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素(BNP)和心钠素(ANP)浓度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75例CHF患者为实验组,按NYHA分级分为四个亚组,另选21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放免法测定各组血浆BNP和ANP浓度,用超声心动仪(SONO1000)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组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心功能越差升高越明显;血浆BNP浓度与LVEF之间具有良好的负相关(r=-0.59,P〈0.01)。结论CHF患者血浆BNP、ANP浓度显著升高,且随心衰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血浆BNP、ANP浓度(尤以BNP浓度)能较好的评价CHF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对早期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70例DHF患者为观察组,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150%,符合DHF诊断标准,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法将观察组分为心功能Ⅱ级、Ⅲ级和Ⅳ级;收集102例有同样基础疾病无临床心力衰竭症状体征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血浆BNP水平,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随NYHA心功能级别增高而升高(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升高可作为早期DHF的诊断指标和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3.
cTnI及BNP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B型钠尿肽(BNP)联合检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诊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CHF患者87例作为实验组,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提出的分级方案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各组进行cTnI、BNP测定。结果CHF组患者的血浆cTnI和BNP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1)。Ⅱ、Ⅲ、Ⅳ级CHF3组的血浆cTnI和BNP浓度显著高于I组(P〈0.05),且BNP浓度随心肌损害加重而显著增高,各组间血浆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nI水平随心肌损害加重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NP水平是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存在与否很好的生化指标,BNP和cTnI的联合检测对于CHF患者心脏功能的评价与预后有很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的血浆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心衰患者107例作为心衰组,以及同期体检正常2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采用改良Simpson法测定心衰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心衰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中位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72.6pg/mL和83.5pg/mL,P〈0.001),而且随着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的增加而升高。心功能分级4组之间NT-pro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有显著的相关性(r=0.882,P〈0.001),而与LVEF呈负相关(r=-0.751,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VEF是预测NT-proBNP水平的最强因子(P〈0.001),去除LVEF影响后NYHA心功能分级也是NT—proBNP水平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与左室功能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血浆NT-proBNP浓度可作为心衰患者心功能检测的有效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血浆脑钠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为Ⅱ级14例,Ⅲ级11例,Ⅳ级15例)、30名健康体检者,检测各组患者血尿酸、血浆脑钠肽水平。结果CHF组BNP、UA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CHF组心功能Ⅲ级及心功能Ⅳ级的BNP、UA水平明显高于CHF组心功能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心功能Ⅳ级组的BNP、UA水平明显高于CHF组心功能Ⅲ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血浆脑钠肽水平可以用于判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程度,从而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胱抑素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7例CHF患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Ⅰ~Ⅳ级,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CysC的浓度,并测定血脑利钠肽(BN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另择63例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CHF患者血CysC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僻〈0.01),心功能Ⅲ、Ⅳ级的血清浓度高于Ⅰ~Ⅱ级(P〈0.05);不同病因心力衰竭组相互比较,血Cys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CysC与年龄成正相关,与LVEF、BNP水平呈弱相关。结论CysC可能是心力衰竭恶化的标志物之一,是评估CHF风险的简便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叶彩丽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Z):141-142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钠素、脑钠素浓度改变及卡维地洛对其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观察组)和正常健康人20例(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ANP、BNP浓度;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等。结果观察组血浆ANP、BN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临床慢性心力衰竭程度越重,血浆ANP、BNP浓度越高(P均〈0.01);卡维地洛治疗者与常规治疗者治疗满2w后均有血浆ANP、BNP浓度下降,卡维地洛治疗者血浆ANP、BNP浓度下降更明显(P〈0.05);而满3个月时卡维地洛治疗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比常规治疗者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ANP、BNP浓度可以反映心功能状态;卡维地洛可以降低ANP、BNP浓度及改善心脏重构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史云桃  邢玉龙  徐旭然  曹友红 《西部医学》2011,23(11):2160-2161,2163
目的探讨血浆脑全内肽前体N末端片段(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3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法分级,其中NYHAⅡ级13例,NYHAⅢ级13例,NYHAⅣ级17例,1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测定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声心动图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血浆NT-proBNP浓度心力衰竭各组间及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Ⅳ级与Ⅲ级LVEDD、LVEF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线性回归显示Ⅳ级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予LVEDD呈正相关(r=0.496,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57,P〈0.01),Ⅲ级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与LVEDD呈正相关(r=0.617,P〈0.05),与LVEF无明显相关性,Ⅱ级组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浆NT-proBNP浓度在评估左心功能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卓一  黄小民  何煜舟  周晶晶  吴丽娟 《浙江医学》2011,33(10):1466-1467,1471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NP)在鉴别急诊呼吸困难病因中的价值及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分层中的作用。方法呼吸困难患者共204例,由两位不知BNP测定结果的心内科医师判断诊断,比较心源性呼吸困难、肺源性呼吸困难BNP值,心源性呼吸困难根据心功能(NYHA)分Ⅱ~IV级,分别测定BNP值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比较左侧心衰和右侧心衰BNP值。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BNP值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NYHA分级为Ⅲ、Ⅳ级的患者血BNP水平均高于Ⅱ级患者(P〈005或001);而NYHA分级为Ⅳ级患者的血BNP水平明显高于Ⅲ级(P〈0.01)。NYHA分级为Ⅲ、Ⅳ级患者血LVEF水平均低于Ⅱ级患者(均P〈005);而NYHA分级为Ⅳ级患者的血LVEF水平则低干Ⅲ级(P〈005)。左侧心衰和右N,5衰BNP值均升高,但左侧心衰BNP升值大干右侧心衰。结论对急诊呼吸困难患者测定BNP可以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BNP含量变化与心功能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BNP)和N末端脑钠尿肽原(NT—pmBNP)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35例,根据NTHA分级分为3组,并选取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BNP、NT—proBNP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血浆BNP、NT—proBNP浓度与LVEF和NT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心衰患者血浆BNP、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心功能级别增加而显著升高并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浆BNP、NT—proBNP浓度水平可作为判断心力衰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浓度水平对心力衰竭(HF)诊断及预后判定的作用。方法荧光免疫法测定93例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浓度。心脏彩超测定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符合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患者61例,按美国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进行心功能分级。HF患者根据出院时血浆BNP浓度分为BNP〈400pg/ml(A)和BNP≥400pg/ml(B)两组,对两组患者因HF4周内再次住院率进行比较。结果HF患者血浆BNP浓度(583±189)pg/ml明显高于非HF组(49±8)pg/ml。随着HF的加重其浓度逐渐升高,HF患者血浆BNP浓度与LVEF呈负相关(r=-0.67,P〈0.01)。不同原发病患者血浆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血浆BNP浓度≥400pg/ml(B)组4周内再次住院率升高(P〈0.05)。结论血浆BNP浓度变化可作为心衰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一项临床便捷指标。  相似文献   

12.
B-型钠尿肽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状态、心脏结构的关系,探讨其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价值。方法按美国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随机抽取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内科住院患者共96例,先测定血浆BNP的含量,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经治疗症状缓解后同法测上述指标,并进行数据分析;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左室结构和功能。结果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经抗心衰治疗后,患者心衰症状缓解,BNP含量下降,BNP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血浆BNP水平和LVEF呈负相关(γ=-0.37,P〈0.05),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呈正相关(γ=0.36,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和心脏结构相关,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疗效评价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BNP对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浆中脑钠肽(BNP)浓度对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标准分为Ⅰ~Ⅳ级,均检测BNP,同时收集Ⅲ级、Ⅳ级患者30d内死亡者及存活者例数。结果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各级患者BNP逐渐升高(P〈0.001);且在Ⅲ级、Ⅳ级患者中。30d内死亡者相对于存活者BNP值更低(P〈0.001)。结论BNP对心力衰竭的危险程度及终末期心衰短期预后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清晨空腹静脉抽血,分离血浆,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7例对照者、53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UⅡ含量;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①对照组血浆UⅡ含量与心力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改善,血浆、UⅡ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③血浆UⅡ含量减低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平行.不同心功能级别血浆UⅡ含量排序为:Ⅱ级〉Ⅲ级〉Ⅳ级,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Ⅱ血浆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临床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急性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体内BNP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77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25例,Ⅲ级27例,Ⅳ级25例,另选2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与对照组的血浆BNP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浆BNP变化,观察HF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死亡率以及BNP对HF患者的诊断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健康对照组的血浆BNP显著低于心功能Ⅲ、Ⅳ级患者(P〈0.05);治疗后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较治疗前的血浆BNP均显著降低(P〈0.05);BNP≥250pmol/L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院后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住院死亡率均显著高于BNP〈250pmol/L的患者(P〈0.05);随着BNP水平的升高,HF患者的特异性越来越明显,敏感性逐渐降低,最佳阈值为80~120pmol/mL。结论BNP对AMI后HF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尿酸(UA)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对照组40例正常者的酶促免疫发光法(MEIA)检测脑钠肽,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及氧化酶法测定尿酸。结果心力衰竭患者BNP、hs—CRP与UA指标较对照组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Ⅱ级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Ⅱ级与心功能Ⅳ级之间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与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酸和hs—CRP水平比较,心力衰竭组与正常对照组和心功能Ⅱ级与心功能Ⅳ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钠肽、尿酸和hs—CR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升高。相关分析表明,50例不同心功能NYHA分级的CHF患者的脑钠肽与hs—CRP呈正相关(r=0.828,P〈0.01);尿酸与hs—CRP、BNP之间无明显相关(r=0.058,r=0.097,P〉0.05)。结论CHF患者BNP、hs—CRP与尿酸升高,可能在CHF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BNP可作为心力衰竭诊断的标志物,尿酸和hs—CRP浓度升高可作为CHF患者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指标和炎症反应激活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陈庆海  黄君富  胡厚源  华兴  吴宇  徐强  李永华 《重庆医学》2006,35(17):1541-1542
目的 通过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快速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中尿钠素(BNP),研究BNP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及左心室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 对98例CHF患者分别以不同病因、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母捡查指标等分组,以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BNP。分析血浆BNP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按不同病因分组可见:不同原发疾病血浆BNP水平差别不明显;按心功能分级:Ⅰ~Ⅳ级患者血浆BNP逐步增加(P〈0.001);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5mm的血浆BNP显著低于内径〉55mm者(P〈0.01),且左心室射血分数≤0.50的血浆BNP显著大于射血分数〉0.50者(P〈0.001)。结论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快速测定CHF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对快速诊断CHF及评价危险分层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测定脑钠素(BNP)在评价梗死后心功能状态和近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测定BNP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功能Killip分级,并将患者分为LVEF≤40%组和LVEF〉40%组、Killip(Ⅰ-Ⅱ)组和Killip(Ⅲ-Ⅳ)组、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并进行BNP浓度比较。结果:LVEF≤40%组、Killip(Ⅲ-Ⅳ)组、死亡组BNP浓度显著高于LVEF〉40%组(P〈0.001)、Killip(Ⅰ-Ⅱ)组(P〈0.001)、非死亡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BNP浓度可以作为评价梗死后心功能状态和近期预后的敏感指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B型脑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浓度与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Trige分析仪检测外用血BNP的浓度,免疫浊度法测定CRP的浓度,超声诊断仪测量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等数值,比较正常对照组(21人),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33例),慢性心力衰竭组(61例)BNP、CRP浓度变化与临床NYHA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相比较,BNP、CRP、LAD、LVEDD在慢性心力衰竭组均有升高,LVEF和FS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CRP、LAD、LVEDD分别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P〈0.05),LVEF和FS随心功能的升高而降低,呈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心脏结构的重塑和非特异炎性反应,外周血BNP、CRP浓度升高,且与NYHA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NYHA心功能分级越高,心室结构重塑和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5例CHF患者(NYHA分级Ⅲ~Ⅳ级)作为CHF组,另选取3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治疗前及心功能改善至Ⅰ~Ⅱ级后的CHF患者及对照组进行血浆BNP和hs—CRP水平的测定。结果CHF组治疗前后血浆BNP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F组在治疗后血浆BNP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CHF心功能Ⅳ级组治疗前后血浆BNP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心功能Ⅲ级组(P〈0.01)。结论血浆BNP和hs—CRP水平与CHF患者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动态观察血浆BNP和hs—CRP水平的变化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评价疗效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