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康复及护理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脑卒中的特点是“疾病与障碍共存” ,故康复应与治疗并进。脑卒中后瘫痪肢体在功能恢复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痉挛 ,上肢多为屈肌痉挛 ,下肢为伸肌痉挛。由于肢体痉挛产生的异常姿势 ,常称为痉挛性偏瘫。1 中枢性瘫痪的恢复过程Brunnstrom将偏瘫恢复过程分为 6个阶段 ,这也是偏瘫运动功能评定的主要方法之一。1 1 弛缓期 :时间短 ,无随意运动。此阶段有 3个特点 :(1)肌张力低 ;(2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3)无随意运动。 3个特点必须同时具备。1 2 出现联合反应 :肢体近端可有少许随意运动 ,可出现轻度痉挛。此阶段也有 3个特点 :(1)肌张力高 ;(…  相似文献   

2.
舒晓炜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1):1396-139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步态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5例偏瘫步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0例,加强组235例。按传统的脑血管病护理方法设计良肢位,患肢的被动运动和按摩,肢体的主动运动训练,知识和技术上的指导等达到主动训练。结果:对患者入院时和1个月后的患肢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加强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患肢功能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促进作用,可降低偏瘫患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评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障碍严重影响其运动功能的康复。作者阐述了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障碍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平衡评定方法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认为平衡评定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肩-手综合征患者患侧上肢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5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成早期康复组和非早期康复组,两组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并采用Fugl-Meyer评定法评定康复治疗前后偏瘫侧上肢的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和运动功能.结果:①对脑卒中患者给予早期预防性康复措施,在并发肩-手综合征时,其患侧上肢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和疼痛程度均较非早期康复组轻.②经综合康复治疗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的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均有改善(P<0.05),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更佳.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以减轻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早期综合康复对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琴  鱼东海 《农垦医学》2007,29(4):281-282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预防肩-手综合症、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4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以预防肩-手综合症的发生.治疗3月后评价肩-手综合症的发生率,同时采用Fugl-Meyer评定法及ADL评分评定治疗前后偏瘫侧上肢的运动功能、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结论: ①对脑卒中患者给予早期预防性康复措施可大大降低肩-手综合症的发生率.②经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患者患侧上肢的临床症状、运动功能均有很大的恢复.③患者家属的参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结果: 早期康复干预可预防脑卒中后患者肩-手综合症的发生;尽早综合康复可减轻肩-手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使用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 方法:恢复期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20例,随机分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组(简称CI组)10例,对照组10例,CI组进行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照组进行反复作业疗法,每周5 d,每日连续3h,共治疗3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6及12个月分别采用MAL指数评定法评定患侧肢体的使用能力,采用WMFT运动功能评定法评定患侧肢体运动功能。 结果:治疗后1周2组的MA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1);CI组治疗后6及12个月的MAL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6及12个月的MAL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组的WMFT分数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12个月均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使用能力有较好的康复疗效,但对运动功能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科收治的93例脑血管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5例及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一科常规治疗及一般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分别于入院时、2周、4周时采用Fugle-meger值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ADL能力,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的恢复程度。结果经过2周、4周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康复组Fugle-meger值及Barthel指数均大幅度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很多脑卒中患者能在医院中得到及时而系统的康复治疗,但多数患者的继续康复是出院后在家中实现。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为需要继续康复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制定家庭康复计划,除进行运动疗法外,着重于作业疗法以改善患侧上肢的精细动作,使患者的生活能力有很大提高,为以后重返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经治疗后从我科出院回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0~45岁;其中,脑梗塞4例、脑出血26例;左侧偏瘫16例、右侧偏瘫14例。患者均系首次发病,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病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儿童偏瘫引起肢体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6例儿童脑瘫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常规康复处理联合强制性运动,限制健肢的使用,集中、重复、强化训练患肢,每天强化训练患肢4h,每周5 d,疗程为8周。对照组常规康复处理联合一般功能训练,不限制健肢使用。采用简式Fugl-Meyer(FMA上肢部分)评分法评定,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Fugl-Meyer评分明显提高(P<0.01)。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能显著提高儿童脑瘫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加强患侧上肢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偏瘫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对100例颅脑外伤偏瘫肢体痉挛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包括抗痉挛体位,仰卧位,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患侧在上方的侧卧位,床上坐位和运动疗法。应用修订的Ashworth分级法和Barthel指数评定法对患者康复护理前后肌张力及13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康复护理后肌张力有明显降低(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促进颅脑外伤肢体痉挛中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尹文飞 《包头医学》2011,35(2):89-91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的作用。方法:选择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入院即给予肢体运动功能康复锻炼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并辅以心理护理;对照组2周后给予康复护理。应用徒手肌力评定标准Barthel指数分别对两组患者住院3周后上下肢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通:过早期康复护理,患侧上下肢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展开探讨,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归纳并总结患者的护理状况和效果。结果: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血管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很好降低患者致残率。结论: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能力,提高治愈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阳初玉  徐薇  黎刚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516-1517
中风后的痉挛是中风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痉挛是由于肌张力过高所致,它不孤立地存在于某一肌群,而是全屈或全伸协同运动的一部分,严重的痉挛不仅限制了关节的活动度影响患肢的功能恢复,不利于偏瘫肢体分离运动的形成,还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中风后肌痉挛主要表现为上肢的屈肌痉挛和下肢的伸肌痉挛,痉挛不仅导致运动功能障碍,还可影响个人生活能力及社会参与能力,延缓康复进程,使  相似文献   

14.
胡淑珍  吴华  顾旭东  傅建明  曾明  李亮  沈芳 《浙江医学》2017,39(16):1359-1362
目的探讨运用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康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传统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步行功能训练,治疗组给予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频率为6次/周,20min/次,共8周。两组分别于康复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采用BiodexGaitTrainer-2步态分析系统评定患者的步长、步宽、步频和步速,比较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BBS评分、健侧步长、患侧步长、步宽、步频和步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BBS评分、健侧步长、患侧步长、步宽、步频和步速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功能和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康复的作用。方法:将8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分期整体针刺疗法"中痉挛期的针刺方法配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月末采用改良Ashworth肌痉挛评定量表,简化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肌痉挛,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偏瘫肢体痉挛及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进入分离运动期(BrunnstromⅣ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现代康复技术相比,现代康复技术结合针刺治疗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琰 《中国医疗前沿》2011,6(1):86-86,92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与护理对脑血管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56例中老年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进行康复与护理,包括瘫痪肢体置功能位、被动活动、主动活动、坐起训练等。结果 1年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治疗脑血管的同时进行偏瘫肢体功能康复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脑血管病病人临床护理和早期偏瘫肢体康复护理,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功能,重返社会.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法:选择48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促进患肢功能恢复,进行心理护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康复护理对偏瘫病人的肢体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加快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效地降低致残率.结论: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痉挛模式明显减轻,可以达到康复或减轻残疾,预防继发残疾,有效地提高了偏瘫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用品摆放位置对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将日常生活用品放在健侧,实验组将日常生活用品放在患侧。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Barthel指数,评定其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患肢的康复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日常生活用品放于脑卒中患者患侧,可促进患肢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当前,构成人类主要死因的三大疾病是心脏病、脑血管病、肿瘤据国内医学资料记载,我国在这三项疾病中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最高。脑血管病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呕吐、颅内压增高、脑疝、昏迷、偏瘫、失语、眩晕、癫痫等。 偏瘫俗称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舌肌的中枢性瘫痪。偏瘫是急性脑血管病最常见的后遗症。偏瘫需要别人长期照顾,给家庭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如何使偏瘫病人尽快站立行走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正>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是近年来针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技术,能明显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儿童由于脑外伤或脑瘤术后导致一侧肢体功能障碍,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将会影响患儿患侧上肢运动机能的发育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选取我院康复科在2006年3月~2010年6月之间,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偏瘫患儿,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