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张凯  笪海芹  汪涌  宁玉洁 《安徽医学》2022,43(9):1062-1065
目的 观察一次性全口超声洁刮治模式治疗轻中度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合肥市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就诊的轻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60例,采用EMS超声治疗仪进行一次性全口超声洁刮治,并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的牙周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GBI)、探诊出血阳性位点(BOP)、临床附着水平(CAL)以及每次治疗的操作时间,对比各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1个月与3个月各项牙周临床指标(PD、GBI、CAL、BOP)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与3个月复诊时治疗操作时间低于第一次治疗时间(P<0.05),两次复诊时相比,治疗的操作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全口超声洁刮治可改善轻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缩短复诊时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2.
侯佳  陶洪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1):124-126,131
目的 探究他汀类药物对伴糖尿病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基质金属蛋白酶变化影响。方法 选取糖尿病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ST组)、糖尿病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者(NST组)、非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组)及牙周正常者(对照组)各30例,ELISA法测量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附着丧失(AL)、龈沟液量(GCF)、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水平,并对比糖化血红蛋白(HbA1c)、随机血糖(RPG)间差异。结果 糖尿病患者AL、BI、GCF明显增高(P<0.05);与NST组相比,ST组AL、BI、GCF明显降低(P<0.05)。牙周炎患者MMP-1、MMP-1/TIMP-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ST组MMP-1、MMP-1/TIMP-1明显高于牙周炎组(P<0.05)。ST组HbA1c、MMP-1、MMP-1/TIMP-1明显低于NST组(P<0.05)。但两组MMP-8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能降低伴糖尿病牙周炎患者龈沟液MMP-1、MMP-1/TIMP-1水平,对降低血糖并且改善患者牙周病理生理状况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64例牙周炎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常规降糖治疗和牙周基础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降糖治疗),每组各32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全牙列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及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试验组治疗后PD、AL、PLI、BI、FBG、HbAlc以及hs-CRP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改善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状况,并改善糖代谢,有利于其总体血糖水平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牙周序列治疗在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至2017年收治的105例牙周炎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正畸治疗,观察组给予联合牙周序列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其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临床牙周附着丧失(CAL)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6.22%)明显高于对照组(84.62%),P0.05;两组治疗后的PD、PLI、BI、CAL等各项指标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牙周序列治疗能提高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陈渊  汪涌  韩爽  笪海芹 《安徽医学》2023,44(11):1314-1318
目的 探索糜烂型牙龈口腔扁平苔藓(OLP)伴牙周炎药物联合牙周基础治疗的时机。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合肥市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就诊的糜烂型牙龈OLP伴牙周炎患者33例,将患者随机分成A组(n=12,药物治疗后1周再行牙周基础治疗)、B组(n=10,牙周基础治疗后1周再给予药物治疗)和C组(n=11,牙周基础治疗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6周牙龈疼痛程度(NRS)变化及治疗前、治疗后6周牙周指标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变化。结果 不同时间点3组患者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治疗后1周时,3组NR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差值均大于B组(P<0.05)。3组治疗前PLI、BI、PD、CA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均较前改善(P<0.05),但牙周指标(PLI、BI、PD、CAL)治疗前后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联合牙周基础治疗不...  相似文献   

6.
曹永彩 《基层医学论坛》2014,(16):2090-2091
目的:分析临床牙周基础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的疗效。方法对本研究选取的100例患者均行牙周基础治疗,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其中局限型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1个月比较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水平(CAL)比较差异显著(P〈0.05),探诊出血指数(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的PD、CAL和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泛型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1个月比较PD、CAL以及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比较 PD、CAL 和 BI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侵袭性牙周炎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Nd:YAG激光和Er:YAG激光辅助治疗重度牙周炎的疗效,分析其对龈沟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前列腺素E2(PGE2)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108例重度牙周炎患者,随机均分为Nd:YAG组和Er:YAG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牙周健康指标、龈沟液相关指标。 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BI)、临床附着水平(CAL)降低,且Er:YAG组CAL较Nd:YAG组降低更显著,Nd:YAG组BI较Er:YAG组降低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MP-8、MMP-9、PGE2、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Nd:YAG激光和Er:YAG激光对重度牙周炎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但Er:YAG激光改善牙周组织附着更明显,Nd:YAG激光止血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张坤锋  赵素倩  徐欢  刘璟璨  何洋  崔二辉 《安徽医学》2023,44(11):1354-1358
目的 采用随机双盲实验探讨益生菌不同服用疗程对牙周状态及牙周致病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石家庄市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慢性牙周病186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盲法研究。根据就诊序号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3组,每组各6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派力奥+抗生素+新癀片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生菌1个疗程,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生菌2个疗程;C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生菌4个疗程。比较不同疗程后3组患者牙周状态指标[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牙周致病菌[梭杆菌(Fn)、牙龈卟啉单胞菌(Pg)、中间普氏菌(Pi)、伴放线放线杆菌(Aa)]、龈沟液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记录并对比复发情况。结果 C组治疗4个疗程后龈沟液hsCRP、IL-6、TNF-α水平低于B组,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SBI、PD、CAL小于B组,且B组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C组复发率P<0.05)。结论 与短期治疗相比,联合4个疗程的益生菌治疗能进一步改善慢性牙周病患者牙周状态,控制病菌,减轻牙周炎症状态,从而进一步降低患者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重度牙周病患者采用牙周刮治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民权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72例重度牙周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接受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牙周刮治。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菌斑指数(PLI)、附着水平(CAL)。结果治疗前,两组BI、PD、PLI、CA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BI、PD、PLI、CA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重度牙周病患者采用牙周刮治可改善牙周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杨静 《大家健康》2013,(16):113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在侵袭性牙周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侵袭性牙周炎治疗和慢性牙周炎的患者100名,所有患者均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其中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以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菌斑指数(PLI)、探针出血(BOP)、龈沟出血指数(SBI)及牙周探诊深度(PD)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LI、BOP、SBI及PD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PLI、BOP、SBI及PD值均优于观察组患者,P0.05或P0.01。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有效的对侵袭性牙周炎的进行临床治疗,对于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7):10-12+16
目的探讨伴高血脂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口腔科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80例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包括口腔卫生指导、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等治疗,比较治疗前后PD、AL、PLI、BI值;比较治疗前后TC、TG、HDL、LDL值。结果经过牙周基础治疗12周后,PD、AL、PLI、BI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经过牙周基础治疗12周后,TC、TG、HD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LDL未发现明显改变(P0.05)。结论伴高血脂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经过牙周治疗后,其相关的血脂水平有明显改变,临床可根据血脂水平变化辅助临床治疗效果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张少华 《中外医疗》2012,31(23):16-17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状况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慢性牙周炎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牙周基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探诊出血(BOP)、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以及血清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BOP阳性率、PD、AL、血清CRP水平跟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周指数BOP阳性率、PD、AL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879,r=0.531,r=0.585,P〈0.05),对照组BOP阳性率、PD、AL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782,r=0.720,r=0.690,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状况,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慢性牙周炎患者非手术治疗3月后的临床疗效。方法25名慢性牙周炎患者,每位患者至少有8颗天然后牙。每个象限中至少有2个牙牙周袋深度≥5mm,采用口内自身对照的实验方法,以设A、D区后牙为对照组,共102颗;B、C区后牙为实验组,共107颗。观察这些牙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临床指标如探诊出血(BOP)、牙周袋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菌斑指数(PL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D、CAL、PLI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上各指标的改善程度在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OP指标的改善程度在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非手术治疗慢性牙周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0例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分别使用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试验组)和超声龈下刮治(对照组)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记录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 、探诊深度(PD)和附着丧失(AL)。结果 治疗两组患者的牙周指标PLI、BI、PD 和AL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PD减少量和AL减少量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减少量和BI减少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疗效优于单独超声龈下刮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孕妇牙周状况与早产及低体质量儿的关系.方法 收集出现先兆早产的孕妇,选择其中出现早产或低体质量新生儿的孕妇50例为早产组,以同期来医院足月待产的孕妇50例为足月产组.所有产妇分娩前均进行全口牙周检查,记录菌斑指数(PLI)、牙石指数(CI)、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及临床附着丧失(CAL).检测2组孕妇外周血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前列腺素E2、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将分娩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牙周状况和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分别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足月产组比较,早产组孕妇的牙周状况较差,PLI,BI,CI及牙周炎患病率均显著升高(P<0.05);孕妇的PLI,BI,CI及牙周炎患病率与分娩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呈负相关.早产组外周血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足月产组;孕妇外周血中细胞因子水平与PLI,BI,CI和牙周炎患病率呈正相关,与分娩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呈负相关.结论 孕妇牙周状况与早产低体质量新生儿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牙周状况对早产及低体质量儿的影响可能与外周血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老年牙周炎患者血脂水平与牙周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收集的天津市某社区321例51~88岁中老年人的一般及全身状况信息进行整理,对菌斑指数(PLI)水平、BMI指数、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与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AL)、牙龈出血指数(BI)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LI与PD及AL显著相关(P<0.01);TC与AL显著相关(P<0.05);TC与PD、BI显著相关(P<0.01);LDL-C与BI显著相关(P<0.05);HDL-C与PD(P<0.05)和BI(P<0.01)显著相关;BMI与BI、TG、LDL-C、HDL-C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脂水平与牙周临床指数之间存在相关性,可能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的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查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附着水平、出血指数、探诊出血及菌斑指数,并且取静脉血检测血脂水平。结果:(1)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所有20例患者的牙周状况都明显改善,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及探诊出血位点百分比均显著降低(分别由3.98±0.12、1.23±0.10、2.63±0.14、94.26±1.84降至2.39±0.13、0.84±0.08、1.48±0.08、33.57±2.06,P<0.05),并有显著的附着获得(附着丧失由5.17±0.21降至3.92±0.16,P<0.05),说明牙周治疗效果显著,牙周感染的范围减少,炎症程度减轻。(2)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下降(分别下降了0.25 mmol/L和0.20 mmol/L,P<0.05),与此同时,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升高了0.18 mol/L,P<0.05),其中8例患者的血脂水平降至正常。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减轻牙周组织炎症,并有利于降低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增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因此有助于降低这类患者患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