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脯氨酸肽酶 (prolidase,PLD)活性测定在肝病检查中的意义。 方法 :PLD测定用脯肽酶试剂盒 ,丙氨酸转氨酶 (ALT)测定用改良赖氏法 ,检测急性肝炎 19例 ,慢性肝炎 42例 ,肝硬化 17例。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和 χ2 检验。结果 :与健康人比较 ,PLD活性除轻度慢性肝炎 (P >0 .0 5 )外 ,其他各组均增高 (P <0 .0 1) ;而肝硬化组又均高于其他肝炎组 (P <0 .0 1)。PLD、ALT二者异常率比较 ,肝硬化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 ,其他各组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LD活性测定可作为肝细胞受损程度的指标、肝纤维化进展程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空腹与餐后 2小时血清总胆汁酸 (TBA)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变化水平。方法对 3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空腹和餐后静脉血清TBA含量 ,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各组空腹和餐后 2小时血清TB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P 相似文献   

3.
范淳  刘林 《重庆医学》1994,23(6):324-326
本文对10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脯氨酸肽酶(PLD)活性进行了检测。并与血清ALT,PCⅢ,白蛋白及胆红素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除慢迁肝外,其他各型肝炎的PLD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其中以急性肝炎最高,慢活肝次之。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PLD活性变化与ALT活性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p<0.01)。二者的异常率均在80%以上。重症肝炎的PLD活性虽有增加,但在幅度与异常率方面均低于前二者。在慢性肝炎中,尚发现PLD活性与PCⅢ的活性高低有关(p<0.01)。而与白蛋白无关。此外,PLD活性也显示与胆红素的高低有关。从而提示PLD活性是反映肝细胞坏死与纤维化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乙肝 )中的发病机制及sIL 2R与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 312例肝活检病人按组织病理学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分期 ,同时检测了病人血清sIL 2R、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结果 :血清sIL 2R均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增幅随着肝脏病理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加大 ,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sIL 2R与血清白蛋白 (A)呈显著负相关 ,与血清脯氨酸肽酶 (PLD)、Ⅳ型胶原 (CⅣ )、层粘连蛋白 (LN)、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肝功指标中的TB、DB、G、ALT、AST、AKP、γ GT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慢乙肝病人血清sIL 2R水平与A呈显著负相关 ,与PLD、CⅣ、LN、HA、PⅢNP呈显著正相关 ;sIL 2R的血清水平能反映肝脏组织学病变的程度 ,可作为判断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三甲益肝冲剂对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 探讨中药三甲益肝冲剂对慢性肝炎 (CH)和肝炎肝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95例CH和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8例和对照组 47例分别采用中药三甲益肝冲剂和甘草酸二铵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移酶 (ALT)、总胆红质 (TBil)、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 (A/G)、透明质酸 (HA)、Ⅳ型胶原肽 (Ⅳ C)、层粘蛋白 (LN)水平 ,并以B超探测脾脏厚度和门静脉内径宽度。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HA、Ⅳ C和LN )和肝功能指标(ALT和Tbil)均显著降低 (P <0 .0 1) ,A/G升高 (P <0 .0 1) ,脾脏厚度和门静脉内径宽度显著减小(P <0 .0 5)。而对照组除HA、ALT和TBil降低 (P <0 .0 5)外 ,其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结论 三甲益肝冲剂可降低CH和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 ,改善肝功能 ,缩小脾脏厚度和门静脉内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慢性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技术对100例慢性肝炎患者和40例健康体健者的血清进行血清HA、LN、PCⅢ、ⅣC含量的测定,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40例正常对照血清HA、LN、PCⅢ、ⅣC较中度肝炎和重度肝炎以及肝硬化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与轻度肝炎患者未见显著差异P>0.05,肝硬化组血清HA、LN、PCⅢ、ⅣC含量较轻度、中度、重度以及健康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1)血清HA、LN、PCⅢ、ⅣC含量在慢性肝炎者中均有升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肝脏的实质性损伤.(2)血清HA、LN、PCⅢ、ⅣC含量有助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各种肝病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的改变 ,甘草酸二胺注射液对肝脏炎症、纤维化指标的作用。方法 :用放免法检测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 (LN)、Ⅲ型前胶原多肽 (PCⅢ )。结果 :急性肝炎的三种肝纤指标均升高 (P <0 0 5 )。急黄肝高于急无黄肝 (P <0 0 5 )。慢性肝炎 1 1 2例 ,三项肝纤指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5 )。慢肝重度显著高于慢肝轻度 (P<0 0 0 1 )。肝硬化的三项肝纤指标又显著高于慢肝 (P <0 0 0 1 ) ,其它肝病的肝纤指标也升高。 2 5例慢肝用甘草酸二胺注射液治疗 2月 ,ALT、AST、GGT显著降低 (P <0 0 1 )。三项肝纤指标中HA降低较显著 (P =0 0 5 ) ,LN和PCⅢ虽有降低 ,但差异不明显 (P =0 4 5 9,P =0 1 92 )。结论 :各种肝病的三项肝纤维化指标均升高 ,以慢肝重度 ,肝硬化升高明显。甘草酸二胺注射液治疗有抗炎及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患者310例肝纤维化与肝功能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310例乙型肝炎病例,根据诊断分为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检测患者的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做比较,分析各指标在乙型肝炎中的变化特点.结果 各组乙型肝炎患者ALT、AST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急性肝炎组的ALT、AST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1),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及肝炎肝硬化组间ALT、AS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乙型肝炎患者的HA、Ⅳ-C平均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且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的HA、Ⅳ-C指标平均值较急性肝炎明显升高(P<0.01).HA、Ⅳ-C与ALT、AST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异常,肝纤维化指标联合肝功能检测可提高临床对肝纤维化诊断的可靠性,有利于疾病演变的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 (PⅢNP)、Ⅳ型胶原 (CⅣ )、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 (LN)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73例慢性乙型肝炎、1 8例肝硬化患者及 2 0例健康人血清PⅢNP、CⅣ、HA、LN含量 ,对其中 64例进行肝活检并进行肝组织学纤维化程度分期 ,分析患者血清PⅢNP、CⅣ、HA、LN水平与慢性肝炎分型及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的关系。结果 :血清PⅢNP、CⅣ、HA、LN水平与慢性肝炎发展阶段相一致 ,随肝脏损伤程度呈上升趋势 ,其中慢性肝炎中度、重度、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肝病理组织学分期 (S0~S4)中 ,血清PⅢNP、CⅣ、HA、LN水平随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 ,S2~S4与S0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检测血清PⅢNP、CⅣ、HA、LN含量 ,是判断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增生程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各型肝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ET与各型肝病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14 4例急性、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的ET浓度 ,并进行横向比较。结果 急性肝炎组及慢性肝炎组ET水平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肝硬化腹水组 ,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肝硬化腹水组 ,与急性肝炎组及慢性肝炎组ET水平比较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急性肝炎组患者血清ALT、血浆E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肝硬化腹水组患者血浆ET与血清钠及血浆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①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血浆ET水平显著升高 ;②肝硬化腹水组血浆ET水平均显著降低 ;③ET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秀丽  董解菊  蒲晓允 《重庆医学》2007,36(10):917-918
目的通过对心、肝疾病患者血清线粒体天门冬氨酸转氨酶(mitochondrial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m-AST)的测定,探讨其在心、肝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抑制法测定56例心脏疾病和118例肝脏疾病患者血清m-AST活性。结果心肌病组m-AS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梗死组差别最显著;肝脏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肝炎、慢性中度、重度肝炎m-AST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仅有轻度增高。结论血清m-AST的测定是心、肝疾病良好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血清GGT、GGT/ALT及AFP检测对肝脏良恶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GGT、GGT/ALT以及AFP对肝脏良恶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114例肝脏良、恶性疾病患者GGT、ALT活性,采用酶标仪检测AFP活性。结果:原发性肝癌组GGT活性高于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P<0.05);胆道梗阻组GGT活性显著高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组(P<0·01)、肝硬化组(P<0.01)及肝癌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GGT/ALT比值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5)、急性黄疸型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组(P<0.01)。原发性肝癌病例进行AFP和GGT联检可提高阳性率。结论:血清GGT、GGT/ALT比值以及AFP联合检测可有效辅助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苦参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例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另给予苦参素400 mg肌注,复方丹参注射液14ml入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然后观察肝功能、乙肝病毒标记物、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疗程结束及治疗结束5个月后,观察组肝功能指标ALT、AST、ALB、A/G、TBIL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仅ALT、AST有改善(P<0.05);HBV-DNA及HBeAg阴转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纤维化指标水平,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且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少数患者出现腹泻和注射部位硬结。结论 苦参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明显控制活动性肝硬化的炎症活动,抑制HBV复制,且具有抗纤维化的作用,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血浆脯氨酸肽酶活性测定方法及对各类肝病患者的检测结果。肝硬化(45例)及慢性活动性肝炎(31例)患者脯氨酸肽酶活性显著升高,其变化与血清ALT水平无明显相关,而与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血浆脯氨酸肽酶活性测定对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慢性肝病的随访指标,协同其它检查将进一步提高慢性肝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达拉他韦联合阿舒瑞韦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舒瑞韦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达拉他韦联合阿舒瑞韦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Child-Pugh评分、AST、TBil、DBil、ALT、LN、HA、PC-III和IV-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Child-Pugh评分、AST、TBil、DBil、ALT、LN、HA、PC-III和IV-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拉他韦联合阿舒瑞韦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效果良好,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得到改善,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53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1,HMGB1)表达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将103例经病理活检证实为肝纤维化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量表进行肝纤维化评分,分为3组:无纤维化组(n=18)、低纤维化组(n=49)和高纤维化组(n=36)。检测患者血清HMGB1水平,根据HMGB1水平和肝纤维化的程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采用CCl4法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后于第6周和第12周处死部分大鼠,Masson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Western印迹测定大鼠肝组织中HMGB1和P53蛋白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以及外周血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结果:低纤维化组及高纤维化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均明显高于无纤维化组(P<0.01);ROC曲线示血清HMGB1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cut off值为74 pg/mL,特异性为65%,敏感性为87%。与正常组比较,低、高度肝纤维化组大鼠肝组织蛋白中,核内HMGB1减少,胞质HMGB1增多,而P53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降低,外周血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升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组织中P53和HMGB1表达均明显增加;HMGB1水平与肝纤维化水平呈正相关,可作为辅助诊断肝纤维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肝硬化不同阶段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肝硬化不同分期时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形成、发展的影响。方法 :经肝穿刺活检证实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 30例、肝硬化患者 75例。肝纤维化患者分S12例、S2 4例、S3 10例、S414例 ,G13例、G2 5例、G3 10例、G412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 -Pugh分级A级 2 8人、B级 39人、C级 8人。对照组为 2 0例健康人。所有患者肝穿刺活检的同时 ,取血清测一氧化氮 (NO)、肿瘤坏死因子 (TNFa)、内毒素(LPS)。结果 :TNFa随肝炎程度及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 ,具等级相关。r分别为 0 .6 2 3(P <0 .0 5 )、0 .6 4 9(P <0 .0 1) ,NO等级相关性r=0 .32 8(P >0 .0 5 ) ,LPS在肝纤维化阶段尚无明显增高 ,只是在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B、C级时才显著升高。结论 :LPS早期未参与肝病的慢性损伤 ,在肝硬化时与肝功能损害互为因果 ;TNFa在慢性肝炎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 ,始终起着重要作用 ;NO早期未参与肝硬化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Qianggan Capsule (QGC) in treating chronic hepatitis B with liver fibrosis from the pathological aspect. Methods: Sixty-three patient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with liver fibro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ed group (n=45) and the control group (n=18).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general liver protective drugs, such as Glucurone and vitamins B complex for 6 months. To the treated group, QGC was used additionally. The levels of serum alanine transaminase and liver fibrosis indexes including hyaluronic acid (HA), collagen type Ⅳ (C-Ⅳ) and laminin (LN) as well as th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liver biopsy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liver cirrhosis indexes, HA, C-Ⅳ and LN,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the treated group after treatment, P<0.05. The liver function improvement rate in the treated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90.3% and 66.7% respectively, comparison of the two groups showed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on liver inflammatory necrosis activity grade in the treated group was 57.8% and that on liver fibrosis stage was 75.6%,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05 and P<0.01), 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was found after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 QGC has marked effects in reversing liver fibrosis and alleviating hepatic inflammatory necrosis in patient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with liver fibrosis, and could lower the serum liver fibrosis related indexes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OLⅣ)和层粘连蛋白(LN)与慢性病毒性肝病及肝纤维化诊断的关系。方法:测定24例慢性病毒性肝病和9例晚期肝硬变患者血清PⅢP、COLⅣ、LN及肝功能实验,同时做了肝组织活检。结果:PⅢP、COLⅣ、LN随着慢性肝病加重含量逐渐增高,与正常对照差异显著(P<0.01);与肝组织学改变有明显相关性。结论:PⅢP、COLⅣ、LN对慢性病毒性肝病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