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Ⅰ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科自2003年1月~2009年3月对79例胸腰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患者行Ⅰ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植骨融合、畸形矫正、截瘫恢复程度及结核病灶愈合情况.随访时间2~6年,平均31个月.[结果]未发现结核复发病例;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移位;术后经X线片、CT或MRI检查,无残留病灶;术前Cobb角10°~60°,平均34.4°,术后0°~31.2°,平均矫正角度为24.2°,矫正度平均达70%,随访矫正度丢失<3°,后突畸形矫正满意;未发现术后椎管狭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恢复至B级1例,B级恢复至C、D级各1例,C级恢复至D、E级10例,D级完全恢复.[结论]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胸腰椎发病节段及后凸畸形和截瘫程度,选择不同人路的手术方式彻底的清除病灶,植骨融合,矫正畸形后使用内固定重建脊柱前后方的稳定性,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使脊柱结核获得有效的根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经验。方法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植骨、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19例。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地恢复,术后平均5.2个月达满意植骨融合,无内固定失败和脊柱结核病灶复发,后凸畸形矫正满意,Cobb角平均23.4°,平均矫正21.3°。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使病变节段在术后即刻重建稳定性,为脊柱融合和结核病灶的静止提供良好的力学环境,是外科治疗脊柱结核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经3~4周正规抗结核治疗,行前路病灶清除、椎间大块自体髂骨/肋骨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8~24个月.[结果] 1例脊柱结核复发(3%).23例植骨融合,植骨融合率为96.9%,植骨愈合时间 4~8个月(平均6个月).无窦道形成.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80%.[结论] 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及神经根进行彻底减压,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同时一期建立和恢复脊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脊柱植骨融合,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王尧天  王伟  刘斐 《颈腰痛杂志》2008,29(5):452-454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组104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病变位于胸椎30例、胸腰椎24例、腰椎50例,术前有后凸成角畸形38°±19°。手术前后配合正规化疗,根据X线片观察脊柱融合时间,手术前后后凸角度变化以及按照Frankel分级的神经功能变化。结果全部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10~48个月,植骨界面骨性融合时间平均5个月。后凸平均矫正度数为18°±5°,22例术前伴有神经损害症状者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2级。结论脊柱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能矫正后凸成角畸形、预防畸形复发、术后患者能早期离床活动等优点,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伴后凸畸形与截瘫的疗效。方法:1996年~2002年4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伴后凸畸形与截瘫62例,观察术后植骨融合、畸形矫正、截瘫恢复及结核病灶愈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2年2个月,56例患者获访,平均融合时间为3.6个月。骨性融合率100%。在胸段、胸腰段及腰段后凸畸形分别平均纠正29°、15°及9°,随访时无矫正度丢失;伴截瘫者11例,Frankel神经功能平均恢复2级;本组脊柱结核均治愈。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融合时间短,畸形矫正效果好,减压彻底,有利于截瘫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在超长节段相邻多椎体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3月~2009年12月对9例胸腰椎超长节段相邻多椎体结核患者行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单钉棒内固定治疗。术前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术中彻底清除病灶、椎体间植骨,椎体侧前方单钉棒系统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术后规则抗痨治疗18个月。[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16~48个月,平均27.3个月。8例1次治愈;1例复发并窦道形成,经再次病灶清除后治愈。术后3~5个月血沉及C反应蛋白逐渐恢复正常。术后融合节段后凸角17.3°±4.4°,终末随访时畸形矫正角度丢失3.4°±2.2°。CT证实植骨于术后3个月开始出现融合,随访期间未发生植骨块或内固定松动移位。6例不完全截瘫患者术后12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超长节段相邻多椎体结核病变范围广,侵犯椎体多、破坏重,脊柱稳定性差。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单钉棒内固定具有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达到早期安全功能锻炼及降低总体医疗费用等优点,为该类患者的外科治疗提供选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理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处理方法和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一期手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28例,均有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16.2°~52.6°,平均32.1°,伴有神经功能损害症状20例。术前应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四联药物抗结核并全身支持治疗2~3周,平均15d。手术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前路病灶清理植骨融合。结果住院时间平均11d,切口均I期愈合,2例术后半年结核复发。脊柱后凸Cobb角恢复至9°~16°,平均12.2°。结论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理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安全有效,可以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2月~2010年8月,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神经减压、自体骨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27例,2个椎体16例,3个椎体8例,4个椎体2例,5个椎体1例。分析术前与术后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情况以及脊柱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3年,平均16.5个月。脊柱后凸畸形由术前平均46.3°改善到术后平均14.3°(P<0.05)。术后所有病例神经功能均获得改善。结论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康照利  黄笃  喻亮  邹之明 《骨科》2013,4(1):19-21,56
目的评估后路微创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中的应用。方法回顾从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一期后路经小切口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27例,按照Frankel分级评定患者手术前、随访时的神经功能,根据X线片评价植骨融合时间,测量手术前、后脊柱后凸角度,记录手术时间和出血情况。结果 27例患者结核病灶清除彻底,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窦道形成,结核治愈无复发,手术时间平均250 min,出血量平均为750 mL,脊柱后凸角度(Cobb角)矫正平均为19.7°,随访时有1.0°~4.0°的丢失。植骨愈合时间平均4.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一期后路小切口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手术创伤小,能彻底清除病灶,有效矫正脊柱后凸,实现了将内固定安放在脓腔外,从而提高了感染的治愈率,为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期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及前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探讨一期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00年5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21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及前路内固定治疗,其中颈椎2例、胸椎6例、胸腰段5例、腰椎8例。平均受累椎体数为2.6个。结果:经平均17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临床痊愈,无伤口感染或窦道形成,植骨均完全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3.6个月。术前后凸畸形角度为41.1°±15.6°,术后为13.5°±8.3°,平均17个月随访时为15.9°±6.7°。后凸畸形矫正角度平均为27.6°±9.2°,后期矫正度丢失为2.4°±3.3°。结论:一期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矫正后凸畸形、早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及促进椎体间植骨的融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6年3月期间采用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均获随访,平均2.1(0.5~4)年。胸腰背部疼痛消失,X线示术后18个月内获骨性融合者21例(95.5%)。1例术后抗结核治疗仅3月,半年后复发,经再次病灶清除后愈合。术后脊柱后凸角度为10°±4°,平均矫正角度为12.5°。结论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是安全有效的,但要严格把握手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2.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3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或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间植骨融合。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和MRI分析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植骨融合以及脊髓损害的恢复情况。结果2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患者均未出现结核播散,植骨全部融合,在3—6个月均获得牢固愈合,后凸畸形得到矫正,无侧弯畸形,Cobb角术前平均为(37±11)°,术后为(17±5)°。患者全身状况良好,受损神经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对有明显椎体破坏及脊髓受损的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能有效防止远期手术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不理想以及早期阻止脊髓的不可逆损害,为脊柱融合提供一个稳定的力学环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矫形治疗伴后凸畸形的儿童胸腰段脊柱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7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儿,均伴有后凸畸形.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9~12岁.术前脊柱后凸角为35°~45°,平均37.9°.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3例,D级2例.采用经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加钉棒系统矫形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27~42个月,平均34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结核复发.Frankel分级:4例恢复2级,3例恢复1级.术后后凸角为2°~9°,较术前明显改善,最后随访时后凸角为2°~12°,较术后无明显丢失.术后3个月血沉均恢复正常;所有患儿均获得满意的植骨融合.[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后方植骨内固定矫形手术治疗伴后凸畸形的儿童胸腰段脊柱结核是矫正后凸畸形和预防晚期后凸畸形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胸腰椎结核伴截瘫的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胸腰椎脊柱结核伴截瘫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总结30例胸腰椎结核伴截瘫患者,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并前路固定的手术治疗,术后抗结核治疗18个月。[结果]全部病例随访平均19个月,30例结核全部治愈,其中有2例复发,植骨融合29例,后凸矫正角度12°,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90%。[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伴截瘫,能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我院94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结核病例:男65例,女29例;平均34岁;下颈椎3例,胸椎8例,胸腰段27例,腰椎56例.结果 随访9~23月,症状完全缓解84例,神经功能损害者术后神经功能均不同程度恢复;x线片示各病例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1°;术后平均3月出现植骨融合;所有病例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气胸等并发症,未见钢板螺钉移位、松动及断裂.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不同病变节段及病变程度胸腰椎脊柱结核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对23例患者中,10例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13例行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其中2例分二期手术,21例一期手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23个月。23例均一期愈合、无复发。X线片显示骨性愈合,植骨平均融合时间为8个月,后凸畸形平均纠正29°,随访期间丢失2°。瘫痪均恢复,Frankel神经功能达E级。结论:前路内固定适宜于病变节段1~2个椎体且破坏严重,后凸畸形明显,结核处于静止期,无混合感染,寒性脓肿较大及脊髓压迫伴截瘫患者;后路内固定适宜于多椎体长节段病变,尤其跳跃性脊柱结核,病灶主要位于后方,局限于单侧椎体破坏形成寒性脓肿或伴有混合感染,年龄大、体质较弱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996年4月~2000年8月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56例,随访46例,观察术后和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畸形纠正、结核治愈率、植骨融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骨性融合率60%;12~18个月时90%融合;2年时100%融合。在胸段、胸腰段及腰段后凸畸形分别平均纠正19°、10°及9°,随访时无矫正度丢失;11例伴截瘫者神经功能平均恢复2级(Frankel分级);结核治愈率100%。并发症有继发结核性胸膜炎1例,相邻节段继发结核1例,均经抗结核化疗治愈。结论:脊柱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能矫正后凸成角畸形、预防畸形复发、术后患者能早期离床活动等优点,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前路内固定治疗脊柱椎体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侧前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21例,男7例,女14例;年龄8~71岁,平均45岁;胸椎结核5例,胸腰椎结核15例,腰骶椎结核1例。术前后凸Cobb角15°~45°,平均25°。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分析植骨融合程度及脊神经功能改善状况。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5个月。1例于术后7个月出现原部位复发,再次手术后失败;2例术后原位复发,再次手术后恢复自主功能;1例合并髋关节结核,关节置换术后未见复发;其余17例植骨融合良好,无复发。除1例失败病例外,其余患者均达到结核治愈标准,术后X线片示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5个月。结论行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可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19.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跳跃性结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腰椎跳跃型结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8例腰椎跳跃型结核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1~62岁,平均为37.2岁.病变累及部位L1及L3椎体2例,L1、2及L4椎体3例,L2、3及L5椎体1例,L2及L5椎体2例.术前腰椎后凸Cobb's角为5°~40°,平均为21.5°.术前按Frankal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1例,E级4例.四联抗痨治疗后,采用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内固定融合术.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3.5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都能很好的耐受手术.术中显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为120~180 min,出血量为400~900 m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腰椎后凸Cobb's角矫正5°~20°,平均矫正后凸矫正角度12.5°.所有患者都得到随访,随访中结核无复发,末次随访时4例合并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中,1例B级恢复到C级,1例C级恢复到D级,1例C级恢复到E级,1例D级恢复到E级.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发生.植骨愈合良好,植骨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5.3个月.[结论]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腰椎跳跃型结核的有效方法,具有矫正畸形、稳定脊柱、预防植骨块移位、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不同发病节段伴有严重后凸畸形和重度截瘫的胸腰椎结核疗效探讨.[方法]2003年5月~2007年12月,共收住23例患者,男16例,女7例;年龄12~56岁,平均25岁.病变节段:T1~44例、T5~104例,胸腰段9例,腰椎6例,累及2个椎体8例,3个椎体12例.手术方式:4例选择经胸骨颈胸联合入路,5例选择单一后路椎体去松质骨截骨术,14例选择前后路联合的手术方式,根据患者全身情况,2例分期,12例一期手术.术后观察植骨融合时间,畸形矫正度和截瘫恢复程度.[结果]植骨平均融合时间为7个月,融合率100%.后凸畸形平均纠正49°,随访时矫正度丢失<2°.所有患者截瘫都完全恢复,最长的10个月时间内Frankel神经功能达到E级.本组脊柱结核均治愈,无大的手术并发症.[结论]根据胸腰椎发病节段及后凸畸形和截瘫程度,选择单一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的手术方式能获得有效的根治,可行彻底的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畸形矫正后内固定获得脊柱前后方的稳定性,能完全恢复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