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肝癌MHCC97H细胞株体外增殖、迁移、侵袭及对MMP-2、MMP-9、CD24 mRNA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以肝癌MHCC97H细胞株为研究对象,MTT法、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不同浓度大蒜素对肝癌MHCC97H细胞株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大蒜素对MHCC97H细胞株MMP-2、MMP-9、CD24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MTT显示大蒜素抑制MHCC97H细胞增殖(P0.01),呈现剂量依赖性.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大蒜素抑制MHCC97H细胞的迁移(P0.01),一定范围内呈现剂量依赖性,大蒜素组侵袭细胞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qRT-PCR检测发现不同浓度大蒜素可以下调MHCC97H细胞MMP-2、MMP-9、CD24的表达,且呈现一定程度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大蒜素对肝癌MHCC97H细胞株的增殖、迁移、侵袭有抑制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其MMP-2、MMP-9、CD24 mRA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抗氧化剂PDTC对肝癌细胞株Hep3B增殖的影响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二硫代氨基甲酸毗咯烷(PDTC)在肝细胞性肝癌化学预防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PDTC、阿霉素及PDTC联用阿霉素作用于Hep3B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凋亡率;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NF—KB活性。结果PDTC作用后Hep3B存活率明显降低,呈浓度依赖性,P〈0.01。阿霉素联用PDTC的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用阿霉素(P〈0.01)。PDTC为10μmol/L时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50μmol/L时(P〈0.01)。EMSA示PDTC作用后NF-κB表达降低,不同浓度PDTC作用两两相比P〈0.01。结论PDTC能抑制肝癌细胞株Hep3B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增强阿霉素的细胞毒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NF-κB激活。PDTC可用于肝癌的化学预防,联用阿霉素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32)P-玻璃微球介入治疗肝细胞型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136例肝细胞型肝癌随机分为2组.A组68例,行~(32)P-玻璃微球(~(32)P-glass microspheres,~(32)P-GMS)+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B组68例,单纯行TACE治疗.分别于介入治疗前及第2次介入治疗后7~10 d在B超或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获取肝癌组织标本.采用RT-PcR定量分析多药耐药基因表达水平.根据治疗后肿瘤血管栓塞程度、侧支循环情况、肿瘤缩小及坏死面积率、血清甲胎蛋白(AFP)下降率、mdrlcDNA/β_2-mGcDNA以及患者生存率,比较两种方案的疗效.结果 ①肿瘤缩小率:A组为(65.59±10.14)%,B组为(45.27±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2.1664,P<0.01).②肿瘤坏死面积率:A组为(75.68±21.43)%,B组为(61.31±2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7581,P<0.01).③AFP下降率:A组为77.94%(53/68),B组为47.06%(3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35,P<0.01).④mdrlcDNA/β_21-mGcDNA:A组为0.3042±0.0832,B组为0.4689±0.1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951,P<0.001).⑤6、12、24个月生存率:A组分别为95.59%(65/68)、80.88%(55/68)、48.53%(33/68),B组分别为77.94%(53/68)、51.98%(35/68)、17.65%(12/68),A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22、13.14、14.65,P均<0.01).结论 ~(32)P-GMS+TACE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TACE,~(32)P-GMS作为内照射核素和末梢栓塞剂,采用介入方法治疗肝细胞型肝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6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64排螺旋CT扫描,观察CT征象,其中6例与DSA对照.结果 CT诊断结肠恶性肿瘤20例(35.71%)、结肠息肉4例(7.14%)、结肠憩室并炎症2例(3.57%)、肠系膜间质瘤2例(3.57%)、小肠间质瘤10例(17.86%)、小肠腺癌3例(5.35%)、小肠套叠5例(8.93%)、腹股沟疝5例(8.93%)、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3例(5.35%)以及肠系膜血管畸形2例(3.57%).6例行DSA对照检查,其结果与64排螺旋CT结果完全吻合.该检查定位准确率100%,定性诊断正确率96.43%.结论 64排螺旋CT检查可作为下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心率变异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及19例健康儿童做24h长程心率变异(HRV)比较,分析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HRV变化。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提示HRV可作为心肌炎早期心肌损伤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对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使肿瘤的化学治疗水平得以不断提高。但是,仍有许多肿瘤对抗肿瘤药物的治疗反应较差,主要原因之一即肿瘤细胞存在抗药性问题。肿瘤细胞对某种抗肿瘤药物产生抗药性,同时对其他结构不同、作用机理不同的抗肿瘤药物也产生抗药性,这种现象就被称为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皓  徐丽华  吴克香 《医学综述》2002,8(5):285-286
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已有大量研究 ,本文仅就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作用简要综述。自从 185 2年VonRokitancky提出“结痂”学说和 185 6年Vischow提出“脂质”学说以来 ,人们对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进行大量的研究。越来越认识到 ,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壁对慢性轻度损伤的一种反应[1,2 ] ,一开始是内皮细胞出现异常 ,伴有内膜下出现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最早采到的病理改变是“脂肪条纹” ,组织学上就是充满脂类的巨噬细胞和T细胞在内皮中的聚集[3 ] 。几乎所有成年人的血管壁上都可以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青岛地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与饮食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12月因腹部症状就诊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的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D患者118例为IBS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比较两组的饮食习惯,并对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 常见的诱发IBS-D症状的食物有冷食(62.71%)、辛辣食物(49.15%)、油腻食物(41.51%)、海鲜(30.51%)、啤酒(26.27%)、牛奶(22.03%)、肉类(19.49%),每例患者有(2.61±1.52)个食物诱因.两组在进食早餐,进食水果、蔬菜、海鲜及饮啤酒的频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率进食海鲜、高频率饮啤酒是IBS-D的危险因素,而良好的早餐习惯、多进食蔬菜、水果是IBS-D的保护因素.IBS-D患者缓解症状最常用的方式为选择性食物剔除(65.3%).结论 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控制IBS-D症状及降低发病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邹亮  原皓 《武警医学》2016,(1):23-25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手术全麻时困难气道发生率及与性别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01至2014-12甲状腺癌手术146例,术前评估困难气道评分级,5分及以上使用视频喉镜插管,5分以下普通喉镜插管.记录诱导前、气管插管即刻、气管插管后5 min、手术开始血压、心率.统计困难气道的发生率,分析发生困难气道与性别的关系.结果 男性患者29例,发生困难气道7例;女性患者117例,发生困难气道8例,男性体重指数26.8±3.7;女性体重指数24.0±3.9.结论 甲状腺癌困难气道的总发生率为10.2%.男性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体重指数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观察甘草酸二铵(DG)对大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对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 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模型组大鼠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实验组给予40mg/(kg·d) DG干预治疗.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AI)、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L-8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DAI评分分别为3.6±0.5,7.2±0.8和0.4±0.2;组织学损伤评分分别为3.6±0.7,6.2±1.0和1.0±0.3;IL-8阳性率分别为(35.1±5.3)%,(58.3±7.6)%,(10.8±2.7)%.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的DAI和组织学表现显著改善,IL-8的表达显著降低,经one-way ANOVA及SNK-q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G对TNBS法诱导的大鼠结肠炎具有治疗作用,通过影响IL-8的表达来抑制炎症反应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