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CT表现与临床的相关性,探讨CT对AP的诊断价值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AP患者的CT平扫和增强检查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结果 CT诊断水肿性AP184例,出血坏死性AP16例。其中12例合并脓肿,3例死亡。按Balthazar分级:A级24例,B级32例,C级64例,D级52例,E级28例。结论 CT对AP的诊断与分类有很大的价值;Balthazar分级可以评价AP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轻微胰腺及胰周改变对诊断早期A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CT复查和手术明确诊断为AP的患者。结果 25例早期AP患者中经多层螺旋CT诊断为早期AP24例,临床、实验室及腹腔穿刺明确诊断为25例,其中手术明确诊断2例。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在轻微胰腺及胰周改变对诊断早期AP敏感性高,是一种很有价值、无损伤的临床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CT检查以及超声检查的效果对比进行研究。方法2009年至2013年一共有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治疗,对其进行了CT和超声检查诊断分析。结果轻型AP患者中,超声及CT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重症AP患者中,临床CT检查结果显著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在对急性胰腺炎轻型症状患者进行诊断的时候,CT和超声影像均无明显差异,而对重症患者来说,CT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及分析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的胸部X线片及CT检查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到我院进行诊断的99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全部患者均通过胸部X线片进行检查,而其中的66例患者做进一步CT检查。结果 X线片以及CT的影像学表现(空洞、大片状实变影以及小结节和树芽征)间差异经对比后发现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X线片和CT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检查,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都存在一定特征性,并且影像学的的表现主要是大空洞及大片状实变影,经过综合分析,利于临床诊断准确率提高。  相似文献   

5.
MRI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MRI和CT表现,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水平,并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并且资料完整的33例患者,在24 h内完成上腹部MRI平扫、CT平扫及增强检查。根据Balthazar分级,分别对急性胰腺炎进行CT、MRI分级。结果CT、MRI对急性胰腺炎分级差别主要表现在A级和B级,其中6例CT表现正常的AP,因MR-T2WI表现为高信号而分为MRI B级,两者在A、B级分级上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C、D、E级AP的分级上MRI和CT分级基本一致。结论MRI平扫可以对急性胰腺炎进行准确分级,并有利于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之间高度疑似AP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且行螺旋CT、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2种检验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并比较其诊断的漏诊率、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在螺旋CT诊断AP的漏诊率、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22.4%、77.6%、76.7%;MRI诊断的漏诊率、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6.1%、93.9%、93.3%;两者相比MRI明显优于螺旋CT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CT对AP诊断均有诊断价值,但MRI检查更为准确灵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多排螺旋CT在外伤性输尿管破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外伤性输尿管破裂在多排螺旋CT诊断中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例经手术证实为外伤性输尿管破裂的多排螺旋CT表现。结果 11例患者CT表现肾脏周围积液,周围脂肪间隙毛糙,增强检查及延时检查,造影剂外漏入腹腔,输尿管内造影剂与外漏造影剂分界不清,5例患者合并腹腔内积液。6例合并内脏损伤,CT表现为肝实质、肾实质及脾脏内低密度影,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实质强化不均匀。结论 CT检查对外伤性输尿管破裂可明确显示病变,易于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增进对"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颅内积气"CT表现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确诊的44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颅内积气患者的CT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肿以额部多见,形态上呈现新月形、窄带状、类梭形、可合并颅内积气,呈条片状、镶状或圆形、类圆形小气泡影.结论 CT检查是颅脑外伤的重要检查手段,因具有无创伤、快速、安全、简便的特点,对颅脑外伤病人首选CT检查,通过对相关CT征象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对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颅内积气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减少漏误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阐述矽肺合并肺结核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60例矽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胸部CT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一期矽肺5例,二期矽肺46例,三期矽肺9例.结核病变主要位于双侧肺尖和下叶各基底段,以渗出性病变为主,伴有干酪样钙化、纤维条索或空洞形成.结论 CT检查能够清晰、准确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及其内部特征,对矽肺合并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诊螺旋CT对交通事故所致脾损伤诊断的敏感、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交通事故所致脾损伤螺旋CT表现,对各种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总结.结果 螺旋CT诊断脾损伤的敏感性和准确率高达95%,脾脏损伤可表现为脾脏撕裂合并脾内血肿、脾脏包膜下血肿、合并腹腔积血、延迟性脾损伤、合并多器官脏器损伤.其中延迟性脾损伤较为少见,占比为10%.结论 急诊螺旋CT扫描是诊断脾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胰周血管改变的影像表现,统计胰周血管改变发生率,探讨胰周血管CT改变在急性胰腺炎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分级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查的173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CT增强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AP并发胰周血管改变,如胰头动静脉弓、脾动、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出现的增粗、管壁毛糙、受压性改变、狭窄/闭塞、血栓形成以及侧枝循环形成等的CT异常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并参照MCTSI将血管并发症作为评分标准之一对AP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结果 173例AP患者中出现胰周血管改变84例(48.55%),143次血管损伤.其中以脾静脉病变发生率较高,占25.17%.胰周血管改变的发生率在不同严重程度AP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出现胰周血管改变的病例中,仅1例未合并其他胰周血管改变.结论 AP患者胰周血管改变常累及多支血管且具有多种CT表现,不同严重程度AP中胰周血管改变的发生频率不同,并与MCTSI分级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详细评价血管变化有助于判断AP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以下简称AP)病变在MRI各脉冲序列及CT的表现,了解不同MRI序列及CT显示各种AP病变的优势及不足.方法 AP住院患者21例,均进行MRCP,轴位T1WI、T2WI、T2WI压脂4种脉冲序列成像及同期CT成像.观察胰腺大小、形态、密度、信号改变,胰周有无渗出及范围,肾前筋膜有无增厚,有无急性液体积聚及假性囊肿.在SPSS11.5软件包上采用χ2检验对观察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RCP原始像和3DMIP由于可多方位成像对胰液的渗出范围,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均可以做出准确评定;轴位T1WI对组织的水肿、出血较为敏感,估计渗出范围准确;T2WI对急性液体积聚,假性囊肿显示良好; T2WI压脂可判断病变组织是单纯的水肿,还是合并积液.结论 本研究提示,MRI与CT对AP具有同等诊断价值,不同MR序列对AP病变的显示具有互补作用.在显示病变性质及对指导临床治疗方面,MRI的作用甚至优于C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阻肺合并左心衰的胸部螺旋计算机(CT)表现,为慢阻肺合并左心衰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住的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左心衰竭患者CT表现。结果胸腔积液96例,间质性肺水肿表现26例,肺泡性肺水肿8例,均可见心影增大。结论慢阻肺合并左心衰竭的胸部CT表现有特征性改变,通过CT影响学检查,对其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矽肺的CT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以提高对矽肺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00例矽肺患者的CT影像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胸部CT表现为弥漫性小结节影200例,大结节影及块状阴影22例;肺气肿61例(其中27例伴有肺大疱);并发气胸2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钙化143例;胸膜增厚、粘连177例;肺间质改变86例.合并结核37例,合并肺癌3例.结论 CT检查能更详细了解矽肺病灶的分布、内部改变及并发症等继发改变,结合职业史,往往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矽肺合并结核CT表现及鉴别诊断. 方法学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至2009年120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矽肺合并结核CT资料. 结果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例,继发性结核119例. 结论 熟悉矽肺的诊断原则,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及动态观察能够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以下简称AP)病变在MRI各脉冲序列及CT的表现,了解不同MRI序列及CT显示各种AP病变的优势及不足.方法 AP住院患者42例,均进行MRCP,轴位T1W I、T2W I、T2W I压脂4种脉冲序列成像及同期CT成像.观察胰腺大小、形态、密度、信号改变,胰周有无渗出及范围,肾前筋膜有无增厚,有无急性液体积聚及假性囊肿.在SPSS11.5软件上采用χ2检验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RCP原始像和3DMIP由于可多方位成像对胰液的渗出范围,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均可以做出准确评定;轴位T1W I对组织的水肿、出血较为敏感,估计渗出范围准确; T2W I对急性液体积聚,假性囊肿显示良好; T2W I压脂可判断病变组织是单纯的水肿,还是合并积液.结论 MRI与CT对AP具有同等诊断价值,不同MR序列对AP病变的显示具有互补作用.在显示病变性质及对指导临床治疗方面,MRI的作用甚至优于C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急性胰腺炎(AP)脾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照手术及CT成像结果,分析12例AP脾血管并发症患者的CDFI检查资料.结果 ①12例AP脾血管并发症中脾静脉栓塞3例,脾静脉闭塞4例,脾动脉栓塞3例,脾动脉瘤2例;CDFI诊断敏感性达91.6%,漏诊率8.4%.②12例伴有脾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均为重症胰腺炎.结论 CDFI在AP脾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中有着重要应用价值;AP脾血管并发症强烈提示AP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8.
喻晓宏 《当代医学》2016,(33):90-91
目的 对艾滋病患者的肺部CT表现进行探讨.方法 将154例艾滋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7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疾病患者,对照组患者为艾滋病合并其他类疾病患者,通过对2组患者进行CT扫描,观察其肺部CT的表现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7.4%,症状表现准确率为93.5%;对照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89.6%,症状表现准确率为81.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疾病患者的肺部CT表现能够对艾滋病患者情况进行更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9.
周道田  田磊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0):183-184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的CT检查时间对CT诊断的影响。方法:抽取100例临床、CT诊断脑挫裂伤的患者资料进行归纳,取得完整的临床及CT资料后加以分析。结果:脑挫裂伤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内散在斑片状或点片状密度增高影,范围较大的损伤有明显占位效应。CT表现可为正常,可与复查CT结果不相符。脑挫裂伤常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下)血肿、颅骨及面骨骨折等。结论:CT检查能清晰显示脑挫裂伤出血、颅内脑外出血及颅面骨骨折等,诊断迅速可靠,对临床治疗及患者预后的估计有着重要意义,脑挫裂伤诊断的时间问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兰东湖 《当代医学》2013,(32):155-156
目的分析陈旧性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CT表现,并探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0年2月CT诊为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53例,应用64排螺旋CT机扫描并诊断。结果53例患者中,中心型肺癌占41.51%,周围型肺癌占5849%。42例陈旧性肺结核病变CT表现为纤维索条影、散在结节影、肿块影或结节融合.肺癌病变则表现为伴有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等的肿块影。11例活动性肺结核表现为大片状、云絮状斑片影,周围可见小点、片状卫星灶,肺癌则表现为密度增高的团块影.可伴有分叶、毛刺及胸膜凹陷征等恶性征象。结论CT检查在肺癌患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肺结核患者应结合周围结构改变及实验室检查对是否合并肺癌进行排查,从而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