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木提取物对SD/Wistar大鼠皮肤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组织或器官移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最常见的皮肤移植是覆盖烧伤创面的重要手段,成功的皮肤移植对烧伤感染、休克的预防及创面愈合、愈后生活质量都至关重要。异体皮肤移植是皮肤移植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最终往往由于免疫排斥反应使异体皮肤过早脱落,导致移植失败。所以要达到理想的移植效果,抑制免疫排斥反应是移植成败的关键。目前,针对移植排斥反应通常运用免疫抑制疗法,但由于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是非特异性的,且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大,如环孢素A等,因此在免疫抑制的治疗过程中,虽然使得异体器官长期存活,但严重降低…  相似文献   

2.
免疫抑制剂是对机体的免疫反应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主要功能为抑制机体异常的免疫应答反应,从而达到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抗肿瘤等目的;但长期使用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肾毒性、性腺抑制、胃肠道反应、感染、诱发肿瘤等不良反应。临床上因不能耐受免疫抑制剂毒副作用而不得不终止治疗的患者不在少数,有时这些毒副作用甚至直接成为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简称心脏移植,是世界上公认的治疗晚期心脏病最可靠而十分有效的方法。免疫排斥反应仍然是心脏移植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国内外主要应用大量的免疫抑制剂来抑制排斥反应。尤其是环胞素A应用后,使移植物的存活期得到了明显的延长,并成为不可替...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在移植免疫中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器官移植已成为现代医学拯救许多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但由于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使其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受到严重影响,尽管有不少抗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但因毒副作用,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寻找低毒有效的抗排斥反应的药物制剂是移植免疫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为了从传统中药中寻找有效、低毒的抑制移植排斥反应药物制剂,人们对雷公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进行了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自1992年1月至1992年8月将冬虫夏草与泼尼松联合应用于47例(47只眼)角膜移植术后病人,以抑制免疫排斥的发生。随访观察1~6个月,植片全部透明,视力均有提高。2例病人发生排斥反应,排斥反应发生率4.3%;而1991年84例单纯应用激素的角膜移植病人,有8例发生排斥反应,发生率9.5%。作者认为冬虫夏草能强化激素的免疫抑制作用,可以在角膜移植术后应用。  相似文献   

6.
T-细胞核因子(NFAT)过度激活可引起免疫病理反应,如自身免疫、排斥反应和炎症。作者发现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果实的甲醇提取物对NFAT有强抑制活性,因而以生物活性为导向,从该植物果实中分离出4个齐墩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研究了它们对转录因子NFAT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大鼠移植肝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表达及iNOS抑制剂氨基胍和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 (FK50 6)对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 4组 :同基因组(供、受者均为LEW大鼠 ) ;急性排斥组 (供者为BN大鼠 ,受者为LEW大鼠 ) ;氨基胍组、FK50 6组在异基因大鼠肝移植后分别应用氨基胍和FK50 6。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移植肝组织中iNOS的表达水平。结果 急性排斥组iNOS表达呈强阳性 ,与氨基胍组、FK50 6组、同基因组比较 ,差异显著。结论 在大鼠原位肝移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 ,iNOS增高程度与排斥反应的强度有明显关系。氨基胍和FK 50 6可以抑制iNOS的表达 ,明显减轻移植肝组织的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8.
组织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是器官移植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虽然免疫抑制剂 (如强的松、硫唑嘌呤、环孢霉素 A、FK5 0 6等 )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或延缓了排斥反应的发生 ,但目前由于使用的免疫抑制剂均为非特异性的 ,能够全面抑制受体的免疫系统 ,所以仍存在着缺点和局限 ,如发生感染和各种恶性肿瘤等。因此 ,人们一直试图运用特异性免疫抑制的方法来解决移植排斥。在器官移植的众多研究中 ,诱导受体产生对同种的特异性免疫耐受则是最理想的途径。目前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主要包括 :1主动免疫诱导获得性同种免疫耐受 ;2阻断同种免疫应答 ,…  相似文献   

9.
王曙东  宋炳生  李克 《中草药》2003,34(10):附22-附23
雷公藤内酯醇 ( triptolide,Tri)是从卫矛科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含有 3个环氧基的二萜内酯化合物 ,作为免疫抑制药物 ,Tri可应用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国内外学者对其药理及临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对组织器官移植抗排斥及其作用机制的分子水平研究已有不少报道。本文将近年来的有关文献报道综述如下。1 对组织器官移植抗排斥作用的实验研究  近年来组织器官移植的应用日趋广泛 ,其面临的主要障碍是移植排斥反应 ,使用免疫抑制剂仍然是临床抑制排异反应的主要措施。环孢霉素 ( Cs A)、硫…  相似文献   

10.
据《健康报》报道:我国在大动物实验中首次应用中药雷公藤制剂抑制器官移植中的异体排斥反应,最近在南京军区总医院获得成功。当今,世界各国都将器官移植作为衡量综合医学技术水平的标准,而阻碍此术成功的重要原因是术后排异反应。1986年以来,少数发达国家开始采用环孢素A作为免疫抑制剂抑制排异反应,但价格昂贵,且对肝、肾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药免疫抑制剂的药理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洋  姚成芳 《中成药》2007,29(3):412-414
免疫抑制剂是一类具有免疫抑制效应的药物,可以抑制机体异常的免疫反应。随着重症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等免疫相关性疾病发病率显著升高,免疫抑制剂得到了广泛应用。关于中药免疫抑制剂的免疫药理基础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雷公藤、川芎、青风藤、苏木等多种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已展示了较好的免疫抑制效应,其作用机制和药效靶点也已较为明确。  相似文献   

12.
中药的选择性调控作用在抗肾移植排斥反应中弥补了西药免疫抑制剂选择性差,且有明显毒副作用的缺陷。文章对中医、西医、中西结合在抗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与分析,以探讨选择最佳方案——中西结合方案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3.
中药免疫抑制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原的一种防御机制 ,当应答过强时就会损伤机体而致免疫性疾病。西药中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环孢素A等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于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 ,而且疗效确切 ,但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如骨髓抑制、肝肾损伤、继发性重症感染等〔1、  相似文献   

14.
菊花决明散加减防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防治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总结了菊花决明散加减治疗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24眼的临床情况,并进行了小样本的实验研究。结果临床患者用药7~14天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混浊和水肿得到不同程度改善;预实验结果证实中药组大鼠角膜移植后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结论复方菊花决明散具有缓解对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大鼠的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外周血TNF-α的水平的影响。方法:以Wistar大鼠的心脏为供体,SD大鼠作为心脏移植受者,制造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环胆素A(CsA)组、模型组、苏木乙酸乙酯加半量CsA组、苏木乙酸乙酯组,应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苏木乙酸乙酯组及苏木乙酸乙酯加半量CsA组均能明显降低大鼠外周血TNF-α的水平。结论: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TNF-α的分泌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方法:14例肝移植术后的患者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做好病情观察、心理护理、肝穿刺活检的护理、预防感染及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护理。结果:1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都痊愈。结论:肝移植术后做好病情的观察及良好的护理,及时的发现急性排斥反应十分重要,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逆转急性排斥反应,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排斥反应是导致移植肝丧失功能的原因之一,肝脏移植术后虽长期或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但仍有1/4到近半数患者出现排斥反应。为及早发现和治疗排斥反应,降低病死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笔者2005年4~8月在北京武警总医院进修期间接受原位肝移植术后60例发生排斥反应1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重组CTLA4Ig腺病毒对巨噬细胞活性及移植后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体移植前7d应用重组CTLA4Ig腺病毒,移植后动态观察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病理学分级、巨噬细胞浸润程度、细胞凋亡程度、移植物局部及受体外周血IFN-γ水平。结果应用重组CTLA4Ig腺病毒后,CTLA4Ig可以在移植肝局部稳定表达,并在移植术后3,5,7,12d各时点排斥反应病理分级、移植物局部巨噬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凋亡指数均较排斥对照组显著减低(P<0.01);巨噬细胞浸润与排斥反应分级呈显著相关(r=0.696,P<0.01)。对细胞因子IFN-γ的检测表明,应用重组CTLA4Ig腺病毒后,移植物局部IFN-γ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受抑制,血清IFN-γ浓度在术后5,7,12d均较排斥时照组低(P<0.01)。结论应用重组CTLA4Ig腺病毒可以抑制IYN-γ表达,抑制巨噬细胞活性,从而减缓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抑制肝细胞凋亡,保护移植物功能。  相似文献   

19.
泼尼松(Prednisone)又名强的松、去氢可的松,系临床最早使用的糖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和抗炎作用。泼尼松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肾病综合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时,多应用长程疗法,长期应用。与此同时会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电解质等一系列物质代谢紊乱,会破坏机体的防卫系统和抑制免疫反应能力,因此长期大剂量应用时要注意合理应用并预防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槐胺碱对皮肤移植大鼠T淋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佩  纪丽丽  王晨光  李淑华 《中草药》2001,32(3):230-232
目的:研究槐胺碱(SA)对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以同种皮肤移植大鼠作为动物模型,免疫荧光浊测定T淋巴细胞及克亚群数量;MTT比色法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SA减少CD3、CD4细胞数、降低CD4/CD8,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结论SA对移植排斥反应有抑制作用,此作用与其减少T淋巴细胞数量并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