROW:正常/↑,正常对照组:MCV:正常,ROW:正常。结论ROW及MCV指标的改变对缺铁性贫血及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诊断、疗效判断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贫血病人LDH及HBDH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 HLD、HBDH检测在贫血病人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随机配套试剂、标准程序进行检测。结果 :在 74例贫血病人中 ,巨幼红细胞贫血( MA)患者 L DH及 HBDH明显增高达 4~ 1 0倍 ,缺铁性贫血 ( IDA)病人增高 1~ 2倍 ;再生障碍性贫血 ( AA)病人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 ;随着治疗后 HB的上升 HLD及 HBDH活性下降 ,且 HL D与 HBDH的水平呈高度相关一致性。结论 :HL D、HBDH对三种贫血的鉴别诊断及其治疗效果及预后判定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所从1988年2月至1992年2月妇产科收治14例妊娠合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MA是一类变化较多的贫血,临床和实验室常把它误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MDS),溶血性贫血(HA),红白血病等,作者就MA细胞形态学作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全血细胞减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MA)患者生化结果对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分析50例MA的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检测结果与MDS、再生障碍性贫血、健康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MA组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乳酸脱氢酶、胆红素同时增高的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首先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可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骨髓小粒形态学变化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其中难治性贫血5例,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2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8例.1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中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1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1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及10例正常人的骨髓小粒.对他们进行有核细胞分类及形态学分析.[结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小粒出现粒、红、巨核多个系统数量和形态异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小粒中的原粒+早幼粒细胞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巨核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其它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并出现多个系统病态造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小粒中的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显著高于3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其组织嗜碱细胞、淋巴细胞、网状细胞显著升高;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小粒造血细胞成份主要表现为红系明显增高和出现细胞明显的巨幼变.[结论]骨髓小粒细胞形态学分析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0例贫血患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除外)的回顾统计,从而对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双相性贫血及环形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和其他贫血在贫血患者中各占的比例以及分别在性别、年龄及职业等方面的分配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从而得出了一些浅显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细胞多参数分析在大细胞性贫血疾病诊断方面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3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1例溶血性贫血患者,分别纳入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巨幼细胞性贫血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与溶血性贫血组,以健康体检的30名人员作为对照组,测定五组人员的血细胞多参数并予以分...  相似文献   

19.
张洁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4):3613-3614
为了解外周血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降低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意义。回顾调查分析753例HGB、WBC和PLT单项或多项降低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有明确诊断563例患者,其中,诊断为缺铁性贫血(IDA)152例(20.2%),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133例(17.7%),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者133例(17.7%),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70例(9.3%),再生障碍性贫血44例(5.84%),溶血性贫血28例(3.71%),其他17例(1.46%),另外190例无明确的临床诊断。结论:HGB、WBC、PLT单项或多项降低,这些改变可以是造血系统本身引起,也可以是非造血系统疾病在外周血的异常表现,造血系统疾病中以IDA占首位,其次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ITP、MA、AA、HA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Fas (soluble Fas,sFas)和可溶性Fas配体(soluble Fas Ligand,sFasL)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结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Fas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1);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Fas水平明显低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P<0.05);血清sFas浓度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分型和疗效相关。血清sFasL水平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中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A患者血清sFas水平降低,可作为反映AA病情严重程度和疗效观察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